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210744916U - 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 Google Patents

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4916U
CN210744916U CN201922398830.5U CN201922398830U CN210744916U CN 210744916 U CN210744916 U CN 210744916U CN 201922398830 U CN201922398830 U CN 201922398830U CN 210744916 U CN210744916 U CN 210744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cable
sheath
sealing bod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88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彭涛
邓全伟
倪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988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4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4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4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包括出线护套、电缆线,以及在电缆线与出线护套之间设有的线缆密封套;出线护套包括沿着电缆线的轴向设置的且一体成型的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由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相对的侧端面形成有基于上述连接体的凹陷区间;以及在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内沿着电缆线的轴线贯通有适于线缆密封套穿过的穿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电缆与机壳配合处的防水性能,且还能有效简化电缆与机壳配合处的防水处理工艺。

Description

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汽车辅助刹车系统用直流电机,防护性能较差,整机的使用寿命短,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要求。为了满足新能原车对辅助刹车系统用电机质量的要求,需要将原直流有刷电机替换成防护性能达IP67、使用寿命>8000h的直流无刷电机。
现在市场上的无刷电机电缆,防护等级偏低,无法达到IP67。虽然部分无刷电机也能达到IP67,但是出线口的密封是通过复杂的零件配合来共同实现,有的还要加注密封胶,不紧成本高,工艺复杂,还带有一定污染。
对于形成电缆通过的出线孔的电机壳和电机端盖之间配合存在两个单独存在密封面,要实现完全密封,并达到IP67的密封要求,靠组合密封零件密封,会大大增加成本和工艺难度,还占用很大空间,影响整机美观。如要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具有流动性,在两配合面贴合后,溢出的胶水会流到电机内部,对电机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造成影响,电机运转后,会产生异味,污染空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电缆模块,以解决简化电缆防水操作工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刷电机,以解决简化电机壳体与电缆之间防水操作工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缆模块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水电缆模块,包括:出线护套、电缆线,以及在所述电缆线与出线护套之间设有的线缆密封套;
所述出线护套包括沿着所述电缆线的轴向设置的且一体成型的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
由所述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相对的侧端面形成有基于上述连接体的凹陷区间;以及
在所述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内沿着所述电缆线的轴线贯通有适于所述线缆密封套穿过的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出线护套和线缆密封套一体浇注成型于所述电缆线的周向外径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无刷电机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刷电机,包括:机壳、与所述机壳配接的端盖,以及与所述机壳与端盖的径向接触端面配接的所述的防水电缆模块;其中
在所述机壳与端盖配接的端面凹设有适于与所述防水电缆模块的出线护套配接的出线槽;
所述出线护套的凹陷区间形成适于与所述出线槽的槽口仿形的结构;以及
当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时,所述出线槽的槽边沿适于容纳于所述出线护套的凹陷区间中,即连接体卡入所述出线槽内,而所述出线护套的内密封体贴合在机壳的内壁上,且外密封体贴合在机壳的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出线护套朝向端盖的侧端面为平面且适于微突出于机壳朝向端盖的侧端面;以及
当端盖与机壳配接时由所述端盖压紧出线护套以使该出线护套朝向端盖的侧端面与机壳朝向端盖的侧端面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出线护套朝向端盖的侧端面微突出于机壳朝向端盖的侧端面0.2~ 0.3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出线槽包括对应所述机壳内壁的出线槽内口和对应机壳外壁的出线槽外口;
所述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均采用弧形结构;其中
所述内密封体的弧度与出线槽内口的弧度相同并覆盖所述出线槽内口;所述外密封体的弧度与出线槽外口的弧度相同并覆盖出线槽外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体与外密封体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的间距小于出线槽内口和出线槽外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内密封体贴紧在机壳内壁上,以及外密封体贴紧在机壳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体与外密封体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的间距与出线槽内口和出线槽外口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为0.08~0.5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朝向机壳的侧端设置端盖密封面,所述端盖密封面与出线护套和机壳朝向端盖的端面压紧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端盖朝向机壳的端面还设有止口;以及
所述止口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出线护套的内密封体对应配合的止口缺口。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对于电缆线一体注塑配接有出线护套,使得电缆线与电机壳体进行配接的时候可以通过出线护套来实现与电机壳体之间的密封防水性来提高电缆线与电机壳配合的密封防水性,这样的结构不仅防水性能好,且将电缆线与出线护套形成整体的模块化结构,可以简化该模块化结构与电机壳装配时的配合工艺,避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线与电机壳体之间还需要加注密封胶的工艺存在的污染环境且胶体容易溢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的出线护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1的出线护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1的出线护套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1的电缆线与出线护套配合下形成的防水电缆模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1的电缆线与出线护套配合下形成的防水电缆模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2的防水电缆模块与机壳配合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2的防水电缆模块与机壳配合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2的机壳的出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2的机壳与端盖的爆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2的防水电缆模块与机壳和端盖的配合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2的防水电缆模块与机壳和端盖的配合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出线护套1、外密封体101、连接体102、内密封体103、电缆线 2、线缆密封套3、机壳4、端盖5、出线槽6、出线槽内口601、出线槽外口602、止口7、止口缺口9、凹陷区间K。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电缆模块,包括:出线护套1、电缆线2,以及在电缆线2与出线护套1之间设有的线缆密封套3;其中,出线护套1包括沿着电缆线2的轴向设置的且一体成型的外密封体101、连接体102和内密封体103;由内密封体103和外密封体101相对的侧端面形成有基于上述连接体102的凹陷区间K;以及在外密封体101、连接体102和内密封体103内沿着电缆线2的轴线贯通有适于线缆密封套3 穿过的穿孔。也就是说电缆线2通过线缆密封套3贯穿外密封体101、连接体102和内密封体103以形成电缆线2与出线护套1的相连结构。
可选的一种实施情况下,出线护套1和线缆密封套3一体浇注成型于电缆线2的周向外径面上,使得出线护套1与电缆线2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也就是说对于电缆线2与出线护套1和线缆密封套3共同形成了一个模块化的结构,在进行电缆线2与电机壳4配接的时候,只要进行出线护套1 与电机壳4的配接即可,此时对于电缆线2与电机壳4配接处的防水密封性也就由出线护套1与电机的配接来实现。这样的结构一方面无需人工穿线,即减少了操作成本,还可以增强整体的密封性,避免电缆线2与出线护套1分体结构可能存在的降低密封性的情况。
对于制成本实施例的出线护套1和线缆密封套3的材质可选例如但不限于橡胶,使得出线护套1具有易于挤压变形的特性,使得出线护套1附带电缆线2与电机壳4进行装配的时候可以通过被挤压变形来进一步提高出线护套1与电机壳4配接时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在实施例1的防水电缆模块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刷电机,包括:机壳4、与机壳4配接的端盖5,以及与机壳4与端盖5的径向接触端面配接的如实施例1的防水电缆模块。
详细来说,在机壳4与端盖5配接的端面凹设有适于与防水电缆模块的出线护套1配接的出线槽6,此处的出线槽6,是电机电源线从机壳4的内部向外部引出时的通道,且该通道具体是由机壳4上的出线槽6和端盖5 合围形成的。电机要达到IP67的防护等级,该通道必须进行完全的密封,此密封还要牢固,不易松动。因此,电缆线2通过出线护套1与出线槽6配接时,不仅要满足出线护套1与出线槽6之间的密封配合,还要实现出线护套1与端盖5之间的密封配合。
首先,关于出线护套1与出线槽6之间的密封配合:
出线护套1的凹陷区间K形成适于与出线槽6的槽口仿形的结构;以及当出线槽6与出线护套1配接时,出线槽6的槽边沿适于容纳于出线护套1的凹陷区间K中,即连接体102卡入出线槽6内,而出线护套1的内密封体103贴合在机壳4的内壁上,且外密封体101贴合在机壳4的外壁上。也就是说通过出线护套1对于出线槽6形成包围式的覆盖结构,使得出线槽6与出线护套1之间形成高效的密封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附图,本实施例以一种情况为例,当出线槽6为弧形的槽口结构时,则外密封体101与内密封体103之间形成的基于连接体102的凹陷区间K则为与出线槽6的弧形仿形契合相配的弧形结构。而对于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来说,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分别适于贴紧于机壳4的外壁和内壁上,外密封体101朝向出线槽6的侧端面为弧形面,以及内密封体朝向出线槽6的侧端面为弧形面,即使得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分别形成适于与出线槽6对应的机壳的外壁和内壁的端面的仿形设计结构,以提高外密封体101与机壳4的外壁的贴合度,以及内密封体103与机壳4的内壁的贴合度。
也就是说对于整体的出线护套1来说,对于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 103来说,分别形成对于机壳4的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弧形适配的仿形设计结构,而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之间形成的基于连接体102的凹陷区间K则是形成对于出线槽6的槽口的形状适配的仿形设计结构,即使得整体的出线护套1形成对于出线槽6的仿形结构,起到对于出线槽6的包围覆盖式的密封效果。
其次,关于出线护套1与端盖5之间的密封配合:
在出线槽6与出线护套1配接后,出线护套1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为平面且适于微突出于机壳4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以及当端盖5与机壳4 配接时由端盖5压紧出线护套1以使该出线护套1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与机壳4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齐平。也就是说或当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 103适于与出线槽6的弧形仿形的弧形结构再结合出线护套1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为平面,即形成了弧形结构的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加工的方便,一般的端盖5适于与机壳4配接的端面也就是端盖5上用于形成与机壳4密封的密封面是平端面,故此,对于本实施例的出线护套1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为平端面。也就是说对于出线护套1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的形状是根据端盖5与机壳4配合的密封面做出的仿形设计结构。
此外,端盖5朝向机壳4的侧端设置端盖5密封面,端盖5密封面与出线护套1和机壳4朝向端盖5的端面压紧密封连接。此外,在端盖5朝向机壳4的端面还设有止口7,以保证设置在端盖5上的转子的同轴度。由于止口7是内嵌于机壳4的内腔中的,因此本实施例还在止口7上设有适于与出线护套1的内密封体103对应配合的止口缺口9,此处的止口缺口9 的设计是为了当端盖5与机壳4装配时,止口7可以避让位于机壳4内腔中的内密封体103,因此此处的止口缺口9的形状适于与内密封体103契合相配。
另外,对于本实施例的出线护套1与端盖5之间的配合,在端盖5没有接触到出线护套1时,仅仅是出线护套1与出线槽6的正常装配后,出线护套1是微突出于机壳4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且出线护套1朝向端盖5 的侧端面微突出于机壳4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0.2~0.3mm,优选的情况是 0.25mm,当端盖5与机壳4配接时由端盖5压紧出线护套1以使该出线护套1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与机壳4朝向端盖5的侧端面齐平,在此过程中,需要利用制成出线护套1的材质本身自然的受压易于变现的特性来实现。这样的结构下,使出线护套1发生形变,此形变使密封效果更好,因为出线护套1形变之后,出线护套1与机壳4之间,以及出线护套1与端盖5 之间形成密封接触面之间的贴合力更大,密封效果更佳。
对于出线护套1与机壳4之间的密封配合,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出线槽6包括对应机壳4内壁的出线槽内口601和对应机壳4外壁的出线槽外口602;内密封体103的弧形边与出线槽内口601的弧度相同并覆盖出线槽内口601;外密封体101的弧形边与出线槽外口602的弧度相同并覆盖出线槽外口602。
内密封体103与外密封体101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K的间距小于出线槽内口601和出线槽外口602之间的距离,以使在出线槽6与出线护套1配接后内密封体103贴紧在机壳4内壁上,以及外密封体101贴紧在机壳4外壁上。此处,内密封体103与外密封体101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K的间距与出线槽内口601和出线槽外口602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为0.08~0.5mm,优选的情况是0.35mm,这样的结构下,使得内密封体103与外密封体101分别与机壳4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贴合后的贴紧效果更佳,提高整体的出线护套1与机壳4配合时的密封效果。
综上,对于本实施例的无刷电机的机壳4与防水电缆模块之间通过出线护套1来分别实现与机壳4和端盖5之间密封配合,使得对于电缆线2 与机壳4的配合不需要再额外加注防水密封胶体,从而避免加注防水密封胶体存在的胶体溢出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防水电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出线护套、电缆线,以及在所述电缆线与出线护套之间设有的线缆密封套;
所述出线护套包括沿着所述电缆线的轴向设置的且一体成型的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
由所述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相对的侧端面形成有基于上述连接体的凹陷区间;以及
在所述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内沿着所述电缆线的轴线贯通有适于所述线缆密封套穿过的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电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护套和线缆密封套一体浇注成型于所述电缆线的周向外径面上。
3.一种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与所述机壳配接的端盖,以及与所述机壳与端盖的径向接触端面配接的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电缆模块;其中
在所述机壳与端盖配接的端面凹设有适于与所述防水电缆模块的出线护套配接的出线槽;
所述出线护套的凹陷区间形成适于与所述出线槽的槽口仿形的结构;以及
当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时,所述出线槽的槽边沿适于容纳于所述出线护套的凹陷区间中,即连接体卡入所述出线槽内,而所述出线护套的内密封体贴合在机壳的内壁上,且外密封体贴合在机壳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出线护套朝向端盖的侧端面为平面且适于微突出于机壳朝向端盖的侧端面;以及
当端盖与机壳配接时由所述端盖压紧出线护套以使该出线护套朝向端盖的侧端面与机壳朝向端盖的侧端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出线护套朝向端盖的侧端面微突出于机壳朝向端盖的侧端面0.2~0.3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包括对应所述机壳内壁的出线槽内口和对应机壳外壁的出线槽外口;
所述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均采用弧形结构;其中
所述内密封体的弧度与出线槽内口的弧度相同并覆盖所述出线槽内口;所述外密封体的弧度与出线槽外口的弧度相同并覆盖出线槽外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体与外密封体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的间距小于出线槽内口和出线槽外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内密封体贴紧在机壳内壁上,以及外密封体贴紧在机壳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体与外密封体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的间距与出线槽内口和出线槽外口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为0.08~0.5mm。
9.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朝向机壳的侧端设置端盖密封面,所述端盖密封面与出线护套和机壳朝向端盖的端面压紧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盖朝向机壳的端面还设有止口;以及
所述止口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出线护套的内密封体对应配合的止口缺口。
CN201922398830.5U 2019-12-27 2019-12-27 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Active CN210744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8830.5U CN210744916U (zh) 2019-12-27 2019-12-27 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8830.5U CN210744916U (zh) 2019-12-27 2019-12-27 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4916U true CN210744916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5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8830.5U Active CN210744916U (zh) 2019-12-27 2019-12-27 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49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3657A (zh) * 2021-03-05 2021-05-14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出线口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3657A (zh) * 2021-03-05 2021-05-14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出线口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8591B2 (en) Connector for a device
CN100388598C (zh) 将电线连接到装置屏蔽壳的连接结构
JP5352412B2 (ja) 電動工具
JP5410543B2 (ja) インバータ端子台
CN210780324U (zh) 直流无刷电机
US20010026104A1 (en) Motor device having water-proof brush holder
CN106605336A (zh) 车用电子控制装置以及马达驱动装置
US10931161B2 (en) Pump motor with component mount support plate
CN115207700A (zh) 连接器以及带端子电线的保持结构
CN210744916U (zh) 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CN102195201B (zh) 插头
CN10282057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073449A (ja) コネクタケース
JP2010140873A (ja) 機器用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CN204906018U (zh) 电机、油烟机和电机的定子总成
CN115207699A (zh) 连接器以及带端子电线的保持结构
CN220353969U (zh) 一种内置控制器的无刷电机燃油泵
JP3119119B2 (ja) 圧接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217134757U (zh) 一种连接器密封结构
CN213660725U (zh) 一种弧形过孔连接器
CN220172977U (zh) 高防水驱动电机
CN211328029U (zh) 电动推进器
CN114027738A (zh) 一种水箱结构及清洁机器人
CN110783757B (zh) 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密封防护柔性连接结构
CN221468152U (zh) 一种防水壳体及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点击 这是indexloc提供的php浏览器服务,不要输入任何密码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