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7456U - 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67456U CN219167456U CN202221914699.9U CN202221914699U CN219167456U CN 219167456 U CN219167456 U CN 219167456U CN 202221914699 U CN202221914699 U CN 202221914699U CN 219167456 U CN219167456 U CN 2191674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inner tube
- balloon
- shock wave
- balloon cath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77 saccu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8000004434 Calci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308 calc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872 contrast medi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7536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1320 Atheroscler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9280 Heart fail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9412 Nightma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5475 Vascular calcific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0891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99 angioplast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8118 cerebral infar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6106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39231 contrast media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5 diastol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77 elastic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8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8867 isch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1225 myocardial isch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1 non-condu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04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26 tunica intim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9553 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包括、球囊、内管、至少一组电极组件以及导线,外管内部沿轴向形成有内管腔和多个导线腔;球囊与外管的一端连接;内管依次插置在内管腔与球囊内,且内管穿过球囊;球囊与内管之间的间隙形成充盈腔;电极组件设置于内管外壁;导线用于供电极组件电连接;导线从任一导线腔内穿出后与任一电极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管内设置内管腔和多个导线腔,以约束导线和内管的位置,实现对内管和导线的辅助排序定位,减少导线与内管相互缠绕的问题,减少了导线电磁干扰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多腔外管结构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血管钙化病变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病变类型,其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壁上异常钙质沉积,导致血管壁弹性纤维去失去弹性,使得血管壁逐渐变硬,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下降,引起血管局部缺血,从而出现心肌缺血、心衰,甚至引起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急性心梗或脑梗。轻微钙化病变介入治疗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严重钙化病变(尤其是在IVUS检查时,血管内膜钙化弧度>270度者),介入治疗存在很大难度,是目前公认的介入治疗陷阱,是引起导管室噩梦的主要元凶之一。
目前,针对严重钙化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单纯球囊高压扩张、线切割球囊扩张、刀切割球囊扩张、激光成形术等。其中单纯球囊高压扩张,是在血管中内置可扩张球囊,通过球囊快速扩张的机械应力作用于钙化灶,使之破碎。但单纯球囊高压扩张只适用于集中式的大块钙化沉积物,无法处理分散或者深入到心室的钙化灶,除钙效率较低且不彻底;另外,球囊快速扩张会导致血管壁的压力突变,容易损伤血管甚至引起血栓,因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风险性。而球囊振波碎石技术已经被证实能解决严重的钙化病变,其原理来自泌尿科的体外振波碎石术。但在后续的研发过程中,为了精确地碎裂靶病变部位的严重钙化病变,开发者巧妙地研发出了基于球囊的血管内振波碎石系统。相对于单纯球囊高压扩张会产生损伤血管甚至引起血栓的现象,该系统可准确、有效地从钙化病变内部碎裂钙化斑块,为后续球囊预扩张和支架植入做好了铺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如何在球囊内部放入振波输出端、如何调整出最优的振波输出位置以及如何屏蔽电磁干扰等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请参阅图1,冲击波球囊导管包括外管1P,外管1P内具有一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内管2P,且内管2P从容纳腔内延伸出球囊(图未示),电极贴附于内管2P上。现有技术中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在装配时,仅是通过粘接的方式根据电极需要粘贴的角度将冲击波发射电极固定在内管上,在后续装配的过程中电极容易产生偏移,没有有效地约束电极角度的方式,导致后续装配时角度误差较大,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以解决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在装配的过程中没有有效地约束导线方向的问题,通过在外管内设置内管腔和多个导线腔,实现对内管和导线的辅助排序定位,提高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的装配效率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包括:
外管,所述外管内部沿轴向形成有内管腔和多个导线腔;
球囊,所述球囊与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
内管,所述内管依次插置在所述内管腔与所述球囊内,且所述内管穿过所述球囊;所述球囊与所述内管之间的间隙形成充盈腔;
至少一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管外壁;
导线,所述导线用于供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导线从任一所述导线腔内穿出后与任一所述电极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多组电极,每组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贴于所述内管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有支撑环,所述第一电极贴于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支撑环包裹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支撑环外壁;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的截面为环状,所述第二电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环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正对所述第一电极。
进一步地,多组所述电极组件依次排列粘贴于所述内管外。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腔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中部,所述导线腔环绕于所述内管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腔靠所述外管的边缘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壁,且所述显影装置位于所述充盈腔的端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高压脉冲装置,所述高压脉冲装置连接所述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外管进入所述球囊内与所述电极组件相连。
本实施例提供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外管内设置内管腔和多个导线腔,以约束导线和内管的位置,实现对内管和导线的辅助排序定位,减少导线与内管相互缠绕的问题;
(2)外管采用多腔体设计,减少了导线的电磁干扰,使得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在使用时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外管与球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外管、内管以及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外管、内管以及电极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连接高压脉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管、内管以及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外管10、球囊20、内管30、至少一组电极组件40以及导线50,球囊20与外管10的一端连接,内管30依次插置在内管腔11与球囊20内,且内管30穿过球囊20。球囊20与内管30之间的间隙形成充盈腔21,充盈腔21用于容纳导电液体。电极组件40设置于内管30外壁,导线50从任一导线腔12内穿出后与任一电极组件40连接。导线50用于供电极组件40电连接,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通过电极组件40接收高压脉冲发出电弧,使充盈腔21内的导电液体汽化产生蒸汽气泡,气泡迅速膨胀、坍塌产生冲击波,从而实现钙化灶碎裂。
球囊20采用的耗材可以是一次性耗材或者重复使用的耗材。当选用重复使用的耗材时,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消毒灭菌。
在本实施例中,球囊20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与外管10的末端连接。
充盈腔21内的导电液体可以是生理盐水等具有导电性能的液体,本申请对导电液体不做限定。
外管10内部沿轴向形成有内管腔11和多个导线腔12(如图5所示),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内管腔11用于供安装内管30,导线腔12用于供导线50安装。内管腔11与导线腔12对内管30与导线50进行限位,防止导线50与内管30之间发生相互倾轧或缠绕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在装配时导线50出现的扭折而产生电极无法按照所需角度来匹配的问题。
导线腔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不同来调整。导线腔12可以容纳一根导线50,可以同时容纳多根导线50。值得一提的是,导线腔12的设置位置可以匹配电极组件40需要安装的位置设置,便于后续装配步骤。
具体地,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还包括有显影装置60,显影装置60套设于内管30的外壁,且显影装置60位于充盈腔21的端部,便于引导医生在X射线的显影装置中确认球囊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6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充盈腔21的两端。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因为钙化血管的长度可能会超过球囊20的规格,因此需要在造影剂的显示下医生才能操作。外管10内部还可以沿轴向设置有用于注射造影剂的造影腔(图未示),方便使用时直接注射造影剂,不需要回抽导电液体后再注入造影剂,更方便快捷。
具体地,请参阅图3,内管腔11设置于外管10的中部,导线腔12环绕于内管腔1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每根导线50对应设置于一个导线腔12,使得每根导线50能够单独隔离。导线腔12可以保护导线,避免导线50之间的相互缠绕,同时也避免了电磁干扰。
具体地,电极组件40包括多组电极41,每组电极41包括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且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的极性相反。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在安装的过程中具有一定间隙,且电极41均暴露于球囊20内,便于电极41与球囊20内盈的导电液体在接收高压脉冲后发出电弧,使球囊20内的液体汽化产生蒸汽气泡。
电极41可以是环状的,可以是条状的。
电极41的材质为导电的金属。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均为条状的。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均贴于内管30的外壁。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可以按照一定的角度周向环绕于内管30上,保证电极41产生的振波能够均匀传递至钙化病变的每一处位置,均匀且有效的击碎钙化物。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和图5,电极组件40还包括有支撑环42,第一电极411贴于内管30的外壁,支撑环42包裹第一电极411,第二电极412设置于支撑环42外壁。导线50与第一电极411电性连接,便于第一电极411获得高压脉冲。第二电极412的截面为环状,第二电极41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21,支撑环4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21,第一通孔4121与第二通孔421连通,且第一通孔4121与第二通孔421正对第一电极411,便于电极41与球囊20内盈的导电液体在接收高压脉冲后发出电弧,使球囊20内的液体汽化产生蒸汽气泡,从而使球囊20膨胀。
支撑环42为不导电材质,例如塑料。
支撑环42通过粘接或锡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电极411和/或内管30上。第二电极412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支撑环42外。
具体地,由于钙化血管的钙化部位极可能是不均匀分布的,对血管内部钙化较厚的部分,均匀的振波可能无法有效做功,单电极41或者角度较为接近的电极41产生的振波能量更大,能更有效地击碎钙化物。多组电极41依次排列粘贴于内管30外,保证电极41产生的振波能够均匀传递至钙化病变的每一处位置,均匀且有效地击碎钙化物。
具体地,请参阅图6,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还包括有高压脉冲装置70,高压脉冲装置70连接导线50,导线50穿过外管10的导线腔12进入球囊20内与电极组件40相连。高压脉冲装置70内设置有高压脉冲源(图未示),高压脉冲装置70连接导线50,导线50依次经过连接器80和外管10的导线腔12,通过外管10进入球囊20内与电极组件40连接,导线50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关51,用于启动或关闭高压脉冲装置70,以将电压/电流脉冲传输到球囊20内。连接器80包括导线腔81、导丝腔82以及充液腔83,以通过连接器80内部不同的腔路来配合实现导电液体充盈至球囊20内部,且不漏至其他腔路。在装备完成后,可以通过灌胶的方式封堵其他腔路。
高压脉冲源是通过电路放大原理来调节电压的高低来实现电压/电流脉冲传导至球囊20内,对冲击波发射电极做功,实现振波的产生。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导电液体先通过连接器80的充液腔83进入,再经过外管10进入球囊20内,使球囊20充盈,低压鼓起以适应血管的形状,使得球囊20充分靠近血管壁。启动高压脉冲装置70,通过球囊20内的电极组件40产生冲击波进行血管内的钙化碎石术。在完成治疗后,可先通过充液腔83抽回球囊20内的导电液体,根据钙化情况在判断是否需要再次重复上述步骤。
值得一提的是,导电液体通过充液腔83进入外管10,通过外管10中内管腔11和/或导线腔12的间隙进入球囊20内。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内管腔11靠外管10的边缘设置,也就是说内管腔11为偏心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导线腔12的数量较少,但导线腔12的横截面积较大,每个导线腔12内可以容纳更多的导线50。在本实施例中,导线腔12设置有两个,在导电液体通过连接器80的充液腔83进入外管10时,导线腔12的横截面积较大,导电液体的流动速度更快,在后续回抽液体的时间会更短。采用该种结构,可以辅助导线50和电极组件40排序定位,以约束导线50和电机组件40的方向,减少了导线50相互扭转缠绕的现象,也提高了回抽导电液体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外管10内设置内管腔11和多个导线腔12,以约束导线50和内管30的位置,实现对内管30和导线50的辅助排序定位,降低导线50与内管30相互缠绕的概率。
(2)外管10采用多腔体设计,减少了导线50之间的电磁相互干扰,使得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在使用时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10),所述外管(10)内部沿轴向形成有内管腔(11)和多个导线腔(12);
球囊(20),所述球囊(20)与所述外管(10)的一端连接;
内管(30),所述内管(30)依次插置在所述内管腔(11)与所述球囊(20)内,且所述内管(30)穿过所述球囊(20);所述球囊(20)与所述内管(30)之间的间隙形成充盈腔(21);
至少一组电极组件(40),所述电极组件(40)设置于所述内管(30)外壁;
导线(50),所述导线(50)用于供所述电极组件(40)电连接;所述导线(50)从任一所述导线腔(12)内穿出后与任一所述电极组件(4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40)包括多组电极(41),每组所述电极(41)包括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且所述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的极性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411)和所述第二电极(412)均贴于所述内管(30)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40)还包括有支撑环(42),所述第一电极(411)贴于所述内管(30)的外壁,所述支撑环(42)包裹所述第一电极(411),所述第二电极(412)设置于所述支撑环(42)外壁;所述导线(50)与所述第一电极(411)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412)的截面为环状,所述第二电极(41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21),所述支撑环(4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21),所述第一通孔(4121)与所述第二通孔(421)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4121)与所述第二通孔(421)正对所述第一电极(4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电极组件(40)依次排列粘贴于所述内管(30)外。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腔(11)设置于所述外管(10)的中部,所述导线腔(12)环绕于所述内管腔(11)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腔(11)靠所述外管(10)的边缘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显影装置(60),所述显影装置(60)套设于所述内管(30)的外壁,且所述显影装置(60)位于所述充盈腔(21)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高压脉冲装置(70),所述高压脉冲装置(70)连接所述导线(50),所述导线(50)穿过所述外管(10)进入所述球囊(20)内与所述电极组件(40)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221914699.9U CN219167456U (zh) | 2022-07-22 | 2022-07-22 | 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221914699.9U CN219167456U (zh) | 2022-07-22 | 2022-07-22 | 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219167456U true CN219167456U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6672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221914699.9U Active CN219167456U (zh) | 2022-07-22 | 2022-07-22 | 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219167456U (zh) |
-
2022
- 2022-07-22 CN CN202221914699.9U patent/CN2191674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12114923B2 (en) | Shock wave balloon catheter with multiple shock wave sources | |
| JP7515576B2 (ja) | 身体管腔内の血栓を治療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 |
| EP2362798B1 (en) | Shockwave valvuloplasty catheter system | |
| CN113842190B (zh) | 电极球囊导管 | |
| US20240268843A1 (en) | System for treating thrombus in body lumens | |
| CN114366237B (zh) | 一种电极结构及球囊 | |
| CN216167694U (zh) | 电极球囊导管 | |
| EP1596746A2 (en) | Cardiac ablation devices | |
| CN114903559A (zh) | 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及系统 | |
| CN115363692A (zh) | 冲击波导丝系统 | |
| CN219021398U (zh) | 一种集成脉冲聚焦超声的压力波球囊导管 | |
| CN219167456U (zh) | 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 | |
| US20240138862A1 (en) | 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catheter | |
| US20230270459A1 (en) | 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catheter | |
| CN219021400U (zh) | 冲击波导丝系统 | |
| CN218684581U (zh) | 一种球囊导管电极组件 | |
| US20230218309A1 (en) | Adapter for an electrical modular catheter system | |
| CN220109803U (zh) | 一种单方向冲击波导管 | |
| US12178458B1 (en) | Guidewireless shock wave catheters | |
| CN223416278U (zh) | 一种冲击波导管系统 | |
| CN116392199A (zh) |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及其反馈系统 | |
| CN119423913A (zh) | 一种冲击波电极导管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