含氮杂环衍生物PARP抑制剂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PARP-1抑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共晶或氘代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大约5%的乳腺癌患者与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相关(BRCA1基因3%,BRCA2基因2%)。BRCA1突变导致的乳腺癌大部分为三阴性乳腺癌(70%),而BRCA2突变更可能导致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70%)。BRCA1/2基因是抑癌基因,在DNA损伤修复、细胞正常生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突变可抑制DNA损伤后正常修复能力,引起同源重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即BRCA功能缺失或其他同源重组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或功能缺失,使双链断裂的DNA修复不能通过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nt repair,HRR),最终导致癌变。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一种DNA修复酶,在DNA修复通路中起关键作用。DNA损伤断裂时会激活PARP,它作为DNA损伤的一种分子感受器,具有识别、结合到DNA断裂位置的功能,进而激活、催化受体蛋白的聚ADP核糖基化作用,参与DNA的修复过程。PARP在DNA单链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HRD肿瘤细胞中DNA双链无法修复,PARP抑制剂又阻断单链修复,从而形成“合成致死”效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PARP抑制剂对PARP蛋白有“诱捕”作用,导致与受损DNA结合的PARP蛋白被困在DNA上下不来了,直接造成其他的DNA修复蛋白也结合不上来了,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目前已有多款PARP抑制剂被成功开发,如奥拉帕利,卢卡帕利和尼拉帕利等,然而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的能力。这可能与上市的PARP抑制剂缺少对PARP家族的选择性有关,这些副作用包括端锚聚合酶抑制引起的肠道毒性和PARP-2抑制导致的血液毒性。因此开发高选择性的PARP-1抑制剂,降低非选择性的PARP抑制剂的相关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ARP-1抑制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医药应用,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低、安全性好、选择性好、药代动力学好、生物利用度高、对CYP酶无抑制的优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I)、(I-1)、(I-2)、(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VI)、(VII)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每个X各自独立选自CR
x、C(R
x)
2、O、N或NR
x;
Y选自N、C或CH;在某些实施方案中,Y选自N、C;在某些实施方案中,Y选自C;
表示单键或者双键,条件是,当
表示单键时,X选自C(R
x)
2、O或NR
x;
v选自1、2或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v选自1、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v选自1;
X
1、X
2、X
3各自独立选自N或CR
x;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1选自N,X
2、X
3选自CR
x;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1、X
2、X
3选自N;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1选自N,X
2选自N,X
3选自CR
x;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1选自N,X
2选自CR
x,X
3选自N;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1、X
2、X
3选自CR
x;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1选自CR
x,X
2、X
3选自N;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1选自CR
x,X
2选自N,X
3选自CR
x;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1选自CR
x,X
2选自CR
x、X
3选自N;
X
4选自O或者S;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4选自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4选自S;
X
5独立选自N、C或CR
x;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5选自N或CR
x;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5独立选自N、C或CH;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5选自N;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5选自CR
x;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5选自CH;在某些实施方案中,X
5选自C;
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氘代C
1-4烷氧基、C
1-4烷氧基、C
2-4烯基、C
2-4炔基、C
1-2烷基-O-C
1-2烷基、-(CH
2)
r-C
3-6单环环烷基、-(CH
2)
r-C
5-7双环螺环环烷基、-(CH
2)
r-(4-6元杂环烷基)、-(CH
2)
r-(7-9元双环螺环杂环烷基);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F、Cl、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氘代C
1-2烷基、C
1-2烷氧基、-(CH
2)
r-C
3-4单环环烷基、-(CH
2)
r-C
5-6双环螺 环环烷基、-(CH
2)
r-(4-5元杂环烷基)、-(CH
2)
r-(7-8元双环螺环杂环烷基);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F、Cl、氰基、羟基、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氘代C
1-2烷基;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氘代C
1-2烷基;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
R
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2、3个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的基团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2-4烯基、C
2-4炔基、C
1-2烷基-O-C
1-2烷基、-(CH
2)
r-C
3-6单环环烷基、-(CH
2)
r-C
5-7双环螺环环烷基、-(CH
2)
r-(4-6元杂环烷基)、-(CH
2)
r-(6-9元双环螺环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2、3个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C
1-2烷氧基的基团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1选自F、Cl、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C
1-2烷氧基、C
2-3烯基、C
1-2烷基-O-C
1-2烷基、-(CH
2)
r-C
3-4单环环烷基、-(CH
2)
r-C
5-7双环螺环环烷基、-(CH
2)
r-(4-5元杂环烷基)、-(CH
2)
r-(6-8元双环螺环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2、3个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C
1-2烷氧基的基团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1选自氰基、C
1-2烷基、C
2-3烯基、C
1-2烷基-O-C
1-2烷基、C
3-4单环环烷基、4-5元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烯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2、3个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C
1-2烷氧基的基团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1选自氰基、C
1-2烷基、C
2-3烯基、C
1-2烷基-O-C
1-2烷基、C
3-4单环环烷基;
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1、2或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1;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选自0;
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O-C
1-6烷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C
1-6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5环烷基、4-5元杂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 基-O-C
1-2烷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
4烷基、氘代C
1-4烷氧基或C
1-4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5环烷基、4-5元杂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O-C
1-2烷基、羟基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氘代C
1-2烷氧基或C
1-2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4环烷基、4元杂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F、羟基、卤代C
1-2烷基、氘代C
1-2烷基或C
1-2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4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C
1-2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4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C
1-2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4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
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C
3-5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氘代C
1-2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C
3-4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F、Cl、氰基、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3、4元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氘代C
1-4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氘代C
1-2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F、Cl、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CH
2F、-CHF
2、-CF
3、-CH
2CH
2F、-CH
2CHF
2、-CH
2CF
3、-CHFCH
2F、-CHFCHF
2、-CHFCF
3、-CF
2CH
2F、-CF
2CHF
2、-CF
2CF
3、-CH
2D、-CHD
2、-CD
3、-CH
2CH
2D、-CH
2CHD
2、-CH
2CD
3、-CHDCH
2D、-CHDCHD
2、- CHDCD
3、-CD
2CH
2D、-CD
2CHD
2、-CD
2CD
3;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
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F、Cl、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F、Cl、甲基、乙基、-CH
2F、-CHF
2、-CF
3、-CH
2CH
2F、-CH
2CHF
2、-CH
2CF
3、-CHFCH
2F、-CHFCHF
2、-CHFCF
3、-CF
2CH
2F、-CF
2CHF
2、-CF
2CF
3、-CH
2D、-CHD
2、-CD
3、-CH
2CH
2D、-CH
2CHD
2、-CH
2CD
3、-CHDCH
2D、-CHDCHD
2、-CHDCD
3、-CD
2CH
2D、-CD
2CHD
2、-CD
2CD
3;
p选自0、1、2或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p选自0、1或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p选自0或1;在某些实施方案中,p选自0;
B环为哌嗪基且q选自1或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B环为哌嗪基且q选自1;或者
B环选自哌啶基、含有1-2个氮原子的4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6元部分不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4个氮原子的6-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0元饱和的杂环并环或者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且q选自0、1、2或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B环选自哌啶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B环选自含有1-2个氮原子的5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6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9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10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9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10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且q选自0、1或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B环为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6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7元 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9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3、4个氮原子的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且q选自0、1或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
#表示B环中X
5位置;其中未限定连接位置的基团可以两端任意连接;
L
A选自键、-NH-、-NR
a1-、-O-、-S-、-S(=O)-、-S(=O)
2-、-NH-C(=O)-、-C(=O)-NH-、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L
A选自-NH-、-NR
a1-、-O-、-S-、-S(=O)-、-S(=O)
2-、-NH-C(=O)-、-C(=O)-NH-、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L
A选自-NH-、-N(C
1-4烷基)-、-O-、-S-、-S(=O)-、-S(=O)
2-或C
1-4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某些实施方案中,L
A选自-NH-、-N(C
1-2烷基)-、-O-、-S-;在某些实施方案中,L
A选自-NH-、-N(CH
3)-、-O-;在某些实施方案中,L
A选自-NH-、-N(CH
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L
A选自-O-;
A环选自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a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A环选自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5元单环杂芳环、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6元单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进一步被1、2、3个选自R
a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A环选自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6元单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进一步被1个选自R
a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A环选自含有1、2个氮原子的6元单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进一步被1个选自R
a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A环选自含有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5元单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进一步被1个选自R
a的取代基取代;或者
A环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7-10元双环杂芳环、7-10元双环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芳环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b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A环选自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8-10元双环并环杂芳环、8-10元双环并环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芳环任选进一步被1、2、3个选自R
b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A环选自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8元双环并环杂芳环、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9元双环并环杂芳环、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10元双环并环杂芳环、8元双环并环芳环、9元双环并环芳环、10元双环并环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芳环任选进一步被1个选自R
b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A环选自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8元双环并环杂芳环、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9元双环并环杂芳环、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10元双环并环杂芳环、8元双环并环芳环、9元双环并环芳环、10元双环并环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芳环任选进一步被1个选自R
b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
a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6烷基)
2、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a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5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2、3、4、5个氮、氧、硫原子的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2、3、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2、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2烷基、-N(C
1-2烷基)
2、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a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2、3、4个氮、氧、硫原子的5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2个氮、氧、硫原子的4元单环杂环烷基、含有1、2个氮、氧、硫原子的5元单环杂环烷基、含有1、2个氮、氧、硫原子的6元单环杂环烷基、4元单环环烷基、5元单环环烷基、6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2、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H
3、-NHCH
2CH
3、-N(CH
3)
2、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CH
2F、-CHF
2、-CF
3、-CH
2CH
2F、-CH
2CHF
2、-CH
2CF
3、-CHFCH
2F、-CHFCHF
2、-CHFCF
3、-CF
2CH
2F、-CF
2CHF
2、-CF
2CF
3、-OCHF
2、-OCH
2F、-OCF
3、-OCH
2CH
2F、-OCH
2CHF
2、-OCH
2CF
3、-OCHFCH
2F、-OCHFCHF
2、-OCHFCF
3、-OCF
2CH
2F、-OCF
2CHF
2、-OCF
2CF
3、-CH
2D、-CHD
2、-CD
3、-CH
2CH
2D、-CH
2CHD
2、-CH
2CD
3、-CHDCH
2D、-CHDCHD
2、-CHDCD
3、-CD
2CH
2D、-CD
2CHD
2、-CD
2CD
3、-OCHD
2、-OCH
2D、-OCD
3、-OCH
2CH
2D、-OCH
2CHD
2、-OCH
2CD
3、-OCHDCH
2D、-OCHDCHD
2、-OCHDCD
3、-OCD
2CH
2D、-OCD
2CHD
2、-OCD
2CD
3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
b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O、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
6烷基)
2、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在某些实施方 案中,每个R
b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O、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2烷基、-N(C
1-
2烷基)
2、C
1-2烷基、C
1-2烷氧基、C
1-2烷基-O-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b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O、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2烷基、-N(C
1-2烷基)
2、C
1-2烷基、C
1-2烷氧基、C
1-2烷基-O-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b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O、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2烷基、-N(C
1-2烷基)
2、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b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O、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H
3、-NHCH
2CH
3、-N(CH
3)
2、甲基、乙基、-CH
2F、-CHF
2、-CF
3、-CH
2CH
2F、-CH
2CHF
2、-CH
2CF
3、-CHFCH
2F、-CHFCHF
2、-CHFCF
3;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H、D、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5-8元杂芳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所述的环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H、D、C
1-4烷基、C
3-6单环环烷基、C
5-11双环螺环环烷基、C
6-8双环桥环环烷基、C
7-10双环并环环烷基、4-6元杂环烷基、6-9元双环螺环杂环烷基、C
6-8双环桥环杂环烷基、C
7-10双环并环杂环烷基、5-6元杂芳基、C
1-4烷氧基、C
1-2烷基-O-C
1-2烷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所述的环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C
1-4烷基、卤代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C
1-4烷基、C
3-6单环环烷基、C
5-7双环螺环环烷基、4-6元杂环烷基、5-6元杂芳基、C
1-2烷基-O-C
1-2烷基、卤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基,所述的环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C
1-4烷基、卤代C
1-4烷基、氘代C
1-4烷基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C
1-4烷基、C
3-4单环环烷基、5元杂芳基、C
1-2烷基-O-C
1-2烷基、卤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基,所述的环烷基、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C
1-4烷基的取代基取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5元杂芳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CH
2F、- CHF
2、-CF
3、-CH
2CH
2F、-CH
2CHF
2、-CH
2CF
3、-CHFCH
2F、-CHFCHF
2、-CHFCF
3、-CF
2CH
2F、-CF
2CHF
2、-CF
2CF
3、-CH
2CH
2CH
2F、-CH
2CH
2CHF
2、-CH
2CH
2CF
3,所述的环丙基、环丁基、5元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F、Cl、甲基、乙基、丙基的取代基取代;或者,
两个R
a1与氮原子一起形成4-6元杂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两个R
a1与氮原子一起形成4、5、6元杂环烷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两个R
a1与氮原子一起形成5元杂环烷基;
作为选择,L
A选自键,R
3所连接的碳原子与环B链接位点直接形成双键;
无特别说明时,以上所述的杂环烷、杂环烷基、杂芳基、杂芳环含有1、2、3、4、5个选自氮、氧、硫的杂原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杂环烷、杂环烷基、杂芳基、杂芳环含有1、2、3、4个选自氮、氧、硫的杂原子;所述的杂环烷、杂环烷基、杂芳基、杂芳环含有1、2、3个选自氮、氧、硫的杂原子;所述的杂环烷、杂环烷基、杂芳基、杂芳环含有1、2个选自氮、氧、硫的杂原子。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式(I)、(I-1)、(I-2)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每个X各自独立的选自CR
x、C(R
x)
2、O、N或NR
x;
Y选自N、C或CH;
表示单键或者双键,条件是当
表示单键时,X选自C(R
x)
2、O或NR
x;
v选自1、2或3;
X
1、X
2、X
3各自独立选自N或CR
x;
X
4选自O或者S;
X
5独立选自N、C或CR
x,进一步,X
5独立选自N或CR
x;
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
R
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的基团取代;
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1、2或3;p选自0、1、2或3;
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O-C
1-6烷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C
1-6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5环烷基、4-5元杂环烷基;
B环为哌嗪基,q选自1或2;或者
B环选自哌啶基、含有1-2个氮原子的4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6元部分不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4个氮原子的6-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0元饱和的杂环并环或者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q选自0、1、2或3;
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C
3-5环烷基;
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L
A选自键、-NH-、-NR
a1-、-O-、-S-、-S(=O)-、-S(=O)
2-、-NH-C(=O)-、-C(=O)-NH-、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A环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a的取代基取代;或者
A环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7-10元双环杂芳环、7-10元双环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芳环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b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
a各自独立的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6烷基)
2、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
b各自独立地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O、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
6烷基)
2、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H、D、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5-8元杂芳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所述的环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或者,两个R
a1与氮原子一起形成4-6元杂环烷基;
作为选择,L
A选自键,R
3所连接的碳原子与环B链接位点直接形成双键;
无特别说明时,以上所述的杂环烷、杂环烷基、杂芳基、杂芳环含有1-5个选自氮、氧、硫的杂原子。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式(I)、(I-1)、(I-2)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每个X各自独立选自CR
x、C(R
x)
2、O、N或NR
x;
Y选自N、C或CH;
表示单键或者双键,条件是当
表示单键时,X选自C(R
x)
2、O或NR
x;
v选自1、2或3;
X
1、X
2、X
3各自独立选自N或CR
x;
X
4选自O或者S;
X
5独立选自N、C或CR
x,进一步X
5独立选自N或CR
x;
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
R
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的基团取代;
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1、2或3;p选自0、1、2或3;
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O-C
1-6烷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C
1-6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5环烷基、4-5元杂环烷基;
B环为哌嗪基,q选自1或2;或者
B环选自哌啶基、含有1-2个氮原子的4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6元部分不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4个氮原子的6-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0元饱和的杂环并环或者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q选自0、1、2或3;
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C
3-5环烷基;
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L
A选自-NH-、-NR
a1-、-O-、-S-、-S(=O)-、-S(=O)
2-、-NH-C(=O)-、-C(=O)-NH-、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A环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a的取代基取代;或者
A环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7-10元双环杂芳环、7-10元双环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芳环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b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
a各自独立地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6烷基)
2、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
b各自独立地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O、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
6烷基)
2、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H、D、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5-8元杂芳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所述的环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无特别说明时,以上所述的杂环烷、杂环烷基、杂芳基、杂芳环含有1-5个选自氮、氧、硫的杂原子。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式(I)、(I-1)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每个X各自独立选自CR
x、C(R
x)
2、O、N或NR
x;
Y选自N、C或CH;
表示单键或者双键,条件是当
表示单键时,X选自C(R
x)
2、O或NR
x;
v选自1、2或3;
X
1、X
2、X
3各自独立选自N或CR
x;
X
4选自O或者S;
X
5独立选自N或CR
x;
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 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
R
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的基团取代;
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1、2或3;p选自0、1、2或3;
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O-C
1-6烷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C
1-6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5元环烷基、4-5元杂环烷基;
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
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B环为哌嗪基,q选自1或2;或者
B环选自哌啶基、含有1-2个氮原子的4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6元部分不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4个氮原子的6-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0元饱和的杂环并环或者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q选自0、1、2或3;
L
A选自-NH-、-O-、-S-、-S(=O)-、-S(=O)
2-、-NH-C(=O)-、-C(=O)-NH-、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A环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a的取代基取代;或者
A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7-10元双环杂芳环、7-10元双环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芳环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b的取代基取代;
R
a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 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6烷基)
2、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R
b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O、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6烷基)
2、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H、D、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
6烷氧基;
无特别说明时,以上所述的杂环烷、杂环烷基、杂芳基、杂芳环含有1-5个选自氮、氧、硫的杂原子。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每个X各自独立选自CR
x、C(R
x)
2、O、N或NR
x;
Y选自N、C或CH;
表示单键或者双键,条件是当
表示单键时,X选自C(R
x)
2、O或NR
x;
v选自1、2或3;
X
1、X
2、X
3各自独立选自N或CR
x;
X
4选自O或者S;
X
5独立选自N或CR
x;
每个R
x各自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或者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R
x一起形成=O;
R
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C
2-6烯基、C
2-6炔基、C
1-6烷基-O-C
1-6烷基、-(CH
2)
r-C
3-12环烷基、-(CH
2)
r-(3-12元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的基团取代;
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1、2或3;p选自0、1、2或3;
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6烷基-O-C
1-6烷基、羟基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C
1-6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5元环烷基、4-5元杂环烷基;
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氘代C
1-6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
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B环为哌嗪基,q选自1或2;或者
B环选自哌啶基、含有1-2个氮原子的5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6元部分不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4个氮原子的6-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0元饱和的杂环并环或者含有1-4个氮原子的5-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q选自0、1、2或3;
A环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a的取代基取代;或者
A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7-10元双环杂芳环、7-10元双环芳环,所述的杂芳环、芳环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R
b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
a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6烷基)
2、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C
1-6烷氧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每个R
b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O、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6烷基、-N(C
1-
6烷基)
2、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6烷氧基;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H、D、C
1-6烷基、C
3-12环烷基、3-12元杂环烷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O-C
1-6烷基、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氘代C
1-6烷基或氘代C
1-
6烷氧基;
无特别说明时,以上所述的杂环烷、杂环烷基、杂芳基、杂芳环含有1-5个选自氮、氧、硫的杂原子。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式(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结构:
X选自CR
x或N;
R
x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2-4烯基、C
2-4炔基、C
1-4烷基-O-C
1-4烷基、-(CH
2)
r-C
3-6单环环烷基、-(CH
2)
r-(4-6元单环杂环烷基);
X
5独立选自N、C或CH,进一步X
5独立选自N或CH;
L
A选自键、-NH-、-N(C
1-4烷基)-、-O-、-S-、-S(=O)-、-S(=O)
2-或C
1-4烷基;
作为选择,L
A选自键,R
3所连接的碳原子与环B链接位点直接形成双键;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式(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结构:
X选自CR
x或N;
R
x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2-4烯基、C
2-4炔基、C
1-4烷基-O-C
1-4烷基、-(CH
2)
r-C
3-6单环环烷基、-(CH
2)
r-(4-6元单环杂环烷基);
X
5独立选自N或CH;
L
A选自-NH-、-N(C
1-4烷基)-、-O-、-S-、-S(=O)-、-S(=O)
2-或C
1-4烷基;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式(II)、(II-a)、(II-b)、(III)、(III-a)、(III-b)结构:
X选自CR
x或N;
R
x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2-4烯基、C
2-4炔基、C
1-4烷基-O-C
1-4烷基、-(CH
2)
r-C
3-6单环环烷基、-(CH
2)
r-(4-6元单环杂环烷基);
X
5独立选自N或CH;
L
A选自-NH-、-O-、-S-、-S(=O)-、-S(=O)
2-或C
1-4烷基;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式(II)、(II-a)、(II-b)结构:
X选自CR
x或N;
R
x独立地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2-4烯基、C
2-4炔基、C
1-4烷基-O-C
1-4烷基、-(CH
2)
r-C
3-6单环环烷基、-(CH
2)
r-(4-6元单环杂环烷基);
X
5独立选自N或CH;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VI)、(VI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X、X
2选自C;
X
1选自N;
R
1选自乙基;
L
A选自键、-NH-、-N(C
1-2烷基)-;
作为选择,L
A选自键,R
3所连接的碳原子与环B链接位点直接形成双键;
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F、Cl、氘代C
1-2烷基或C
1-2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4元环烷基;
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氘代C
1-2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C
3-4环烷基;
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
A环选自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7-10元双环杂芳环,所述的杂芳环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F、Cl、氰基、羟基、氨基、C
1-2烷基、C
3-4环烷基、4-5元杂环烷基、卤代C
1-2烷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R
a选自-C(O)N(R
a1)
2、-NR
a1C(O)R
a1、含有1-5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所述的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F、Cl、氰基、羟基、氨基、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H、D、C
1-2烷基、C
3-5环烷基、4-5元杂环烷基、5-6元杂芳基、卤代C
1-2烷基、氘代C
1-2烷基,所述的环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F、Cl、氰基、羟基、氨基、C
1-2烷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VI)、(VI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B环为哌嗪基,q选自1或2;或者
B环选自哌啶基、含有1-2个氮原子的4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6元部分不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6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9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10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9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10元饱和的杂环螺环或含有1-2个氮原子的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q选自0、1、2或3;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十一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I)、(II-a)、(II-b)、(III)、(III-a)、(III-b)、(V)、(VI)、(VI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B环为哌嗪基,q选自1或2;或者
B环选自哌啶基、含有1-2个氮原子的5元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5- 6元部分不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6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9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10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9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10元饱和的杂环螺环或含有1-2个氮原子的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q选自0、1、2或3;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十二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VI)、(VI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表示B环中X
5位置;其中未限定连接位置的基团可以两端任意连接;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十三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VI)、(VI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表示B环中X
5位置;其中未限定连接位置的基团可以两端任意连接;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所述的式(II-2)、(IV)、(IV-a)、(IV-b)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
选自
本发明的第十四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VI)、(VI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
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2-4烯基、C
2-4炔基、C
1-4烷基-O-C
1-4烷基、-(CH
2)
r-C
3-6单环环烷基、-(CH
2)
r-C
5-9螺环环烷基、-(CH
2)
r-(4-6元单环杂环烷基)、-(CH
2)
r-(5-9元螺环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C
1-3烷基、C
1-3烷氧基的基团取代;
R
a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2烷基、-N(C
1-2烷基)
2、C
1-4烷基、卤代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1或2;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C
1-4烷基、C
3-5环烷基、C
5-9螺环环烷基、4-6元杂环烷基、5-9元螺环杂环烷基、5-6元杂芳基、C
1-4烷氧基、C
1-2烷基-O-C
1-2烷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所述的环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C
1-4烷基、卤代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O-C
1-2烷基、羟基C
1-3烷基、C
1-3烷氧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氘代C
1-4烷氧基或C
1-4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3元环烷基、4元环烷基、5元环烷基、4元杂环烷基或者5元杂环烷基;
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
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
p选自0、1或2;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十五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VI)、(VI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
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氨基、羟基、-SF
5、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2-4烯基、C
2-4炔基、C
1-4烷基-O-C
1-4烷基、-(CH
2)
r-C
3-6单环环烷基、-(CH
2)
r-C
5-9螺环环烷基、-(CH
2)
r-(4-6元单环杂环烷基)、-(CH
2)
r-(5-9元螺环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C
1-3烷基、C
1-3烷氧基的基团取代;
R
a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2烷基、-N(C
1-2烷基)
2、C
1-4烷基、卤代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1或2;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C
1-4烷基、C
3-5环烷基、C
5-9螺环环烷基、4-6元杂环烷基、5-9元螺环杂环烷基、C
1-4烷氧基、C
1-2烷基-O-C
1-2烷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
R
2、R
3各自独立选自H、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2烷基-O-C
1-2烷基、羟基C
1-3烷基、C
1-3烷氧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氘代C
1-4烷氧基或C
1-4烷基;或者R
2、R
3与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3元环烷基、4元环烷基、5元环烷基、4元杂环烷基或者5元杂环烷基;
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O;
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
1-4烷基、C
1-4烷氧基、卤代C
1-4烷基、卤代C
1-4烷氧基、氘代C
1-4烷基或氘代C
1-4烷氧基;
p选自0、1或2;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十六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VI)、(VI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
1选自氰基、C
1-2烷基、C
1-2烷氧基、C
2-3烯基、C
2-3炔基、C
1-2烷基-O-C
1-2烷基、-(CH
2)
r-C
3-4单环环烷基、-(CH
2)
r-C
5-7螺环环烷基、-(CH
2)
r-(4元单环杂环烷基)、-(CH
2)
r-(5-7元螺环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的基团取代;
R
a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2烷基、-N(C
1-2烷基)
2、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或1;
p选自0或1;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十七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式(I)、(I-1)、(I-2)、(II)、(II-a)、(II-b)、(III)、(III-a)、(III-b)、(IV)、(IV-a)、(IV-b)、(V)、(VI)、(VI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
1选自氰基、C
1-2烷基、C
1-2烷氧基、C
2-3烯基、C
2-3炔基、C
1-2烷基-O-C
1-2烷基、-(CH
2)
r-C
3-4单环环烷基、-(CH
2)
r-C
5-7螺环环烷基、-(CH
2)
r-(4元单环杂环烷基)、-(CH
2)
r-(5-7元螺环杂环烷基),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F、Cl、氰基、氨基、羟基的基团取代;
R
a各自独立选自-C(O)N(R
a1)
2、-NR
a1C(O)OR
a1、-NR
a1C(O)N(R
a1)
2、-C(=S)N(R
a1)
2、-S(O)
2N(R
a1)
2、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含有1-4个氮、氧、硫原子的4-7元单环杂环烷基、3-7元单环环烷基,所述的杂芳基、杂环烷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卤素、氰基、羟基、氨基、-NHC
1-2烷基、-N(C
1-2烷基)
2、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C
1-2烷氧基、卤代C
1-2烷氧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各自独立选自0或1;
p选自0或1;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十八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选自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十九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式(VI)、(VII)结构,
R
a选自-C(O)NHR
a1、-NHC(O)R
a1;
L
A选自键、NH、-N(CH
3)-;
X
5独立选自N、C或CH;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C
1-2烷基、C
3-5环烷基、5-6元杂芳基、卤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基,所述的环烷基、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F、Cl、氰基、羟基、氨基、C
1-2烷基、氘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每个R
4各自独立选自D、F、Cl、氰基、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基;或者同碳原子上的两个R
4与所连接碳原子一起形成3、4元环烷基;
每个R
5各自独立选自D、F、Cl、氰基、C
1-2烷基、卤代C
1-2烷基或氘代C
1-2烷基;
q选自0、1或2;p选自0、1;
B环选自哌啶基、含有1-2个氮原子的6元部分不饱和单环杂环烷、含有1-2个氮原子的6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杂环桥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9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10元饱和的杂环并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7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8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9元饱和的杂环螺环、含有1-2个氮原子的10元饱和的杂环螺环或含有1-2个氮原子的11元饱和的杂环螺环;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二十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每个R
a1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环丙基、环丁基、吡唑基、咪唑基、噻唑基、CH
2F、CHF
2、CF
3、CH
2D、CHD
2或CD
3,所述的环丙基、环丁基、吡唑基、咪唑基、噻唑基任选进一步被1-3个选自D、F、Cl、氰基、羟基、氨基、甲基、CH
2F、CHF
2、CF
3、-OCH
2D、-OCHD
2、-OCD
3的取代基取代;
p选自0;
其他基团与前文一致。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技术方案,涉及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之一: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或药物制剂,其含有前述任一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和/或载体。该药物组合物可以为单位制剂形式(单位制剂也被称为“制剂规格”)。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组合物或药物制剂,其中含有1-1500mg的前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预防PARP-1介导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进一步地,PARP-1介导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癌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哺乳动物的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给予受试者治疗有效量的前述任意一项方案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疾病优选为癌症,优选所述治疗有效量为1-1500mg。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中所述哺乳动物包括人。
本申请中所述“有效量”或“治疗有效量”是指给予足够量的本申请公开的化合物,其将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所治疗的疾病或病症的一种或多种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果是减少和/或缓和疾病的体征、症状或原因,或生物系统的任何其它希望改变。例如,针对治疗用途的“有效量”是提供临床上显著的疾病症状降低所需的包含本申请公开的化合物的组合物的量。治疗有效量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1-1500mg、1-1400mg、1-1300mg、1-1200mg、1-1000mg、1-900mg、1-800mg、1-700mg、1-600mg、1-500mg、1-400mg、1-300mg、1-250mg、1-200mg、1-150mg、1-125mg、1-100mg、1-80mg、1-60mg、1-50mg、1-40mg、1-25mg、1-20mg、5-1500mg、5-1000mg、5-900mg、5-800mg、5-700mg、5-600mg、5-500mg、5-400mg、5-300mg、5-250mg、5-200mg、5-150mg、5-125mg、5-100mg、5-90mg、5-70mg、5-80mg、5-60mg、5-50mg、5-40mg、5-30mg、5-25mg、5-20mg、10-1500mg、10-1000mg、10-900mg、10-800mg、10-700mg、10-600mg、10-500mg、10-450mg、10-400mg、10-300mg、10-250mg、10-200mg、10-150mg、10-125mg、10-100mg、10-90mg、10-80mg、10-70mg、10-60mg、10-50mg、10-40mg、10-30mg、10-20mg;20-1500mg、20-1000mg、20-900mg、20-800mg、20-700mg、20-600mg、20-500mg、20-400mg、20-350mg、20-300mg、20-250mg、20-200mg、20-150mg、20-125mg、20-100mg、20-90mg、20-80mg、20-70mg、20-60mg、20-50mg、20-40mg、20-30mg;50-1500mg、50-1000mg、50-900mg、50-800mg、50-700mg、50-600mg、50-500mg、50-400mg、50-300mg、50-250mg、50-200mg、50-150mg、50-125mg、50-100mg;100-1500mg、100-1000mg、100-900mg、100-800mg、100-700mg、100-600mg、100-500mg、100-400mg、100-300mg、100-250mg、100-200mg;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或制剂含有上述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或者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或药物制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药物制剂包含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载体和/或赋形剂。该药物组合物可以为单位制剂形式(单位制剂中主药的量也被称为“制剂规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药物组合物包括但不限于1mg、1.25mg、2.5mg、5mg、10mg、12.5mg、15mg、20mg、25mg、30mg、35mg、40mg、45mg、50mg、55mg、60mg、65mg、70mg、75mg、80mg、85mg、90mg、95mg、100mg、110mg、120mg、125mg、130mg、140mg、150mg、160mg、170mg、180mg、190mg、200mg、210mg、220mg、230mg、240mg、250mg、275mg、300mg、325mg、350mg、375mg、400mg、425mg、450mg、475mg、500mg、525mg、550mg、575mg、600mg、625mg、650mg、675mg、700mg、725mg、750mg、775mg、800mg、850mg、900mg、950mg、1000mg、1100mg、1200mg、1300mg、1400mg、1500mg的本发明化合物或者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一种用于治疗哺乳动物的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给予受试者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治疗有效量优选1-1500mg,所述的疾病优选癌症。
一种用于治疗哺乳动物的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药物本发明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以1-1500mg/天的日剂量给予受试者,所述日剂量可以为单剂量或分剂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日剂量包括但不限于10-1500mg/天、20-1500mg/天、25-1500mg/天、50-1500mg/天、75-1500mg/天、100-1500mg/天、200-1500mg/天、10-1000mg/天、20-1000mg/天、25-1000mg/天、50-1000mg/天、75-1000mg/天、100-1000mg/天、200-1000mg/天、25-800mg/天、50-800mg/天、100-800mg/天、200-800mg/天、25-400mg/天、50-400mg/天、100-400mg/天、200-400mg/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日剂量包括但不限于1mg/天、5mg/天、10mg/天、20mg/天、25mg/天、50mg/天、75mg/天、100mg/天、125mg/天、150mg/天、200mg/天、400mg/天、600mg/天、800mg/天、1000mg/天、1200mg/天、1400mg/天、1500mg/天。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剂盒,该试剂盒可以包括单剂量或多剂量形式的组合物,该试剂盒包含本发明化合物或者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化合物或者其立体异构体或、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量与上述药物组合物中其量相同。
本发明中本发明化合物或者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量在每种情况下以游离碱的形式换算。
“制剂规格”是指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
合成路线
WO2021013735A1等专利文献中介绍了PARP-1抑制剂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该文献以及已知的有机合成技术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其起始原料为市售化学品和(或)化学文献中所述的化合物。“市售化学品”是从正规商业来源获得的,供应商包括:泰坦科技、安耐吉化学、上海德默、成都科龙化工、韶远化学科技、南京药石、药明康德和百灵威科技等公司。
本领域的参考书和专著,详细介绍了可用于制备本文所述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合成,或提供了描述该制备方法的文章以供参考。这些参考书和专著包括:“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John Wiley&Sons,Inc.,New York;S.R.Sandler et al.,“Organic Functional Group Preparations,”2nd Ed.,Academic Press,New York,1983;H.O.House,“Modern Synthetic Reactions”,2nd Ed.,W.A.Benjamin,Inc.Menlo Park,Calif.1972;T.L.Gilchrist,“Heterocyclic Chemistry”,2nd Ed.,John Wiley&Sons,New York,1992;J.March,“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Reactions,Mechanisms and Structure”,4th Ed.,Wiley Interscience,New York,1992;Fuhrhop,J.and Penzlin G.“Organic Synthesis:Concepts,Methods,Starting Materials”,Second,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1994)John Wiley&Sons ISBN:3 527-29074-5;Hoffman,R.V.“Organic Chemistry,An Intermediate Text”(1996)Oxford University Press,ISBN 0-19-509618-5;Larock,R.C.“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s:A Guide to Functional Group Preparations”2nd Edition(1999)Wiley-VCH,ISBN:0-471-19031-4;March,J.“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Reactions,Mechanisms,and Structure”4th Edition(1992)John Wiley&Sons,ISBN:0-471-60180-2;Otera,J.(editor)“Modern Carbonyl Chemistry”(2000)Wiley-VCH,ISBN:3-527-29871-1;Patai,S.“Patai’s 1992Guide to the 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1992)Interscience ISBN:0-471-93022-9;Solomons,T.W.G.“Organic Chemistry”7th Edition(2000)John Wiley&Sons,ISBN:0-471-19095-0;Stowell,J.C.,“Intermediate Organic Chemistry”2nd Edition(1993)Wiley-Interscience,ISBN:0-471-57456-2;“Industrial Organic Chemicals:Starting Materials and Intermediates:An Ullmann’s Encyclopedia”(1999)John Wiley&Sons,ISBN:3-527-29645-X,in 8 volumes;“Organic Reactions”(1942-2000)John Wiley&Sons,in over 55volumes;and“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John Wiley&Sons,in 73 volumes.
通过美国化学会化学文摘社制备的已知化学物质的索引,可以选择性地识别特定和类似的反应物,这些索引可在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以及在线获得。已知但在目录中不可商购的化学品可选地由定制化学合成工厂制备,其中许多标准化学供应工厂(例如,上面列出的那些)提供定制合成服务。制备和选择本文所述化合物的药用盐的参考文献是P.H.Stahl&C.G.Wermuth“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Salts”,Verlag Helvetica Chimica Acta,Zurich,2002.
术语
在本发明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术语具有以下含义:
本发明所述基团和化合物中所涉及的碳、氢、氧、硫、氮或卤素均包括它们的同位素,及本发明所述基团和化合物中所涉及的碳、氢、氧、硫、氮或卤素任选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它们对应的同位素所替代,其中碳的同位素包括
12C、
13C和
14C,氢的同位素包括氕(H)、氘(氘,又称为重氢)、氚(T,又称为超重氢),氧的同位素包括
16O、
17O和
18O,硫的同位素包括
32S、
33S、
34S和
36S,氮的同位素包括
14N和
15N,氟的同位素
19F,氯的同位素包括
35Cl和
37Cl,溴的同位素包括
79Br和
81Br。
“卤素”在本文中是指F、Cl、Br、I或者它们的同位素。
“卤代”或“卤素取代”是指被一个以上选自F、Cl、Br、I或者它们的同位素取代,卤素取代基数量的上限等于被取代基团可被取代的氢数之和,在未作特殊限定下,卤素取代基数量为1至该上限之间的任意整数,当卤素取代基数量大于1时,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卤素进行取代。通常包括1-5个卤素取代、1-3卤素取代、1-2个卤素取代、1个卤素取代的情形。
“氘”是指氢(H)的同位素氘。
“氘代”或“氘代物”是指烷基、环烷基、亚烷基、芳基、杂芳基、巯基、杂环烷基、烯基、炔基等基团上的氢原子被至少一个氘原子取代的情形,氘代的数量上限等于被取代基团可被取代的氢数之和,在未作特殊限定下,氘代数量为1至该上限之间的任意整数,例如1-20个氘原子取代、1-10个氘原子取代、1-6个氘原子取代、1-3个氘原子取代、1-2个氘原子取代或1个氘原子取代。
“C
x-y”基团是指包含x至y个碳原子的基团,比如“C
1-6烷基”指包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
“烷基”是指一价的直链或支链饱和脂肪族烃基。通常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C
1-6烷基”、“C
1-5烷基”、“C
1-4烷基”、“C
1-3烷基”、“C
1-2烷基”、“C
2-6烷基”、“C
2-5 烷基”、“C
2-4烷基”、“C
2-3烷基”、“C
3-6烷基”、“C
3-5烷基”、“C
3-4烷基”、“C
4-6烷基”、“C
4-5烷基”、“C
5-6烷基”等。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2-甲基丁基、新戊基、1-乙基丙基、正己基、异己基、3-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1-甲基戊基、3,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等;所述的烷基可以进一步被任意取代基取代。
“亚烷基”是指二价的直链和支链饱和烷基。亚烷基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亚甲基、亚乙基等;所述的亚烷基可以任选进一步被的取代基所取代。
“卤代烷基”是指烷基中的一个或多个氢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原子(如氟、氯、溴、碘或其同位素)替代的情形,卤素取代基的数量的上限等于烷基中可被取代的氢数之和,在未作特殊限定下,卤素取代基数量为1至该上限之间的任意整数。通常烷基被1-5个卤素取代或者1-3卤素取代或者1-2个卤素取代或1个卤素取代;当卤素取代基数量大于1时,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卤素进行取代;具体示例包括但不限于-CF
3、-CH
2Cl、-CH
2CF
3、-CCl
2、CF
3等。
“烷氧基”或“烷基氧基”是指-O-烷基。例如-O-C
1-8烷基、-O-C
1-6烷基、-O-C
1-4烷基或-O-C
1-2烷基。具体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正己氧基、环丙氧基和环丁氧基等;所述的烷氧基可以任选被取代基取代。
“卤代烷氧基”是指-O-卤代烷基。例如-O-卤代C
1-8烷基、-O-卤代C
1-6烷基、-O-卤代C
1-4烷基或-O-卤代C
1-2烷基;卤素取代基的数量的上限等于被取代基团可被取代的氢数之和,在未作特殊限定下,卤素取代基数量为1至该上限之间的任意整数,优选1-5个卤素取代、1-3卤素取代、1-2个卤素取代、1个卤素取代;当卤素取代基数量大于1时,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卤素进行取代;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一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二氟乙基氧基等。
“烯基”是指包含至少一个碳碳双键(C=C)的直链烃基或支链烃基,通常包含2至18个碳原子,如2至8个碳原子,进一步如2至6个碳原子,再进一步如2至4个碳原子,其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烯丙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甲基-1-丁烯基、2-甲基-1-丁烯基、2-甲基-3-丁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1-甲基-1-戊烯基、2-甲基-1-戊烯基、1-庚烯基、2-庚烯基、3-庚烯基、4-庚烯基、1-辛烯基、3-辛 烯基、1-壬烯基、3-壬烯基、1-癸烯基、4-癸烯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1,4-戊二烯和1,4-己二烯等;所述的烯基可以任选进一步被取代基取代。
“亚烯基”是指直链或支链的、含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C=C)的二价不饱和烃基,除非特殊说明,亚炔基含有2-6个碳原子,优选含有2-4个碳原子,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亚乙炔基,所述的亚烯基可以任选地被取代基取代。
“炔基”是指含有至少一个碳碳三键(C≡C)的直链烃基或支链烃基,通常包含2至18个碳原子,进一步包含2至8个碳原子,进一步包含2至6个碳原子,再进一步包含2至4个的碳原子,其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甲基-2-丙炔基、4-戊炔基、3-戊炔基、1-甲基-2-丁炔基、2-己炔基、3-己炔基、2-庚炔基、3-庚炔基、4-庚炔基、3-辛炔基、3-壬炔基和4-癸炔基等;所述的炔基可以任选地被取代基取代。
“亚炔基”是指直链或支链的、含有碳碳三键(C≡C)的二价不饱和烃基,通常包含2-6个碳原子,进一步包含2-4个碳原子,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亚乙炔基、亚丙炔基、亚丁炔基,所述的亚炔基可以任选地被取代基取代。
“环烷基”是指饱和或部分不饱和的、不含环杂原子的、非芳香性的碳环烃基。环烷基可以是单环、双环或多环,双环或多环可以是并环、螺环、桥环或其组合形式,双环或多环中可以包括一个及以上的芳环,但环系统整体不具有芳香性,连接位点在非芳香环上。通常环烷基含有3至20个碳原子,进一步含有3-8个碳原子,更进一步含有3-6个碳原子;当为单环环烷基时,含有3-15个碳原子,或者3-10个碳原子,或者3-8个碳原子,或者3-6个碳原子;当为双环或多环环烷基时,含有5-12个碳原子,或者含有5-11个碳原子,或者含有6-10个碳原子;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丁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
等,环烷基可以任选地被取代基取代。
“亚环烷基”是指环烷基的二价基团。
“芳基”或“芳环”是指取代的或未取代的5至15元具有芳香性的碳环,包括单环芳香基和稠环芳香基。优选5至10元芳香环,进一步优选5至9元芳香环,进一步优选5至8元芳香环;芳基环可以是稠合于芳基环和非芳基的环(比如杂芳基、杂环烷基或环烷基环)上,其中芳基环为连接位点,非限制性实施例包含苯基、萘基、蒽基、菲基、
所述的芳基可以任选进一步被任意取代基所取代。
“杂环烷基”或“杂环烷”是指包含1、2、3、4、5个选自N、S、O、P、Si杂原子的饱和或部分不饱和的非芳香性碳环。杂环烷基可以是单环、双环或多环,双环或多环可以是桥环、并环、螺环或其组合形式,双环或多环中可以包括一个及以上的芳环或杂芳环,但环系统整体不具有芳香性,连接位点在非芳香环上。通常杂环烷基为3至20元环,当为单环杂环烷基时,通常为3至15元环,或者3-10元环,或者3-8元环,或者3-6元环;当为双环或多环环杂环烷基时,通常为5-12元环,或者5-11元环,或者6-9元环。其中的杂原子N、S、P包括其氧化态C=O、N-O、S=O、S(=O)
2、P=O、P(=O)
2。杂环烷基为双环或多环时,至少其中的一个环中包含至少一个杂原子,可以是含杂原子的环与不含杂原子的环形成的二环或多环,也可以是含杂原子的环与含杂原子的环形成的二环或多环;当与其他基团连接时,可以是杂原子或碳原子处作为连接点;杂环烷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氮杂环丁基、吗啉基、哌嗪基、哌啶基、四氢吡喃基、氧杂环丁基、吡喃基、氮杂环戊烯基、氮杂环己烯基、氧杂环戊烯基、氧杂环己烯基等,杂环烷基可以任选地被取代基取代。
“杂芳环”或“杂芳基”未特殊说明时,是指包含1至4个选自N、O、S、P、Si及其氧化态的杂原子且具有芳香性的环,可以是单环、双环或多环,双环或多环可以是桥环、并环、螺环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当为双环或多环时,可以是杂芳基与芳基稠和,也可以是杂芳基与杂芳基的稠和,还可以是杂芳基与环烷基或者杂环烷基稠和,其中杂芳基为连接位点。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噁唑基、噻唑基、咪唑基、吡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哒嗪基、吡嗪基、吲哚基、嘌呤基、
等;所述的杂芳基可以任选被取代基所取代。
“芳香环”是指含或不含N、S、O、P、Si等杂原子的具有芳香性的环系统,其定义包括芳基和杂芳基,芳香环可以任选被取代基所取代。
“杂环”或“杂环基”是指饱和或不饱和的、芳香或者非芳香的、包含1至4个选自N、O或S及其氧化态的杂原子的环,其含义包括杂芳基和杂环烷基。杂环包括单环杂环、双环桥杂环、双环并杂环和双环螺杂环或其组合形式。通常为3至12元杂环或者5至12元杂环,或者5至7元杂环。杂环基可以连接在杂原子或者碳原子上,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环氧乙基、氮杂环丙基、氧杂环丁基、氮杂环丁基、1,3-二氧戊环基、1,4-二氧戊环基、1,3-二氧六环基、哌嗪基、氮杂环庚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喃基、N-烷基吡咯基、嘧啶基、吡嗪基、吡唑基、哒嗪基、咪唑基、哌啶基、哌叮基、吗啉基、硫代吗啉基、1,3-二噻基、二氢呋喃基、二氢吡喃基、二噻戊环基、四氢呋喃基、四氢吡咯基、四氢咪唑基、噁唑基、二氢噁唑基、四氢噁唑基、四氢噻唑基、四氢吡喃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吡啶基、吡咯并吡啶基、苯并二氢呋喃基、氮杂二环[3.2.1]辛烷基、氮杂二环[5.2.0]壬烷基、氧杂三环[5.3.1.1]十二烷基、氮杂金刚烷基和氧杂螺[3.3]庚烷基、
等,杂环可以任选被取代基所取代。
“螺环”是指环与环之间共用一个原子(称螺原子)的多环基团,其可以包含0或1个以上的双键或三键,可以含有0至5个选自N、O、S、P、Si及其氧化态的杂原子。通常螺环为5至14元环,或者5至12元环,或者5至10元环。通常螺环为三螺三(表示三元环螺三元环)、三螺四、三螺五、三螺六、四螺四、四螺五、四螺六、五螺五或者五螺六。螺环可以是螺环的其非限定性实例包括
“双环螺环环烷基”是指形成螺环的两个环均为环烷基。
“双环螺环杂环烷基”是指形成螺环的两个环至少其中一个环为杂环烷基。
“并环”是指环与环共享毗邻的两个环原子和一个化学键的多环基团,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或三键,并环可以含0至5个选自N、S、O、P、Si及其氧化态的杂原子。 通常并环为5至20元环,或者5至14元环,或者5至12元环,或者5至10元环。通常并环为三并四环(表示三元环与四元环形成的并环,根据IUPC命名规则有可能是三元环作为基本环也可能是四元环作为基本环的并环,以下同理)、三并五环、三并六环,四并四环、四并五环、四并六环、五并五环、五并六环、六并六环。并环的非限定性实例包括嘌呤、喹啉、异喹啉、苯并吡喃、苯并呋喃、苯并噻吩、
所述的并环可以任选被取代基所取代。
“桥环”是指两个环之间共享两个不相邻的环原子,可以含有1个或多个双键或三键。桥环可以含0至5个选自N、S、O、P、Si及其氧化态的杂原子。通常桥环的环原子为5至20个,或者5至14个,或者5至12个,或者5至10个。桥环的非限定性实例包括金刚烷、
“杂环桥环”指桥环中至少一个环是杂环。
“杂环并环”指并环中至少一个环是杂环。
“杂环螺环”指螺环中至少一个环是杂环。
“取代”或“取代基”在未特殊说明时,是指在化学理论允许的位置发生任意取代,取代基个数符合化学键规则。示例性的取代基包括但不限于:C
1-6烷基、C
2-6烯基、C
2-6炔 基、C
3-8杂烷基、C
5-12芳基、5-12元杂芳基、羟基、C
1-6烷氧基、C
5-12芳氧基、硫醇基、C
1-6烷硫基、氰基、卤素、C
1-6烷硫代羰基、C
1-6烷氨基甲酰基、N-氨基甲酰基、硝基、甲硅烷基、亚磺酰基、磺酰基、亚砜、卤代C
1-6烷基、卤代C
1-6烷氧基、氨基、膦酸、-CO
2(C
1-6烷基),-OC(=O)(C
1-6烷基),-OCO
2(C
1-6烷基),-C(=O)NH
2,-C(=O)N(C
1-6烷基)
2,-OC(=O)NH(C
1-6烷基),-NHC(=O)(C
1-6烷基),-N(C
1-6烷基)C(=O)(C
1-6烷基),-NHCO
2(C
1-6烷基),-NHC(=O)N(C
1-6烷基)
2,-HC(=O)NH(C
1-6烷基),-NHC(=O)NH
2,-NHSO
2(C
1-6烷基),-SO
2N(C
1-6烷基)
2,-SO
2NH(C
1-6烷基),-SO
2NH
2,-SO
2C
1-6烷基等。
“任选”或“任选地”是指随后所描述的事件或环境可以但不必须发生,该说明包括该事件或环境发生或不发生的场合。如:“任选被F取代的烷基”指烷基可以但不必须被F取代,说明包括烷基被F取代的情形和烷基不被F取代的情形。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本发明化合物保持游离酸或者游离碱的生物有效性和特性,且所述的游离酸通过与无毒的无机碱或者有机碱,所述的游离碱通过与无毒的无机酸或者有机酸反应获得的盐。
“药物组合物”表示一种或多种本文所述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共晶,与其他组成成分的混合物,其中其他组分包含生理学/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赋形剂。
“载体”指的是:不会对生物体产生明显刺激且不会消除所给予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特性,并能改变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和在体内的分布、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并将药物输送到靶向器官的体系,非限制性的实例包括微囊与微球、纳米粒、脂质体等。
“赋形剂”指的是:其本身并非治疗剂,用作稀释剂、辅料、粘合剂和/或媒介物,用于添加至药物组合物中以改善其处置或储存性质或允许或促进化合物或药物组合物形成用于给药的单位剂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药用赋形剂可提供各种功能且可描述为润湿剂、缓冲剂、助悬剂、润滑剂、乳化剂、崩解剂、吸收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着色剂、矫味剂及甜味剂。药用赋形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1)糖,例如乳糖、葡萄糖及蔗糖;(2)淀粉,例如玉米淀粉及马铃薯淀粉;(3)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例如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及交联羧甲基纤维素(例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4)黄蓍胶粉;(5)麦芽;(6)明胶;(7)滑石;(8)赋形剂,例如可可脂及栓剂蜡;(9)油,例如花生油、棉籽油、红花油、芝麻油、橄榄油、玉米油及大豆油;(10)二醇,例如丙二醇;(11)多元醇,例如甘油、山梨醇、甘露醇及聚乙二醇;(12)酯,例如油酸乙酯及月桂酸乙酯;(13)琼脂;(14)缓冲剂,例如氢 氧化镁及氢氧化铝;(15)海藻酸;(16)无热原水;(17)等渗盐水;(18)林格溶液(Ringer’ssolution);(19)乙醇;(20)pH缓冲溶液;(21)聚酯、聚碳酸酯和/或聚酐;及(22)其他用于药物制剂中的无毒相容物质。
“立体异构体”是指由分子中原子在空间上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和构象异构体。
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包括其互变异构体,例如当本发明阐述嘧啶环被OH取代的左侧化合物时,也同时包括右侧的互变异构体化合物。
“溶剂化物”指本发明化合物或其盐与分子间非共价力结合的化学计量或非化学计量的溶剂形成的物质。当溶剂为水时,则为水合物。
“共晶”是指活性药物成分(API)和共晶形成物(CCF)在氢键或其他非共价键的作用下结合而成的晶体,其中API和CCF的纯态在室温下均为固体,并且各组分间存在固定的化学计量比。共晶是一种多组分晶体,既包含两种中性固体之间形成的二元共晶,也包含中性固体与盐或溶剂化物形成的多元共晶。
附图说明
图1为小鼠MDA-MB-436皮下体内移植瘤模型的肿瘤生长曲线。
图2为小鼠MDA-MB-436皮下体内移植瘤模型的体重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按照常规条件的实验方法进行。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内容仅限于所举实例。本领域常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检测方法
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核磁共振(NMR)或(和)质谱(MS)来确定的。NMR位移(δ)以10-6(ppm)的单位给出。NMR的测定是用(Bruker Avance III 400和Bruker Avance 300)核磁仪,测定溶剂为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氘代氯仿(CDCl3),氘代甲醇(CD3OD),内标为四甲基硅烷(TMS);
MS的测定用(Agilent 6120B(ESI)和Agilent 6120B(APCI));
HPLC的测定使用Agilent 1260DAD高压液相色谱仪(Zorbax SB-C18 100×4.6mm,3.5μM);
薄层层析硅胶板使用烟台黄海HSGF254或青岛GF254硅胶板,薄层色谱法(TLC)使用的硅胶板采用的规格是0.15mm-0.20mm,薄层层析分离纯化产品采用的规格是0.4mm-0.5mm;
柱层析一般使用烟台黄海硅胶200-300目硅胶为载体。
实施例1
5-(5-((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六氢吡咯[3,4-c]吡咯-2(1H)-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1)
5-(5-((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hexahydropyrrolo[3,4-c]pyrrol-2(1H)-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6-甲基-5-硝基烟酸乙酯1A(10g,47.6mmol)和二氧化硒(21.14g,190.5mmol)溶于1,4-二氧六环(100mL)中,100℃回流过夜,反应结束后用垫有硅藻土的漏斗过滤,用乙酸乙酯洗涤硅藻土,滤液浓缩,所得残留物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洗脱剂比例:乙酸乙酯:石油醚=0%~40%),得化合物1B(10.104g,94.7%),黄色油状物。
LCMS(ESI)m/z=225.1[M+1]
+
第二步:
将氢化钠(2.695g,112.3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100ml)中,0℃搅拌,滴加三乙基2-丁基丙烯酯(28.3g,112.3mmol),滴加完成后保持0℃搅拌20min,升温至40℃搅拌10min,转移至干冰乙醇浴中,将化合物1B(10.48g,46.8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100ml)中,滴加入反应瓶中,保持干冰乙醇浴,搅拌1h,反应完成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100ml)淬灭,加入乙酸乙酯(200ml)萃取,分离有机相,水相用乙酸乙酯(200ml×2)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所得残留物硅胶柱色谱纯化(洗脱剂比例:乙酸乙酯:石油醚=0~10%),得化合物1C(11.57g,76.8%),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黄色油状物。
LC-MS(ESI)m/z=323.1[M+1]
+
第三步:
将化合物1C(11.57g,35.9mmol)溶于乙醇(50ml)中,加入10%钯碳催化剂(1g),氢气置换三次,室温搅拌过夜,用垫有硅藻土的漏斗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硅藻土,滤液浓缩,所得残留物中加入4M盐酸-二氧六环溶液(60ml),室温搅拌1h,浓缩,所得残留物中加入乙酸乙酯(50ml),搅拌,过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干燥,得化合物1D(4.28g,42.0%)。
1H NMR(400MHz,DMSO)δ10.39(s,1H),8.62(d,1H),7.75(s,1H),4.38–4.29(m,2H),3.24(dd,1H),2.97(dd,1H),2.62–2.53(m,1H),1.83–1.64(m,1H),1.55–1.35(m,1H),1.33(dd,3H),0.94(t,3H).
第四步:
将化合物1D(4.28g,17.3mmol)和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4.309g,19.0mmol)溶于二氧六环(86ml)中,100℃回流反应3.5h,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40ml)和乙酸乙酯(120ml),分离有机相,水相用乙酸乙酯(120ml×2)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所得残留物硅胶柱色谱纯化(洗脱剂比例:乙酸乙酯:石油醚=0~50%),得化合物1E(3.375g,79.5%)。
LC-MS(ESI)m/z=247.1[M+1]
+
第五步:
将化合物1E(3.375g,13.72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150ml)中,-78℃搅拌。分批加入氢化锂铝(1.564g,41.16mmol),-78℃搅拌20min,升温至-40℃,搅拌20min,反应结束后,加入1M盐酸,调节体系pH至中性,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所得残留物中加入甲醇/二氯甲烷(1:10)100ml,溶解残留物,超声震荡10min,过滤,收集滤液,滤饼重新 用甲醇/二氯甲烷(1:10)100ml溶解,重复这一过程8次,合并滤液,浓缩,得化合物1F(2.8g,100%)。
1H NMR(400MHz,DMSO-d6)δ11.86(s,1H),8.37(d,1H),7.72(d,1H),7.62(d,1H),5.44(t,1H),4.61(d,2H),2.57–2.51(m,2H),1.18(t,3H).
第六步:
将1F(100mg,0.49mmol)加入到二氯甲烷(2.5mL)中,加入DMF(1mL)助溶,在0℃下滴加氯化亚砜(350mg,2.94mmol),室温下反应1小时,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直接旋干得标题化合物1G(109mg,粗品)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223.1、225.1[M+H]
+.
第七步:
将5-溴吡啶甲酸甲酯1H(9g,41.66mmol)溶于40%甲胺水溶液(20mL)中,加入乙腈(5mL)。40℃搅拌反应2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旋干溶剂,硅胶色谱柱分离(100%DCM),得化合物1I(8.9g,99%)。
LC-MS(ESI):m/z=215.1,217.0[M+H]
+.
第八步:
将5-溴-N-甲基吡啶酰胺1I(8.9g,41.6mmol)溶于二氧六环(100mL)中,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27.4g,125.6mmol),4-二甲氨基吡啶(7.7g,62.8mmol),80℃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完后旋干溶剂,使用硅胶色谱柱分离(PE:EA=1:1)得产物1J(12g,91%)。
LC-MS(ESI):m/z=315.1,317.0[M+H]
+.
第九步:
将1J(1.7g,5.39mmol),六氢吡咯并[3,4-C]吡咯-2(1H)-羧酸叔丁酯(1.14g,5.39mmol)溶于无水1,4-二氧六环(25mL)中,加入碳酸铯(3.51g,10.78mmol),RuPhos-Pd-G2(0.42g,0.54mmol)。氮气保护后100℃搅拌反应4小时。过滤反应液,用乙酸乙酯洗涤固体。滤液旋干溶剂后使用硅胶色谱柱分离(PE:EA=1:2)得化合物1K(900mg,37.4%)。
LC-MS(ESI)m/z=447.3[M+1]
+
第十步:
将1K(900mg,2.0mmol)溶于5mL甲醇,加入盐酸二氧六环(10mL,4mol/L),室温搅拌反应2小时。旋干溶剂得粗品,乙酸乙酯打浆纯化得化合物1L(800mg),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247.3[M+1]
+
第十一步:
将1G(100mg,0.45mmol),化合物1L(160mg,0.57mmol)溶于2mL无水DMF中,加入DIEA(1mL)和碘化钾(100mg,0.60mmol),80℃搅拌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用制备HPLC纯化。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TFA)b.梯度洗脱,流动相A含量从5%-50%c.流量15mL/min。d洗脱时间20min。保留时间8.0min。得化合物1(20mg,10.2%)。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1(s,1H),8.36(s,1H),8.31(q,1H),7.96(d,1H),7.82(d,1H),7.72(s,1H),7.59–7.54(m,1H),7.06(dd,1H),3.69(s,2H),3.63–3.50(m,2H),3.21(dd,2H),2.96(s,2H),2.78(d,3H),2.62(s,2H),2.58–2.52(m,4H),1.17(t,3H).
LC-MS(ESI):m/z=433.2[M+H]
+
实施例2
5-(6-((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3,6-二氮杂双环[3.1.1]庚-3-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2)
5-(6-((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3,6-diazabicyclo[3.1.1]heptan-3-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1J(800mg,2.54mmol),3,6-二氮杂双环[3.1.1]庚烷-6-羧酸叔丁酯(580mg,2.54mmol)溶于无水1,4-二氧六环(13mL)中,加入碳酸铯(1.66g,5.08mmol),RuPhos-Pd-G2(200mg,0.25mmol)。氮气保护后100℃搅拌反应4小时。过滤,用乙酸乙酯洗涤固 体。滤液旋干溶剂后使用硅胶色谱柱分离(PE:EA=1:2)得化合物2A(530mg,48.2%)。
LC-MS(ESI)m/z=433.2[M+1]
+
第二步:
将化合物2A(530mg)溶于5mL甲醇,加入盐酸二氧六环(10mL,4mol/L),室温搅拌反应2小时。旋干溶剂得粗品,乙酸乙酯打浆纯化得化合物2B(500mg),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233.3[M+1]
+
第三步:
将1G(100mg,0.45mmol),化合物2B(160mg,0.57mmol)溶于无水DMF(2mL)中,加入DIEA(1mL)和碘化钾(100mg,0.60mmol),80℃搅拌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制备HPLC纯化。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TFA)b.梯度洗脱,流动相A含量从5%-50%c.流量15mL/min。d洗脱时间20min。保留时间7.4min。得化合物2(50mg,26.6%)。
1H NMR(400MHz,DMSO-d
6)δ8.38(d,1H),8.35(q,1H),8.12(d,1H),7.89(d,1H),7.72(s,1H),7.67–7.63(m,1H),7.21(dd,1H),3.73(d,2H),3.63(d,4H),3.44(d,2H),2.80(d,3H),2.57(d,1H),2.53(d,2H),1.84(s,7H),1.63(d,1H),1.17(t,3H).
LC-MS(ESI):m/z=419.2[M+H]
+
实施例3
5-(8-((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3,8-二氮杂双环[3.2.1]辛烷-3-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3)
5-(8-((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3,8-diazabicyclo[3.2.1]octan-3-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1J(1.04g,3.3mmol),3,8-二氮杂双环[3.2.1]辛烷-8-羧酸叔丁酯(700mg,3.3mmol)溶于无水1,4-二氧六环(13mL)中,加入碳酸铯(2.15g,6.6mmol),RuPhos-Pd-G2(260mg,0.33mmol)。氮气保护后100℃搅拌反应4h。过滤,用乙酸乙酯洗涤固体。滤液旋干溶剂后使用硅胶色谱柱分离(PE:EA=1:2)得化合物3A(550mg,37.3%)。
LC-MS(ESI)m/z=447.3[M+1]
+
第二步:
将3A(550mg,1.23mmol)溶于甲醇(5mL),加入盐酸二氧六环(10ml,4mol/L),室温搅拌反应2小时。旋干溶剂得粗品,乙酸乙酯打浆纯化得化合物3B(500mg),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247.2[M+1]
+
第三步:
将1G(100mg,0.45mmol),5-(3,8-二氮杂双环[3.2.1]辛-3-基)-N-甲基吡啶酰胺盐酸盐(140mg,0.49mmol)溶于无水DMF(2mL)中,加入DIEA(1mL)和碘化钾(100mg,0.60mmol),80℃搅拌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用制备HPLC纯化。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TFA)b.梯度洗脱,流动相A含量从5%-50%c.流量15mL/min。d洗脱时间20min。保留时间7.2min。得化合物3(50mg,25.7%)。
1H NMR(400MHz,DMSO-d
6)δ12.15(s,1H),10.13(s,1H),8.61(s,1H),8.40(d,1H),8.24(s,1H),7.87(d,2H),7.81(s,1H),7.38(d,1H),4.43(s,2H),4.12(s,2H),3.89(d,3H),3.23(d,3H),2.79(d,3H),2.58(q,2H),2.39(s,2H),2.07(s,2H),1.20(t,3H).
LC-MS(ESI):m/z=433.1[M+H]
+
实施例4
5-(3-((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3,8-二氮杂环[3.2.1]辛烷-8-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4)
5-(3-((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3,8-diazabicyclo[3.2.1]octan-8-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5-溴吡啶甲酸甲酯1H(500mg,2.31mmol),3,8-二氮杂环[3.2.1]辛烷-3-羧酸叔丁酯(590mg,2.78mmol)溶解到1,4-二氧六环(10mL)中,加入碳酸铯(2.26g,6.94mmol)和RuPhos-Pd-G3(78mg,0.09mmol),氮气保护下,100℃反应过夜,之后加水(15mL)淬灭,用乙酸乙酯(2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硅胶色谱柱分离(PE:EA=1:0~1:1),得到标题化合物4B(560mg,69.7%)为黄色固体。
LC-MS(ESI):m/z=348.1[M+H]
+.
第二步:
将4B(560mg,1.61mmol)溶解于甲醇(5mL)中,加入甲胺水溶液(5mL,40%)溶液,室温下反应4小时,将悬浊液浓缩,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4C(550mg,98.6%)。
LC-MS(ESI):m/z=347.2[M+H]
+.
第三步:
将4C(300mg,0.87mmol)溶解于甲醇(5mL)中,加入盐酸二氧六环(5mL,4M)溶液,室温下反应2小时,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4D(240mg,粗品)。
LC-MS(ESI):m/z=247.1[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1G(50mg,0.22mmol)、4D(66mg,0.27mmol)溶解于无水乙腈(5mL)中,加入碘化钾(4mg,0.02mmol)和DIPEA(144mg,1.12mmol),经氮气置换后,于80℃下反应2小时,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将体系浓缩,加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20mL),使用DCM(1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过柱(DCM:MeOH=1:0~10:1)得到化合物4(67mg,69.3%)。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4(s,1H),8.33(d,1H),8.32–8.27(m,1H),8.15(d,1H),7.79(d,1H),7.73(s,1H),7.65–7.60(m,1H),7.28(dd,1H),4.45(s,2H),3.51(s,2H),2.78(d,3H),2.57–2.51(m,4H overlapped with solvent DMSO peak),2.42–2.35(m,2H),2.09–2.01(m,2H),1.96–1.86(m,2H),1.18(t,3H).
LC-MS(ESI):m/z=433.2[M+H]
+.
实施例5
5-(5-((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2,5-二氮杂环[2.2.1]庚烷-2-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5)
5-(5-((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2,5-diazabicyclo[2.2.1]heptan-2-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5-溴吡啶甲酸甲酯1H(500mg,2.31mmol),2,5-二氮杂二环[2.2.1]庚烷-2-羧酸叔丁酯(551mg,2.78mmol)溶解到1,4-二氧六环(10mL)中,加入碳酸铯(2.26g,6.94mmol)和RuPhos-Pd-G3(78mg,0.09mmol),氮气保护下100℃反应过夜,之后加水(15mL)淬灭,用乙酸乙酯(2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硅胶色谱柱分离(PE:EA=1:0~1:1),得到标题化合物5A(710mg,92.1%)。
LC-MS(ESI):m/z=334.1[M+H]
+.
第二步:
将5A(710mg,2.13mmol)溶解于甲醇(5mL)中,加入甲胺水溶液(5mL,40%)溶液,室温下反应4小时,将悬浊液浓缩,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5B(700mg,98.9%)。
LC-MS(ESI):m/z=333.2[M+H]
+.
第三步:
将5B(450mg,1.36mmol)溶解于甲醇(5mL)中,加入盐酸二氧六环(5mL,4M)溶液,室温下反应两个小时,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5C(360mg,粗品)。
LC-MS(ESI):m/z=223.1[M+H]
+.
第四步:
将1G(50mg,0.22mmol)、5C(60mg,0.27mmol)溶解于无水乙腈(5mL)中,加入碘化钾(4mg,0.02mmol)和DIPEA(144mg,1.12mmol),经氮气置换后,于80℃下反应2小时,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将体系浓缩,加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20mL),使用二氯甲烷(1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过柱(DCM:MeOH=1:0~10:1)得到化合物5(60mg,53.5%)。
1H NMR(400MHz,DMSO-d
6)δ11.74(s,1H),8.36(d,1H),8.27(q,1H),7.95(d,1H),7.80(d,1H),7.72(s,1H),7.60(s,1H),7.06(dd,1H),4.56(s,1H),3.80(s,2H),3.63(s,1H),3.49–3.41(m,1H),3.37–3.31(m,1H),2.88–2.81(m,1H),2.78(d,3H),2.58–2.51(m,3H),2.02–1.95(m,1H),1.86–1.80(m,1H),1.17(t,3H).
LC-MS(ESI):m/z=419.2[M+H]
+.
实施例6
5-((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氮杂环丁基-3-基)氨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6)
5-((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azetidin-3-yl)amino)-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化合物1H(1.0g,4.63mmol),1-叔丁氧羰基-3-胺基环丁胺(0.8g,4.63mmol)和碳酸钾(1.9g,13.89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再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1,1'-联苯基)[2-(2'-氨基-1,1'-联苯)]钯(II)(0.36g,0.46mmol),氮气保护,微波加热到95℃,反应2小时,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目标化合物6A(1.0g,70.30%)。
LC-MS(ESI):m/z=308.3[M+H]
+
第二步:
将化合物6A(1.0g,3.15mmol)溶于4M氯化氢的1,4-二氧六环溶液(20mL),室温反应4小时,有大量的固体析出,过滤,并用乙酸乙酯洗两次,干燥得到化合物6B(0.5g,71.20%)。
LC-MS(ESI):m/z=208.3[M+H]
+
第三步:
将化合物6B(0.1g,0.45mmol),中间体1G(0.1g,0.45mmol)和碘化钾(0.1g,0.69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3mL),再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1mL),加热到80℃,反应3小时,浓缩,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6C(0.1g,60.28%)。
LC-MS(ESI):m/z=394.2[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6C(0.1g,0.25mmol)溶于甲醇(5mL)中,再加入甲胺水溶液(2mL),室温反应5小时,浓缩后,C-18反相柱层析纯化(乙腈:水=30:70)得到化合物6(8mg,4.25%)。
LC-MS(ESI):m/z=393.3[M+H]
+
1H NMR(400MHz,DMSO-d6)δ11.81(s,2H),8.36–8.26(m,2H),7.89(d,1H),7.76–7.70(m,2H),7.55(s,1H),6.93–6.90(m,2H),4.13–4.08(m,1H),3.70–3.65(m,4H),2.95(t,2H),2.76(d,3H),2.57–2.52(m,2H),1.18(t,3H).
实施例7
5-((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吡咯烷-3-基)氨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7)
5-((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pyrrolidin-3-yl)amino)-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化合物1H(1.0g,4.63mmol),3-氨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0.8g,4.63mmol)和碳酸钾(1.9g,13.89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再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1,1'-联苯基)[2-(2'-氨基-1,1'-联苯)]钯(II)(0.36g,0.46mmol),氮气保护,微波加热到95℃,反应2小时,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目标化合物7A(1.1g,77.30%)。
LC-MS(ESI):m/z=322.3[M+H]
+
第二步:
将化合物7A(1.0g,3.11mmol)溶于4M氯化氢的1,4-二氧六环溶液(20mL),室温反应4小时,有大量的固体析出,过滤,并用乙酸乙酯洗两次,干燥得到化合物7B(0.5g,72.66%)。
LC-MS(ESI):m/z=222.1[M+H]
+
第三步:
将化合物7B(0.1g,0.45mmol),中间体1G(0.1g,0.45mmol)和碘化钾(0.1g,0.69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3mL),再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1mL),加热到80℃,反应3小时,浓缩,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7C(0.12g,65.28%)。
LC-MS(ESI):m/z=408.5[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7C(0.1g,0.25mmol)溶于甲醇(5mL)中,再加入甲胺水溶液(2mL),室温反应5小时,浓缩后,C-18反相柱层析纯化(乙腈:水=30:70)得到化合物7(40mg,39.36%)。
LC-MS(ESI):m/z=407.5[M+H]
+
1H NMR(400MHz,CD
3OD)δ8.60(d,1H),8.00–7.83(m,4H),7.08–7.04(m,1H),4.62(s,2H),4.38(s,1H),3.93–3.36(m,4H),2.92(s,3H),2.65–2.71(m,3H),2.15(s,1H),1.28(t,3H).
实施例8
5-(6-((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2,6-二氮螺环[3.3]庚烷-2-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8)
5-(6-((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2,6-diazaspiro[3.3]heptan-2-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5-溴吡啶甲酸甲酯1H(500mg,2.31mmol),2,6-二氮螺环[3.3]庚烷-2-羧酸叔丁酯(562mg,2.31mmol)溶解到甲苯(10mL)中,加入碳酸铯(3.0g,9.24mmol)、三乙胺、BINAP(863mg,1.39mmol)和Pd
2(dba)
3(635mg,0.69mmol),氮气保护下100℃反应过夜,之后加水(15mL)淬灭,用乙酸乙酯(2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使用无水Na
2SO
4干燥,过滤旋干,使用硅胶色谱柱分离(PE:EA=1:0~1:1),得到标题化合物8A(590mg,粗品)。
LC-MS(ESI):m/z=334.1[M+H]
+.
第二步:
将8A(590mg,粗品)溶解于甲醇(5mL)中,加入甲胺水溶液(5mL,40%)溶液,室温下反应4小时,将悬浊液浓缩,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8B(510mg,粗品)。
LC-MS(ESI):m/z=333.2[M+H]
+.
第三步:
将8B(450mg,粗品)溶解于二氯甲烷(5mL)中,加入三氟乙酸(1mL),室温下反应1小时,加入水(25mL)和二氯甲烷(10mL),分离弃去有机相,将水相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8C(250mg,31.2%,三步)。
LC-MS(ESI):m/z=233.1[M+H]
+.
第四步:
将1G(100mg,0.45mmol)、8C(156mg,0.45mmol)溶解于无水乙腈(5mL)中,加入碘化钾(8mg,0.05mmol)和DIPEA(290mg,2.25mmol),经氮气置换后,于80℃下反应2小时,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将体系浓缩,加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20mL),使用二氯甲烷(1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过柱(DCM:MeOH=1:0~10:1)得到化合物8(112mg,59.5%)。
LC-MS(ESI):m/z=419.2[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1(s,1H),8.34(d,1H),8.30(q,1H),7.80(d,1H),7.75(d,1H),7.73(s,1H),7.55(s,1H),6.87(dd,1H),4.06(s,4H),3.66(s,2H),3.37(s,4H),2.77(d,3H),2.58–2.52(m,2H),1.18(t,3H).
实施例9
5-(6-((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2,6-二氮螺环[3.4]辛烷-2-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9)
5-(6-((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2,6-diazaspiro[3.4]octan-2-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5-溴吡啶甲酸甲酯1H(500mg,2.31mmol),2,6-二氮螺环[3.4]辛烷-6-羧酸叔丁酯(562mg,2.31mmol)溶解到甲苯(10mL)中,加入碳酸铯(3.0g,9.24mmol)、三乙胺、BINAP(863mg,1.39mmol)和Pd
2(dba)
3(635mg,0.69mmol),氮气保护下100℃反应过夜,之后加水(15mL)淬灭,用乙酸乙酯(2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使用无水Na
2SO
4 干燥,过滤旋干,使用硅胶色谱柱分离(PE:EA=1:0~1:1),得到标题化合物9A(590mg,粗品)为黄色固体。
LC-MS(ESI):m/z=348.1[M+H]
+.
第二步:
将9A(590mg,粗品)溶解于甲醇(5mL)中,加入甲胺水溶液(5mL,40%)溶液,室温下反应4小时,将悬浊液浓缩,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9B(510mg,粗品)。
LC-MS(ESI):m/z=347.2[M+H]
+.
第三步:
将9B(450mg,粗品)溶解于二氯甲烷(5mL)中,加入三氟乙酸(1mL),室温下反应1小时,加入水(25mL)和二氯甲烷(10mL),分离弃去有机相,将水相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9C(250mg,31.2%,三步)。
LC-MS(ESI):m/z=247.1[M+H]
+.
第四步:
将1G(50mg,0.22mmol)、9C(65mg,0.26mmol)溶解于无水乙腈(5mL)中,加入碘化钾(4mg,0.02mmol)和DIPEA(142mg,1.10mmol),经氮气置换后,于80℃下反应2小时,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将体系浓缩,加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20mL),使用二氯甲烷(1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过柱(DCM:MeOH=1:0~10:1)得到化合物9(65mg,68.3%)。
LC-MS(ESI):m/z=433.2[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1(s,1H),8.38(d,1H),8.31(q,1H),7.79(d,1H),7.76–7.72(m,2H),7.60(s,1H),6.86(dd,1H),3.96–3.84(m,4H),3.71(s,2H),2.80–2.74(m,5H),2.62–2.56(m,2H),2.56–2.52(m,2H),2.09(t,2H),1.18(t,3H).
实施例10
5-(2-((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2,6-二氮螺环[3.4]辛烷-6-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10)
5-(2-((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2,6-diazaspiro[3.4]octan-6-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在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5-溴吡啶甲酸甲酯1H(1.20g,5.55mmol)、2,6-二氮螺环[3.4]辛烷-2-羧酸叔丁酯(1.42g,6.67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1.53g,1.67mmol)、1,1'-联萘-2,2'-双二苯膦(2.08g,3.33mmol)与碳酸铯(7.22g,22.2mmol)一起加至反应瓶中,加入甲苯(50mL)后升温至100℃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经硅藻土过滤并用乙酸乙酯洗净,有机相浓缩后所得残留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石油醚:乙酸乙酯(v/v)=1:1至1:10)得到黄色固体10A(1.37g,49.7%)。
LC-MS(ESI):m/z=348.2[M+H]
+
第二步:
化合物10A(1.37g,3.95mmol)溶于甲醇(20mL)中,加入甲胺水溶液(20mL)后于室温下反应过夜,LCMS监测反应完毕后直接浓缩,不经纯化直接投入下一步。
LC-MS(ESI):m/z=347.1[M+H]
+
第三步:
化合物10B(500mg,crude)溶于干燥二氯甲烷(16mL),于室温下加入三氟乙酸(4mL),加完保持室温反应3小时。TLC监测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水(10mL×4)洗,所得水相用乙酸乙酯(5mL×1)反洗。水相冻干后得化合物10C(140mg,39.3%)。
LC-MS(ESI):m/z=247.2[M+H]
+
第四步:
化合物1G(100mg,0.448mmol)、10C(121mg,0.493mmol)、N,N-二异丙基乙胺(292mg,2.24mmol)、碘化钾(7.42mg,0.0448mmol)全部加至反应试管中,加入干燥乙腈(5mL)后升温至80℃反应约5小时。TLC监测反应结束后加入水(5mL),用乙酸乙酯(3mL×10)萃取,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浓缩,所得粗品经厚制硅胶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10:1:1)分离纯化得白色固体化合物10(86mg,44%)。
LC-MS(ESI):m/z=433.3[M+H]
+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12.37(s,1H),8.45(d,1H),7.99(d,1H),7.84(s,1H),7.78(d,1H),7.73(q,1H),7.68(d,1H),6.79(dd,1H),3.77(s,2H),3.54–3.44(m,3H),3.36(t,2H),3.30(s,3H),2.98(d,3H),2.74(q,2H),2.23(t,2H),1.31(t,3H).
实施例11
5-(3-((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3,6-二氮杂环[3.1.1]庚烷-6-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11)
5-(3-((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3,6-diazabicyclo[3.1.1]heptan-6-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5-溴吡啶甲酸甲酯1H(544mg,2.52mmol),3,6-二氮杂环[3.1.1]庚烷-3-羧酸叔丁酯(551mg,2.78mmol)溶解到1,4-二氧六环(25mL)中,加入碳酸铯(1.6g,5.04mmol)和RuPhos-Pd-G3(210mg,0.25mmol),氮气保护下100℃反应过夜,之后加水(15mL)淬灭,用乙酸乙酯(2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使用硅胶色谱柱分离(PE:EA=1:0~1:1),得到标题化合物11A(797mg,94.9%)为淡黄色固体。
LC-MS(ESI):m/z=334.1[M+H]
+.
第二步:
将11A(797mg,2.39mmol)溶解于甲醇(5mL)中,加入甲胺水溶液(5mL,40%)溶液,室温下反应4小时,将悬浊液浓缩,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11B(795mg,99.9%)。
LC-MS(ESI):m/z=333.2[M+H]
+.
第三步:
将11B(790mg,1.36mmol)溶解于甲醇(5mL)中,加入盐酸二氧六环(5mL,4M)溶液,室温下反应两个小时,旋干得到标题化合物11C(780mg,粗品).
LC-MS(ESI):m/z=223.1[M+H]
+.
第四步:
将1G(50mg,0.22mmol)、11C(60mg,0.27mmol)溶解于无水乙腈(5mL)中,加入碘化钾(4mg,0.02mmol)和DIPEA(144mg,1.12mmol),经氮气置换后,于80℃下反应2小时,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将体系浓缩,加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20mL),使用二氯甲烷(1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过柱(DCM:MeOH=1:0~10:1)得到化合物11(56mg,60.8%)。
1H NMR(400MHz,DMSO-d
6)δ11.72(s,1H),8.31(d,1H),8.07(d,1H),7.82(d,1H),7.78(d,1H),7.68(d,1H),7.43(d,1H),6.98(dd,1H),4.41(d,2H),3.59(s,2H),3.08(d,2H),2.86–2.75(m,5H),2.65–2.55(m,1H),2.55–2.51(m,2H),2.00–1.95(m,1H),1.17(t,3H).
LC-MS(ESI):m/z=419.2[M+H]
+.
实施例12
5-(4-((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4,7-二氮杂螺[2.5]辛基-7-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12)
5-(4-((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4,7-diazaspiro[2.5]octan-7-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在氮气保护下,将5-溴吡啶甲酸甲酯1H(1.5g,6.94mmol)加入烧瓶中,加入1,4-二氧六环(10mL)。然后加入4,7-二氮杂螺[2.5]辛烷-4-羧酸叔丁酯(1.8g,8.33mmol),碳酸铯(4.5g,13.8mmol),Ru Phos Pd G3(230mg,0.28mmol),升温至100℃,并在此温度下反应过夜。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用水进行淬灭,乙酸乙酯萃取,洗涤,干燥浓缩过柱(PE:EA=1:0~0:1)得到标题化合物12A(1.47g,61.1%)。
LC-MS(ESI):m/z=348.1[M+H]
+.
第二步:
将化合物12A(1.2g,3.45mmol)加入烧瓶中,加入甲胺水溶液(12mL)和甲醇(12mL),室温下反应过夜,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直接浓缩过柱(PE:EA=1:0~0:1)得到标题化合物12B(1.15g,95.8%)。
LC-MS(ESI):m/z=347.1[M+H]
+.
第三步:
将化合物12B(1.1g,3.17mmol)加入烧瓶中,加入三氟乙酸(3mL)和二氯甲烷(9mL),室温下反应2h,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直接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12C(1.0g,粗品)。
LC-MS(ESI):m/z=247.2[M+H]
+.
第四步:
在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12C(60mg,粗品)加入烧瓶中,加入乙腈(2.0mL)。然后加入7-(氯甲基)-3-乙基-1,5-萘啶-2(1H)-酮1G(37.7mg,0.17mmol),碘化钾(5.0mg,0.03mmol),DIEA(131.8mg,1.02mmol)。升温至80℃,并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有产物生成。用水进行淬灭,乙酸乙酯萃取,洗涤,干燥浓缩过柱(PE:EA=1:0~0:1)得到标题化合物12(42mg,57.5%)。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11.74(s,1H),8.47(d,1H),8.14(d,1H),8.07(d,1H),7.86(s,1H),7.78(q,1H),7.65(s,1H),7.19(dd,1H),4.04(s,2H),3.34(t,2H),3.18(s,2H),3.08(t,2H),3.01(d,3H),2.77–2.70(m,2H),1.32(t,3H),0.88(d,2H),0.71(d,2H).
LC-MS(ESI):m/z=433.2[M+H]
+.
实施例13
5-(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哌啶-4-基)-N-甲基吡啶-2-甲酰胺(化合物13)
5-(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piperidin-4-yl)-N-methylpyridine-2-carboxamide
第一步:
将1H(0.7g,3.24mmol),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3,6-二氢吡啶-1(2H)-羧酸叔丁酯(1g,3.24mmol),氯[2-(二环己基膦基)-3,6-二甲氧基- 2',4',6'-三异丙基-1,1'-联苯][2-(2-氨基乙基)苯基]钯(II)(RuPhos-Pd-G2,260mg,0.32mmol),碳酸钾(0.6g,4.44mmol)溶于无水DMF(30ml)中,氮气保护,100℃反应3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Flash硅胶柱分离(PE:EA 0-100%10CV,70%)得化合物13A(1g)。
LC-MS(ESI):m/z=319.2[M+H]
+.
第二步:
将13A(0.3g,0.94mmol)溶于10mL甲醇中,加入钯碳(0.4g),氢气球置换,室温搅拌反应1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过滤,旋干溶剂得化合物13B(0.25g),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321.2[M+H]
+.
第三步:
将13B(0.25g,0.78mmol)溶于水(1mL)和二氧六环(5mL)中,加入氢氧化钠,80℃搅拌反应2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0.5M盐酸调节pH至3,乙酸乙酯萃取2遍,浓缩得化合物13C(0.25g),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307.1[M+H]
+.
第四步:
将13C(0.35g,1.14mmol),甲胺的THF溶液(2M,1mL),二异丙基乙胺(0.44g,3.42mmol)溶于反应瓶中,加入2-(7-氮杂-1H-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HATU,0.65g,1.71mmol)。40℃搅拌反应4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乙酸乙酯/水萃取,有机相水洗3遍,浓缩得化合物13D(300mg),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320.3[M+H]
+.
第五步:
将13D(0.36g,1.14mmol)溶于甲醇(2ml)和盐酸-二氧六环(4M,10ml)中,室温搅拌反应1.5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220.2[M+H]
+.
第六步:
将13E(100mg,0.46mmol),1G(100mg,0.46mmol)溶于无水DMF中,加入1mL三乙胺,100mg碘化钾,80℃搅拌反应2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旋干送HPLC制备。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TFA)b.梯度洗脱,流动相A 含量从5%-50%c.流量15mL/min。d洗脱时间20min。保留时间8.5min。得化合物13(50mg,26.8%)。
1H NMR(400MHz,DMSO-d6)δ12.18(s,1H),9.61(s,1H),8.67(q,2H),8.56(s,1H),8.51(d,1H),8.00(d,1H),7.81(s,2H),7.78(s,1H),4.52(d,3H),3.21–3.07(m,1H),2.81(d,3H),2.58(q,3H),2.33(s,1H),2.08(d,1H),1.20(t,4H).
LC-MS(ESI):m/z=406.1[M+H]
+.
实施例14
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N-甲基-1',2',3',6'-四氢-[3,4'-联吡啶]-6-甲酰胺(化合物14)
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N-methyl-1',2',3',6'-tetrahydro-[3,4'-bipyridine]-6-carboxamide
第一步:
将13A(0.3g,0.94mmol)溶于二氧六环(5ml)和水(1mL)中,加入氢氧化钠(0.5g,12.5mmol),60℃搅拌反应2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用0.5M盐酸调节pH至3,乙酸乙酯萃取2遍,浓缩得化合物14A(0.3g),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305.1[M+H]
+.
第二步:
将14A(0.35g,1.14mmol),甲胺的四氢呋喃溶液(2M,1.5mL),二异丙基乙胺(0.44g,3.42mmol)溶于反应瓶中,加入2-(7-氮杂-1H-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HATU,0.65g,1.71mmol)40℃搅拌反应4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乙酸乙酯/水萃取,有机相水洗3遍,浓缩得化合物14B(300mg),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318.2[M+H]
+.
第三步:
将14B(0.36g,1.14mmol)溶于甲醇(2mL)和盐酸-二氧六环中(4M,10mL),室温搅拌反应1.5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得14C,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218.2[M+H]
+.
第四步:
将14C(100mg,0.46mmol),1G(100mg,0.46mmol),三乙胺(0.7g,6.9mmol),碘化钾(100mg,0.69mmol)溶于无水DMF中,80℃搅拌反应2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旋干DMF,送HPLC制备。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TFA)b.梯度洗脱,流动相A含量从5%-50%c.流量15mL/min。d洗脱时间20min。保留时间8.5min。得化合物14(20mg,10.8%)。
1H NMR(400MHz,DMSO-d6)δ11.83(s,1H),8.69(d,2H),8.43(s,1H),8.00(s,2H),7.77(s,1H),7.65(s,1H),6.42(s,1H),3.73(s,2H),3.17(s,1H),2.82(d,4H),2.69(d,2H),2.64–2.51(m,4H),1.19(t,3H).
LC-MS(ESI):m/z=404.1[M+H]
+.
实施例15
5-(2-((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2,7-二氮杂螺[3.5]壬烷-7-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15)
5-(2-((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2,7-diazaspiro[3.5]nonane-7-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化合物1F(0.4g,1.96mmol)溶于二氯甲烷(10mL),加入三乙胺(0.4g,3.92mmol),再加入甲磺酰氯(0.27g,2.35mmol),室温反应2小时,浓缩,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15A(0.22g,39.76%)。
LC-MS(ESI):m/z=283.1[M+H]
+
第二步:
将化合物1H(1.0g,4.63mmol),2-叔丁氧羰基-2,7-二氮杂螺[3.5]壬烷(1.05g,4.63mmol)和碳酸钾(1.9g,13.89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再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1,1'-联苯基)[2-(2'-氨基-1,1'-联苯)]钯(II)(0.36g,0.46mmol),氮气保护,加热到120℃,反应8小时,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目标化合物15B(1.2g,71.71%)。
LC-MS(ESI):m/z=362.2[M+H]
+
第三步:
将化合物15B(0.1g,0.28mmol)溶于5mL甲醇中,再加入甲胺水溶液(0.11mL),室温反应5小时,浓缩后,得到化合物15C(0.09g,89.17%)。
LC-MS(ESI):m/z=361.1[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15C(0.1g,0.28mmol)溶于4M氯化氢的1,4-二氧六环溶液(1.4mL),室温反应4小时,TLC(二氯甲烷:甲醇=20:1)显示原料反应完全,有大量的固体析出,过滤,并用乙酸乙酯洗两次,干燥得到化合物15D(0.06g,82.31%)。
第五步:
将化合物15D(0.05g,0.19mmol),15A(0.05g,0.18mmol)和碘化钾(0.1g,0.69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3mL),再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1mL),加热到80℃,反应3小时,浓缩,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15(0.03g,37.32%)。
LC-MS(ESI):m/z=447.5[M+H]
+
1H NMR(400MHz,CDCl
3)δ8.43(d,1H),8.14(d,1H),8.03(d,1H),7.79–7.69(m,2H),7.21–7.18(m,1H),4.10(s,2H),3.35–3.20(m,8H),3.00(d,3H),2.66(d,2H),2.04(s,4H),1.28(t,3H).
实施例16
乙基-7-((3-(6-(5-甲基-1,3,4-恶二唑-2-基)吡啶-3-基)-3,8-二氮杂双环[3.2.1]辛基-8-基)甲基)-1,5-萘啶-2(1H)-酮(化合物16)
3-ethyl-7-((3-(6-(5-methyl-1,3,4-oxadiazol-2-yl)pyridin-3-yl)-3,8-diazabicyclo[3.2.1]octan-8-yl)methyl)-1,5-naphthyridin-2(1H)-one
第一步:
将化合物1H(2.0g,9.26mmol),水合肼(2.9g,46.3mmol)溶于甲醇(50mL),25℃反应2小时,TLC显示原料反应完全(二氯甲烷:甲醇=20:1),浓缩,加50mL水有大量固体析出,过滤,干燥得到目标化合物16A(1.9g,94.97%)。
第二步:
将化合物16A(1g,4.63mmol)和三乙胺(1.4g,13.89mmol)加入到二氯甲烷(15mL)中,25℃下滴加乙酸酐(0.51g,5.09mmol),反应搅拌1.5小时,然后将反应液倾倒到冰水中,滤出固体并用水洗涤,干燥后得到化合物16B(1.1g,92.06%)。
第三步:
将化合物16B(1g,3.87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10mL)中,然后加入三乙胺(2.6g,25.70mmol)和对甲苯磺酰氯(0.9g,4.72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1.5h,TLC检测反应完全,加入饱和碳酸氢钠并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浓缩,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化合物16C(0.8g,87.19%)。
LC-MS(ESI):m/z=241.1[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16C(0.8g,3.33mmol),3,8-二氮杂双环[3.2.1]辛烷-8-甲酸叔丁酯(0.71g,3.33mmol),碳酸钾(1.38g,9.99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5mL),氮气保护,再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1,1'-联苯基)[2-(2'-氨基-1,1'-联苯)]钯(II))(0.26g,0.33mmol),氮气保护,120℃反应8h,浓缩,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化合物16D(0.8g,64.68%)。
LC-MS(ESI):m/z=372.4[M+H]
+
第五步:
将化合物16D(0.5g,1.35mmol)溶于4M氯化氢的1,4-二氧六环溶液(5mL),室温反应4小时,TLC(二氯甲烷:甲醇=20:1)显示原料反应完全,有大量的固体析出,过滤,并用乙酸乙酯洗两次,干燥得到化合物16E(0.28g,76.44%)。
第六步:
将化合物16E(0.13g,0.49mmol),1G(0.1g,0.49mmol),碘化钾(0.12g,0.73mmol),N,N-二异丙基乙胺(0.95g,7.35mmol)溶于无水DMF(2mL)中,80℃搅拌反应3h,LC-MS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到化合物16(0.05g,22.30%)。
LC-MS(ESI):m/z=458.5[M+H]
+
1H NMR(400MHz,DMSO-d6)δ11.80(s,1H),8.44(d,1H),8.31(d,1H),7.91(d,1H),7.75(s,2H),7.35–7.30(m,1H),3.72(s,2H),3.60(d,2H),3.35(s,2H),3.06(d,2H),2.59–2.52(m,5H),2.10–2.01(m,2H),1.71(d,2H),1.24(s,1H),1.18(t,3H).
实施例17:
5-((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哌啶-4-基)氨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17)
5-((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piperidin-4-yl)amino)-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5-溴吡啶-2-羧酸甲酯1H(2.00g,9.26mmol),1-Boc-4-氨基哌啶(2.23g,11.11mmol),碳酸铯(6.03g,18.52mmol),和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0.54g,0.93mmol)依次加入到干燥的甲苯(150mL)溶液中,氮气置换3次后,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42g,0.46mmol),再次氮气置换3次后升温至100℃反应18小时。反应完成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粗产品,经柱层析(DCM:MeOH(v/v)=100-10:1)纯化,得中间体17B(2.80g,90.15%)。
LC-MS(ESI):m/z=336.2[M+H]
+
第二步:
将中间体17B(2.50g,7.45mmol)加入到乙腈(50mL)溶液中,再加入40%的甲胺水溶液(50mL),温控在30℃搅拌过夜,浓缩反应液,柱层析纯化(DCM:MeOH(v/v)=100-10:1),得中间体17C(2.23g,89.51%)。
LC-MS(ESI):m/z=335.1[M+H]
+
第三步:
将中间体17C(2.60g,7.77mmol)溶于二氯甲烷溶液中(20mL),温控在30℃缓慢滴加氯化氢乙酸乙酯溶液(2mol/L,20mL)溶液。搅拌5小时后过滤,滤饼用石油醚洗涤。得中间体17D(2.23g,83.51%)。
LC-MS(ESI):m/z=236.2[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17D(310mg,0.9mmol),1G(200mg,0.9mmol)加入到乙腈溶液中(20mL)再加入碘化钾(15mg,0.09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m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浓缩至干,加入甲醇溶解,反相柱(C18spherical 20-35nm 100A 120g;水:乙腈(v/v)=98:2-70:30)分离纯化得化合物17(154mg,36.68%)。
LC-MS(ESI):m/z=421.2[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2.17(s,1H),9.81(s,1H),8.54(d,1H),8.26(dd,1H),8.05–7.69(m,4H),7.06(dd,1H),6.60(s,1H),4.48(s,3H),3.63–3.11(m,3H),2.76(d,3H),2.63–2.54(m,2H),2.26–1.48(m,4H),1.20(t,3H).
实施例18和19
(S)-5-((1-((7-乙基-6-氧-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吡咯烷-3-基)氨基)-N-甲基吡啶酰胺和(R)-5-((1-((7-乙基-6-氧-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吡咯烷-3-基)氨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18和化合物19)
(S)-5-((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pyrrolidin-3-yl)amino)-N-methylpicolinamide and(R)-5-((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pyrrolidin-3-yl)amino)-N-methylpicolinamide
手性制备:
将化合物7(190mg)经手性拆分得到化合物18(55mg)和化合物19(55mg)。
制备方法:
仪器:Waters 150MGM;柱:Chiralpak Column;流动相:A,CO
2B,乙醇和乙腈(0.1%NH
3·H
2O);梯度:60%B梯度洗脱;流速:100mL/min;柱温:35℃;波长:220nm;循环时间:3.8min;样品制备:样品浓度2mg/mL,乙腈溶液;进样:每次1.5ml。分离后,通过旋转蒸发仪浴温40℃下干燥馏分得到P1(保留时间:0.961分钟,化合物18)和P2(保留时间:1.734分钟,化合物19)。
化合物18:LC-MS(ESI):m/z=407.0[M+H]
+
化合物19:LC-MS(ESI):m/z=407.1[M+H]
+
实施例20
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N-(1-甲基-1H-吡唑-4-基)-1',2',3',6'-四氢-[3,4'-联吡啶]-6-甲酰胺(化合物20)
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N-(1-methyl-1H-pyrazol-4-yl)-1',2',3',6'-tetrahydro-[3,4'-bipyridine]-6-carboxamide
第一步:
将N,N,N',N'-四甲基氯代脲六氟磷酸酯(2.90g,10.35mmol)加入到二氯甲烷(50mL)溶液中,缓慢加入N-甲基咪唑(1.13g,13.80mmol)后搅拌15min,再依次加入中间体14A(2.10g,6.90mmol)和1-甲基-1H-吡唑-4-胺(0.80g,8.28mmol),保温再25℃反应5小时。反应完全后,用水(50mL×3)洗涤,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浓缩至干,残余物经硅胶柱分离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0%-85%)得中间体20A(2.10g,收率79.94%)。
LC-MS(ESI):m/z=384.1[M+H]
+
第二步:
将中间体20A(1.80g,4.69mmol)加入到4.0mol/L的盐酸二氧六环(30mL)溶液中,室温反应5小时,反应液浓缩至干,加入异丙醇(5mL)溶液和乙酸乙酯(10mL)溶液,搅拌1小时后过滤得中间体20B(1.20g,收率71.83%)。
LC-MS(ESI):m/z=284.1[M+H]
+
第三步:
将化合物20B(530mg,1.49mmol),1G(300mg,1.35mmol)加入到乙腈(50mL)和N,N-二甲基甲酰胺(10mL)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碘化钾(220mg,1.35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50m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成后浓缩至干,旋干后用液相制备柱分离提纯(液相制备条件:C18反相制备柱,流动相为含0.1%氨水的去离子水(A),乙腈(B),梯度洗脱,B含量=5%~50%,洗脱时间15min,流速12mL/min,柱温:30℃);得到标题化合物20(210mg,收率33.13%,保留时间约为5.40min)。
LC-MS(ESI):m/z=470.1[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2(s,1H),10.82(s,1H),8.75(t,1H),8.42(d,1H),8.12–8.01(m,3H),7.74(d,2H),7.65(d,1H),6.46(d,1H),3.78(d,5H),3.18(d,2H),2.73(t,2H),2.62–2.52(m,4H),1.19(t,3H).
实施例21
5-(4-((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氨基)哌啶-1-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21)
5-(4-(((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amino)piperidin-1-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5-溴吡啶-2-羧酸甲酯1H(2.00g,9.29mmol),4-叔丁氧羰基氨基哌啶(2.23g,11.15mmol),碳酸铯(6.05g,18.58mmol)依次加入到1,4-二氧六环(250mL)溶液中,氮气置换3次后,加入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0.54g,0.93mmol)和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43g,0.46mmol),再次氮气置换3次后,升温至100℃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残余物经硅胶柱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0%-90%),得化合物21A(2.90g,收率93.07%)。
LC-MS(ESI):m/z=336.2[M+H]
+
第二步:
将中间体21A(2.90g,8.65mmol)加入到乙腈(40mL)溶液中,再加入40%的甲胺水溶液(20mL),30℃下反应5小时,反应完全后浓缩至干,得粗产品21B(2.30g,收率79.51%)。
LC-MS(ESI):m/z=335.2[M+H]
+
第三步:
将中间体21B(2.30g,6.88mmol)加入到4.0mol/L的盐酸二氧六环(30mL)溶液中,室温反应5小时,反应液浓缩至干,加入异丙醇(5mL)溶液和乙酸乙酯(10mL)溶液,搅拌1小时后过滤得中间体21C(1.74g,收率82.33%)。
LC-MS(ESI):m/z=235.2[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21C(170mg,0.55mmol),1G(100mg,0.45mmol)加入到乙腈(10mL)和N,N-二甲基甲酰胺(1mL)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碘化钾(75mg,0.45mmol),N,N-二异丙基乙胺(0.50m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成后浓缩至干,旋干后用液相制备柱分离提纯(液相制备条件:C18反相制备柱,流动相为含0.1%氨水的去离子水(A),乙腈(B),梯度洗脱,B含量=5%~50%,洗脱时间15min,流速12mL/min,柱温:30℃);得到标题化合物21(30mg,收率15.85%,保留时间约为5.5min)。
LC-MS(ESI):m/z=421.2[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0(s,1H),8.42(s,1H),8.35(d,1H),8.25(d,1H),7.80(d,1H),7.73(s,1H),7.65(s,1H),7.38(dd,1H),3.84(d,4H),2.92(t,2H),2.78(d,3H),2.69-2.61(m,2H),2.55(d,2H),1.92(d,2H),1.37(dd,2H),1.18(t,3H).
实施例22
N-(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1',2',3',6'-四氢-[3,4'-联吡啶]-6-基)环丙甲酰胺(化合物22)
N-(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1',2',3',6'-tetrahydro-[3,4'-bipyridin]-6-yl)cyclopropanecarboxamide
第一步:
将N,N,N',N'-四甲基氯代脲六氟磷酸酯(3.89g,13.87mmol)加入到二氯甲烷(100mL)溶液中,缓慢加入N-甲基咪唑(1.90g,23.12mmol)后搅拌15min,再依次加入中间体22A(2.00g,11.56mmol)和环丙基羧酸(0.99g,11.50mmol),保温再25℃反应5小时。反应完全后,用水(50mL×3)洗涤,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浓缩至干,残余物经硅胶柱分离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0%-85%)得中间体22B(2.70g,收率96.88%)。
LC-MS(ESI):m/z=243.0[M+H]
+
第二步:
将中间体22B(3.00g,12.44mmol),N-Boc-1,2,5,6-四氢吡啶-4-硼酸频哪醇酯(5.77g,18.66mmol),碳酸钾(3.44g,24.88mmol)依次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150mL)溶液中,氮气置换3次后,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基)(2-氨基-1,1'-联苯-2-基)钯(II)(0.97g,1.24mmol),再次氮气置换3次后,升温至110℃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室温,过滤,浓缩反应液至干,所得残余物经硅胶柱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0%-90%),得化合物22C(4.10g,收率95.97%)。
LC-MS(ESI):m/z=344.2[M+H]
+
第三步:
将中间体22C(3.50g,10.19mmol)加入到4.0mol/L的盐酸二氧六环(30mL)溶液中,室温反应5小时,反应液浓缩至干,加入异丙醇(5mL)溶液和乙酸乙酯(20mL)溶液,搅拌1小时后过滤得中间体22D(2.20g,收率88.74%)。
LC-MS(ESI):m/z=244.2[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22D(83mg,0.26mmol),1G(50mg,0.22mmol)加入到乙腈(15mL)和N,N-二甲基甲酰胺(5mL)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碘化钾(37mg,0.22mmol),N,N-二异丙基乙胺(0.50m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成后浓缩至干,旋干后用液相制备柱分 离提纯(液相制备条件:C18反相制备柱,流动相为含0.1%氨水的去离子水(A),乙腈(B),梯度洗脱,B含量=5%~50%,洗脱时间15min,流速12mL/min,柱温:30℃);得到标题化合物22(10mg,收率10.58%,保留时间约为4.70min)。
LC-MS(ESI):m/z=430.2[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0(s,1H),10.76(s,1H),8.39(dd,2H),8.02(d,1H),7.88–7.69(m,2H),7.64(d,1H),6.28–6.13(m,1H),3.71(s,2H),3.11(dd,2H),2.68(t,2H),2.55(td,4H),2.10–1.95(m,1H),1.19(t,3H),0.87–0.71(m,4H).
实施例23
5-(3-(((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氨基)氮杂环丁烷-1-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23)
5-(3-(((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amino)azetidin-1-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化合物1H(1.0g,4.63mmol),吖丁啶-3-基氨基甲酸叔丁酯(0.8g,4.63mmol)和碳酸钾(1.9g,13.89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再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1,1'-联苯基)[2-(2'-氨基-1,1'-联苯)]钯(II)(0.36g,0.46mmol),氮气保护,加热到120℃,反应5小时,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目标化合物23A(1.1g,77.30%)。
LC-MS(ESI):m/z=308.3[M+H]
+
第二步:
将化合物23A(0.5g,1.63mmol)溶于4M氯化氢的1,4-二氧六环溶液(10mL),室温反应4小时,有大量的固体析出,过滤,并用乙酸乙酯洗两次,干燥得到化合物23B(0.3g,88.81%)。
LC-MS(ESI):m/z=208.3[M+H]
+
第三步:
将化合物23B(0.11g,0.49mmol),1G(0.1g,0.49mmol)和碘化钾(0.12g,0.73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2mL),再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1.22mL),加热到80℃,反应3小时,浓缩,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23C(0.05g,25.94%)。
LC-MS(ESI):m/z=394.2[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23C(0.1g,0.25mmol)溶于甲醇(3mL)中,再加入甲胺水溶液(1mL),室温反应5小时,浓缩后,C-18反相柱层析纯化(乙腈:水=30:70)得到化合物23(50mg,4.25%)。
LC-MS(ESI):m/z=393.3[M+H]
+
1H NMR(400MHz,CD
3OD)δ8.50(d,1H),7.88–7.81(m,2H),7.79–7.72(m,2H),6.86(dd,1H),4.23(t,2H),3.97–3.89(m,3H),3.76(dd,2H),2.92(s,3H),2.66(q,2H),1.28(t,3H).
实施例24
5-((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吡咯烷-3-基)氨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24)
5-((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pyrrolidin-3-yl)amino)-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化合物6A(0.01g,0.033mmol),碘化钾(5mg,0.033mmol)和碳酸钾(0.014g,0.099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3mL)中,室温反应16小时,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目标化合物24A(0.01g,94.29%)。
LC-MS(ESI):m/z=322.3[M+H]
+
第二步:
将化合物24A(0.52g,1.63mmol)溶于4M氯化氢的1,4-二氧六环溶液(10mL),室温反应4小时,有大量的固体析出,过滤,并用乙酸乙酯洗两次,干燥得到化合物24B(0.3g,83.18%)。
第三步:
将化合物24B(0.11g,0.49mmol),1G(0.11g,0.49mmol)和碘化钾(0.12g,0.73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2mL),再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1.22mL),加热到80℃,反应3小时,浓缩,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24C(0.05g,25.04%)。
LC-MS(ESI):m/z=408.5[M+H]
+
第四步:
将化合物24C(0.05g,0.12mmol)溶于甲醇(5mL)中,再加入甲胺水溶液(2mL),室温反应5小时,浓缩后,C-18反相柱层析纯化(乙腈:水=30:70)得到化合物24(20mg,19.90%)。
LC-MS(ESI):m/z=407.5[M+H]
+
1H NMR(400MHz,CD
3OD)δ8.47(d,1H),8.15(s,1H),8.08(d,1H),7.89(d,1H),7.82(s,1H),7.71(s,1H),7.16(dd,1H),4.43(t,1H),4.02–3.83(m,4H),3.43(dd,2H),3.04(s,3H),2.92(s,3H),2.73–2.60(m,2H),1.28(t,3H).
实施例25:
N-环丙基-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1',2',3',6'-四氢-[3,4'-联吡啶]-6-甲酰胺(化合物25)
N-cyclopropyl-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1',2',3',6'-tetrahydro-[3,4'-bipyridine]-6-carboxamide
第一步:
将14A(0.5g,1.64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中,然后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27g,9.84mmol),2-(7-氮杂-1H-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0.75g,1.97mmol)在室温下搅拌半小时后,将环丙胺(0.14g,2.46mmol)加入并继续搅拌1小时。加水稀释,乙酸乙酯萃取(10ml×3),饱和食盐水洗(50mL×3),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柱层析得到产物25A(0.3g,53%)。
LCMS m/z=344.3[M+1]
+
第二步:
将25A(0.30g,0.87mmol)溶解在二氯甲烷(8mL)中然后加入三氟乙酸(3.06g,26.84mmol)。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得到粗产品25B(0.22g)。
LCMS m/z=244.1[M+1]
+
第三步:
将25B(0.1g,0.41mmol)溶于乙腈(6mL)溶液中加入1G(0.091g,0.41mmol),碘化钾(0.014g,0.082mmol)在80℃下搅拌6小时。旋干后用液相制备柱分离提纯(液相制备条件:C18反相制备柱,流动相为含0.1%氨水的去离子水(A),乙腈(B),梯度洗脱,B含量=10%~70%,洗脱时间15min,保留时间10min,流速12mL/min,柱温:30℃);得到标题化合物25(62mg,产率35%)。
LCMS m/z=430.1[M+1]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1(s,1H),8.82–8.58(m,2H),8.41(d,1H),8.01–7.87(m,2H),7.75(s,1H),7.64(d,1H),6.51–6.32(m,1H),3.72(s,2H),3.16(q,2H),2.94–2.84(m,1H),2.71(t,2H),2.60–2.51(m,4H),1.18(t,3H),0.73–0.63(m,4H).
实施例26:
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N-((1R,2S)-2-氟环丙基)-1',2',3',6'-四氢-[3,4'-联吡啶]-6-甲酰胺(化合物26)
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N-((1R,2S)-2-fluorocyclopropyl)-1',2',3',6'-tetrahydro-[3,4'-bipyridine]-6-carboxamide
第一步:
将14A(0.5g,1.64mmol)溶于二氯甲烷(30mL),加入(1R,2S)-2-氟环丙烷-1-胺,4-甲基苯-1-磺酸(0.81g,3.28mmol),1-甲基-1H-咪唑(0.27g,3.28mmol),[氯(二甲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氮烷六氟磷酸盐(0.55g,1.97mmol)。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浓缩后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26A(0.23g,39%)。
LCMS m/z=362.1[M+1]
+
第二步:
将化合物26A(0.23g,0.64mmol)溶解在二氯甲烷(8mL)中,加入三氟乙酸(3.06g,26.84mmol),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减压浓缩得到粗产品26B(0.2g)。
LCMS m/z=262.2[M+1]
+
第三步:
将化合物26B(0.17g,0.65mmol),1G(0.17g,0.78mmol),二异丙基乙胺(0.34g,2.6mmol),碘化钾(0.011mg,0.065mmol)溶解于乙腈(10mL)中,在80℃下搅拌6小时。旋干后用液相制备柱分离提纯(液相制备条件:C18反相制备柱,流动相为含0.1%氨水的去离子水(A),乙腈(B),梯度洗脱,B含量=10%~70%,洗脱时间15min,保留时间10.5min,流速12mL/min,柱温:30℃;得到标题化合物26(49mg,产率17%)。
LCMS M/Z(ESI):m/z=448.3[M+1]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79(s,1H),8.73–8.69(m,1H),8.65(d,1H),8.41(d,1H),8.04–7.96(m,2H),7.75(s,1H),7.64(d,1H),6.42(d,1H),4.96–4.59(m,1H),3.72(s,2H),3.35–3.20(m,2H),3.16(q,2H),2.71(t,2H),2.56(t,2H),2.53(d,1H),1.44–1.30(m,1H),1.28–1.22(m,1H),1.18(t,3H).
实施例27
3-乙基-7-((4-(2-甲基咪唑并[1,2-a]吡嗪-6-基)-3,6-二氢吡啶-1(2H)-基)甲基)-1,5-萘啶-2(1H)-酮(化合物27)
3-ethyl-7-((4-(2-methylimidazo[1,2-a]pyrazin-6-yl)-3,6-dihydropyridin-1(2H)-yl)methyl)-1,5-naphthyridin-2(1H)-one
第一步:
将27A(0.5g,2.36mmol),N-Boc-1,2,5,6-四氢吡啶-4-硼酸频哪醇酯(0.88g,2.83mmol),碳酸钾(0.65g,4.72mmol)依次加入到1,4-二氧六环(10mL)和水(2mL)溶液中,氮气置换3次后,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基)(2-氨基-1,1'-联苯-2-基)钯(II)(0.18g,0.23mmol),再次氮气置换3次后,升温至100℃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室温,浓缩后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50:1),得化合物27B(0.6g,80.87%)。
LC-MS(ESI):m/z=315.3[M+H]
+
第二步:
将化合物27B(0.5g,0.63mol)溶于甲醇(5mL)溶液中,缓慢滴加至4mol/L的盐酸 甲醇(5mL)溶液中,30℃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浓缩至干,加入乙酸乙酯(10mL),再加入三乙胺(1mL)继续搅拌1小时,浓缩后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化合物27C(0.25g,73.38%)。
第三步:
将化合物27C(0.2g,0.93mmol),中间体1G(0.21g,0.93mmol),碘化钾(0.15g,0.93mmol),N,N-二异丙基乙胺(0.62mL)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10mL)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成浓缩后,C-18反相柱层析纯化(乙腈:水=30:70)得到化合物27(50mg,13.42%)。
LC-MS(ESI):m/z=401.2[M+H]
+
1H NMR(400MHz,DMSO-d6)δ11.83(s,1H),8.86(s,1H),8.50(s,1H),8.42(s,1H),7.82(s,1H),7.76(s,1H),7.66(s,1H),6.75(s,1H),3.74(s,2H),3.18(s,2H),2.73(s,2H),2.59–2.52(m,4H),2.39(s,3H),1.19(t,3H).
实施例28
5-(4-((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亚甲基)哌啶-1-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28)
5-(4-((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ene)piperidin-1-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中间体1G(5g,22.45mmol)加入到亚磷酸三乙酯(50mL)中搅拌,在油浴下升温至150℃,原料逐渐溶解,LCMS和TLC监测反应完全后冷却,减压浓缩得到粗品(8g),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LC-MS(ESI):m/z=325.1[M+H]
+.
第二步:
将NaH(2.96g,74.07mmol)加入到DMF(10mL)中搅拌,于0℃下滴加28A(8g,24.69mmol,含亚磷酸三乙酯)的DMF溶液(50mL),持续搅拌30分钟,然后将4-氧哌 啶-1-羧酸叔丁酯(9.8g,49.38mmol)溶于DMF(20mL)滴加到反应中,4小时后加水(300mL)淬灭,使用乙酸乙酯萃取(100mL×3),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后将其浓缩,用硅胶色谱柱(EA:PE=0~100%)分离得到标题化合物28B(4.4g,两步收率53.1%)。
LC-MS(ESI):m/z=370.2[M+H]
+.
第三步:
将28B(1.2g,3.25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12mL)中,滴加三氟乙酸(4mL),搅拌2小时后浓缩,使用C18反向柱(5‰NH
3·H
2O/H
2O:MeOH)分离得到标题化合物28C(600mg,68.6%)。
LC-MS(ESI):m/z=270.1[M+H]
+.
第四步:
将28C(600mg,2.22mmol)溶于二甲基亚砜(6mL)中,加入DIPEA(1.4g,11.1mmol)和5-氟吡啶甲酸甲酯(689mg,4.44mmol),于120℃下反应4小时,之后加水(60mL)稀释,使用乙酸乙酯萃取(20mL×3),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后将其浓缩,用硅胶色谱柱分离(DCM:MeOH=1:10)得到标题化合物28D(800mg,89.1%)。
LC-MS(ESI):m/z=405.3[M+H]
+.
第五步:
将28D(200mg,0.50mmol)加入到1:1的甲醇和甲胺水溶液(10mL)中,反应搅拌4小时后,浓缩后取100mg制备HPLC纯化,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 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乙酸铵)b.梯度洗脱,流动相A含量从5%-50%c.流量12mL/min。d洗脱时间20min。制备液浓缩冻干得到化合物28(40mg,40.1%)。
1H NMR(400MHz,DMSO-d
6)δ11.78(s,1H),8.39–8.32(m,2H),8.30(d,1H),7.84(d,1H),7.73(s,1H),7.54(d,1H),7.42(dd,1H),6.48(s,1H),3.52(dt,4H),2.79(d,3H),2.60(t,2H),2.58–2.51(m,4H,overlapped with solvent DMSO peak),1.18(t,3H).
LC-MS(ESI):m/z=404.2[M+H]
+.
实施例29
5-(4-((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哌啶-1-基)-N-甲基吡啶酰胺(化合物29)
5-(4-((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piperidin-1-yl)-N-meth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化合物28(100mg,0.25mmol)溶解到甲醇(10mL)中,加入钯碳(30mg,10%),在氢气环境下反应搅拌12小时后,过滤浓缩后HPLC制备纯化,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 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 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乙酸铵)b.梯度洗脱,流动相A含量从5%-50%c.流量12mL/min。d洗脱时间20min。制备液浓缩冻干得到化合物29(45mg,44.8%)。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0(s,1H),8.37–8.29(m,2H),8.24(d,1H),7.80(d,1H),7.73(s,1H),7.44(d,1H),7.36(dd,1H),3.90(d,2H),2.84–2.73(m,5H),2.66(d,2H),2.57–2.51(m,2H),1.87–1.73(m,1H),1.72–1.62(m,2H),1.37–1.23(m,2H),1.18(t,3H).
LC-MS(ESI):m/z=406.2[M+H]
+.
实施例30
N-(1'-((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甲基)-1',2',3',6'-四氢吡啶-[3,4'-联吡啶]-6-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化合物30)
N-(1'-((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1',2',3',6'-tetrahydro-[3,4'-bipyridin]-6-yl)-1-methyl-1H-pyrazole-4-carboxamide
第一步:
将1-甲基吡唑-4-甲酸30A(2.00g,15.83mmol)置于二氯甲烷(30mL)溶液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0.5mL),氮气吹扫后,降温至0-10℃,缓慢滴加草酰氯(2.21g,17.41mmol),滴加完毕后室温反应3小时。将反应液浓缩至干,加入二氯甲烷(30mL)后再次浓缩至干,再用二氯甲烷(10mL)稀释后,温控在0-10℃滴加至5-溴-2-氨基吡啶(2.74g, 15.83mmol)的二氯甲烷(30mL)溶液中,反应30分钟后,反应完加入水(50mL×3)洗涤,有机相浓缩,残余物经硅胶柱纯化(甲醇:二氯甲烷=0-15%)得化合物30B(3.4g,收率:76.40%)
LC-MS(ESI):m/z=282.1[M+H]
+
第二步:
将中间体30B(2.60g,9.25mmol),N-Boc-1,2,5,6-四氢吡啶-4-硼酸频哪醇酯(3.43g,11.10mmol),碳酸钾(2.56g,18.5mmol)依次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50mL)溶液中,氮气置换3次后,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基)(2-氨基-1,1'-联苯-2-基)钯(II)(0.72g,0.93mmol)和水(0.42g,23.13mmol),再次氮气置换3次后,升温至110℃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室温,过滤,浓缩反应液至干,所得残余物经硅胶柱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0%-90%),得化合物30C(3.40g,收率:95.86%)。
LC-MS(ESI):m/z=384.1[M+H]
+
第三步:
将中间体30C(2.60g,6.78mmol)加入到甲醇(30mL)溶液中,缓慢滴加4.0mol/L的盐酸二氧六环溶液(30mL),室温反应5小时,反应液浓缩至干,加入异丙醇(5mL)溶液和乙酸乙酯(20mL)溶液,搅拌1小时后过滤得中间体30D(2.37g,收率98.13%)。
LC-MS(ESI):m/z=284.1[M+H]
+
第四步:
将中间体30D(760mg,2.12mmol),1G(500mg,1.93mmol),碘化钾(0.32g,1.93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60mL)加入到乙腈(20mL)和N,N-二甲基甲酰胺(4mL)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成后浓缩至10mL,加入水(30mL)搅拌1小时后过滤,滤饼用水(10mL)洗涤,得化合物粗品,再经乙腈(30mL)回流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化合物30(320mg,35.31%)。
LC-MS(ESI):m/z=470.1[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1(s,1H),10.47(s,1H),8.42(q,3H),8.16–8.11(m,2H),7.87–7.75(m,2H),7.67–7.63(m,1H),6.23(s,1H),3.88(s,3H),3.72(s,2H),3.13(d,2H),2.70(t,2H),2.59–2.51(m,4H),1.19(t,3H).
实施例31
N-环丙基-5-(4-((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亚甲基)哌啶-1-基)吡啶酰胺(化合物31)
N-cyclopropyl-5-(4-((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ene)piperidin-1-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28D(100mg,0.26mmol)加入到环丙胺(1mL)中,于58℃下封管反应24小时,反应完毕后浓缩后HPLC制备纯化,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 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 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TFA)b.梯度洗脱,流动相A含量从5%-50%c.流量12mL/min。d洗脱时间20min。制备液加入NaHCO
3调节pH至7~8,然后使用DCM萃取后浓缩得到化合物31(50mg,47.1%)。
1H NMR(400MHz,DMSO-d
6)δ11.78(s,1H),8.35(d,1H),8.31(d,1H),8.27(d,1H),7.84(d,1H),7.73(s,1H),7.56–7.50(m,1H),7.43(dd,1H),6.48(s,1H),3.51(dt,4H),2.90–2.79(m,1H),2.60(t,2H),2.57–2.51(m,4H),1.18(t,3H),0.71–0.58(m,4H).
LC-MS(ESI):m/z=430.2[M+H]
+.
实施例32
5-(4-((7-乙基-6-氧代-5,6-二氢-1,5-萘啶-3-基)亚甲基)哌啶-1-基)-N-(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酰胺(化合物32)
5-(4-((7-ethyl-6-oxo-5,6-dihydro-1,5-naphthyridin-3-yl)methylene)piperidin-1-yl)-N-(1-methyl-1H-pyrazol-4-yl)picolinamide
第一步:
将28D(500mg,1.24mmol)溶于甲醇(2.5mL)中,滴加氢氧化锂一水合物(260mg,6.18mmol)的水溶液(2.5mL),在室温下反应1h,LCMS监测反应完成后,旋去有机相,使用1N的盐酸调节pH至6~7,将析出的产物滤出后得到标题化合物32A(450mg,93.2%)。
LC-MS(ESI):m/z=391.1[M+H]
+.
第二步:
将32A(100mg,0.26mmol)、1-甲基-1H-吡唑-4-胺盐酸盐(68mg,0.51mmol)、HATU(195mg,0.51mmol)和DIPEA(165mg,1.28mmol)加入到DMF(5mL)中,在室温下搅拌过夜,HPLC制备纯化,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 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 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TFA)b.梯度洗脱,流动相A含量从5%-50%c.流量12mL/min。d洗脱时间20min。制备液加入NaHCO
3调节pH至7~8,然后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后浓缩得到化合物32(30mg,24.9%)。
1H NMR(400MHz,DMSO-d
6)δ11.79(s,1H),10.47(s,1H),8.37–8.33(m,2H),8.02(s,1H),7.92(d,1H),7.73(s,1H),7.70–7.68(m,1H),7.54(d,1H),7.48(dd,1H),6.50(s,1H),3.81(s,3H),3.56(dt,4H),2.62(t,2H),2.58–2.52(m,4H),1.19(t,3H).
LC-MS(ESI):m/z=470.2[M+H]
+.
实施例33
3-乙基-7-((4-(2-(三氟甲基)咪唑并[1,2-a]吡嗪-6-基)-3,6-二氢吡啶-1(2H)-基)甲基)-1,5-萘啶-2(1H)-酮(化合物33)
3-ethyl-7-((4-(2-(trifluoromethyl)imidazo[1,2-a]pyrazin-6-yl)-3,6-dihydropyridin-1(2H)-yl)methyl)-1,5-naphthyridin-2(1H)-one
第一步:
将33A(280mg,1.05mmol),N-Boc-1,2,5,6-四氢吡啶-4-硼酸频哪醇酯(0.49g,1.58mmol),碳酸钾(0.29g,2.10mmol)依次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20mL)溶液中,氮气置换3次后,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基)(2-氨基-1,1'-联苯-2-基)钯(II)(41mg,0.053mmol)和水(47mg,2.63mmol),再次氮气置换3次后,升温至110℃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室温,加入乙酸乙酯(100mL)搅拌15分钟后,过滤。滤液用水(200mL×3)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浓缩至干,残余物经硅胶柱纯化(甲醇:二氯甲烷(v/v)=0:1~1:10),得化合物33B(350mg,收率90.49%)。
LC-MS(ESI):m/z=369.50[M+H]
+
第二步:
将33B(320mg,0.87mmol)加入到4.0mol/L的盐酸二氧六环(20mL)溶液中,室温反应5小时,反应液浓缩至干,加入异丙醇(2mL)溶液和乙酸乙酯(10mL)溶液,搅拌1小时后过滤得中间体33C(225mg,收率84.88%)。
LC-MS(ESI):m/z=269.30[M+H]
+
第三步:
将33C(130mg,0.43mmol),1G(100mg,0.39mmol)加入到乙腈(20mL)和N,N-二甲基甲酰胺(2mL)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碘化钾(65mg,0.39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00m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成后浓缩至干,残余物经反向柱(C18spherical20-35nm 100A 120g;乙腈:水(v/v)=5%-60%)分离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33(55mg,收率31.03%)。
LC-MS(ESI):m/z=455.30[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4(s,1H),9.19(s,1H),8.60(d,2H),8.42(d,1H),7.76(s,1H),7.65(d,1H),6.86(d,1H),3.74(s,2H),3.20(d,2H),2.74(t,2H),2.54(d,4H),1.19(t,3H).
实施例34
3-乙基-7-((4-(2-乙基咪唑并[1,2-a]吡嗪-6-基)-3,6-二氢吡啶-1(2H)-基)甲基)-1,5-萘啶-2(1H)-酮(化合物34)
3-ethyl-7-((4-(2-ethylimidazo[1,2-a]pyrazin-6-yl)-3,6-dihydropyridin-1(2H)-yl)methyl)-1,5-naphthyridin-2(1H)-one
第一步:
将34A(200mg,0.88mmol),N-Boc-1,2,5,6-四氢吡啶-4-硼酸频哪醇酯(0.41g,1.32mmol),碳酸钾(0.24g,1.76mmol)依次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20mL)溶液中,氮气置换3次后,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基)(2-氨基-1,1'-联苯-2-基)钯(II)(34mg,0.044mmol)和水(40mg,2.20mmol),再次氮气置换3次后,升温至110℃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室温,加入乙酸乙酯(100mL)搅拌15分钟后,过滤。滤液用水(200mL×3)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浓缩至干,残余物经硅胶柱纯化(甲醇:二氯甲烷(v/v)=0:1~1:10),得化合物34B(220mg,收率76.12%)。
LC-MS(ESI):m/z=329.40[M+H]
+
第二步:
将34B(220mg,0.69mmol)加入到4.0mol/L的盐酸二氧六环(20mL)溶液中,室温反应5小时,反应液浓缩至干,加入异丙醇(2mL)溶液和乙酸乙酯(10mL)溶液,搅拌1小时后过滤得中间体34C(94mg,收率51.46%)。
LC-MS(ESI):m/z=229.30[M+H]
+
第三步:
将34C(94mg,0.37mmol),1G(95mg,0.37mmol)加入到乙腈(20mL)和N,N-二甲基甲酰胺(2mL)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碘化钾(55mg,0.37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00m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成后浓缩至干,残余物经反向柱(C18spherical20-35nm 100A 120g;乙腈:水(v/v)=5%-60%)分离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34(45mg,收率32.37%)。
LC-MS(ESI):m/z=415.20[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4(s,1H),8.88(t,1H),8.49(d,1H),8.42(d,1H),7.84(s,1H),7.76(s,1H),7.66(d,1H),6.75(d,1H),3.73(s,2H),3.17(d,2H),2.81–2.68(m,4H),2.55(td,4H),1.23(dt,6H).
实施例35
7-((4-(2-(二氟甲基)咪唑并[1,2-a]吡嗪-6-基)-3,6-二氢吡啶-1(2H)-基)甲基)-3-乙基-1,5-萘啶-2(1H)-酮(化合物35)
7-((4-(2-(difluoromethyl)imidazo[1,2-a]pyrazin-6-yl)-3,6-dihydropyridin-1(2H)-yl)methyl)-3-ethyl-1,5-naphthyridin-2(1H)-one
第一步:
将35A(5g,40.27mmol)溶于无水的四氢呋喃中,置换氮气三次,加入二溴甲烷(14g,80.54mmol),将反应体系冷却至-78℃,滴加甲基锂(80.54mmol),在-78℃下反应2h。反应结束在0℃下加氯化铵饱和溶液淬灭反应,乙酸乙酯萃取(50ml×3),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残留物柱层析快速分离纯化(洗脱剂比例:EA/PE=0%~20%)得化合物35B(5.01g,72%)。
LC-MS(ESI):m/z=173.2[M+1]
+
第二步:
将35B(1g,5.78mmol)、5-溴吡嗪-2-胺(0.33g,1.90mmol)、N,N-二甲基乙酰胺(5mL)加至封管内,与100℃下搅拌16h。反应完毕后直接将反应体系送制备,制备HPLC分离方法:1.仪器:waters 2767制备液相;色谱柱:SunFire@Prep C18(19mm×250mm)2.样品用0.45μm滤头过滤,制成样品液。3.制备色谱条件:a.流动相A,B组成: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含0.1%乙酸铵)b.梯度洗脱,流动相A含量从40%-70%c.流量12mL/min。保留时间10.0min得到35C(250mg,53%)。
LC-MS(ESI):m/z=248.0[M+1]
+
第三步:
将35C(280mg,1.13mmol),N-Boc-1,2,5,6-四氢吡啶-4-硼酸频哪醇酯(0.52g,1.69mmol),碳酸钾(0.31g,2.26mmol)依次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20mL)溶液中,氮气置换3次后,加入氯(2-二环己基膦基-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基)(2-氨基-1,1'-联苯-2-基)钯(II)(44mg,0.056mmol)和水(51mg,2.82mmol),再次氮气置换3次后,升温至110℃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室温,加入乙酸乙酯(100mL)搅拌15分钟后,过滤。滤液用水(200mL×3)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浓缩至干,残余物经硅胶柱纯化(甲醇:二氯甲烷(v/v)=0:1~1:10),得化合物35D(300mg,收率75.78%)。
LC-MS(ESI):m/z=351.40[M+H]
+
第四步:
将35D(300mg,0.86mmol)加入到4.0mol/L的盐酸二氧六环(20mL)溶液中,室温反应5小时,反应液浓缩至干,加入异丙醇(2mL)溶液和乙酸乙酯(10mL)溶液,搅拌1小时后过滤得中间体35E(194mg,收率78.68%)。
LC-MS(ESI):m/z=251.30[M+H]
+
第五步:
将35E(110mg,0.43mmol),1G(100mg,0.39mmol)加入到乙腈(20mL)和N,N-二甲基甲酰胺(2mL)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碘化钾(65mg,0.39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00m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成后浓缩至干,残余物经反向柱(C18spherical20-35nm 100A 120g;乙腈:水(v/v)=5%-60%)分离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35(58mg,收率34.07%)。
LC-MS(ESI):m/z=437.20[M+H]
+
1H NMR(400MHz,DMSO-d
6)δ11.84(s,1H),9.11(t,1H),8.60(d,1H),8.42(d,1H),8.36(d,1H),7.76(d,1H),7.66(d,1H),7.23(t,1H),6.83(s,1H),3.74(s,2H),3.19(d,2H),2.74(t,2H),2.59–2.52(m,4H),1.19(t,3H).
生物测试
1、PARP-1酶活性测试实验
PARP-1化学荧光检测试剂盒购自BPS Bioscience。将试剂盒中的组蛋白溶液用1X PBS稀释5倍,取25μL组蛋白稀释液至微孔板中,于4℃孵育过夜。孵育结束后,PBST(0.05%Tween-20)洗板3次,取100μL封闭液至微孔板中,于25℃孵育90分钟;孵育结束后,PBST洗板3次。取测试缓冲液稀释的不同浓度的化合物2.5μL和12.5μL底物混合溶液(1.25μL10X PARP测试缓冲液;1.25μL10X PARP测试混合液;2.5μL Activated DNA,7.5μL双蒸水)至微孔板。将PARP-1酶稀释到2ng/μL,取10μL至微孔板,反应体系于25℃孵育60分钟;
孵育结束后,PBST洗板3次。将Streptavidin-HRP用封闭液稀释50倍,然后取25μL至微孔板,于25℃孵育30分钟。孵育结束后,PBST洗板3次,按照1:1(v/v)混匀ELISA ECL底物A和底物B,取50μL至微孔板,读取化学发光值。
根据式1计算抑制率,其中RLUsample为化合物孔读值,RLUmax为溶剂对照孔读值,RLUmin为不含PARP-1酶对照孔读值,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通过四参数(log(inhibitor)vs.response--Variable slope)进行曲线拟合并计算IC50值。
Inhibition%=(1-(RLUsample-RLUmin)/(RLUmax-RLUmin))×100%(式1)
测试结果:本发明化合物在体外对PARP-1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实施例化合物对PARP-1酶活的IC50值小于100μM。其中,部分实施例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PARP-1酶活
| 化合物 |
IC
50(nM)
|
| 化合物1 |
0.8 |
| 化合物3 |
1.6 |
| 化合物6 |
0.51 |
| 化合物7 |
2.8 |
| 化合物8 |
0.78 |
| 化合物13 |
0.79 |
| 化合物14 |
0.59 |
| 化合物19 |
0.36 |
| 化合物20 |
0.26 |
| 化合物22 |
0.31 |
| 化合物24 |
0.66 |
| 化合物25 |
0.36 |
| 化合物26 |
0.41 |
| 化合物27 |
0.41 |
| 化合物28 |
0.33 |
| 化合物29 |
0.95 |
| 化合物30 |
0.26 |
| 化合物32 |
0.19 |
| 化合物33 |
0.71 |
结论:本发明化合物在体外对PARP-1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2、MDA-MB-436细胞活性测试实验
乳腺瘤细胞MDA-MB-436,购置于ATCC,培养基为Leibovitz's L-15+10%FBS,培养于37℃,无CO
2孵箱中。第一天收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用培养基将细胞悬液调整到4000个/135μL。每孔加135μL细胞悬液于96-孔细胞培养板,孵育过夜。第二天,加入不同浓度的化合物,置于孵箱中培养孵育7天。培养结束后,按照CellTiter-Glo试剂盒(Promega,G7573)操作说明,每孔加入75μL预先融化并平衡到室温的CTG溶液,用微孔板震荡器混匀2分钟,于室温放置10分钟后用Envision2104读板仪(PerkinElmer)测定萤光信号值。抑制率使用式(1)计算,其中RLU
compound为药物处理组的读数,RLU
control为溶剂对照组的平均值,RLU
blank为无细胞孔平均值。应用GraphPad Prism软件,计算IC
50值。
Inh.%=(1–(RLU
compound–RLU
blank)/(RLU
control–RLU
blank))×100%(式1)
测试结果:本发明化合物对MDA-MB-436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化合物对MDA-MB-436细胞的IC50值小于100nM,部分优异的化合物对MDA-MB-436细胞的IC50值小于10nM,更优异的化合物对MDA-MB-436细胞的IC50值小于1nM。化合物的对乳腺瘤细胞MDA-MB-436细胞的抑制率大于70%,部分优异的化合物抑制率大于85%,更优异的化合物抑制率大于90%。部分具体化合物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MDA-MB-436细胞活性
| 化合物 |
IC
50(nM)
|
Max inh.%10μM |
| 14 |
3.2 |
89.1 |
| 20 |
0.7 |
91.85 |
| 22 |
2.2 |
89.07 |
| 26 |
1.0 |
90.91 |
| 30 |
0.7 |
91.85 |
| 32 |
13.8 |
99.1 |
| 33 |
1.9 |
77.6 |
结论:本发明化合物对乳腺瘤细胞MDA-MB-436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3、PARP2与PARP7酶活性测试实验
PARP2与PARP7化学荧光检测试剂盒均购自BPS Bioscience。将试剂盒中的组蛋白溶液用1X PBS稀释5倍,取25μL组蛋白稀释液至微孔板中,于4℃孵育过夜。孵育结束后,PBST(0.05%Tween-20)洗板3次,取100μL封闭液至微孔板中,于25℃孵育90分钟;孵育结束后,PBST洗板3次。取2.5μL测试缓冲液稀释的化合物4和5μL底物混合溶液至微孔板。取5μL稀释后的PARP酶至微孔板,反应体系于25℃孵育60分钟。
孵育结束后,PBST洗板3次。将Streptavidin-HRP用封闭液稀释50倍,然后取25μL至微孔板,于25℃孵育30分钟。孵育结束后,PBST洗板3次,按照1:1(v/v)混匀ELISA ECL底物A和底物B,取25μL至微孔板,读取化学发光值。
根据公式[(1-(RLU
sample-RLU
min)/(RLU
max-RLU
min))×100%]计算抑制率,其中RLU
sample为化合物孔读值,RLU
max为溶剂对照孔读值,RLU
min为不含PARP1酶对照孔读值,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通过四参数(log(inhibitor)vs.response--Variable slope)进行曲线拟合并计算IC
50值。
测试结果:本发明的化合物14在体外对PARP2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弱,其对应的IC
50值为31nM;化合物14在体外对PARP7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弱,其对应的IC
50值为40nM。具体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PARP2与PARP7酶活
| 化合物 |
PARP酶 |
IC
50(nM)
|
| 14 |
PARP2 |
31 |
结论:本发明的化合物14在体外对PARP2与PARP7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远弱于对PARP1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具有良好的PARP1抑制选择性。
4、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测试
购自ATCC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置于DMEM完全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与1%双抗)中,在37℃、5%CO
2条件下培养。收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用培养基将细胞悬液调整到1500个/135μL。每孔加135μL细胞悬液于96孔细胞培养板,孵育过夜。第二天,加入不同浓度的化合物,置于孵箱中培养孵育7天。培养结束后,按照CellTiter-Glo试剂盒(Promega,Cat#G7573)操作说明,每孔加入75μL预先融化并平衡至室温的CTG溶液,用微孔板震荡器混匀2分钟,于室温放置10分钟后用Envision 2104读板仪(PerkinElmer)测定萤光信号值。按公式[(1–(RLU
compound–RLU
blank)/(RLU
control–RLU
blank))×100%]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通过四参数非线性拟合获得IC
50值。
表4 MDA-MB-231细胞抑制活性
| 化合物 |
IC
50(μM)
|
Max inh.%10μM |
| 14 |
21.8 |
59.16 |
结论:本发明化合物对BRCA WT细胞MDA-MB-231抑制活性弱,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细胞选择性。
5、各种属药代动力学测试
5.1大鼠药代动力学测试
5.1.1试验动物:雄性SD大鼠,220g左右,6~8周龄,6只/化合物。购于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5.1.2试验设计:试验当天,6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给药前1天禁食不禁水12~14h,给药后4h给食。
表5.给药信息
注:静脉给药溶媒:5%DMA+5%Solutol+90%Saline;灌胃给药溶媒:5%DMSO+30%PEG400+65%(20%SBE-CD) (DMA:二甲基乙酰胺;Solutol: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Saline:生理盐水;MC:甲基纤维素)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异氟烷麻醉经眼眶取血0.15ml,置于EDTAK2离心管中,5000rpm,4℃离心10min,收集血浆。静脉组和灌胃组采血时间点均为:0,5,15,30min,1,2,4,6,8,24h。分析检测前,所有样品存于-80℃,用LC-MS/MS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表6.测试化合物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不适用。
5.2小鼠药代动力学测试
5.2.1试验动物:雄性ICR小鼠,20~25g,18只/化合物。购于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5.2.2试验设计:试验当天,18只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给药前1天禁食不禁水12~14h,给药后4h给食。
表7.给药信息
注:静脉给药溶媒:5%DMA+5%Solutol+90%Saline;灌胃给药溶媒:5%DMSO+30%PEG400+65%(20%SBE-CD)
(DMA:二甲基乙酰胺;Solutol: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Saline:生理盐水;MC:甲基纤维素)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异氟烷麻醉经眼眶取血0.06mL,置于EDTAK2离心管中,5000rpm,4℃离心10min,收集血浆。静脉组和灌胃组采血时间点均为:0,5,15,30min,1,2,4,6,8,24h。分析检测前,所有样品存于-80℃,用LC-MS/MS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表8.测试化合物在小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不适用。
结论:化合物14具有良好的大、小鼠体内药代动力特征。
5、小鼠MDA-MB-436皮下体内移植瘤模型
人乳腺癌MDA-MB-436细胞置于Leibovitz's L-15培养基(添加10μg/mL胰岛素、16μg/mL谷胱甘肽、10%胎牛血清和1%双抗),在37℃条件下培养。一周两次用胰酶进行常规消化处理传代。当细胞饱和度为80%-90%,数量达到要求时,收取细胞,计数后接种。将0.2mL(10×10
6个)MDA-MB-436细胞(加基质胶,体积比为1:1)皮下接种于BALB/c裸小鼠(来源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右后背,肿瘤平均体积达到约180mm
3时开始分组给药(记为Day0)。溶媒组给予5%DMSO、30%PEG400与65%的20%磺丁基-β-环糊精溶液,给药组给予化合物14(Day0-Day10:1mg/kg;Day11-Day28:0.1mg/kg),给药频率为每天一次,给药周期为29天,设置停药观察期14天。分组后开始每周两次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直径,肿瘤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0.5×a×b
2,a和b分别表示肿瘤的长径和短径。化合物14的抑瘤疗效用TGI(%)=[1–(某处理组给药结束时平均瘤体积–该处理组开始给药时平均瘤体积)/(溶剂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平均瘤体积–溶剂对照组开始治疗时平均瘤体积)]×100%进行评价。肿瘤生长曲线与动物体重变化曲线分别如图1与图2所示。
测试结果:给药28天后,给予化合物14组的TGI为121%;停药后给予化合物14组的动物肿瘤未再次生长。给予化合物14组的动物体重无明显降低。
结论:在小鼠MDA-MB-436皮下体内移植瘤模型中,本发明的化合物14具有良好的肿瘤生长抑制以及诱导肿瘤消退的药效,且耐受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