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113993576A - 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3576A
CN113993576A CN202080039146.0A CN202080039146A CN113993576A CN 113993576 A CN113993576 A CN 113993576A CN 202080039146 A CN202080039146 A CN 202080039146A CN 113993576 A CN113993576 A CN 113993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unctional unit
docking
configuration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91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3576B (zh
Inventor
G·乔治
F·特鲁多
J·杜塞特-马蒂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zh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zh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A2019/05042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91851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Yizh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zh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2314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113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3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3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10Location thereof with respect to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2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6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via, into, inside, in line, branching on, or around a blood vessel
    • A61M60/13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via, into, inside, in line, branching on, or around a blood vessel by means of a catheter allowing explantation, e.g. catheter pumps temporarily introduced via the vascular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10Location thereof with respect to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2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6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via, into, inside, in line, branching on, or around a blood vessel
    • A61M60/135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via, into, inside, in line, branching on, or around a blood vessel inside a blood vessel, e.g. using grafting
    • A61M60/139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via, into, inside, in line, branching on, or around a blood vessel inside a blood vessel, e.g. using grafting inside the aorta, e.g.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10Location thereof with respect to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2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65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in, on, or around the he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2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with a cassette forming partially or totally the blood circuit
    • A61M1/36225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with a cassette forming partially or totally the blood circuit with blood pumping mean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09Making of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10Location thereof with respect to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2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65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in, on, or around the heart
    • A61M60/17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in, on, or around the heart inside a ventricle, e.g. intraventricular balloon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10Location thereof with respect to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2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65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in, on, or around the heart
    • A61M60/178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in, on, or around the heart drawing blood from a ventricle and returning the blood to the arterial system via a cannula external to the ventricle, e.g. left or righ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20Type thereof
    • A61M60/205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216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including a rotating member acting on the blood, e.g. impell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20Type thereof
    • A61M60/205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216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including a rotating member acting on the blood, e.g. impeller
    • A61M60/237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including a rotating member acting on the blood, e.g. impeller the blood flow through the rotating member having mainly axial components, e.g. axial flow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40Details relating to driving
    • A61M60/403Details relating to driving for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408Details relating to driving for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the force acting on the blood contacting member being mechanical, e.g. transmitted by a shaft or cable
    • A61M60/411Details relating to driving for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the force acting on the blood contacting member being mechanical, e.g. transmitted by a shaft or cable generated by an electromotor
    • A61M60/416Details relating to driving for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the force acting on the blood contacting member being mechanical, e.g. transmitted by a shaft or cable generated by an electromotor transmitted directly by the motor rotor drive shaf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804Impell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81Pump hous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 A61M60/861Connections or anchorings for connecting or anchoring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to parts of the patient's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 A61M60/865Devices for guiding or inserting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nto the patient's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其包括:对接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具有收纳表面、远端和近端、近侧导向孔。具有以下的功能单元: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收纳表面配合;远端和近端。控制金属丝从功能单元的近端延伸,然后穿过导向支架,然后远离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功能单元和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植入部位。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和未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对接表面与对接单元的收纳表面配合,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对接表面与对接单元的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可通过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植入部位处在未对接配置与对接配置之间移动的功能单元。可通过拉动控制金属丝移动到对接配置中并且可通过推动控制金属丝移动到未对接配置中的功能单元。还公开了多个功能单元。

Description

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以下的优先权:(1)于2019年3月26日提交的题为“流体循环支持系统和方法(Fluid Circulation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824,101;(2)于2019年4月5日提交的题为“流体循环支持系统和方法(FluidCirculation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的国际专利申请序列号PCT/CA2019/050421;(3)于2020年3月26日提交的题为“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Modular Mammalian Body Implantable Fluid Flow Influencing Device AndRelated Method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3/004,673;以及(4)于2020年4月9日提交的题为“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Modular MammalianBody Implantable Fluid Flow Influenc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3/007,899。这些申请中的每个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关于美利坚合众国的指定,本申请是上述'421国际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涉及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种医疗情况下,患者中的如心脏、肝或肾附近的携带除血液以外的流体(例如,尿液、淋巴液等)的血管或其它导管等流体携带导管可能需要流体流动影响(例如流体流速增加、流体流速降低、流体流动停止等)。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此类情况的一个实例。在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其心脏变得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其身体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
心力衰竭是一种在任何给定时间影响超过600万美国人和全球2600万人的疾病。没有治愈方法。对于那些患有心力衰竭的人来说,其日常生活能力和其整体生活质量不可避免地稳步下降。可能会有快速恶化的时候。即使有最好的医疗护理,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也会不可避免地缓慢进展。其活动很快就会受到限制。在某个时间点,甚至在休息和最佳药物疗法下,其也会经历越来越多的疾病症状。患有晚期心力衰竭疾病的人目前的2年存活机会估计仅为20%。
为了试图改善对疾病可能病程和结果的这种悲观预测,已经开发了多种用于护理心脏病患者的策略。此类策略包含短期机械患者支持选项以及长期患者支持选项两者。不幸的是,目前可用的选项都不是最佳的。
在回顾当前的常规治疗可能性之前,应当注意所有此类治疗本质上都是外科手术。所述治疗可以通过“开放式外科手术”(即切割皮肤和组织的传统外科手术方法,使得外科医生能全面观察到所涉及的结构或器官)或通过“微创外科手术”(即不需要大切口的较新的外科手术技术)在患有疾病的患者上进行。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实例是经导管技术,其中将导管(例如,相对长的柔性管)插入到患者体内,并且通过导液管的内腔(即,中空腔)在导液管插入部位远侧(例如,远离导液管插入部位)的某个部位处执行介入。与开放式外科手术技术相比,经导管技术通常对患者的风险较低、外科医生的手术时间较短并且患者康复时间较短。经导管技术通常受到患者的青睐。
心脏病的一种当前治疗可能性是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涉及移除患者患病的心脏并且用来自心脏供体的更健康的心脏对其进行替换。然而,可用的供体心脏的数量极其有限。例如,在北美,每年仅约3,000颗供体心脏可用。因此,心脏移植不是一种可供患者普遍使用的选项,因为供体心脏的数量远少于疾病患者的数量。进一步地,心脏移植显然需要很强侵入性的开放式外科手术。心脏移植带来了另外的重大风险,包含(但绝不限于)移植冠状动脉疾病和对接受者免疫系统的终生抑制。出于所有这些原因,心脏移植在大多数情况下仅限于年轻患者,并且因此在心脏移植列表上优先考虑年轻患者。
心脏病的另一种当前治疗可能性是通过移除患者患病的心脏并用人工心脏装置(通常称为“全人工心脏”)对其进行替换。虽然全人工心脏的数量不受限制(如使用供体人心脏的情况),因为全人工心脏是制造的装置,但目前全人工心脏的使用仅限于暂时的。没有可用于永久植入的全人工心脏。因此,全人工心脏用于处于心脏病晚期但尚无可用的供体心脏的患者。全人工心脏的使用相当有限,因为供体心脏的数量是有限的。另外,植入全人工心脏仍然需要很强侵入性的开放式外科手术并且携带如上所述的风险。目前可供患者使用的全人工心脏产品非常少。一个产品是SynCardiaTM临时人工心脏。另一个仍在开发中的潜在产品是CarmatTM人工心脏。
心脏病的第三种当前治疗可能性,并且是最常见的,是通过植入和使用所谓的“心室辅助装置”(通常缩写为并称为“VAD”)。VAD是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在患者中以帮助虚弱的心脏泵血的机械泵。与全人工心脏不同,VAD不会替换患者自己的心脏,而是帮助患者的天然心脏泵血。VAD可以用于帮助患者心脏的左侧,在此情况下,其被称为LVAD。或者,VAD可以用于帮助患者心脏的右侧,在此情况下,其被称为RVAD。LVAD更为常用。目前,VAD可以用作桥梁,直到可以执行心脏移植(如使用全人工心脏的情况)或者可以长期用于具有无法进行心脏移植或立即需要长期支持的病状的患者中。VAD有不同的类型和配置,下面将讨论其中的一些类型和配置。
几乎所有当前可用的VAD的共同点是,其植入需要开放式外科手术并且携带其上述缺点和风险以及其它缺点和风险。与VAD的使用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两者都很重要。例如,除其它原因外,由于将VAD定位在心脏的顶点处,患者处于栓塞性中风的风险(例如,由于已经形成血凝块导致血管阻塞引起的中风)。随着大多数VAD泵血持续(与正常心脏不同,正常心脏以脉冲方式泵血),患者还处于脑部(即脑)或胃肠道出血的风险。这种持续的血液泵送会使患者的血管变得更加脆弱(并且因此容易出血),并且还会使患者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其是人血液中预防和阻止出血的过程的一部分的分子)减少。进一步地,由于VAD植入外科手术的复杂性,VAD仅在专门的中心中植入。事实上,患者拒绝经历VAD植入的首要原因是患者害怕此类侵入性植入外科手术以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出于所有这些原因,尽管仅在北美就有超过250,000名心脏病患者可以得益于VAD植入,但美国每年的VAD植入物却少于4,000个。
在VAD的类型和配置方面,过去几十年开发了多代VAD。以下对此类代的讨论不旨在是详尽的而仅仅是示例性的。
第一代VAD是基于膜的并提供脉动流(例如,ThoratecTMPVAD、IVAD、HeartmateTMXVE、HeartmateTMIP1000和VE、WorldHeartTMNovacorTM和Arrow InternationalLionHeartTMLVD2000)。第一代VAD的主要缺点中的一些缺点是其高能量要求、大尺寸(其使外科手术植入复杂化)和有限的耐久性。
第二代VAD具有连续轴流泵的特征。这些装置更小并且具有移动部件更少的特征,这会导致整体设计比其第一代前身的整体设计更好。第二代VAD的内部转子悬挂在接触轴承上,这会产生高剪切应力区域,存在血栓形成和溶血的风险。ThoratecTMHeartmateTMII是同类产品中使用最广泛的VAD。第二代VAD的其它实例包含Jarvik Heart JarvikTM2000和MicroMedTM心脏辅助5。
第三代VAD具有第二代VAD的所有优点(相比于第一代VAD)。而且,其具有离心转子的非接触式磁悬浮的特征,这会减少由泵产生的整体剪切应力。因此,与第二代装置相比,第三代VAD不太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溶血。目前可用的第三代VAD包含TerumoTMDuraHeartTM、MedtronicTMHeartwareTMHVAD和AbbottTMHeartmateTMIII。
当前正在使用(或先前已使用)的上述所有这些代VAD都需要(或已经需要)侵入性的经典开放式外科手术(例如,正中胸骨切开术或侵入性较小的微型开胸手术)。在植入程序期间,VAD通过外科手术连接(例如,缝合)到心脏,而主要的VAD主体保留在患者脉管系统(例如,心脏和血管)的外部。将VAD的泵入口缝合到心脏的左心室或右心室(取决于VAD是LVAD还是RVAD),而将来自VAD的流出管缝合到主动脉(在LVAD的情况下)或肺动脉(在RVAD的情况下)。
然而,如上所述,相对于开放式外科手术,患者更喜欢微创经导管介入。并且因此,为心脏病患者开发机械支持策略的最新努力是开发不需要开放式外科手术而是可以是可经导管植入的泵。
目前,唯一可以是可经导管植入的商业产品是来自AbiomedTM的ImpellaTM家族的微型泵装置。Impella装置具有带有套管(例如,小管状结构)的单个微型轴流泵(例如,具有叶轮)。所述装置植入在心脏的左心室(在LVAD的情况下)或右心室(在RVAD的情况下)内,以穿过主动脉瓣(在LVAD的情况下)或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在RVAD的情况下)。泵的入口在心室内或在将流体排入心室中的血管内,而泵的出口在心脏外、在主动脉(在LVAD的情况下)和肺动脉(在RVAD的情况)中。当泵叶轮转动时,血液通过泵入口被吸入到装置中。然后血液在由泵通过套管施加的压力下行进并且通过主动脉或肺动脉(视情况而定)中的泵出口离开装置。以此方式,VAD向心脏的心室提供泵送辅助。
Impella装置通过经皮程序植入。在经皮程序中,通过皮肤的针刺(例如,通过众所周知的常规Seldinger技术)制作到患者的内部器官的通路。通常,在此类程序中,针刺部位与外科医生将在其上进行手术的实际内部器官相对较远。例如,尽管外科医生将在心脏上进行手术,但皮肤的初始针刺发生在患者的腹股沟区域,使得外科医生可以通过股骨血管接近患者的脉管系统。一旦获得通路,外科医生就可以推进必要的工具以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对其心脏进行外科手术程序。然后外科医生通常通过从工具延伸的金属丝,行进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并且通过外科医生先前制作的通路开口到达患者体外来在心脏上进行程序。一旦程序完成,外科医生以相同的方式从患者的脉管系统中取出工具。在此类程序中,通过股动脉(在患者腹股沟区域)或腋动脉(在患者的锁骨周围)的通路更为常见。
关于此类经皮程序和如Impella装置等装置出现的一个困难是,由于装置的外周插入位置较远(通过股动脉或腋动脉,视情况而定),因此装置的大小显著受限。即,行进穿过患者血管的结构的大小被限制为仅略大于那些血管本身结构的大小,因为那些血管在其受损之前只能伸展有限的量。在Impella装置的上下文中,这意味着泵(包含电动机)的实际物理大小是有限的,因为泵必须行进穿过患者的血管到达患者的心脏。这进而限制了泵的套管的实际物理大小,泵送的血液将流过所述套管。因此,为了使Impella装置泵提供足够量的血流通过套管以充分辅助患者的心脏,泵的叶轮必须以非常高的速度旋转。(通常,叶轮的转速越高,泵将泵送的血液就越多)。然而,这种高叶轮转速可能是有问题的。高叶轮转速对被泵送血液元素产生大量剪切应力,从而导致已知的有害现象,如血小板激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破坏、红细胞破坏和血栓形成。如上所述,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栓塞性中风或泵血栓形成。
Impella型装置造成潜在损害的其它缺点是对主动脉瓣(因为在LVAD的情况下,泵主体从左心室跨过主动脉瓣到达主动脉)和使用中的装置移动(因为装置在使用时未锚定)造成损害。这些缺点阻止了Impella型装置用作门诊解决方案。此类装置必须在临床环境中使用。因此,AbiomedTMImpellaTM泵装置被批准用于心源性休克或高风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的短期支持。
有鉴于此,目前正在开发改进的可经导管植入的VAD解决方案。此类装置包含由Magenta MedicalTM或Second Heart AssistTM开发的装置以及最近批准的AbbottTM的HeartmateTMPHP。这些装置全部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通过使用具有在体内膨胀能力的叶轮来克服Impella装置的限制。以此方式,所述装置可以是可经导管植入的,其中泵叶轮处于小配置(足以能够行进穿过患者的血管而不会造成损坏)。在植入部位处,叶轮则可以膨胀成更大的尺寸。以此方式,叶轮可以以相对较低的速度操作(与Impella装置之一相比),因为可膨胀叶轮在其操作配置下比Impella装置叶轮相对更大。以此方式,这些装置试图降低具有高速叶轮的装置中存在的风险。
然而,可膨胀推进器全部具有一个共同的预期缺陷,即耐久性。而且无论是采用弹性材料(Magenta MedicalTM、HeartmateTMPHP)还是机械接头(Second Heart AssistTM),情况都是如此。(目前所有批准的不可膨胀装置叶轮都是由如钛等耐用材料制造的,并且因此不会遭遇耐久性问题)。
采用可膨胀推进器的装置的设计的另一方面是,尽管叶轮可以制成可膨胀的,但转动叶轮的电动机却无法制成可膨胀的。不存在此类可膨胀的电动机。这是此类装置的一个显著限制,因为一旦膨胀,电动机使此类叶轮旋转所需的电力显著高于使例如在Impella装置中发现的较小叶轮旋转所需的电力。为了解决此问题,所有采用可膨胀叶轮的可经导管植入的泵都没有在植入装置主体中的电动机。相反,所述泵使用将膨胀的叶轮与患者脉管系统外部的电动机互连的柔性驱动轴。这导致对这些泵的长期使用的耐久性、发热和可靠性的严重担忧。尽管所述泵仍在开发中,但这些机械限制很可能会妨碍此类基于可经导管植入的可膨胀叶轮设计的长期使用。
使用可膨胀叶轮作为克服由叶轮高速旋转引起的高剪切应力速率的解决方案的最新理论替代方案是模块化泵组合件。模块化泵组合件是可以采用多个泵送单元(或模块)的装置,所述多个泵送单元(或模块)可单独递送到植入部位但可以在患者的脉管系统内部、在植入部位处组合在一起以形成单个泵送装置。这种具有多个并行工作的泵送单元的单个泵送装置能够提供所需的血液流速,同时产生远较小的剪切应力并保持可靠性和耐久性。迄今为止,已经在Anderson等人和Bonde等人的专利文献中描述了两个此类模块化泵组合件装置。
第一个描述出现在于2015年9月10日公开的题为“模块化可植入心室辅助装置(Modular Implantab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的转让给美敦力血管戈尔韦公司(Medtronic Vascular Galaway)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250935 A1号(Anderson等人)(现为美国专利第9,616,159 B2号)中。Anderson等人公开了“……模块化可植入心室辅助装置,所述模块化可植入心室辅助装置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组装在患者中。这些装置总体上包含泵组合件和可膨胀框架。所述框架被配置成在植入时接合患者的组织。所述泵组合件被配置成当植入所述框架并且所述框架处于膨胀配置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框架”(摘要)。
在该专利出版物中,教导了将可膨胀框架锚定到血管壁,然后将支架连接到框架。或者可替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膨胀框架和支架是可膨胀的单一结构。在任意情况下,支架中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旨在收纳和保留单独的泵送单元(模块)。所述专利教导了此类单独的泵送单元然后由外科医生推进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并且然后推入支架开口中。此设计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外科医生如何能够精确地将单独的泵送单元导向到将其插入支架开口中所需的精确位置中。这本质上是一项需要外科医生操纵导丝或单独的泵送单元以在三个维度上到达正确的定位和朝向,同时仅通过标准的常规二维荧光透视进行导向的任务(其需要重复多次)。假设这即使是可能的,介入所需的时间量将是令人望而却步的。
另外,在此类装置中,使支架横向阻塞血管内腔可能会导致支架的血栓形成(并且因此导致栓塞性中风)并且甚至导致内腔完全阻塞(如果血栓延伸到泵送单元的入口或出口的话),从而导致患者死亡。
而且,没有提及如何处理单独的泵送单元的金属丝(电缆)。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每个泵送单元将具有至少一条金属丝(并且可能不止一条)。鉴于有多个泵送单元,其金属丝可能会缠结,从而导致难以移除单独的单元(和装置)两者。而且,缠结的金属丝可以用作血栓形成的支架(再次导致栓塞性中风的风险)。
进一步地,Anderson等人没有关于在泵送单元失效(无论是机械失效、血栓相关失效、其它失效)的上下文中或者如果患者康复并且需要停用装置的话此类装置如何可以从患者的脉管系统中移除的任何教导。虽然可以想象单独的泵送单元可以从支架中拉出,但框架和支架本身似乎无法通过经导管技术取回并且因此需要进行开放式外科手术介入才能移除。根据其植入部位,未能移除框架和支架可能会导致内腔阻塞(如果植入在血管中)或瓣膜功能不全(如果植入在瓣膜内),这两种情况对患者都是十分有害的。
模块化泵组合件装置的第二个描述出现在于2015年10月29日公布的题为“用于促进体液移动的经皮装置和方法(Percutaneous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motingMovement of a Bodily Fluid)”的转让给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美国专利请公开第2015/0250935 A1号(Bonde等人)(现为美国专利第10,293,090 B2号)中。Bonde等人公开了:“……一种微创经皮装置,其可以定位在受试者体内以帮助体液的移动或泵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多个泵单元,所述多个泵单元被配置成从其中所述泵单元以串联布置组织的第一压缩配置转换成其中泵单元被重新组织为并联布置的第二膨胀配置。”(摘要)。
此出版物描绘了一种模块化泵组合件,其中微型轴向泵送单元全部通过柔性框架互连。当组合件处于压缩配置以经导管递送到植入部位时,泵送单元以串联定位。在植入部位处,一旦递送,框架膨胀的方式就使得泵送单元在物理空间上改变配置以从串联转换为并联。此结构可以避免Anderson等人在出版物中描述的结构在由外科医生在体内组装装置模块的困难度方面的可行性缺陷中的至少一些可行性缺陷,因为装置自行从一种配置转换为另一种配置。然而,与Anderson等人描述的结构不同,Bonde等人描述的结构向外科医生对在体内组装泵组合件几乎不提供控制,因为所述结构仅依赖于预成型材料的构象变化并且不允许由外科医生进行控制。因此,为了提供易于组装的结构,Bonde等人的结构放弃对此类组合件的控制。如果无法以某种方式控制泵送单元的移动,则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血管壁损坏。此类血管损坏可能会导致需要立即进行开放式外科手术介入以挽救患者的严重状况(例如,血管壁剥离、血管壁破裂等)。
另外,如Anderson等人的情况一样,Bonde等人没有提及单独的泵送单元金属丝和其管理。上述与Anderson等人的此方面相关的缺点也适用于Bonde等人。
此外,Bonde等人装置的经组装的圆柱形泵送单元之间可以保留未填充的间隙。这可能会导致泵送单元之间的血栓形成,并具有如上所述的栓塞风险。
最后,在Bonde等人的图中描述的某些实施例中,使泵送单元互连的框架的构象变化需要泵送单元朝向发生改变(远端《-》近端)。此构象变化需要在患者血管内、植入部位处发生。在所述部位处将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允许此构象变化,并且Bonde等人的装置的大小需要受限以在所述空间内实现此类构象变化。这几乎可以肯定地将泵送单元的长度限制为小于植入部位处的血管的横截面直径,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在装置组装期间出现泵送单元的构象变化。限制泵送单元的长度可能会限制电动机的大小,这可能会影响泵送单元的性能。进一步地,绝对没有对在患者血管内、在植入部位处此类构象变化之前、期间或之后如何管理从单独的泵送单元延伸的金属丝进行的任何描述。
据信,Anderson等人和Bonde等人中描述的模块化泵组合件的缺点(两者均在本文中描述)以及其它缺点都限制了其效用和采用。目前没有可用的产品体现这些专利中描述的技术,这意味着目前根本没有采用任何类型的模块化技术的产品可供使用。
尽管事实上,考虑到其在克服其它类型的VAD的缺点中的一些缺点方面的潜力,Anderson等人和Bonde等人中使用模块化泵组合件结构的VAD设计尚未达到适用于供患者使用的开发阶段,采用模块化泵组合件结构的VAD被认为是需要进一步开发的领域。然而,无论Anderson等人描述的结构还是Bonde等人描述的结构均未被认为是继续此类开发的适当的起点。据信,需要一种“从头开始”的新型模块化泵组合件设计。
发明内容
目的
本发明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可植入人体内并且具有与本文上述设计不同的设计的模块化泵组合件来改进此领域中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与在相同情况下使用时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些现有技术相比,本文描述的新颖的模块化泵组合件设计可以根据所利用技术的特定物理实施例和使用所述实施例的特定情况具有至少一个(并且可以具有更多)降低的风险和/或缺点。此类风险和缺点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发生溶血的风险;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发生血小板激活的风险;发生凝血因子和/或涉及初期止血的蛋白质破坏的风险;发生血管壁损坏的风险;不期望的发热;不期望的电力要求;不期望的物理大小要求;可靠性问题;耐久性问题;金属丝/电缆管理问题;植入问题(例如,困难度、复杂性、可控性、可组装性、耗时等);移出问题(例如可能性、困难度、复杂性、可控性、可拆卸性、耗时等);操作问题等等。此列表并不旨在是详尽的。
然而,应当理解,生物是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并且不会出现可预测的情形或情况。因此,尽管本发明技术试图实现上述目标,但不保证(并且因此不作出任何承诺)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和/或在本发明技术的任何特定实施例的情况下,实际上将达到此类目的。
概述
如上所讨论的,就本发明技术的开发者所知,目前没有模块化泵组合件在使用中或甚至在开发中。尽管如此,据信,此类组合件(至少在一些形式中)将提供优于当前(或先前)使用的VAD的益处。具体地,模块化泵组合件可以被设计成可经导管植入的、可操作和可移出的,并且因此具有如上所述的微创介入的附带益处。
与迄今为止实际用于人类的具有单个泵送单元的可经导管植入的泵相反,可经导管植入的模块化泵组合件可以(一旦在体内组装)采用多个并联的泵送单元。并联使用多个泵送单元可以允许VAD需要完成的工作总量在多个泵送单元之间划分(无论是否均匀)(取决于装置的设计和操作)。(在本发明技术的上下文中,当任何泵送单元的任何入口都不在任何其它泵送单元的任何出口的下游时,多个单元并联,下游是指从入口朝出口的流动方向)。与不同类型的现有技术VAD相比,这可以带来若干益处。例如,当与Impella型装置相比时,单独的泵单元的叶轮可以具有相同的大小但可以以较慢的速度旋转(再次取决于装置的设计和操作);但是由于有多个泵送单元,因此可以泵送相同量的流体。在某些情况下,使叶轮以较低速度旋转将产生较低的剪切应力速率,从而可能降低发生溶血、血栓形成、血小板激活和/或凝血因子破坏的风险。在另一个实例中,当与采用可膨胀叶轮的泵送装置相比时,模块化泵组合件的单独的泵单元的叶轮可以具有较小的尺寸(如果如此设计,则不可膨胀),并且因此需要较少的电力来旋转(取决于装置的设计和操作)。因此,电动机可以能够容纳在泵送单元主体内部并且因此植入患者身体内部。此类构造不需要柔性驱动轴延伸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以由患者脉管系统外部的电动机驱动,从而减轻了此类构造的缺点(例如,发热的风险、复杂性、耐久性和/或可靠性)。
尽管最初被认为是和开发以供在血管辅助装置(VAD)中使用,但本发明技术并不限于此。如果如此设计,则采用本发明技术的装置可以出于其它目的和/或在身体的其它位置中使用。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可以预见的是,采用本发明技术的装置可以被设计成(例如,通过提供尿泵而不是血泵)可经导管植入在肾盂中以影响尿流。
类似地,尽管最初被认为是和开发用于增加植入装置的导管中的流体的流速,但本发明技术可以用于以其它方式影响流体的流动。例如,所述装置可以被设计成和/或被操作以根据情况降低流体的流速和/或完全阻止流体流动。
最后,尽管最初被认为是和开发用于以供人类使用,但如果采用本发明技术的装置如此适当地设计(例如被大小、尺寸和/或形状设定),则本发明技术可以用于一定会用于除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中的装置中。
出于所有这些原因,下面对本发明技术的讨论最初以更广泛和更一般的术语(而不是简单的VAD)进行措辞。
装置
为了克服(或至少改善)与上文提及的Anderson等人和/或Bonde等人的参考文献中描述的装置相关联的缺点中的至少一个缺点(并且优选地更多缺点),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其包括:(1)对接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以及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出于本公开的目的,大致中空的器官中的腔和腔室应被理解为导管系统中的与那些腔或腔室流体连通的导管。因此,例如,出于当前的目的,心脏腔室应被视为身体的脉管系统的一部分。)(2)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经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还具有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可通过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所述可植入部位处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与所述对接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可通过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未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可通过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技术的装置至少具有对接单元和功能单元。对接单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种结构,装置的功能单元可以对接在所述结构上。尽管未要求,但本发明技术的对接单元也可以具有另外的功能,例如通过锚将装置锚定到适当位置(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远端和近端是从植入装置的外科医生的视角限定的。因此,在介入期间,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远端与外科医生的距离大于(即远于或更远于)与对接单元的近端的距离。功能单元和其它结构的细长主体的远端和近端类似地如此限定。
在本发明技术的上下文中,导向孔是保留控制金属丝并且(例如,功能单元的)所保留的控制金属丝可以移动穿过而不被移出的任何结构。因此,导向孔不必完全被材料包围以执行其功能。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金属丝无法从其中移出的适当结构的挂钩可以用于提供导向孔。
在使用中,在非常简单的层面上(但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功能单元和对接单元在递送护套(或某种其它类型的导液管)中,其中功能单元处于其未对接配置并且处于对接单元的远侧。装置因此是未组装的并且处于可能所谓的递送配置。当装置处于递送配置时,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彼此大致共线。因此,当装置处于递送配置时,所述装置呈现出较小的横截面轮廓(与组装的装置相比),并且所述装置可以因此通过导管递送,相比于装置处于组装配置的情况,所述导管的内腔横截面面积更小。当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装置是组装配置。在组装配置中,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不再彼此大致共线。相反,功能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从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径向向外,其中两者大致共面。
由于功能单元在递送配置中位于递送护套内的对接单元的远侧,因此功能单元首先(即,在对接单元之前)递送到植入部位,其控制金属丝从其细长主体延伸穿过对接单元的导向孔,然后穿过患者的导管系统(例如,脉管系统),并且然后通过外科医生的接入点从患者的身体中延伸出。然后将对接单元递送到植入部位。对接单元的导向孔和收纳表面相对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外科医生可以拉动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以将功能单元带到其对接配置中。(在此动作之前,外科医生可能已将对接单元锚定到适当位置(如下所述)。可替代地,在此动作期间,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其控制电缆(如下所述)或一些其它方式将对接单元保持在适当位置)。由于功能单元的细长主体无法穿过导向孔,因此例如当由外科医生拉动所述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时,功能单元无法“过冲”对接配置。
导向孔是“近侧”导向支架,因为相比于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远端,所述导向孔被安置成更靠近近端。尽管情况可能并非在所有实施例中都是如此,但是导向孔处于近侧将意味着当拉动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以使功能单元进入对接配置时施加在对接单元的限定导向支架的结构上的力往往不会试图使对接单元在植入部位处的导管内“翻转”(即,使其远端和近端反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是不可膨胀的。如上文所讨论的,机械结构的可膨胀性可以(根据实施例和其使用情况)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和/或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功能单元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在本上下文中,最小包围直圆柱体是最小直圆柱体,所述最小直圆柱体的轴线大致平行于所讨论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的轴线,整个所述单元(除了从所述单元延伸的任何控制金属丝/电缆之外)将装配到所述最小直圆柱体中。在此类实施例中,对接单元的横向于所述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的最大横截面面积通常小于功能单元的横向于所述功能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的最大横截面面积。以此方式,功能单元的大小(而不是对接单元的大小)关于装置的植入而受到限制,因为功能单元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将决定装置通过导管系统中的哪些导管(如果有的话)可以是经皮经导管植入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单元是中心对接单元。在本上下文中,当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在处于其对接配置时定位于对接单元的外周时,对接单元是“中心的”。
虽然在其基本层面上,本发明技术可以用具有单个功能单元的装置来实施,但是可以预见大多数实施例将具有多个功能单元。在此方面,采用本发明技术的装置可以具有的功能单元的最大数量没有绝对的理论数量。只要装置能够植入和操作,具有所述装置具有的功能单元的数量(在所述装置的植入和操作的给定情况下),则功能单元的所述数量就在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已经设想了具有功能单元的数量介于2与10之间的实施例。在具有多个功能单元的各个实施例中,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的功能和特性(例如大小、形状、尺寸、构造材料等)相对于其它功能单元是相同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和特性是不同的。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近侧导向孔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还具有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可通过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与所述对接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可通过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未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可通过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第二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还延伸穿过患者的导管系统(例如,脉管系统),并且然后通过外科医生的接入点从患者的身体中延伸出)。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经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第三功能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还具有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可通过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与所述对接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可通过拉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未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可通过推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第三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还延伸穿过患者的导管系统(例如,脉管系统),并且然后通过外科医生的接入点从患者的身体中延伸出)。
为简洁起见,此处不再进一步描述具有另外的功能单元的数量的装置。对第二功能单元和第三功能单元的上述描述还适用于此类第四、第五、第六等功能单元加上必要的变更。
在存在多于一个功能单元的实施例中,当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单元的细长主体中的每个细长主体的纵轴全部处于大致共线时,所述装置处于其递送配置。在递送护套中,装置的功能单元中的所有功能单元将处于对接单元的远侧(即,对接单元将处于功能单元中的所有功能单元的近侧)。在将装置递送到植入侧期间,功能单元将在递送对接单元之前全部递送。然后外科医生将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带入其对接配置中,然后将装置带入其组装配置中。根据装置的设计和植入部位处的导管内腔的大小,在一些实施例/实施方案中,外科医生可能有必要或可能没有必要以特定顺序将功能单元带入其对接配置中。例如,如果植入部位处的导管内腔的大小相对较大(使得一旦功能单元离开递送护套,功能单元与其控制金属丝之间就没有干扰),则外科医生可以能够以他或她选择的任何顺序将功能单元带入其对接配置中,不管功能单元在其处于递送护套内(并且因此离开递送护套)时的安置顺序如何。在另一个说明性实例中,如果植入部位处的导管内腔的大小相对较小,则外科医生可能必须以特定顺序将功能单元带入其对接配置中;例如,以与所述功能单元离开递送护套的相反顺序(即,离开递送护套的最后一个功能单元是外科医生必须带入其对接配置中的第一功能单元)将功能单元带入其对接配置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单元和功能单元被大小和形状设定成使得当装置处于其组装配置时,装置不会完全阻塞植入部位处的导管的内腔。以此方式,流体可以在装置周围流动。在各个实施例中,根据装置的功能和其植入位置,装置周围的流体流动可能很重要。例如,如果装置是VAD,则使流体能够在装置周围流动可以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特性,因为在装置的泵送单元中的所有泵送单元都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例如,没有备用电池的电力故障),血液将仍然能够借助于其能够在装置周围流动而在患者的脉管系统内流动。
相比之下,在其它实施例中,装置被设计成使得所述装置将在植入部位处完全阻塞导管内腔,使得流体无法在泵的周围流动。例如,如果装置的全部目的是阻止流体流过装置植入点,则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单元的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沿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外表面径向等距地定位。确定对接单元的收纳表面是否径向等距地定位的一种方法是,在垂直于穿过收纳表面的细长主体的纵轴的平面中,确定由将邻近收纳表面的中点与纵轴连接的线形成的角度。如果所形成的角度中的所有角度大致相同,则收纳表面径向等距地定位。在存在三个收纳表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接单元的横截面形状类似于“Y”。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别是在功能单元全部相同的那些实施例中,使收纳表面(并且因此处于其对接配置的功能单元)径向等距地定位可以有助于组装装置的质量平衡。根据情况,这还可以有助于流体在装置的周围流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相比之下,收纳表面不是沿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外表面径向等距地定位。例如,在功能单元不相同的实施例中,这也可以有助于质量平衡。根据情况(例如,功能单元的大小和/或形状),这还可以有助于装置周围的流动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沿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外表面纵向相等地定位。同样,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别是在功能单元全部相同的那些实施例中,使收纳表面(并且因此处于其对接配置的功能单元)纵向相等地定位可以有助于组装装置的质量平衡。根据情况,这还可以有助于装置周围的流动流体。
在其它实施例中,相比之下,收纳表面纵向不等地定位(例如,所述收纳表面可以纵向交错或以其它方式与近端、远端或两者相距不同的距离),使得处于其对接配置的功能单元也将纵向不等地定位。例如,在功能单元不相同的实施例中,这也可以有助于质量平衡。根据情况,这还可以有助于装置周围的流动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是凹形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弯曲的凸形外侧壁延伸。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对接表面的曲率精确地匹配对应收纳表面的曲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当所述功能单元处于所述对接配置时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收纳表面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在本发明技术的上下文中,“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应当理解为意指当两个表面配合时,所述两个表面彼此完美地配合(即彼此配准)并且配合的方式使得在体内围绕装置的流体无法进入(侵入)表面之间。例如,在流体是血液的情况下,此类设计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当表面彼此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时,表面之间将不存在血栓形成的间隙。(血栓形成通常是要避免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顶点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以此方式从顶点延伸将促进在体内将功能单元移动到其对接配置中,因为所述单元往往不会在导管中“翻转”或“转动”(关于其纵轴—尝试使其远端和近端反向),而是在拉动其控制金属丝时“直线向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偏移的位置处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以此方式偏移延伸将促进在体内将功能单元移动到其对接配置中,因为所述单元往往在导管内(径向)旋转到其对接表面与对接单元的适当的收纳表面对齐以与其正确配合的位置中。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以此方式偏移将产生更紧凑的对接单元设计。由于每个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各自经过对接单元的导向孔,因此使控制金属丝以此方式偏移可以允许导向孔在径向上更靠近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例如,相比于如果控制金属丝从其相应的功能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上的某个位置延伸的话)。因此,与后一种情况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可以减小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直径。(并且,如上文所讨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期望对接单元具有小直径,使得其直径小于具有最大直径的功能单元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具有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例如,挡块),与所述对接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安置在所述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中。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具有抵接件接触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与同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协作结构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将所述功能单元带入其对接配置中;例如通过感觉或视觉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与同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同样,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此类配准的目的是避免在结构之间形成潜在的血栓形成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和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相对于彼此被形状设定成使得当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被张紧时(一旦装置在体内组装并且在操作中时,通常是这种情况),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朝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偏置。此偏置往往将所述功能单元保持处于其对接配置。实际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仅以此方式保持处于其对接配置,并且不需要物理结构来将功能单元保持处于此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每个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延伸的位置以及所述近侧导向孔在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中的位置相对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被张紧时(一旦装置在体内组装并且在操作中时,通常是这种情况),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朝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偏置。此偏置往往将所述功能单元保持处于其对接配置。实际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仅以此方式保持处于其对接配置,并且不需要物理结构来将功能单元保持处于此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以此方式与先前段落中描述的方式的组合使功能单元保持处于其对接配置,并且再次,不需要物理结构来使功能保持处于此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具有用于将功能单元保持处于其对接配置的一个或多个保持元件(并且装置处于其组装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元件是或包含在对接单元周围延伸的保持环。保持环可以具有连接到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近端和从其向外延伸的远端。保持环可以朝对接单元的收纳表面弹性偏置。可替代地,保持环可以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被布置成在体内递送时采取膨胀配置以在植入部位处将功能单元和对接单元固定在一起。保持元件可以包含其它类型的布置或结构,所述布置或结构可以在植入部位处将装置保持处于其组装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近端抵接件之一配合,并且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未配合的面向外部的部分各自朝所述近端的所述顶点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的细长主体的近端的未配合的面向外部的部分的形状以此方式提供了一种结构,当流体是血液时,所述结构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因为所述结构有助于血液在装置周围顺畅流动,而不是在任何区域中停滞或被阻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是其对接配置时,流体流动通道定位于任何两个邻近的功能单元的中间。同样,当流体是血液时,这些结构会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因为所述结构有助于血液在装置的周围顺畅流动,而不是在任何区域中停滞或被阻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单元被大小、形状和/或结构设定成确保任何两个邻近的功能单元之间没有间隙。同样,当流体是血液时,这些结构会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因为所述结构有助于血液在装置的周围顺畅流动,而不是在任何区域中停滞或被阻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将电力递送到所述功能单元的电气组件和用于在结构上加强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机械组件。出于各种原因,包含但不限于为功能单元的电动机和/或传感器供电,功能单元可能需要电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电气组件是多条电线。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机械组件是结构金属丝。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进一步具有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捆扎在一起并且围绕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多条电线和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结构金属丝。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多条电线是三条电线,并且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电线中的每条电线和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结构金属丝具有大约相同的直径;例如出于外护套内的有效的机械包装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电气组件是多条电线。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机械组件是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捆扎在一起并且围绕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多条电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延伸的中心腔。此类中心腔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包含但不限于为控制金属丝、管等提供通道。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纵向延伸的中心腔与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纵轴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出于例如质量平衡、机械包装、穿过腔的元件的功能的优化等的一个或多个原因,纵向延伸腔的此位置可以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可锚定在植入部位处,由此可释放地将装置保持在植入部位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锚定发生在装置被大小和形状设定成使得当装置处于其组装配置时,装置的至少部分大于植入部位处导管的内腔,并且因此装置将“楔入适当位置”并通过机械力保持在那里的时候。例如,正常人胸主动脉的直径小于6cm,因此装置在处于组装配置时可以具有比用于将其“楔入”到适当位置的部分大的部分。虽然通常不希望将主动脉拉伸超过其自然直径的约15%(以避免损害主动脉)。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其中所述锚组合件具有锚定配置和未锚定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组合件可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其未锚定配置与其锚定配置之间转换,从而将所述对接单元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并且对所述对接单元进行解除锚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安置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内。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所述锚定配置与所述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如果存在的话,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延伸穿过患者的导管系统(例如,脉管系统),并且然后通过外科医生的接入点从患者的身体中延伸出。)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存在的话,锚组合件朝锚定配置偏置。将锚组合件插入到导液管(例如,递送护套)中使锚组合件转换为其未锚定配置。从导液管中移除锚组合件使锚组合件转换为其锚定配置。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锚组合件包含弹性偏置远离对接单元的细长主体的锚构件。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此类锚构件具有连接到对接单元的环和远离对接单元向外延伸的臂部分。在其它此类实施例中,此类锚组合件包含可膨胀元件。可膨胀元件可以被配置成在植入时或在通过其它方式展开时膨胀。在仍其它此类实施例中,锚构件具有支架状结构或可膨胀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到对接单元的可膨胀屏障组合件。屏障组合件具有膨胀配置和收缩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障组合件可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其收缩配置与其膨胀配置之间转换,从而通过在所述植入部位处阻断所述装置周围的空间来阻止流体在所述装置周围流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装置是VAD,并且在植入部位,在装置周围、装置和导管之间的存在空间(当装置处于其组装配置时)时,可能会发生泵送血液的再循环。具体地,在心脏舒张期间,将没有血液自然流动通过已植入装置的导管,但泵可能仍在泵送。这会在泵入口处产生负压,从而吸入定位于装置周围的血液。由于血液在那个时候未自然移动,因此吸入到入口中的血液中的一些血液可能是已经离开泵的出口但沿着装置(在与自然血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抽回到达并进入入口中(由于此负压)的血液。此类血液再循环通常是不期望的,因为(1)其降低了泵在其体积流速方面的效率(因为再循环的血液取代了本来可以泵送的非再循环血液),并且(2)再循环的血液每次在其再循环时再次经历由泵引起的剪切应力(因此增加了由上文详述的此类剪切应力引起的负面影响发生的机会)。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屏障组合件被设计成使得当所述屏障组合件处于其膨胀配置时,所述屏障组合件被结构设定成和被定位成至少部分地(如果不是完全地)阻塞从装置周围再循环的泵送流体的路径(从泵出口到泵入口)。(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例,当此类再循环被阻止时,速度为18,000RPM的VAD泵的吞吐量将从3升/分钟增加到5升/分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安置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内。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屏障组合件以致动屏障组合件在膨胀配置与收缩配置之间的转换。(如果存在的话,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延伸穿过患者的导管系统(例如,脉管系统),并且然后通过外科医生的接入点从患者的身体中延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存在的话,屏障组合件朝膨胀配置偏置。将屏障组合件插入到导液管(例如,递送护套)中使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收缩配置。从导液管中移除屏障组合件使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膨胀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处于所述膨胀配置时,所述屏障组合件将所述对接单元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进一步包括附接到对接单元的控制电缆。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到达植入部位。(在本公开中,通过使用词语“金属丝”和“电缆”不旨在进行特别的区别,做出区别只是为了提高清晰度并避免读者混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在所述控制电缆中形成有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包含其中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一些实施例)在离开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之后进入并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以此方式,当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在控制电缆的腔内的控制金属丝通常不会暴露于身体的导管系统。当导管系统是身体的脉管系统时,这会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因为血液不会暴露于单独的控制金属丝(无论这些金属丝是否可能会相互缠结)。在此类实施例中,一旦控制电缆离开患者的身体,控制金属丝离开控制电缆腔,使得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本身中的每一条可由外科医生单独地操作(而不操作其它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定位在对接单元和控制电缆的腔之一中的密封件。密封件阻止流体进入控制电缆的腔,同时允许每个功能组合件的控制金属丝移动穿过密封件。当流体是血液时,密封件将阻止患者失去流过控制电缆的腔并离开患者的身体的血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如果存在的话)可移动地穿过密封件并且进入控制电缆内的腔。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一旦控制电缆离开患者的身体,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也离开控制电缆腔,使得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中的每一条可由外科医生单独地操作(而不操作其它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如果存在的话)可移动地穿过密封件并且进入控制电缆内的腔。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一旦控制电缆离开患者的身体,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也离开控制电缆腔,使得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中的每一条可由外科医生单独地操作(而不操作其它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缆的腔被分成多个不同的隔离腔室。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离开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中的所述近侧导向孔之后进入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中的远离所有其它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一个隔离腔室。以此方式,可以阻止控制金属丝相互干扰和缠结。在此类实施例中,一旦控制电缆离开患者的身体,控制金属丝离开其控制电缆腔的腔室,使得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中的每一条可由外科医生单独地操作(而不操作其它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定位在对接单元、控制电缆的腔和控制电缆的腔的腔室之一中的至少一个密封件。密封件阻止流体进入控制电缆组合件的腔的腔室,同时允许每个功能组合件的控制金属丝移动穿过至少一个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如果存在的话)在离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之后进入所述腔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中的其它隔离腔室隔开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之一。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一旦控制电缆离开患者的身体,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也离开其控制电缆腔的腔室,使得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中的每一条可由外科医生单独地操作(而不操作其它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如果存在的话)在离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之后进入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中的其它隔离腔室隔开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之一。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一旦控制电缆离开患者的身体,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也离开其控制电缆腔的腔室,使得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中的每一条可由外科医生单独地操作(而不操作其它控制金属丝和控制电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的每个隔离腔室的内径和进入所述隔离腔室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或致动金属丝,视情况而定)的外径相对于彼此被大小设定成阻止流体在所述隔离腔室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周围流动,同时仍允许所述隔离腔室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以此方式,当流体例如是血液时,患者被阻止由于血液能够流过控制电缆的腔中的腔室并离开患者的身体而发生失血。此类设计还可以存在于其中存在密封件的实施例中,以在密封件失效时充当备用的血液“泄漏”阻止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单元是第一泵送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功能单元是第二泵送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功能单元是第三泵送单元。(不要求装置的所有功能单元都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是所述装置可以具有。本发明技术的不同实施例将在此方面有所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中具有流体流动腔。流体流动腔在所述泵送单元的细长体中的第一开口(例如,在一侧、在端部处等)与所述泵送单元的细长体中的第二开口(例如,在一侧、在端部处等)之间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的第一开口定位在所述泵送单元的细长主体的一侧,使得当所述泵送单元处于对接配置时第一开口不受阻。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的第二开口定位在所述泵送单元的细长主体的远端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中没有开口。根据对接单元和泵送单元的设计,使对接表面没有开口可以阻止对接单元的收纳表面与泵送单元的对接表面之间的血栓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是流体入口,并且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另一个开口是流体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泵送单元被结构设定成使得当泵送单元运行时,流体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流过流体流动腔。在此类情况下,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是不可逆的(相对于彼此)。因此,当装置运行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同一个开口始终是流体入口或流体出口(视情况而定)。在其它此类实施例中,泵送单元被结构设定成使得流体可以在任一方向上流过流体流动腔(取决于泵送单元如何操作)。在此类情况下,根据泵送单元的操作条件或参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可以是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任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入口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整流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轮可旋转地安置在每个泵送单元的流体流动腔内。叶轮的旋转使流体通过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入口吸入到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流动腔中并且使流体通过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出口从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流动腔排出。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在其中流体可以在任一方向上流过流体流动腔的实施例中,叶轮可以能够在两个方向上旋转,并且叶轮的旋转方向将决定流体流过腔的方向(并且因此决定哪个开口是流体入口以及哪个是流体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动机容纳在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内。叶轮轴容纳在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内并且可由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电动机可旋转地驱动。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叶轮可由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叶轮轴可旋转地驱动。(其中泵送单元的细长主体内没有容纳电动机的实施例也在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在此类情况下,叶轮可以由上文所描述的柔性驱动轴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的叶轮是不可膨胀的。如上文所讨论的,在许多情况下,可膨胀叶轮泵具有不期望的缺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出口排出的流体促进在所述装置周围流动的流体的夹带流动。在装置例如是VAD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此类夹带流动保持血流的脉动和/或促进或增强自然血流。(应当理解,在各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技术的装置可以被设计成仅在脉动流中、仅在连续流中或选择性地在任一种中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体的导管系统是身体的脉管系统和心脏腔室,并且流体是血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VAD),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而且,流体是血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植入部位是淋巴系统的胸导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是流动流体阻塞单元,使得当所有所述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穿过和围绕所述装置的流体流动被阻塞。例如,为了在植入覆膜支架时关闭瘘管或动脉分支以避免内漏,可能需要此类流动中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是物质递送单元,所述物质递送单元被结构设定且被布置成在所述植入部位处递送物质。所递送的物质可以是药物或另一种流体(例如血液、血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每个物质递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将物质输送到物质递送单元的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是流体取出单元,所述流体取出单元被结构设定且被布置成允许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出流体。(例如,可以通过流体取出单元从身体中抽取血液。)
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每个流体取出单元的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输送来自植入部位的流体的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是被配置成感测一种或多种身体状况(例如,温度、pH、流体流速等)的传感器单元。
在本发明技术的上下文中,功能单元不限于具有单一功能,所述功能单元可以但不是必须具有多个功能。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是泵送单元和传感器单元。在其它实施例中,功能单元是物质递送单元和流体取出单元。任何数量和类型的非不兼容功能可以组合在本发明技术的功能单元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管是递送护套。
护套中的装置
如上文简要描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递送配置中,装置未组装并且具有围绕对接单元和功能单元中的所有功能单元的护套,其中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处于未对接配置。所述护套具有近端和远端。在护套中,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对接单元的近端最靠近护套的近端,并且第一功能单元的近端面向对接单元的远端。第一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i)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ii)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iii)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iv)并且然后,在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控制电缆(如上文所描述)的所述腔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大致共线。根据装置的设计,由于护套中其它元件的存在,纵轴可能不完全共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如果存在的话)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第二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i)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ii)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iii)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iv)经过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v)并且然后,在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全部大致共线。根据装置的设计,由于护套中其它元件的存在,纵轴可能不完全共线(例如,一个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沿着另一个控制单元的主体穿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如果存在的话)面向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第三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i)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ii)沿着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iii)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iv)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v)经过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vi)并且然后,在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全部大致共线。根据装置的设计,由于护套中其它元件的存在,纵轴可能不完全共线(例如,一个(或多个)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沿着另一个控制单元的主体穿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护套是装载器或其它刚性管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护套是递送护套或其它柔性管状结构。
对接单元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供在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装置中使用的对接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i)纵轴。(ii)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iii)远端和近端。(iv)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
上文阐述的关于各个实施例的对接单元的描述经过必要的修改也适用于本发明技术的此方面。为简洁起见,此处不再重复。
功能单元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供在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装置中使用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包括:(1)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2)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
上文阐述的关于各个实施例的功能单元的描述经过必要的修改也适用于本发明技术的此方面。为简洁起见,此处不再重复。
控制电缆组合件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供在可经导管植入的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管腔内装置中使用的控制电缆组合件,所述控制电缆组合件包括:中空控制电缆,所述中空控制电缆中具有腔,所述控制电缆具有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外径。
上文阐述的关于各个实施例的控制电缆组合件(包含如其中的控制金属丝等各种结构)的描述经过必要的修改也适用于本发明技术的此方面。为简洁起见,此处不再重复。
装置组装的方法(离体)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离体组装(处于其递送配置)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以将所述装置配置适用于植入)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对接单元和第一功能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以及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的对接表面、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方法包括: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b)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I)使得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II)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的对接表面、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在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b)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c)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I)使得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II)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III)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的对接表面、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在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b)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c)使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d)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I)使得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II)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III)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IV)并且使得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附接到对接单元的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附接到对接单元的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在所述控制电缆中形成有腔。在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b)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c)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I)使得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II)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III)并且使得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其它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b)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c)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d)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e)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I)使得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并且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II)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III)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IV)并且使得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仍其它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b)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c)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e)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f)使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g)使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h)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I)使得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II)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III)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IV)并且使得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沿着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V)并且使得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全部大致共线。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护套是装载器或其它刚性管状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护套是递送护套或其它柔性管状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各自是泵送单元。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身体的导管系统是身体的脉管系统和心脏腔室,并且流体是血液。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模块化可植入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上文阐述的关于各个实施例的描述经过必要的修改也适用于本发明技术的此方面。为简洁起见,此处不再重复。
装置植入的方法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将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中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对接单元和第一功能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以及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的对接表面、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经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方法包括:
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情况,获得到导管系统的通路可能涉及或可能不涉及外科手术程序。例如,获得到患者的脉管系统的通路通常将需要外科手术介入(例如,通过塞尔丁格(Seldinger)技术)。然而,获得到患者的尿道的通路可能不需要外科手术介入(例如,如果可以通过患者的尿道获得通路)。
b)将递送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情况,导向递送护套可能涉及或可能不涉及使用导丝和沿导丝围住递送护套。(在本发明技术的上下文中,递送护套是一种导液管。所述方法还可以用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导液管进行。)
c)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正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根据情况,这可能会或可能不会涉及装载器的使用。
d)首先将所述对接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正如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根据情况,这还可能涉及或可能不涉及装载器的使用。
e)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如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根据装置的设计和情况,这可能涉及或可能不涉及装载器或推杆的使用,或者可能涉及对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金属丝或控制电缆的操纵。
f)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装置的设计和情况,这可以通过外科医生操纵递送护套、第一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或推杆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
g)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装置的设计和情况,这可以通过外科医生操纵递送护套、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或推杆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
h)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递送护套,从而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这可以通过外科医生操纵递送护套、第一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和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
i)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对接配置中。技术人员将理解,这还可以伴随有外科医生操纵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
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以上阐述的动作确实需要完全按照上文阐述的顺序进行。仅出于简洁的目的,本文并未阐释那些动作的所有不同排列。但是所述排列全部旨在处于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例如,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涉及拉动控制电缆和组装设备的动作必须在已经实现外周通路并且已经将流体流动影响装置递送到靠近植入部位之后进行。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连接到对接单元的锚组合件,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g)之后和i)之前将锚组合件锚定在植入部位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的对接表面、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经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并且,在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b)将递送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c)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d)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e)首先将所述对接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f)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g)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h)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i)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j)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递送护套,从而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并且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k)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对接位置中;l)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对接位置中。(关于用单个第一功能单元进行先前的实施方案(方法)的步骤的描述)经过必要的修改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案。为简洁起见,此处省略了所述描述。进一步地,还如上文关于先前实施方案所描述的,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以上阐述的动作确实需要完全按照上文阐述的顺序进行。仅出于简洁的目的,本文并未阐释那些动作的所有不同排列。但是所述排列全部旨在处于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例如,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如果控制电缆足够长,则可以在动作k)和l)之前进行动作j。)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连接到对接单元的锚组合件,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i)之后和k)之前将装置锚定在植入部位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的对接表面、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经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并且,在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通路;b)将递送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c)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d)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e)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f)首先将所述对接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g)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h)促进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i)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j)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k)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l)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递送护套,从而将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外,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并且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m)拉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导向到对接位置中;n)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对接位置中;o)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对接位置中。(关于用单个第一功能单元进行先前的实施方案(方法)的步骤的描述)经过必要的修改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案。为简洁起见,此处省略了所述描述。进一步地,还如上文关于先前实施方案所描述的,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以上阐述的动作确实需要完全按照上文阐述的顺序进行。仅出于简洁的目的,本文并未阐释那些动作的所有不同排列。但是所述排列全部旨在处于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例如,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动作m)、n)和o)可以同时进行。)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连接到对接单元的锚组合件,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k)之后和m)之前将装置锚定在植入部位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所述锚定配置与所述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锚定所述锚组合件包含外科医生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操纵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的外部区段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从所述未锚定配置转换为所述锚定配置。在此类操作期间,外科医生还可以其它元件,如递送护套、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锚组合件朝锚定配置偏置。锚定所述锚组合件发生在所述锚组合件离开所述递送护套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附接到对接单元的控制电缆。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身体的导管系统到达植入部位。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外科医生)推动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电缆是中空并且具有腔。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内部区段、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内部区段各自在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推动所述对接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用推杆推动所述对接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推动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上文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促进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包含推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上文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包含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上文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包含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上文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促进所述对接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包含推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在上文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各自是泵送单元。
在上文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体的导管系统是身体的脉管系统和心脏腔室,并且流体是血液。
在上文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对于本发明技术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例,根据装置的设计,并且具体地所述装置是否没有锋利的边缘,可以在不使用递送护套(或其它类似的导液管)的情况下进行上述方法。在此类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组件围在没有护套的导丝上来直接递送装置可能是可行的替代方案。
装置移出的方法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移出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对接单元和第一功能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以及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远端和近端。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并且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的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
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情况,获得到导管系统的通路可能涉及或可能不涉及外科手术程序。
b)将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装置的设计和情况,导向取回护套可能涉及或可能不涉及导丝的使用和/或沿功能单元的导丝和/或控制金属丝和/或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围住取回护套。(在本发明技术的上下文中,取回护套是一种导液管。所述方法还可以用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导液管进行。)
c)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装置的设计和情况,这可以通过外科医生操纵如第一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和/或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等一个或多个元件来实现。
d)首先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装置的设计和情况,这可以通过外科医生操纵如取回护套、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和/或勒除器等一个或多个元件来实现。
e)首先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装置的设计和情况,这可以通过外科医生操纵如取回护套、第一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和/或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和/或勒除器等一个或多个元件来实现。
f)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根据装置的设计和情况,这可以通过外科医生操纵如取回护套、第一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和/或对接单元(如果存在的话)的控制电缆等一个或多个元件来实现。
还如上文关于先前实施方案所描述的,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以上阐述的动作确实需要完全按照上文阐述的顺序进行。仅出于简洁的目的,本文并未阐释那些动作的所有不同排列。但是所述排列全部旨在处于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例如,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动作c)可以在动作b)之前进行。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锚组合件将所述装置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d)之前,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远端和近端。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在(i)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ii)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iii)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并且(iv)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所述方法包括: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b)将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c)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d)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e)首先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f)首先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g)首先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h)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关于用单个第一功能单元进行先前的实施方案(方法)的步骤的描述)经过必要的修改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案。为简洁起见,此处省略了所述描述。进一步地,还如上文关于先前实施方案所描述的,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以上阐述的动作确实需要完全按照上文阐述的顺序进行。仅出于简洁的目的,本文并未阐释那些动作的所有不同排列。但是所述排列全部旨在处于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锚组合件将所述装置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e)之前,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远端和近端。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在(i)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ii)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iii)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iv)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v)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并且(vi)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所述方法包括: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b)将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c)推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d)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e)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f)首先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g)首先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h)首先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i)首先促进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j)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关于用单个第一功能单元进行先前的实施方案(方法)的步骤的描述)经过必要的修改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案。为简洁起见,此处省略了所述描述。还如上文关于先前实施方案所描述的,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以上阐述的动作确实需要完全按照上文阐述的顺序进行。仅出于简洁的目的,本文并未阐释那些动作的所有不同排列。但是所述排列全部旨在处于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锚组合件将所述装置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f)之前,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所述锚定配置与所述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包含外科医生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操纵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的外部区段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从所述锚定配置转换为所述未锚定配置。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锚组合件朝锚定配置偏置,并且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发生在所述锚组合件进入所述取回护套时。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附接到对接单元的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将所述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将所述取回护套围在所述控制电缆之上。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促进所述对接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促进第一功能单元进入取回护套包含拉动第一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进入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促进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进入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包含拉动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直到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功能单元在所述取回护套的所述近端处离开所述导管系统外。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包含拉动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直到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功能单元在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处离开所述导管系统外。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包含拉动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取回护套的所述控制电缆,直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取回护套离开所述导管系统。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如果存在的话)各自是泵送单元。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体的导管系统是身体的脉管系统和心脏腔室,并且流体是血液。
在上文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对于本发明技术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例,根据装置的设计,并且具体地所述装置是否没有锋利的边缘,可以在不使用取回护套(或其它类似的导液管)的情况下进行上述方法。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可以能够通过将功能单元置于未对接配置中并且然后通过其电缆或金属丝(视情况而定)拉出组件来实现装置的直接取回。
在体内从植入装置移除功能单元的方法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在体内从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移除功能单元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对接单元和第一功能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以及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管系统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所述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的对接表面、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控制电缆的外部区段通过到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一通路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所述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管系统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所述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在功能单元在植入部位处于对接配置中的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
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二通路。第二通路与植入装置的第一通路不同。
b)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导向勒除器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c)推动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d)用所述勒除器捕获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
e)通过所述第二通路用经捕获的第一功能单元将所述勒除器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以及
f)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将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
还如上文关于先前实施方案所描述的,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以上阐述的动作确实需要完全按照上文阐述的顺序进行。仅出于简洁的目的,本文并未阐释那些动作的所有不同排列。但是所述排列全部旨在处于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例如,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动作c)可以在动作b)之前进行。
在体内向植入装置添加功能单元的方法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在体内向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添加功能单元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对接单元和控制电缆。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以及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控制电缆附接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控制电缆是中空并且具有腔。所述控制电缆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控制电缆的外部区段通过到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一通路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和控制金属丝。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的对接表面以及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收纳表面配合。所述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管系统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在对接单元在植入部位处的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
a)将导丝插入到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外部区段的所述腔内;
b)推动导丝
i.通过所述腔到达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
ii.通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直到所述导丝在所述植入部位处离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
c)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二通路;
d)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导向勒除器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e)用所述勒除器捕获所述导丝;
f)通过所述第二通路用经捕获的导丝将所述勒除器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同时使所述导丝的外部区段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导管系统;
g)从捕获中释放所述导丝;
h)将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附接到所述导丝;
i)拉动所述导丝的离开所述第一通路的所述外部区段
i.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导管系统,
ii.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导管系统,
iii.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行进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iv.将所述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对接配置中,
v.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哺乳动物身体;
j)将所述导丝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分离,从而使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哺乳动物身体。
还如上文关于先前实施方案所描述的,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以上阐述的动作确实需要完全按照上文阐述的顺序进行。仅出于简洁的目的,本文并未阐释那些动作的所有不同排列。但是所述排列全部旨在处于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例如,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动作c)和d)可以在动作a)和b)之前进行。
在体内替代植入装置的功能单元的方法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一种在体内用第二功能单元替代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第一功能单元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对接单元和第一功能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以及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管系统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控制电缆的外部区段通过到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一通路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管系统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轴;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远端和近端。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配合。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一个收纳表面配合,以及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可通过所述导管系统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所述方法包括:
a)将导丝附接到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
b)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c)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二通路;
d)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导向勒除器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e)用所述勒除器捕获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
f)通过所述第二通路用经捕获的第一功能单元将所述勒除器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
g)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导丝的一部分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同时使所述导丝的外部区段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导管系统;
h)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导丝分离;
i)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附接到所述导丝;
j)在所述第一通路处拉动所述导丝的所述外部区段,
i.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导管系统,
ii.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导管系统,
iii.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行进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iv.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对接配置中,
v.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哺乳动物身体;
k)将所述导丝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分离,从而使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哺乳动物身体。
还如上文关于先前实施方案所描述的,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以上阐述的动作确实需要完全按照上文阐述的顺序进行。仅出于简洁的目的,本文并未阐释那些动作的所有不同排列。但是所述排列全部旨在处于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
概述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被用作形容词只是为了在其相互修饰的名词之间进行区分,而不是为了描述那些名词之间的任何特定关系。因此,例如,应当理解,术语“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使用并不旨在暗示单元的/之间的(例如)任何特定类型、层次或等级。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当指代本发明技术的物理实现时通常使用词语“实施例”,而当指代本发明技术内涵盖的方法时通常使用词语“实施方案”(其通常还涉及本发明技术的物理实现)。这些不同术语的使用并非旨在限制或限定本发明技术的范围。这些不同术语只是用于使读者在阅读当前冗长的说明书时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
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方案各自具有上述目的和/或方面中的至少一个目的和/或方面,但不一定具有所述目的和/或方面的全部。应当理解,本发明技术的由于试图实现上述目的而产生的一些方面可能不满足此目的和/或可能满足本文未具体叙述的其它目的。
根据以下描述、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例和/或实施方案的另外的和/或替代性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技术以及本发明技术的其它方面和另外的特征,参考将结合附图使用的以下描述,在附图中:
图1到57是展示了本发明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心室辅助装置(VAD)的配置、植入和使用的示意图。
图58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心室辅助装置(VAD)的示意图。
图59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心室辅助装置(VAD)的示意图。
图60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心室辅助装置(VAD)的示意图。
图61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第六实施例心室辅助装置(VAD)的示意图。
图62是图61的VAD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3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第七实施例心室辅助装置(VAD)的示意图。
图64示出了图59的VAD的分解视图。
图65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处于装载器内的其递送配置的第八实施例心室辅助装置(VAD)的示意图。
图66示出了图65中的圆圈部分的特写视图。
图67示出了沿图66中的线67—67截取的横截面。
图68示出了在被植入猪的主动脉中的过程中拍摄的本发明技术的第九实施例VAD的图像。
图69示出了进一步在图68的猪的植入过程中拍摄的VAD的图像。
图70示出了仍进一步在图68的猪的植入过程中拍摄的VAD的图像。
图71是比较由单泵VAD生成的标量剪切应力相对于由三泵模块化组合件VAD的泵送单元生成的标量剪切应力的图表。
图72是类似于图71但流速不同的图表。
图73示出了对于给定流体流速,单泵VAD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
图74示出了三泵模块化组合件VAD(如图57所示的一个三泵模块化组合件VAD)的一个泵送单元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其中模块化组合件VAD的总流速与图73中的单泵装置的流速相同。
图75示出了示意图,所述示意图展示了第一实施例的对接单元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图97-97)和所述实施例的第一泵送单元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
Figure BDA0003375980730000501
图76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移除了护罩的实施例的泵送单元。
图77示出了图76的泵送单元的近端的特写侧视图。
图78示出了图77的泵送单元的近端的特写前视图。
图79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对接单元的替代性实施例。
图80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对接单元的另一个替代性实施例。
图81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控制电缆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82与图81类似,示出有功能单元的控制金属丝。
图83是图59的以锚定配置示出的锚组合件的视图。
图84是图59的以未锚定配置示出的锚组合件的视图。
图85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6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VAD的示意图。
图87是本发明技术的在护套中以递送配置示出的第一实施例心室辅助装置(VAD)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8是图87的以组装配置示出的VAD的侧视图。
图89是图87的VAD的对接单元和控制电缆的分解视图。
图90是图87的VAD的对接单元的远端等距视图。
图91是图87的VAD的对接单元的远端视图。
图92是图87的VAD的泵送单元的分解视图。
图93是图87的VAD的泵送单元的近端等距视图。
图94是图87的VAD的泵送单元的远端等距视图。
图95是图87的在图94中以与VAD的对接单元处于对接配置所示的VAD的泵送单元的远端等距视图。
图96是图87的如在图88中以组装配置示出的VAD的远端视图。
图97是图87的VAD的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88,示出了作为本发明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心室辅助装置(VAD)10的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应明确理解,VAD 10仅仅是本发明技术的众多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其的描述旨在仅是对本发明技术的说明性实例的描述。此描述不旨在限定本发明技术的范围或阐述本发明技术的界限。在一些情况下,下文还可以阐述了被认为是对VAD 10和/或另外的实施例的修改有帮助的实例。这样做仅是为了帮助理解,并且再次并不旨在限定本发明技术的范围或阐述本发明技术的界限。这些修改不是详尽列表,并且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修改可能是可能的。进一步地,在没有这样做的情况下(即,在没有阐述修改的实例的情况下),不应被解释为没有修改是可能的和/或所描述的内容是实施本发明技术的所述要素的唯一方式。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另外,应当理解,在某些情况下,VAD 10可以提供本发明技术的简单实施例,并且在此类情况下,所述VAD已经以此方式呈现以帮助理解。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本发明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将具有更大的复杂程度。
VAD—一般描述
参考图88,VAD 10是模块化的并且具有对接单元16和三个泵送单元14。(在本说明书中,泵送单元统一标记为14。必要时,第一泵送单元单独标记为14a。必要时,第二泵送单元单独标记为14b。必要时,第三泵送单元单独标记为14c。)
对接单元
参考图88-91,对接单元16具有细长主体22。细长主体22具有纵轴26、平行于纵轴26延伸的三个收纳表面24、远端23和近端25。(在本说明中,收纳表面统一标记为24。必要时,第一收纳表面单独标记为24a。必要时,第二收纳表面单独标记为24b。必要时,第三收纳表面单独标记为24c。)三个收纳表面24沿细长主体22的外表面径向等距地定位。在(i)连接收纳表面24中的任何一个收纳表面的中点和纵轴26的线与(ii)连接任何邻近的收纳表面24到所述一个收纳表面24的中点和纵轴26的线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20°。(参见例如图91中的角度α。)每个收纳表面24是凹的,并且如下文所讨论的被形状设定成与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弯曲凸的外侧壁58符合并配合。如从图91中可以看出,当从对接单元16的远端23观察所述对接单元时,由于三个凹的收纳表面,对接单元16类似于“Y”。在此实施例中,每个收纳表面24与其它收纳表面相同,并且长度为约6cm。(在其它实施例中,情况并非如此。)在此实施例中,对接单元16是中心对接单元。
细长主体22由钛制成并且至少在储存温度、室温和体温之间有效地不可膨胀。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可以由不锈钢、钛合金(例如,镍钛诺)或钴铬合金制成。
细长主体22进一步具有三个近侧导向孔36。(在本说明书中,近侧导向孔统一标记为36。必要时,第一近侧导向孔单独标记为36a。必要时,第二近侧导向孔单独标记为36b。必要时,第三近侧导向孔单独标记为36c。)每个收纳表面24具有与其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36。因此,第一近侧导向孔36a与第一收纳表面24a相关联。第二近侧导向支架36b与第二收纳表面24b相关联。第三近侧导向孔36c与第三收纳表面36c相关联。在此实施例中,每个近侧导向孔36与其它近侧导向孔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情况并非如此。)在此实施例中,导向孔36呈穿过对接单元16的近端25的通道的形式。每个导向孔36的一个开口端邻近与所述导向孔36相关联的收纳表面24。每个导向孔36的另一个开口端在控制电缆42所附接的开口27内敞开。在此实施例中,导向孔的直径为约1.4mm,并且其长度为约1.0cm。
进一步地,每个收纳表面24作为近端抵接件34,与所述收纳表面24相关联的近侧导向孔26安置在所述近端抵接件中。(在本公开中,近端抵接件统一标记为34。必要时,第一近端抵接件单独标记为34a。必要时,第二近端抵接件单独标记为34b。必要时,第三近端抵接件单独标记为34c。)因此,第一近侧导向孔36a安置在第一近端抵接件34a中。第二近侧导向孔36b安置在第二近端抵接件34b中。第三近侧导向孔36c安置在第三近端抵接件34c中。在此实施例中,每个近端抵接件36与其它近端抵接件相同,具有凹形。(在其它实施例中,情况并非如此。)
细长主体22具有沿其纵轴26安置的纵向延伸的中心腔48。
对接单元16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经由递送护套可经皮经导管递送到成年人身体的主动脉内的植入部位。在此实施例中,对接单元的长度为约8cm,并且所述对接单元的最大直径为约5.9mm。在其它实施例中,长度可以介于约1cm与20cm之间,在所述范围内长度优选地为约5cm到12cm。在其它实施例中,最大直径不大于10mm。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42附接到并密封(因此血液无法进入)对接单元的近端25。控制电缆42中具有与近端25中的开口27连通的腔。腔被尺寸设定成使得各种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见下文)(以及从对接单元16延伸的任何其它金属丝)可以穿过控制电缆42中的腔。控制电缆本身被尺寸设定成能够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并且避免阻塞或促进在所述控制电缆行进穿过的较小血管(例如,直径为大约1mm到6mm)中的血栓形成。在此实施例中,控制电缆的外径为约4mm,并且长度为约50cm。在此实施例中,控制电缆由热塑性聚氨酯制成。
泵送单元—结构
参考图92-94,泵送单元14中的所有泵送单元彼此相同(在此实施例中,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并非是这种情况)。每个泵送单元14具有细长主体80和控制金属丝38。每个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是大致圆柱形的并且具有纵轴62和沿细长主体80的大致圆柱形的外表面58平行于所述细长主体的纵轴62延伸的对接表面53。每个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还具有远端60和近端40。每个泵送单元的细长主体80被大小、形状和结构设定成无法穿过对接单元16的近侧导向孔36。
每个泵送单元14的对接表面53被形状设定成与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中的一个收纳表面配合。因此,每个对接表面53是凸的并且曲率半径与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的曲率半径相同。每个泵送单元14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经由递送护套可经皮经导管递送到成年人身体的主动脉内的植入部位。在此实施例中,泵送单元的长度为约6cm,并且其最大直径为约6mm。
每个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由钛制成。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可以由不锈钢、钛合金(例如,镍钛诺)或钴铬合金制成。每个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实际上至少在储存温度、室温和体温之间是不可膨胀的。在此实施例中,泵送单元的其它组件由聚醚醚酮(PEEK)制成,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何其它适当的生物相容性塑料。
参考图88和92-96,每个泵送单元14中具有血流腔108。血流腔108在细长圆柱体80的圆柱形外表面58中的第一组开口64与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远端60处的第二开口65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组开口64中的开口(66、68、70)定位在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60的一侧58,使得当泵送单元14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第一组开口64全部不受阻。每个泵送单元14的对接表面24中没有开口。根据叶轮76的旋转(如下所述),第一组开口64充当血液流体流动腔108的入口,并且第二开口65充当血流腔的出口,或者第二开口65充当血流腔108的入口,并且所述第一组开口64充当血流腔的出口。(任选地,第一组开口64或第二开口65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整流器。)
具体参考图92,叶轮76可旋转地安置在每个泵送单元14的血流腔108内。叶轮76的旋转使血液经由泵送单元14的流体入口(开口64或65中的一个开口)被吸入泵送单元14的血流腔108中,并且血液经由流体出口(开口64或65中的另一个开口,可以视泵送单元14的情况而定)从泵送单元14的血流腔108排出。电动机72容纳在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内。叶轮轴77容纳在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内。叶轮轴77可由泵送单元14的电动机72经由电动机的输出轴74可旋转地驱动。叶轮轴77可旋转地驱动所述泵送单元14的叶轮76。在此实施例中,当泵送单元14被组装时,护罩71形成细长主体80的一部分。护罩71容纳叶轮76并形成血流腔108的一部分。整流器安置在护罩71内。在此实施例中,电动机是最大RPM为50,000的6mm电动机。
每个泵送单元14的叶轮76是不可膨胀的。在此实施例中,泵送单元组件还由钛和PEEK制成。
泵送单元—控制金属丝
控制金属丝38从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向近侧延伸。在此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从所述泵送单元38的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的顶点100延伸。进一步地,在此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在从所述泵送单元14的纵轴62偏移的位置处从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延伸。
参考图97,每个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38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直径为约1.3mm并且长度为约70cm。控制金属丝组合件具有用于通过控制金属丝组合件将电力递送到所述泵送单元14的电气组件和用于在结构上加强所述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机械组件。由于每个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38的外部区段将由外科医生操纵以在植入部位处的其各种配置之间移动泵送单元—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解释—因此,控制金属丝需要在结构上是机械的足以使这种情况发生。
在此实施例中,电气组件是三条电线92。在其它实施例中,电线的数量将根据需要电力的组件(例如电动机)的电气要求而不同。在此实施例中,机械组件是结构金属丝(其不用于任何电气目的—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用于电气目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机械组件将不同。在此实施例中,控制金属丝组合件具有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捆扎88在一起并且围绕所述多条电线92和结构金属丝94。图97中的附图标记90识别外护套88内的金属丝92、94定位在其中的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电气组件是多条电线,并且机械组件是捆绑在一起并围绕电线的外护套。此实施例未示出,但看起来与图97类似,没有机械金属丝94。
控制金属丝38从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向近侧延伸。当装置10被组装用于植入时,控制金属丝38经过与对接单元16的一个收纳表面26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36,并且然后远离对接单元16向近端延伸。因此,当装置10被组装用于植入时,第一泵送单元14a的控制金属丝38a在远离第一泵送单元14a的细长主体80a的近端40a延伸之后经过与对接单元的第一收纳表面24a相关联的第一近侧导向孔36a,并且然后在对接单元16的控制电缆42的腔内远离对接单元16向近侧延伸。类似地,当装置10被组装用于植入时,第二泵送单元14b的控制金属丝38b在远离第二泵送单元14b的细长主体80b的近端40b延伸之后经过与对接单元的第二收纳表面24b相关联的第二近侧导向孔36b,并且然后在对接单元16的控制电缆42的腔内远离对接单元16向近侧延伸。最后,当装置10被组装用于植入时,第三泵送单元14c的控制金属丝38c在远离第三泵送单元14c的细长主体80c的近端40c延伸之后经过与对接单元的第三收纳表面24c相关联的第三近侧导向孔36c,并且然后在对接单元16的控制电缆42的腔内远离对接单元16向近侧延伸。
以此方式,当装置植入在患者中时,控制金属丝38可以在控制电缆42内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并且不暴露于患者的脉管系统本身。控制金属丝38将在控制电缆42内离开患者的身体。一旦控制电缆42在患者的身体外,控制金属丝38将通过密封件46离开控制电缆42的腔,并且然后可由外科医生单独操纵。
泵送单元—配置
每个泵送单元14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泵送单元14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的收纳表面24配合。每个泵送单元14还具有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泵送单元14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所述收纳表面24不配合并且间隔开。因此,第一泵送单元14a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第一泵送单元14a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第一收纳表面24a配合。第一泵送单元14a还具有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第一泵送14a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第一收纳表面24a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类似地,第二泵送单元14b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第二泵送单元14b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第二收纳表面24b配合。第二泵送单元14b还具有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第二泵送单元14b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第二收纳表面24b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最后,第三泵送单元14c具有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第三泵送单元14c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第三收纳表面24c配合。第三泵送单元14c还具有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第三泵送单元14c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第三收纳表面24c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在图88中,第一泵送单元14a、第二泵送单元14b和第三泵送单元14c各自处于其对接配置。在图62中,(VAD 5010的)第一泵送单元5014a、第二泵送单元5014b和第三泵送单元5014c处于未对接配置。
每个泵送单元14可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所述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的移动在未对接配置与对接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每个泵送单元14可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拉动所述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从其未对接配置移动到其对接配置中。而且,每个泵送单元14可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推动所述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从对接配置移动到未对接配置中。因此,第一泵送单元14a可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拉动第一泵送单元14a的控制金属丝38a从其未对接配置移动到其对接配置中。而且,第一泵送单元14a可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推动第一泵送单元14a的控制金属丝38a从对接配置移动到未对接配置中。类似地,第二泵送单元14b可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拉动第二泵送单元14b的控制金属丝38b从其未对接配置移动到其对接配置中。而且,第二泵送单元14b可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推动第二泵送单元14b的控制金属丝38b从对接配置移动到未对接配置中。最后,第三泵送单元14c可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拉动第三泵送单元14c的控制金属丝38c从其未对接配置移动到其对接配置中。而且,第三泵送单元14c可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推动第三泵送单元14c的控制金属丝38c从对接配置移动到未对接配置中。
泵送单元—另外的细节
在此实施例中,每个泵送单元14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当所述泵送单元14处于对接配置时,与所述泵送单元14的对接表面53配合的收纳表面24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因此,当第一泵送单元14a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第一泵送单元14a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a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类似地,当第二泵送单元14b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第二泵送单元14b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b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最后,当第三泵送单元14c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第三泵送单元14c的对接表面53与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c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
每个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具有抵接件接触表面102。如在图95中最佳看到的,当每个泵送单元14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的抵接件接触表面102与同对接单元16的与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对接表面53配合的收纳表面24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34配合。因此,当第一泵送单元14a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第一泵送单元14a的细长主体80a的近端40a的抵接件接触表面102a与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a的近端抵接件34a配合。类似地,当第二泵送单元14b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第二泵送单元14b的细长主体80b的近端40b的抵接件接触表面102b与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b的近端抵接件34b配合。最后,当第三泵送单元14c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第三泵送单元14c的细长主体80c的近端40c的抵接件接触表面102c与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c的近端抵接件34c配合。
在此实施例中,当每个泵送单元14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的抵接件接触表面102与同对接单元53的与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24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34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
在此实施例中,当每个泵送单元14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的抵接件接触表面102和与对接单元16的与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对接表面53配合的收纳表面24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34相对于彼此被形状设定成使得当所述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被张紧时,所述泵送单元的细长主体80的对接表面53朝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偏置,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对接表面53与所述收纳表面配合。
在此实施例中,当每个泵送单元14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每个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从所述泵送单元的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延伸的位置和与对接单元16的与所述泵送单元的细长主体80的对接表面53所配合的收纳表面24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34中的近侧导向孔36的位置相对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被张紧时,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对接表面53朝对接单元16的收纳表面24偏置,所述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对接表面53与所述收纳表面配合。
参考图88和95,当泵送单元14中的每个泵送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每个泵送单元14的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的抵接件接触表面102与对接单元16的近端抵接件34之一配合,并且泵送单元14中的每个泵送单元的细长主体80的近端40的未配合的面向外部的部分104各自朝近端40的顶点100倾斜。进一步地,当泵送单元14中的每个泵送单元是其对接配置时,流体流动通道106(图88)定位于泵送单元14中的任何两个泵送单元的中间。
装置递送和组装配置
图87示出了在护套20内处于其递送配置的VAD 10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图87中未示出某些元件(例如,各种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38)。在递送配置中,泵送单元14中的每个泵送单元处于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每个泵送单元的纵轴大致共线。护套20具有近端17和远端19(其相对于装置在植入期间的朝向而限定)。离护套20的远端19最近的是第三泵送单元14c,所述第三泵送单元被朝向为使其远端60c更靠近护套20的远端19并且其近端40c更靠近护套20的近端17。第三泵送单元14c附近且靠近所述第三泵送单元的是第二泵送单元14b。第二泵送单元14b被朝向为使其远端60b更靠近护套20的远端19并且其近端40b更靠近护套20的近端17。第二泵送单元14b附近且靠近所述第二泵送单元的是第一泵送单元14a。第一泵送单元14a被朝向为使其远端60a更靠近护套20的远端19并且其近端40a更靠近护套20的近端17。第一泵送单元14a附近且靠近所述第一泵送单元的是对接单元16。对接单元被朝向为使其远端23更靠近护套20的远端19并且其近端25更靠近护套20的近端17。(下文描述的图65-67示出了与图87中的示意图类似但还展示了控制金属丝7038的示意图。)
图88示出了处于其组装配置的VAD 10。在组装配置中,泵送单元14中的每个泵送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如本文另外描述的,在植入部位处,外科医生通过拉动泵送单元14的控制金属丝(图88中未示出)将所述泵送单元从未对接配置带到其对接配置。处于组装配置的装置的最大直径为约16mm。VAD 10的流速可以在1.0升/分钟与5.0升/分钟之间变化,其中通常操作流速为2.5升/分钟。
锚组合件
参考图89和90,对接单元16具有连接到细长主体22的锚组合件56。锚组合件56具有锚定配置(其中对接单元16在实施部位处机械地锚定在适当位置)和未锚定配置(其中对接单元16在实施部位处未锚定在适当位置)。锚组合件56朝锚定配置偏置。将锚组合件56插入递送护套20(图87)中使锚组合件26转换为其未锚定配置。从递送护套中移除锚组合件56使锚组合件56转换为其锚定配置。远侧锚组合件56通过金属丝44连接到对接单元16。
在其它实施例中,锚组合件56可在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未锚定配置与锚定配置之间转换,从而将对接单元16锚定在植入部位处。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在细长主体22的中心腔48内安置有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未示出)。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锚组合件56以致动锚组合件56在锚定配置与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
示意图
图1-57是展示了本发明技术的与VAD 10非常类似的一个实施例心室辅助装置(VAD)1010的配置、植入和使用的示意图。应当理解,这些图仅旨在是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是说明性和指导性的。这些图并不旨在是工程图。在一些情况下,装置和/或人体解剖学的元件可能仅以近似形式说明和/或是缺失的,因为对于技术人员的理解而言,认为真实的细节不是必需的。另外,可能未示出常规方法和/或步骤,因为所述常规方法和/或步骤将容易被技术人员所理解。
图1展示了VAD的泵送单元1014。出于说明的目的,已经移除了在细长主体1080的远端处围绕叶轮1076的护罩。可以看到泵送单元1014和其它泵送单元(未示出)的控制金属丝1038。示出了细长主体1080的近端1040。图1中的视图是从单元的远端截取的。
图2类似于图1,除了现在透明地示出护罩1120,从而允许泵送单元1014内的流动腔1108的可视化之外。护罩1120形成泵送单元1014的细长主体1080的一部分,并且示出了细长主体1080的远端1060。
图3类似于图2,除了现在不透明地示出护罩1120,从而允许第一组开口1064进入细长主体1080的一侧中的流动腔中和第二开口1065进入待示出的细长主体1080的远端1060处的流动腔的可视化之外。
图4示出了作为第一泵送单元1014a的图1-3的泵送单元。还示出了类似于第一泵送单元1014a的第二泵送单元1014b。第二泵送单元1014b的近端1040b面向第一泵送单元1014a的远端1060a。细长主体1080a、1080b的纵轴(未示出)是大致共线的。(分别)示出了第一泵送单元1014a和第二泵送单元1014b的控制金属丝1038a、1038b。图4中的视图是从第一泵送单元的近端截取的。
图5类似于图4,除了示出了三个泵送单元1014a、1014b、1014c之外。细长主体1080a、1080b、1080c的纵轴(未示出)是大致共线的。还(分别)示出了泵送单元1014a、1014b、1014c中的每个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1038a、1038b、1038c。泵送单元1014a、1014b、1014c中的每个泵送单元都处于其未对接配置。
图6类似于图5,除了三个泵送单元1014a、1014b、1014c被示出为使得细长主体1080a、1080b、1080c的纵轴(未示出)不再大致共线。还(分别)示出了泵送单元1014a、1014b、1014c中的每个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1038a、1038b、1038c。
图7类似于图6,除了示出了对接单元1016之外。第一泵送单元1014a被其已经被拉动的控制金属丝1038a向前拉动,使得所述第一泵送单元的对接表面(未示出)将沿对接单元1016的第一收纳表面1024a滑动。在图7中,第一泵送单元1014a的近端1040a被示出为处于对接单元1016的锚组合件1056的各部分之间。
图8类似于图7,除了第一泵送单元1014a已被已拉动的其控制金属丝1038a更进一步向前拉动,因此所述第一泵送单元的对接表面已沿对接单元1016的第一收纳表面1024a进一步滑动之外。在图8中,第一泵送单元1014a的近端1040a被示出为进入第一保持元件1052a,当第一泵送单元1014a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第一保持元件将第一泵送单元1014a保持在适当位置。
图9类似于图8,除了第一泵送单元1014a已被已拉动的其控制金属丝1038a更进一步向前拉动,使得所述第一泵送单元的对接表面沿对接单元1016的第一收纳表面1024a进一步滑动,使得所述对接表面和第一收纳表面1024a彼此配合之外。第一泵送单元1014a因此处于其对接配置。在图8中,第一保持元件1052a抵靠第一泵送单元1014a的细长主体1080a的外侧壁1058a偏置,从而将所述第一泵送单元保持在适当位置。第一泵送单元1014a的远端1060a处于对接单元1016的锚组合件1056的各部分之间。第二泵送单元1014b被其已经被拉动的控制金属丝1038b向前拉动,使得所述第二泵送单元所处的位置与图7中第一泵送单元1014a的位置类似。可以在图9中看到第二泵送单元1014b的对接表面1053b。
图10类似于图9,除了第二泵送单元1014b已被已拉动的其控制金属丝1038b更进一步向前拉动,使得所述第二泵送单元的对接表面1053已沿对接单元1016的第二收纳表面(未示出)进一步滑动之外。第二泵送单元1014b所处的位置与图8中第一泵送单元1014a的位置类似。第三泵送单元1014c被其已经被拉动的控制金属丝1038c略微向前拉动。
图11类似于图10,除了第二泵送单元1014b已被已拉动的其控制金属丝1038b更进一步向前拉动,使得所述第二泵送单元的对接表面1053b已沿对接单元1016的第二收纳表面进一步滑动,使得对接表面1053b和第二收纳表面彼此配合之外。第二泵送单元1014b因此也处于其对接配置。在图11中,第二保持元件1052b抵靠第二泵送单元1014b的细长主体的外侧壁偏置,从而将所述第二泵送单元保持在适当位置。第三泵送单元1014c被其已经被拉动的控制金属丝1038c向前拉动,使得所述第三泵送单元所处的位置与图7中第一泵送单元1014b的位置类似。
图12类似于图11,除了第三泵送单元1014c已被已拉动的其控制金属丝1038c更进一步向前拉动,使得其对接表面(未示出)已沿对接单元1016的第三收纳表面1024c进一步滑动,使得对接表面和第三收纳表面1024c彼此配合之外。因此,第三泵送单元1014c也处于其对接配置。在图12中,第三保持元件1052c抵靠第三泵送单元1014c的细长主体1080c的外侧壁1058c偏置,从而将所述第三泵送单元保持在适当位置。在图12中,VAD 1010处于其组装配置,因为泵送单元1014a、1014b、1014c中的每个泵送单元都处于其对接配置。而且,如可以通过比较图11和12最佳地看出,每个泵送单元1014的控制金属丝1038通过导向孔进入对接单元1016并且在对接单元1016控制电缆1039的腔(未示出)内行进。这就是图12中未示出控制金属丝1038的原因。如上文已经讨论的,控制金属丝1038的移动(例如,拉动、推动)不受其在控制电缆1039的腔内的阻碍。
图13类似于图12,除了其是从装置1010的侧面看的视图之外。装置1010仍处于其组装配置。图13中示出了对接单元1016的远端1023(以及近端1025)。
图14类似于图13,除了其是从装置1010的远端看的视图之外。装置1010仍处于其组装配置。
图15示出了在(部分地通过例如常规的Seldinger技术)植入人体之前的装置1010。具体地,示出了导引器1122,所述导引器包含扩张器1024和递送护套1126。还示出了装载器1128,装置1010已经(以其递送配置)装载到所述装载器中。装载器具有被大小和形状设定成与递送护套1126的后端(近侧)部分1132配合的前端(远侧)部分1130。控制电缆1039(其中控制金属丝1038含在其腔中)从装载器1128的后端部分1132延伸。在图15中,装载器1128被示出为透明的以允许看到内部的装置1010。图15中的视图来自结构的远端。
图16类似于图15,但示出了装载器1128的特写视图(不透明地示出)。
图17类似于图15,除了所述视图是从结构的近端观看的之外。示出了对接单元1016的控制电缆1039的近端1041。从对接单元1016的控制电缆1039的近端1041中的密封件1043出现的(分别)是泵送单元1014a、1014b、1014c的控制金属丝1038a、1038b、1038c的近端。每条控制金属丝1038a、1038b、1038c上(分别)有电连接器尖端1045a、1045b、1045c。控制金属丝1038既是机械结构的(其可以被手动拉动和推动)又是电的(其可以携带电和电信号)。
图18示出了导液管实验室中的准备植入装置1010的模拟患者1200。
图19示出了具有已经准备好(例如,通过手术)的右股骨通路区域1202的模拟患者1200。
图20示出了右股骨通路区域1202的特写。
图21示出了患者1200的骨骼和脉管系统的各部分的示意图。还示出了右股骨通路区域1202的插图。
图22类似于图21,除了导丝1204(例如,作为常规最小手术介入的一部分)被示出为将要插入到患者1200中之外。
图23类似于图22,除了导丝1204已经插入到患者1200的右股动脉1206中,这可以在主图像(以及插图)中看到的之外。
图24类似于图23,除了导引器1122被示出为将要插入到患者1200中之外。导引器1122的扩张器1124和递送护套1126两者均可以在插图中看到。
图25类似于图24,除了导引器1122已插入到患者的股动脉1206中(由外科医生以常规方式沿导丝1204将导引器1122围住)之外。
图26类似于图25,除了现在在患者的右髂总动脉1208处使导引器1122进一步进入到患者1200的脉管系统中之外。
图27类似于图26,除了现在在患者的降腹主动脉1210处使导引器1122甚至进一步进入到患者1200的脉管系统中之外。
图28类似于图27,除了现在在患者的降胸主动脉1212、在患者的心脏1214之后使导引器1122仍进一步进入到患者1200的脉管系统中(在此视图中)之外。
图29示出了在患者的主动脉内、在植入部位1214处的导引器的特写视图。如可以在插图中看到的,导引器1122的后端1132(并且因此递送护套1126的一部分)保持在患者1200的身体的外部。
图30类似于图29,除了导丝1204已经从患者1200的身体中取出(如可以在插图中看到的)并且扩张器1124已经开始(通过递送护套1126)从患者的身体中取出之外。
图31类似于图30,除了扩张器1124已经以更大的程度从患者的身体中取出之外。
图32类似于图31,除了扩张器1124已经从患者的身体中完全取出之外。
图33类似于图32,除了使装载器1128连接到递送护套1126的后端1132之外。
图34类似于图33,除了已经将前端1130(图33)插入到递送护套1126的后端1132中,并且将装载器1128固定到递送护套1126的后端1132。
图35类似于图34,除了示出了对接单元1016的控制电缆1039的近端1041之外。如可以从插图中看到的,泵送单元1014的控制金属丝1038从控制电缆1039的近端1041延伸。
图36类似于图36,除了示出了机械手柄装置1136(其功能只是便于处理各种金属丝、电缆和组件,但其不是本发明技术的一部分并且不需要与本发明技术一起使用)之外。主图像中还示出了递送护套1126的远端1134。
图37类似于图36,其示出了手柄1136的臂1138的一部分(手柄1136的主体已经向后移动)。
图38类似于图37,除了其示出了手柄1136的特写视图,其中示出了对接单元1016的控制电缆1039和泵送单元1014的控制金属丝1038之外。
图39类似于图38,除了其示出了手柄1136的特写视图,其中泵送单元1014的控制金属丝1038的尖端1045已经插入到或插入到手柄1136中并固定在其中(这将允许相比于仅用人手更容易拉动控制金属丝1038)之外。
图40类似于图39,除了已经将泵送单元1014的控制金属丝1038的尖端1045中的所有尖端固定在手柄1136内。
图41示出了从患者1200的身体中取出的递送护套1126。第三泵送单元1014c已经开始在植入部位1214处离开递送护套1126的远端1134(首先是远端1060c)。
图42类似于图41,除了递送护套1126已经从患者1200的身体中甚至进一步取出之外。第三泵送单元1014c已经在植入部位1214处完全离开递送护套1126。第二泵送单元1014b在植入部位1214处(首先是远端1060b)几乎完全离开递送护套1126。
图43类似于图42,除了递送护套1126已经从患者1200的身体中甚至进一步取出之外。第一泵送单元1014a已经在植入部位1214处(首先是远端1060a)完全离开递送护套1126。泵送单元1014的控制金属丝1038a、1038b、1038c已经在植入部位1214处离开递送护套1126。而且,对接单元1016已经开始离开递送护套1126,首先是远端1023。当锚组合件1056远离对接单元1016的细长主体1022偏置时,一旦锚组合件1056在植入部位1214处离开递送护套1126,所述锚组合件移动到锚定配置并在将对接单元1016锚定到适当位置。
图44类似于图43,除了整个对接单元1016和对接单元1016的控制电缆1039的一部分已经在植入部位1214处离开递送护套1126。
图45类似于图6,除了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1214处示出。
图46类似于图7,除了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1214处示出。
图47类似于图8,除了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1214处示出。
图48类似于图9,除了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1214处示出。
图49类似于图10,除了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1214处示出。
图50类似于图11,除了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1214处示出。
图51类似于图12,除了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1214处示出。
图52类似于图13,除了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1214处示出。
图53类似于图35,除了装载器1128已经从递送护套1126的后端1132断开并且在对接单元1016的控制电缆1039和泵送单元1014的控制金属丝1038之上滑动。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处处于组装配置。
图54类似于图53,除了装载器1128已经滑动远离递送护套1126的后端1132。
图55类似于图54,除了装载器1128已经完全移除,并且递送护套1126处于通过自身在对接单元1016的控制电缆1039和泵送单元1014的控制金属丝1038之上滑动而从患者的身体取出(例如,拉出)的过程中。
图56类似于图55,除了递送护套已经完全移除之外。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处处于组装配置。对接单元1016的控制电缆1039和泵送单元的控制金属丝1038离开患者的身体。控制金属丝1038准备好附接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为装置1010供电、操作和/或控制所述装置。
图57类似于图56,除了装置1010在植入部位1214处示出之外。远端开口1065a、1065b、1065c是泵入口。
另外的实施例和特征
图58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即在植入部位2214处的VAD 2010。VAD2010在设计上与VAD 1010非常类似。因此,VAD 2010具有对接单元2016和三个泵送单元2014。控制电缆2039从对接单元2016延伸。在此实施例中,VAD 2020没有锚组合件(或用于类似目的的其它结构)。VAD 2020通过对接单元2016的控制电缆2039固持在适当位置。
图59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VAD 3010的示意图。VAD 3010在设计上与VAD 1010类似。VAD 3010具有对接单元3016和三个泵送单元3014。控制电缆3039从对接单元3016延伸,泵送单元3014的控制金属丝3038位于所述控制电缆的腔内。在此实施例中,锚组合件3056不同于VAD 1010的锚组合件1056。VAD 3010正在准备进行取回。因此,控制金属丝3038a已被外科医生推动,并且泵送单元3014a处于其未对接配置(并且在近端处离开的控制金属丝3038a被示出为较短)。泵送单元3014b和3014c(未示出)保持处于其对接配置。
图60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VAD 4010的示意图。VAD 4010在设计上类似于VAD 3010,除了对接单元4016没有控制电缆。泵送单元4014的控制金属丝4038只是行进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而不在任何其它结构内部。与图59中的情况一样,VAD 4010正在准备进行取回。因此,控制金属丝4038a已被外科医生推动,并且泵送单元4014a处于其未对接配置(并且在近端处离开的控制金属丝4038a被示出为较短)。泵送单元4014b和4014c(未示出)保持处于其对接配置。
图61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VAD 5010的示意图。VAD 5010类似于图58中所示的VAD 2010。与图58和59中的情况一样,VAD 5010正在准备进行取回。因此,控制金属丝5038(未示出)已被外科医生推动,并且泵送单元5014a、5014b、5014c全部处于其未对接配置。
图62示出了图61的VAD 5010,其中已经在对接单元5016的控制电缆5039之上,直到紧邻对接单元5016的点围上了取回护套5140。
图63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VAD 6010的示意图。VAD 6010与VAD 5010类似,除了对接单元5016没有控制电缆。泵送单元6014的控制金属丝6038只是行进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而不在任何其它结构内部。类似于图62,在此图中,已经在控制金属丝6038之上,直到紧邻对接单元6016的点围上了取回护套6140。
图64示出了图59中所示的VAD 3010的分解视图。图64中示出了对接单元3016和三个泵送单元3014。泵送单元3014之一也在示出了其主体部分3142、密封件3144、叶轮3076和护罩3120的分解视图中示出。泵送单元3014中的每个泵送单元具有控制金属丝3038,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泵送单元的近端延伸并且进入对接单元3016中的导向孔中,并且从所述导向孔进入对接单元3016的控制电缆3039内的腔中。控制电缆3039与对接单元3016之间的连接也在分解视图中示出。因此,存在密封件3146和将密封件3146固持在适当位置并且将控制电缆3039连接到对接单元3016的连接器3148。另外的密封件3150在控制电缆3039的近端处。延伸穿过密封件3150的是泵送单元3014的控制金属丝3038。控制金属丝3038终止于电连接器尖端3045。
图65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一个实施例VAD 7010如何以其递送配置安置在装载器(例如刚性护套)7128内的示意图。VAD 7010包含对接单元7016和三个泵送单元7014a、7014b、7014c。在此实施例中,第三泵送单元7014c安置为距离对接单元7016最远。更靠近对接单元7016的是第二泵送单元7014b。最后,将第一泵送单元7014a安置为最靠近对接单元7016。第三泵送单元7014c的控制金属丝7038c从其近端7040c延伸。控制金属丝7038c沿着第二泵送单元7014b的细长主体7080b穿过,然后沿着第一泵送单元7014a的细长主体7080a穿过,然后沿着对接单元7016的细长主体7022穿过,然后进入对接单元7016的导向孔中并且最终穿入对接单元7016的控制电缆7039的腔中。第二泵送单元7014b的控制金属丝7038b从其近端7040b延伸。控制金属丝7038b然后沿着第一泵送单元7014a的细长主体7080a穿过,然后沿着对接单元7016的细长主体7022穿过,然后进入对接单元7016的导向孔中并且最终穿入对接单元7016的控制电缆7039的腔中。第一泵送单元7014a的控制金属丝7038a从所述第一泵送单元的近端7040a延伸。控制金属丝7038a然后沿着对接单元7016的细长主体7022穿过,并且最终穿入对接单元7016的控制电缆7039的腔中。
图66示出了在图65中的装载器7128中的第一泵送单元7014a的特写示意图。
图67示出了在装载器7128中的沿图65的线67—67截取的第一泵送单元7014a的横截面视图。
图75示出了示意图,所述示意图展示了VAD 10的对接单元16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
Figure BDA0003375980730000661
和VAD 10的第一泵送单元14a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
Figure BDA0003375980730000662
可以从图中看到,直径
Figure BDA0003375980730000663
小于直径
Figure BDA0003375980730000664
在VAD 10中,泵送单元14中的所有泵送单元是相同的,因此VAD 10的第二泵送单元14b和第三泵送单元14c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也由直径
Figure BDA0003375980730000665
表示。
图76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移除了护罩的实施例的泵送单元11014。
图77示出了图76的泵送单元11014的近端11060的特写侧视图。
图78示出了图77的泵送单元11014的近端11060的特写前视图。
图79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对接单元12016的替代性实施例。
图80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对接单元13016的替代性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导向孔是控制电缆13039连接的开放通道13036。
图81示出了其中具有三个隔离腔室14041的控制电缆14039的内部的剖面示意图。应当注意的是,控制电缆的密封件看起来类似但由硅酮制成。
图82示出了其中具有三个隔离腔室14041的控制电缆14039的内部的剖面示意图,功能单元(未示出)的控制金属丝14038被示出为穿过隔离腔室之一。应当注意的是,控制电缆的密封件看起来类似但由硅酮制成。
图83是图59的以锚定配置示出的锚组合件3056的视图。
图84是图59的以未锚定配置示出的锚组合件3056的视图。
参考图85,示出了本发明技术装置9010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装置不是VAD,而是具有功能单元9014,所述功能单元被结构设定成和被配置成一旦处于其与对接单元9016的对接配置就用于不同的目的。具体地,如可以在图中看到的,功能单元被形状和尺寸设定成使得当装置处于其组装配置时,装置将阻止体液在其已被植入的身体导管中的通过。在此实施例中,功能单元因此可以被称为“流体阻止”单元。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9014中的开口与导管中的体液连通。管经过所述功能单元9014的控制金属丝(未示出)、穿过对接单元9016的控制电缆9042并离开患者的身体。视情况而定,可以取出体液或通过所述管递送材料。
参考图86,示出了本发明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VAD 10010。VAD 10010的对接单元10016具有与其连接的可膨胀屏障组合件10045。屏障组合件10045具有膨胀配置(示出)和收缩配置(未示出)。屏障组合件10045可在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收缩配置与膨胀配置之间转换,从而在植入部位处阻止流体在装置与导管璧之间流动。因此,屏障组合件10045阻止流体在装置10010周围的再循环(从开口10064—在此实施例中是泵单元出口—到泵单元入口,所述泵单元入口被图86中的屏障组合件遮盖)。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未示出)安置在细长主体的中心腔(未示出)内,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屏障组合件以致动屏障组合件在膨胀配置与收缩配置之间的转换。
在其它实施例中,屏障组合件朝膨胀配置偏置。将屏障组合件插入到导液管中使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收缩配置。从导液管中移除屏障组合件使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膨胀配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当处于膨胀配置时,屏障组合件将对接单元锚定在植入部位处。
动物试验
图68示出了在被植入猪的主动脉中的过程中拍摄的本发明技术的以实施例VAD8010的图像。在图68中,VAD 8010在猪的胸主动脉中的递送护套8126中处于递送配置。第三泵送单元8014c可以在图68上的图像中看到。猪的心脏被鉴定为8214。
图69示出了进一步在图68的猪的植入过程中拍摄的VAD 8010的图像。在图69中,第三泵送单元8014c已经离开递送护套8126。在图像中还可以看到第二泵送单元8014b和第一泵送单元8014a仍然在递送护套8126内。
图70示出了进一步在图68的猪的植入过程中拍摄的VAD 8010的图像。在图70中,泵送单元8014中的所有泵送单元已经离开递送护套8126并且处于对接配置。
VAD 8010成功植入、操作(连续操作8小时)并从猪中移出。试验表明,血液损伤标志物(LDH,无血浆Hb)没有显著升高,vWF活性也没有降低。
图表和模型
图71是图表,所述图表将在以下情况下由单泵VAD(例如,Impella类型单泵VAD)产生的标量剪切应力与由三泵模块化组合件VAD(如图57中所示的三泵模块化组合件VAD)的泵送单元产生的标量剪切应力进行比较:两个装置均被操作以产生每分钟1升的流量,并且模块化组合件VAD的泵送单元中的每个泵送单元的尺寸与单泵VAD的尺寸相当。图表的左轴是由泵/泵送单元泵送的体积(视情况而定)。图表的底部轴上是所生成的标量剪切应力。单泵VAD需要以更高的转速操作,以产生与模块化组合件VAD产生的流出量相同的流出量。在模块化组合件VAD中,所述多个泵中的每个泵的体积输出都促成由模块化组合件产生的总体积输出。图表表明,单泵由于其更高的转速产生的标量剪切应力比模块化组合件的单独泵产生的标量剪切应力更大。最后,图表表明,在给定标量剪切应力率下,相比于单泵可以实现的体积吞吐量,利用模块化组合件的泵送单元可以实现更大的体积吞吐量。并且因此,在达到溶血阈值之前,利用模块化组合件的泵送单元可以实现更大的体积吞吐量。
图72是与图71的图表类似的图表,但流速为每分钟2.5升。从这两个图表中通常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但是,通过比较两个图表,可以看到,模块化泵组合件的益处在此更高的流速下甚至更加明显。
图73示出了对于给定流体流速,单泵VAD(例如Impella类型之一)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颜色表示在流体流动腔中的叶轮周围的空间中的流体速度。
图74示出了三泵模块化组合件VAD(如图57所示的一个三泵模块化组合件VAD)的一个泵送单元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其中模块化组合件VAD的总流速与图73中的单泵装置的流速相同。颜色表示流体流动腔中的流体速度。在两个图中,相同的颜色用于相同的速度。如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看到的,相比于在单泵中,模块化VAD的泵送单元中的流体速度小得多。因此,与单泵相比,泵送单元中溶血等(所有这些都在上文中详述)的风险大大降低。
其它
本发明技术在其应用方面不限于在前面描述中阐述或在附图中说明的构造细节和组件布置。本发明技术能够具有其它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进行。而且,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和术语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应该被认为具有限制性。本文中对“包含”、“包括”或“具有”、“含有”、“涉及”和其变体的使用意在涵盖其后列出的项以及任选地另外的项。在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类似的元件。
必须注意的是,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单数形式“一个/一种(a/an)”和“所述(the)”包含复数指代物,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
如本文所使用的,在给定值或范围等的上下文中,术语“约”、“一般”、“基本上”等是指在给定值或范围的20%以内,优选地在10%以内,并且更优选地在5%以内的值或范围等。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将被视为在有或没有另一者的情况下明确公开了两个指定特征或组分中的每个特征或组分。例如,“A和/或B”将被视为明确地公开了(i)A、(ii)B和(iii)A和B中的每一种,就像本文单独列出的每一种情况一样。
对本发明技术的上述实施方案的修改和改进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是显而易见的。前述描述旨在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技术的范围旨在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制。
另外的条款和声明—用于国家阶段
装置
X-1.一种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其包括: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并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能通过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所述可植入部位处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与所述对接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能通过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未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对接配置中,并且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能通过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X-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是不可膨胀的。
X-3.根据权利要求1到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功能单元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
X-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是中心对接单元。
X-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以及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近侧导向孔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并且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并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能通过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与所述对接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能通过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未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对接配置中,并且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能通过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X-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第三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以及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并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能通过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与所述对接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能通过拉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未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对接配置中,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能通过推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X-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沿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外表面径向等距地定位。
X-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是凹形的。
X-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弯曲的凸形外侧壁延伸。
X-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当所述功能单元处于所述对接配置时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收纳表面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
X-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顶点延伸。
X-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纵轴偏移的位置处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延伸。
X-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具有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与所述对接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安置在所述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中。
X-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具有抵接件接触表面。
X-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与同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配合。
X-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与同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
X-17.根据权利要求15到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
●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和
●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
相对于彼此被形状设定成使得当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被张紧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朝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偏置。
X-18.根据权利要求15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延伸的位置以及
●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中的所述近侧导向孔的位置
相对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被张紧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朝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偏置。
X-19.根据权利要求14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近端抵接件之一配合,并且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未配合的面向外部的部分各自朝所述近端的所述顶点倾斜。
X-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是其对接配置时,流体流动通道定位于所述功能单元中的任何两个功能单元的中间。
X-21.根据权利要求1到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将电力递送到所述功能单元的电气组件和用于在结构上加强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机械组件。
X-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电气组件是多条电线;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机械组件是结构金属丝;并且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进一步具有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捆扎在一起并且围绕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多条电线和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结构金属丝。
X-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多条电线是三条电线,并且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电线中的每条电线和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结构金属丝具有大约相同的直径。
X-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电气组件是多条电线;并且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机械组件是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捆扎在一起并且围绕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多条电线。
X-25.根据权利要求1到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延伸的中心腔。
X-26.根据权利要求1到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锚组合件具有锚定配置和未锚定配置。
X-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锚组合件能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所述未锚定配置与所述锚定配置之间转换,从而将所述对接单元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X-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25时,其进一步包括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安置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内,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所述锚定配置与所述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
X-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锚组合件朝所述锚定配置偏置,将所述锚组合件插入到所述导液管中使所述锚组合件转换为其未锚定配置,从所述导液管中移除所述锚组合件使所述锚组合件转换为其锚定配置。
X-30.根据权利要求1到2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可膨胀屏障组合件,所述可膨胀屏障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屏障组合件具有膨胀配置和收缩配置。
X-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屏障组合件能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所述收缩配置与所述膨胀配置之间转换,从而通过在所述植入部位处阻塞所述装置周围的空间来阻止流体在所述装置周围流动。
X-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25时,其进一步包括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安置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内,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屏障组合件以致动所述屏障组合件在所述膨胀配置与所述收缩配置之间的转换。
X-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屏障组合件朝所述膨胀配置偏置,将所述屏障组合件插入到所述导液管中使所述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收缩配置,从所述导液管中移除所述屏障组合件使所述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膨胀配置。
X-34.根据权利要求30到33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当处于所述膨胀配置时,所述屏障组合件将所述对接单元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X-35.根据权利要求1到3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X-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在所述控制电缆中形成有腔。
X-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离开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之后进入并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X-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定位在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之一中,所述密封件阻止流体进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同时允许每个功能组合件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移动穿过所述密封件。
X-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29时,其中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可移动地穿过所述密封件并且进入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X-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33时,其中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可移动地穿过所述密封件并且进入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X-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腔被划分成多个不同的隔离腔室。
X-42.根据权利要求41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离开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中的所述近侧导向孔之后进入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中远离所有其它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一个隔离腔室。
X-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至少定位在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以及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的腔室之一中,从而阻止流体进入所述控制电缆组合件的所述腔的所述腔室,同时允许每个功能组合件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移动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
X-44.根据权利要求42和4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28时,其中所述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在离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之后进入所述腔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中的其它隔离腔室隔开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之一。
X-45.根据权利要求42和4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32时,其中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在离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之后进入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中的其它隔离腔室隔开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之一。
X-46.根据权利要求42和4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的每个隔离腔室的内径和进入所述隔离腔室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径相对于彼此被大小设定成阻止流体在所述隔离腔室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周围流动,同时仍允许所述隔离腔室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
X-47.根据权利要求1到4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是第一泵送单元。
X-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是第二泵送单元。
X-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是第三泵送单元。
X-50.根据权利要求47到4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中具有流体流动腔,所述流体流动腔在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中的第一开口与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中的第二开口之间延伸。
X-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定位在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一侧,使得当所述泵送单元处于所述对接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无阻碍,并且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二开口定位在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远端处。
X-52.根据权利要求50和5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中没有开口。
X-53.根据权利要求50到5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是流体入口,并且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另一个开口是流体出口。
X-53A.根据任何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31时,其中当处于所述膨胀配置时,所述屏障组合件至少部分地阻断所述装置周围的、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出口之间的经泵送流体再循环路径。
X-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入口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整流器。
X-55.根据权利要求50到54所述的装置,其中叶轮可旋转地安置在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流动腔内,所述叶轮的旋转使流体通过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入口吸入到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流动腔中并且使流体通过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出口从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流动腔排出。
X-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
●电动机容纳在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内;
●叶轮轴容纳在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内并且能由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电动机可旋转地驱动;并且
●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叶轮能由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叶轮轴可旋转地驱动。
X-57.根据权利要求55和5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叶轮是不可膨胀的。
X-58.根据权利要求47到5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从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出口排出的流体促进在所述装置周围流动的流体的夹带流动。
X-59.根据权利要求47到5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61.根据权利要求1到4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是流动流体阻塞单元,使得当所有所述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穿过和围绕所述装置的流体流动被阻塞。
X-62.根据权利要求1到4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功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是物质递送单元,所述物质递送单元被结构设定且被布置成在所述植入部位处递送物质。
X-63.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物质递送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将所述物质输送到所述物质递送单元的管。
X-64.根据权利要求1到46和62到6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功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是流体取出单元,所述流体取出单元被结构设定且被布置成允许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出流体。
X-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流体取出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输送来自所述植入部位的所述流体的管。
X-66.根据权利要求1到6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导液管是递送护套。
护套中的装置
X-67.根据权利要求1到6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围绕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所有功能单元;并且其中
●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
●所述护套具有近端和远端,
●在所述护套中,所述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
○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近端最靠近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并且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并且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在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X-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X-69.根据权利要求67到6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在直接或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36时,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X-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X-71.根据权利要求67到7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大致共线。
X-72.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并且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经过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在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X-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X-74.根据权利要求72到7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在直接或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36时,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X-75.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X-76.根据权利要求72到7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全部大致共线。
X-77.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经过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在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X-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X-79.根据权利要求77到7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在直接或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36时,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X-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近端的外部延伸。
X-81.根据权利要求77到8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全部大致共线。
X-82.根据权利要求67到8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护套是装载器。
X-83.根据权利要求67到8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护套是递送护套。
仅对接单元
X-84.一种以供在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装置中使用的对接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包括: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
X-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细长主体是不可膨胀的。
X-86.根据权利要求84到85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对接单元是中心对接单元。
X-87.根据权利要求84到86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沿所述细长主体的外表面径向等距地定位。
X-88.根据权利要求84到87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是凹形的。
X-89.根据权利要求84到8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具有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与所述对接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安置在所述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中。
X-90.根据权利要求84到89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是三个收纳表面。
X-91.根据权利要求84到90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延伸的中心腔。
X-92.根据权利要求84到91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进一步包括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细长主体,所述锚组合件具有锚定配置和未锚定配置。
X-9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锚组合件能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所述未锚定配置与所述锚定配置之间转换,从而将所述对接单元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X-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对接单元,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91时,其进一步包括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安置在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内,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所述锚定配置与所述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
X-95.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锚组合件朝所述锚定配置偏置,将所述锚组合件插入到所述导液管中使所述锚组合件转换为其未锚定配置,从所述导液管中移除所述锚组合件使所述锚组合件转换为其锚定配置。
X-96.根据权利要求84到95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进一步包括可膨胀屏障组合件,所述可膨胀屏障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屏障组合件具有膨胀配置和收缩配置。
X-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屏障组合件能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所述收缩配置与所述膨胀配置之间转换,从而在所述植入部位处阻止流体在所述装置与导管璧之间流动。
X-98.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对接单元,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84时,其进一步包括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安置在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内,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屏障组合件以致动所述屏障组合件在所述膨胀配置与所述收缩配置之间的转换。
X-99.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屏障组合件朝所述膨胀配置偏置,将所述屏障组合件插入到所述导液管中使所述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收缩配置,从所述导液管中移除所述屏障组合件使所述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膨胀配置。
X-100.根据权利要求96到99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当处于所述膨胀配置时,所述屏障组合件将所述对接单元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X-101.根据权利要求84到100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进一步包括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细长主体,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
X-102.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在所述控制电缆中形成有腔。
X-103.根据权利要求102中所述的对接单元,其进一步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定位在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之一中,所述密封件阻止流体进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同时允许控制金属丝移动穿过所述密封件。
X-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对接单元,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94时,其中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可移动地穿过所述密封件并且进入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X-105.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对接单元,在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98时,其中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可移动地穿过所述密封件并且进入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X-106.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腔被划分成多个不同的隔离腔室。
X-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腔室中的每个腔室被大小设定成收纳单条控制金属丝和单条致动金属丝中的一条金属丝。
X-108.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对接单元,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至少定位在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以及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的腔室之一中,从而阻止流体进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的所述腔室,同时允许所述单条控制金属丝和所述单条致动金属丝中的所述一条金属丝中的每一条金属丝移动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
X-109.根据权利要求84到10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110.根据权利要求109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模块化可植入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1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导液管是递送护套。
仅功能单元
X-112.一种以供在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装置中使用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包括: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
X-113.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对接表面沿所述细长主体的弯曲的凸形外侧壁延伸。
X-114.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顶点延伸。
X-115.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控制金属丝在从所述纵轴偏移的位置处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延伸。
X-116.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具有抵接件接触表面。
X-117.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功能单元,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除了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之外的各部分朝所述近端的所述顶点倾斜。
X-118.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递送电力的电气组件和用于在结构上加强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机械组件。
X-119.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电气组件是多条电线;
●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机械组件是结构金属丝;并且
●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进一步具有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捆扎在一起并且围绕所述多条电线和所述结构金属丝。
X-120.根据权利要求119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多条电线是三条电线,并且所述电线中的每条电线和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结构金属丝具有大约相同的直径。
X-121.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电气组件是多条电线;并且
●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机械组件是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捆扎在一起并且围绕所述多条电线。
X-122.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功能单元是泵送单元。
X-123.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细长主体中具有流体流动腔,所述流体流动腔在所述细长主体中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细长主体中的第二开口之间延伸。
X-12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定位在所述细长主体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开口定位在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远端处。
X-125.根据权利要求123到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中没有开口。
X-126.根据权利要求123到12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是流体入口,并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另一个开口是流体出口。
X-127.根据权利要求126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流体入口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整流器。
X-128.根据权利要求123到127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叶轮可旋转地安置在所述流体流动腔内,所述叶轮的旋转使流体通过所述流体入口吸入到所述流体流动腔中并且使流体通过所述流体出口从所述流体流动腔排出。
X-129.根据权利要求128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
●电动机容纳在所述细长主体内;
●叶轮轴容纳在所述细长主体内并且能由所述电动机可旋转地驱动;并且
●所述叶轮能由所述叶轮轴可旋转地驱动。
X-130.根据权利要求128到129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叶轮是不可膨胀的。
X-131.根据权利要求126到130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从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出口排出的流体促进在所述单位周围流动的流体的夹带流动。
X-132.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功能单元是流体流动阻塞单元。
X-133.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功能单元是物质递送单元,所述物质递送单元被结构设定且被布置成在所述植入部位处递送物质。
X-134.根据权利要求133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将所述物质输送到所述物质递送单元的管。
X-135.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功能单元是流体取出单元,所述流体取出单元被结构设定且被布置成允许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出流体。
X-136.根据权利要求135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输送来自所述植入部位的所述流体的管。
X-137.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3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138.根据权利要求137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模块化可植入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139.根据权利要求112到13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所述导液管是递送护套。
金属丝组合件
X-140.一种以供在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腔内可植入装置中使用的控制电缆组合件,所述控制电缆组合件包括:中空控制电缆,所述中空控制电缆中具有腔,所述控制电缆具有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外径。
X-141.根据权利要求140所述的控制电缆组合件,其在所述腔内具有控制金属丝和致动金属丝中的一条金属丝,所述腔的内径和所述控制和所述致动中的所述一个的外径相对于彼此被大小和结构设定成阻止流体在所述腔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周围流动,同时仍允许所述腔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
X-142.根据权利要求140到14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缆组合件,其进一步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阻止流体进入所述腔,同时允许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致动金属丝中的一条金属丝移动穿过所述密封件。
X-143.根据权利要求140所述的控制电缆组合件,其中所述腔被划分成多个不同的隔离腔室。
X-144.根据权利要求142所述的控制电缆组合件,每个腔室在其中具有控制金属丝和致动金属丝中的一条金属丝,每个腔室的内径和所述腔室中的所述控制和所述致动中的所述一个的外径相对于彼此被大小和结构设定成阻止流体在所述腔室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周围流动,同时仍允许所述腔室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
X-145.根据权利要求144所述的控制电缆组合件,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阻止流体进入所述腔的所述腔室,同时允许每个功能组合件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移动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
X-146.根据权利要求140到14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缆组合件,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组装装置
X-147.一种组装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所述方法包括:
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以及
b)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使得
-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
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X-148.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X-149.根据权利要求147和1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大致共线。
X-150.根据权利要求147到14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其中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X-151.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X-152.根据权利要求147到1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装载器。
X-153.根据权利要求147到1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递送护套。
X-154.根据权利要求147到15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是泵送单元。
X-155.根据权利要求147到15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156.根据权利要求15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块化可植入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157.一种组装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以及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以及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所述方法包括:
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b)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c)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使得
-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
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X-158.根据权利要求15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X-159.根据权利要求157到1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全部大致共线。
X-160.根据权利要求157到1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其中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X-161.根据权利要求1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X-162.根据权利要求157到1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装载器。
X-163.根据权利要求157到1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递送护套。
X-164.根据权利要求157到16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各自是泵送单元。
X-165.根据权利要求157到16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166.根据权利要求16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块化可植入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167.一种组装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以及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第三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以及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所述方法包括:
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b)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c)使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d)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使得
-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
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并且使得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X-168.根据权利要求16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各自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X-169.根据权利要求167到1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全部大致共线。
X-170.根据权利要求167到1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其中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X-171.根据权利要求17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X-172.根据权利要求167到1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装载器。
X-173.根据权利要求167到1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递送护套。
X-174.根据权利要求167到17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各自是泵送单元。
X-175.根据权利要求167到17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176.根据权利要求17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块化可植入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177.一种组装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在所述控制电缆中形成有腔,
所述方法包括:
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b)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c)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使得
-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
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
并且使得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X-178.根据权利要求17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X-179.根据权利要求17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大致共线。
X-180.根据权利要求177到1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装载器。
X-181.根据权利要求177到1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递送护套。
X-182.根据权利要求177到18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是泵送单元。
X-183.根据权利要求177到18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184.根据权利要求18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块化可植入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185.一种组装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在所述控制电缆中形成有腔,
所述方法包括:
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b)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c)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d)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e)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使得
-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
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
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
并且使得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X-186.根据权利要求18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X-187.根据权利要求185到18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全部大致共线。
X-188.根据权利要求185到18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装载器。
X-189.根据权利要求185到18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递送护套。
X-190.根据权利要求185到18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各自是泵送单元。
X-191.根据权利要求185到19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192.根据权利要求19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块化可植入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193.一种组装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第三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在所述控制电缆中形成有腔,
所述方法包括:
a)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b)使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c)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d)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e)使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导向孔的远侧穿过到达所述导向孔的所述近侧;
f)使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进入并且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g)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护套内,使得
-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远端,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端对端对齐,其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近端面向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远端,
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
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
并且使得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在所述护套内从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
-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护套内穿过,并且然后
-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
-穿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中,
并且使得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内远离所述对接单元朝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向近侧延伸。
X-194.根据权利要求19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缆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端部的外部延伸。
X-195.根据权利要求193到19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是进一步将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放置在所述护套内,使得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轴全部大致共线。
X-196.根据权利要求193到19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装载器。
X-197.根据权利要求193到19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护套是递送护套。
X-198.根据权利要求193到19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各自是泵送单元。
X-199.根据权利要求193到19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200.根据权利要求19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块化可植入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装置的植入
X-201.一种将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中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以及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所述方法包括:
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
b)将递送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
c)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
d)首先将所述对接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
e)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
f)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
g)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
h)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递送护套,从而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以及
i)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对接配置中。
X-202.根据权利要求201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g)之后和在i)之前,将所述锚组合件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X-203.根据权利要求202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锚定配置与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其中锚定所述锚组合件包含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操纵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的外部区段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从所述未锚定配置转换为所述锚定配置。
X-204.根据权利要求20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组合件朝锚定配置偏置,并且锚定所述锚组合件发生在所述锚组合件离开所述递送护套时。
X-205.根据权利要求201到20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其中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推动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X-206.根据权利要求20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并且具有腔,并且其中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内部区段在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
X-207.根据权利要求201到20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推动所述对接单元。
X-208.根据权利要求205到20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是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09.根据权利要求205到20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对接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是推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X-210.根据权利要求201到20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是泵送单元。
X-211.根据权利要求201到2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212.根据权利要求2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213.一种将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中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内的植入部位,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以及
●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并且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并且
所述方法包括:
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
b)将递送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
c)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
d)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
e)首先将所述对接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
f)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
g)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
h)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
i)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
j)从所述身体中取出所述递送护套,
-从而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以及
-从而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
k)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对接位置中;以及
l)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对接位置中。
X-214.根据权利要求213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i)之后和在k)之前,将所述装置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X-215.根据权利要求214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锚定配置与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其中锚定所述锚组合件包含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操纵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的外部区段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从所述未锚定配置转换为所述锚定配置。
X-216.根据权利要求215所述的方法,所述锚组合件朝锚定配置偏置,其中锚定所述锚组合件发生在所述锚组合件离开所述递送护套时。
X-217.根据权利要求213到2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其中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推动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X-218.根据权利要求2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并且具有腔,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内部区段各自在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
X-219.根据权利要求213到2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推动所述对接单元。
X-220.根据权利要求217到2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是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21.根据权利要求217到2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是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22.根据权利要求217到2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对接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是推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X-223.根据权利要求213到2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各自是泵送单元。
X-224.根据权利要求213到2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225.根据权利要求2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226.一种将流体流动影响装置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中的方法,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并且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以及
●第三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
■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方法包括:
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通路;
b)将递送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
c)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
d)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
e)首先将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
f)首先将所述对接单元的远端插入到所述递送护套中;
g)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
h)促进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
i)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
j)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
k)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
l)从所述身体中取出所述递送护套,
-从而将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外,
-从而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以及
-从而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留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
m)拉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导向到对接位置中;
n)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对接位置中;以及
o)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对接位置中。
X-227.根据权利要求226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k)之后和在m)之前,将所述装置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X-228.根据权利要求227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锚定配置与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其中锚定所述锚组合件包含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操纵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的外部区段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从所述未锚定配置转换为所述锚定配置。
X-229.根据权利要求228所述的方法,所述锚组合件朝锚定配置偏置,其中锚定所述锚组合件发生在所述锚组合件离开所述递送护套时。
X-230.根据权利要求226到2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其中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推动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X-231.根据权利要求2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并且具有腔,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内部区段、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内部区段各自在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
X-232.根据权利要求226到2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递送护套内的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对接单元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推动所述对接单元。
X-233.根据权利要求230到2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三功能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包含推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34.根据权利要求230到2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包含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35.根据权利要求230到2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包含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36.根据权利要求230到2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对接单元从所述递送护套离开包含推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X-237.根据权利要求219到2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各自是泵送单元。
X-238.根据权利要求219到2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239.根据权利要求2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装置的移出
X-240.一种移出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
●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并且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
所述方法包括:
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
b)将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
c)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
d)首先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
e)首先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并且
f)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
X-241.根据权利要求240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锚组合件将所述装置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d)之前,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
X-242.根据权利要求241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锚定配置与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其中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包含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操纵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的外部区段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从所述锚定配置转换为所述未锚定配置。
X-243.根据权利要求2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组合件朝锚定配置偏置,并且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发生在所述锚组合件进入所述取回护套时。
X-244.根据权利要求240到2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其中将所述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将所述取回护套围在所述控制电缆之上。
X-245.根据权利要求244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对接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X-246.根据权利要求245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47.根据权利要求246所述的方法,其中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包含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中的至少一条,直到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处离开所述导管系统外。
X-248.根据权利要求246所述的方法,其中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包含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取回护套的所述控制电缆,直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取回护套离开所述导管系统。
X-249.根据权利要求240到2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是泵送单元。
X-250.根据权利要求240到24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251.根据权利要求25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252.一种移出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
●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并且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
所述方法包括:
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
b)将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
c)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
d)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
e)首先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
f)首先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
g)首先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并且
h)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
X-253.根据权利要求252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锚组合件将所述装置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e)之前,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
X-254.根据权利要求253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锚定配置与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其中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包含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操纵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的外部区段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从所述锚定配置转换为所述未锚定配置。
X-255.根据权利要求25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组合件朝锚定配置偏置,并且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发生在所述锚组合件进入所述取回护套时。
X-256.根据权利要求252到25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其中将所述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将所述取回护套围在所述控制电缆之上。
X-257.根据权利要求256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对接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X-258.根据权利要求257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59.根据权利要求258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60.根据权利要求259所述的方法,其中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包含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中的至少一条,直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处离开所述导管系统外。
X-261.根据权利要求259所述的方法,其中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包含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取回护套的所述控制电缆,直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取回护套离开所述导管系统。
X-262.根据权利要求252到2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各自是泵送单元。
X-263.根据权利要求252到26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264.根据权利要求26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265.一种移出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
●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内的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内的所述植入部位取回;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第三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
所述方法包括:
a)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通路;
b)将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
c)推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
d)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
e)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未对接位置中;
f)首先促进所述对接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
g)首先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
h)首先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并且
i)首先促进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中;并且
j)从所述身体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
X-266.根据权利要求265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锚组合件将所述装置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f)之前,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
X-267.根据权利要求266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锚定配置与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其中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包含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操纵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的外部区段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从所述锚定配置转换为所述未锚定配置。
X-268.根据权利要求2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组合件朝锚定配置偏置,并且对所述锚组合件解除锚定发生在所述锚组合件进入所述取回护套时。
X-269.根据权利要求265到2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其中将所述取回护套导向到所述植入部位包含将所述取回护套围在所述控制电缆之上。
X-270.根据权利要求269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对接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
X-271.根据权利要求270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72.根据权利要求271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73.根据权利要求272所述的方法,其中促进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进入到所述取回护套中包含拉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
X-274.根据权利要求273所述的方法,其中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包含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控制电缆中的至少一条,直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在所述取回护套的近端处离开所述导管系统外。
X-275.根据权利要求273所述的方法,其中取出所述取回护套和所述装置包含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取回护套的所述控制电缆,直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和所述取回护套离开所述导管系统。
X-276.根据权利要求265到27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各自是泵送单元。
X-277.根据权利要求265到27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X-278.根据权利要求27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X-279.一种在体内从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移除功能单元的方法,
●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管系统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以及
○功能单元,
■所述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一个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控制电缆的外部区段通过到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一通路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
■所述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管系统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
○所述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
所述方法包括:
g)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二通路;
h)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导向勒除器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i)推动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j)用所述勒除器捕获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
k)通过所述第二通路用经捕获的功能单元将所述勒除器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以及
l)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将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
X-280.一种在体内将功能单元添加到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方法,
●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以及
○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够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并且具有腔,所述控制电缆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控制电缆的外部区段通过到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一通路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
●所述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一个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管系统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对接单元位于所述植入部位处,并且
所述方法包括:
a)将导丝插入到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外部区段的所述腔内;
b)推动导丝
i.通过所述腔到达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并且
ii.通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直到所述导丝在所述植入部位处离开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
c)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二通路;
d)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导向勒除器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e)用所述勒除器捕获所述导丝;
f)通过所述第二通路用经捕获的导丝将所述勒除器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同时使所述导丝的外部区段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导管系统;
g)从捕获中释放所述导丝;
h)将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附接到所述导丝;
i)拉动所述导丝的离开所述第一通路的所述外部区段,
i.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导管系统,
ii.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导管系统,
iii.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行进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iv.将所述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对接配置中,
v.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以及
j)将所述导丝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分离,从而使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哺乳动物身体。
X-281.一种在体内用第二功能单元替代已经植入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中的模块化流体流动影响装置的第一功能单元的方法,
●所述装置具有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管系统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以及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一个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内部区段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内,并且所述控制电缆的外部区段通过到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一通路在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外,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管系统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回;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管系统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在所述植入部位处处于所述对接配置,
所述方法包括:
a)将导丝附接到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
b)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所述外部区段以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c)获得到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的第二通路;
d)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导向勒除器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e)用所述勒除器捕获处于所述未对接配置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
f)通过所述第二通路用经捕获的第一功能单元将所述勒除器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
g)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和所述导丝的一部分从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中拉出,同时使所述导丝的外部区段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导管系统;
h)将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导丝分离;
i)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附接到所述导丝;
j)在所述第一通路处拉动所述导丝的所述外部区段,
i.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导管系统,
ii.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导管系统,
iii.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行进穿过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iv.将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导向到所述对接配置中,
v.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哺乳动物身体;以及
k)将所述导丝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分离,从而使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部区段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离开所述哺乳动物身体。

Claims (62)

1.一种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其包括:
●对接单元,
○所述对接单元具有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至少一个收纳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
■远端和近端,以及
■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每个收纳表面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对接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导液管递送到哺乳动物身体的导管系统的导管内的植入部位;以及
●第一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一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并且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能通过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所述可植入部位处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与所述对接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能通过拉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未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对接配置中,并且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能通过推动所述第一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是不可膨胀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功能单元的最小包围直圆柱体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是中心对接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第二功能单元,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二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以及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近侧导向孔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然后远离所述对接单元向近侧延伸;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并且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并且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能通过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与所述对接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能通过拉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未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对接配置中,并且
■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能通过推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第三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
●纵轴,
●对接表面,所述对接表面平行于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对接表面被形状设定成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第三收纳表面配合,
●远端和近端,以及
所述细长主体经过大小设定、形状设定和结构设定中的至少一种,以便无法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一个近侧导向孔,
■控制金属丝,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主体的所述近端向近侧延伸,穿过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近侧导向孔中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一个近侧导向孔,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被尺寸和形状设定成能通过所述导液管递送到所述植入部位;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具有:
■对接配置,在所述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配合,以及
■未对接配置,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所述第三收纳表面解除配合并且间隔开;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能通过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在所述未对接配置与所述对接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能通过拉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未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对接配置中,并且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能通过推动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对接配置移动到所述未对接配置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沿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外表面径向等距地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是凹形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沿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弯曲的凸形外侧壁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当所述功能单元处于所述对接配置时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收纳表面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顶点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纵轴偏移的位置处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中的每个收纳表面具有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与所述对接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安置在所述相关联的近端抵接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具有抵接件接触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与同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与同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流体非侵入性地配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
●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和
●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
相对于彼此被形状设定成使得当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被张紧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朝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偏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延伸的位置以及
●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中的所述近侧导向孔的位置
相对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被张紧时,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朝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偏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所述抵接件接触表面与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近端抵接件之一配合,并且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的未配合的面向外部的部分各自朝所述近端的所述顶点倾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是其对接配置时,流体流动通道定位于所述功能单元中的任何两个功能单元的中间。
2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将电力递送到所述功能单元的电气组件和用于在结构上加强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机械组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电气组件是多条电线;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机械组件是结构金属丝;并且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进一步具有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捆扎在一起并且围绕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多条电线和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结构金属丝。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多条电线是三条电线,并且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电线中的每条电线和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结构金属丝具有大约相同的直径。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电气组件是多条电线;并且
●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的所述机械组件是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捆扎在一起并且围绕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多条电线。
2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延伸的中心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锚组合件,所述锚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锚组合件具有锚定配置和未锚定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锚组合件能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所述未锚定配置与所述锚定配置之间转换,从而将所述对接单元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安置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内,所述锚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锚组合件以致动所述锚组合件在所述锚定配置与所述未锚定配置之间的转换。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锚组合件朝所述锚定配置偏置,将所述锚组合件插入到所述导液管中使所述锚组合件转换为其未锚定配置,从所述导液管中移除所述锚组合件使所述锚组合件转换为其锚定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可膨胀屏障组合件,所述可膨胀屏障组合件连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屏障组合件具有膨胀配置和收缩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屏障组合件能在所述植入部位处致动以在所述收缩配置与所述膨胀配置之间转换,从而通过在所述植入部位处阻塞所述装置周围的空间来阻止流体在所述装置周围流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安置在所述对接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中心腔内,所述屏障组合件致动金属丝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屏障组合件以致动所述屏障组合件在所述膨胀配置与所述收缩配置之间的转换。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屏障组合件朝所述膨胀配置偏置,将所述屏障组合件插入到所述导液管中使所述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收缩配置,从所述导液管中移除所述屏障组合件使所述屏障组合件转换为其膨胀配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对接单元,其中当处于所述膨胀配置时,所述屏障组合件将所述对接单元锚定在所述植入部位处。
3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附接到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径被大小设定成能穿过所述哺乳动物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到达所述植入部位。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缆是中空的,在所述控制电缆中形成有腔。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离开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侧导向孔之后进入并穿过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定位在所述对接单元和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之一中,所述密封件阻止流体进入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同时允许每个功能组合件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移动穿过所述密封件。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腔被划分成多个不同的隔离腔室。
40.根据权利要求39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在离开与所述对接单元的与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对接表面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收纳表面相关联的所述近端抵接件中的所述近侧导向孔之后进入所述控制电缆内的所述腔的所述多个隔离腔室中远离所有其它功能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一个隔离腔室。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至少定位在所述对接单元、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以及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的腔室之一中,从而阻止流体进入所述控制电缆组合件的所述腔的所述腔室,同时允许每个功能组合件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移动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缆的所述腔内的每个隔离腔室的内径和进入所述隔离腔室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外径相对于彼此被大小设定成阻止流体在所述隔离腔室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周围流动,同时仍允许所述隔离腔室中的所述控制金属丝的移动。
4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是第一泵送单元。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单元是第二泵送单元。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是第三泵送单元。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中具有流体流动腔,所述流体流动腔在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中的第一开口与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中的第二开口之间延伸。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定位在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一侧,使得当所述泵送单元处于所述对接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无阻碍,并且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二开口定位在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远端处。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对接表面中没有开口。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是流体入口,并且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另一个开口是流体出口。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入口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整流器。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中叶轮可旋转地安置在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流动腔内,所述叶轮的旋转使流体通过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入口吸入到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流动腔中并且使流体通过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出口从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流动腔排出。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装置,其中
●电动机容纳在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内;
●叶轮轴容纳在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细长主体内并且能由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电动机可旋转地驱动;并且
●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叶轮能由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叶轮轴可旋转地驱动。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叶轮是不可膨胀的。
54.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装置,其中从每个泵送单元的所述流体出口排出的流体促进在所述装置周围流动的流体的夹带流动。
55.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体的所述导管系统是所述身体的脉管系统。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是心室辅助装置,并且所述植入部位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植入部位:主动脉、左心室、腔静脉、肺动脉和右心室。
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功能单元中的每个功能单元是流动流体阻塞单元,使得当所有所述功能单元处于其对接配置时,穿过和围绕所述装置的流体流动被阻塞。
5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功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是物质递送单元,所述物质递送单元被结构设定且被布置成在所述植入部位处递送物质。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物质递送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将所述物质输送到所述物质递送单元的管。
6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功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是流体取出单元,所述流体取出单元被结构设定且被布置成允许从所述植入部位取出流体。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流体取出单元的所述控制金属丝是控制金属丝组合件,所述控制金属丝组合件至少具有用于输送来自所述植入部位的所述流体的管。
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导液管是递送护套。
CN202080039146.0A 2019-03-26 2020-05-04 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Active CN113993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31433.8A CN119113374A (zh) 2019-03-26 2020-05-04 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24101P 2019-03-26 2019-03-26
US62/824,101 2019-03-26
PCT/CA2019/050421 WO2019191851A1 (en) 2018-04-06 2019-04-05 Fluid circulation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CAPCT/CA2019/050421 2019-04-05
US202063000439P 2020-03-26 2020-03-26
US63/000,439 2020-03-26
US202063007899P 2020-04-09 2020-04-09
US63/007,899 2020-04-09
PCT/ZA2020/050022 WO2020198765A2 (en) 2019-03-26 2020-05-04 Modular mammalian body implantable fluid flow influenc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31433.8A Division CN119113374A (zh) 2019-03-26 2020-05-04 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3576A true CN113993576A (zh) 2022-01-28
CN113993576B CN113993576B (zh) 2024-09-24

Family

ID=726095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31433.8A Pending CN119113374A (zh) 2019-03-26 2020-05-04 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CN202080039146.0A Active CN113993576B (zh) 2019-03-26 2020-05-04 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31433.8A Pending CN119113374A (zh) 2019-03-26 2020-05-04 模块化哺乳动物身体可植入流体流动影响装置和相关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11179557B2 (zh)
EP (2) EP3946511B1 (zh)
JP (1) JP7729779B2 (zh)
CN (2) CN119113374A (zh)
AU (1) AU2020248173B2 (zh)
CA (1) CA3135041A1 (zh)
WO (1) WO2020198765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37290A (zh) * 2023-05-23 2023-08-25 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并联式血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151092B2 (en) 2012-11-06 2024-11-26 Procardia Llc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device with centrifugal impeller designed for implantation in the descending aorta
EP4290081A3 (en) 2015-09-25 2024-02-21 Procyrion, Inc. Non-occluding intravascular blood pump providing reduced hemolysis
DE102016209871A1 (de) 2016-06-06 2017-12-07 Robert Bosch Gmbh Stan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tanzen eines Lumens und Implantieren einer Implantateinrichtung
US12090310B2 (en) 2016-10-03 2024-09-17 Procardia Llc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device with axial flow turbomachine optimized for heart failure and cardio-renal syndrome by implantation in the descending aorta
DE102018201030B4 (de) 2018-01-24 2025-10-16 Kardion Gmbh Magnetkuppelelement mit magnetischer Lagerungsfunktion
US11602627B2 (en) 2018-03-20 2023-03-14 Second Heart Assist, Inc. Circulatory assist pump
JP7566724B2 (ja) 2018-04-04 2024-10-15 セオドシオス・アレクサンダー 短期の使用のための除去可能な機械的循環支援部
US11690997B2 (en) 2018-04-06 2023-07-04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Mammalian body conduit intralumenal device and lumen wall anchor assembly, component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implantation and explanation thereof
DE102018206731A1 (de) 2018-05-02 2019-11-07 Kardion Gmbh Vorrichtung zur induktiven Energieübertragung in einen menschlichen Körper und Verwendung der Vorrichtung
DE102018206725A1 (de) 2018-05-02 2019-11-07 Kardion Gmbh Empfangseinheit, Sendeeinheit, Energieübertrag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drahtlosen Energieübertragung
DE102018206750A1 (de) 2018-05-02 2019-11-07 Kardion Gmbh Vorrichtung zur induktiven Energieübertragung in einen menschlichen Körper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02018206754A1 (de) 2018-05-02 2019-11-07 Kardio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Temperatur an einer Oberfläche sowie Verwendung des Verfahrens
DE102018206724A1 (de) 2018-05-02 2019-11-07 Kardion Gmbh Energieübertrag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drahtlosen Energieübertragung
DE102018207611A1 (de) 2018-05-16 2019-11-21 Kardion Gmbh Rotorlagerungssystem
DE102018207575A1 (de) 2018-05-16 2019-11-21 Kardion Gmbh Magnetische Stirndreh-Kuppl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rehmomenten
DE102018208550A1 (de) 2018-05-30 2019-12-05 Kardion Gmbh Leitungsvorrichtung zum Leiten eines Blutstroms für ein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Leitungsvorrichtung
DE102018208539A1 (de) 2018-05-30 2019-12-05 Kardion Gmbh Motorgehäusemodul zum Abdichten eines Motorraums eines Motors eine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s und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s
DE102018208555A1 (de) 2018-05-30 2019-12-05 Kardion Gmbh Vorrichtung zum Verankern eine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s in einem Blutgefäß,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und Herstell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Vorrichtung und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DE102018208538A1 (de) 2018-05-30 2019-12-05 Kardion Gmbh Intravasale Blutpump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lektrischen Leiterbahnen
DE102018208541A1 (de) 2018-05-30 2019-12-05 Kardion Gmbh Axialpumpe für ein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Axialpumpe für ein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US12343516B2 (en) 2018-06-12 2025-07-01 Venstramedical Pty Limited Intracardiac percutaneous pump for circulatory support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18210058A1 (de) 2018-06-21 2019-12-24 Kardion Gmbh Statorschaufelvorrichtung zur Strömungsführung eines aus einer Austrittsöffnung eine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s ausströmenden Fluid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mit Statorschaufelvorrichtun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tatorschaufelvorrichtung und Herstellverfahren
DE102018210076A1 (de) 2018-06-21 2019-12-24 Kardio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kennen eines Verschleißzustands eine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s und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DE102018211327A1 (de) 2018-07-10 2020-01-16 Kardion Gmbh Laufrad für ein implantierbares, vaskuläres Unterstützungssystem
DE102018212153A1 (de) 2018-07-20 2020-01-23 Kardion Gmbh Zulaufleitung für eine Pumpeneinheit eine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Zulaufleitung für eine Pumpeneinheit eine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s
CN112654389A (zh) 2018-08-07 2021-04-13 开迪恩有限公司 用于心脏支持系统的轴承装置和冲洗用于心脏支持系统的轴承装置中的中间空间的方法
JP7729779B2 (ja) 2019-03-26 2025-08-26 パズル メディカル デバイシ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モジュール方式の哺乳類身体埋込型流体流作用装置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US11306026B2 (en) 2019-06-27 2022-04-19 Terra Co2 Technology Holdings, Inc. Cementitious reagents,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uses thereof
US11104610B2 (en) 2019-06-27 2021-08-31 Terra Co2 Technology Holdings, Inc. Cementitious reagents,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uses thereof
EP3990095A4 (en) 2019-06-28 2023-07-12 Theodosios Alexander REMOVABLE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FOR SHORT TERM USE
US12383723B2 (en) 2019-10-05 2025-08-12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Mammalian body implantable fluid flow influencing device
IL293625A (en) 2019-12-03 2022-08-01 Procyrion Inc Blood pumps
WO2021119413A1 (en) 2019-12-13 2021-06-17 Procyrion, Inc. Support structures for intravascular blood pumps
USD1092716S1 (en) * 2019-12-31 2025-09-09 Abiomed, Inc. Outflow cage for blood pump
EP4084851A4 (en) * 2020-01-03 2024-01-24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INTRALUMEN PROTECTION DEVICE FOR MAMMAL AND LUMINAL WALL ANCHOR ASSEMBLY, COMPONENTS THEREOF AND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EXPLANTATION THEREOF
DE102020102474A1 (de) 2020-01-31 2021-08-05 Kardion Gmbh Pumpe zum Fördern eines Fluids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Pumpe
US11699551B2 (en) 2020-11-05 2023-07-11 Kardion Gmbh Device for inductive energy transmission in a human body and use of the device
US20250018169A1 (en) * 2021-12-08 2025-01-16 Fbr Medical, Inc. Catheter blood pump with deployable intra-cardiac anti-migration brace
EP4496622A1 (en) * 2022-03-23 2025-01-29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Intraluminal modular powered medical system
WO2024092349A1 (en) * 2022-11-01 2024-05-10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thereof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2050A1 (en) * 2007-10-24 2009-04-30 Circulite, Inc. Transseptal cannula, tip,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20100249491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Circulite, Inc. Two-piece transseptal cannula,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delivery
US20100249489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Robert Jarvik Intraventricular blood pumps anchored by expandable mounting devices
WO2013093058A1 (en) * 2011-12-22 2013-06-27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Sheath device for inserting a catheter
US20150250935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Medtronic Vascular Galway Modular Implantab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US20150306291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Yale University Percutaneous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moting Movement of a Bodily Fluid
US20170119945A1 (en) * 2014-06-12 2017-05-04 Universitaet Duisburg-Essen Pump for implantation into a vessel
US20180110909A1 (en) * 2016-10-24 2018-04-26 Heartware, Inc. Blood pump with in-situ attaching motor stators
CN109069716A (zh) * 2016-03-23 2018-12-21 阿比奥梅德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过滤器的血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5712A (en) 1983-09-28 1986-12-02 Nimbus, Inc. High-capacity intravascular blood pump utilizing percutaneous access
US4646719A (en) * 1984-06-11 1987-03-03 Aries Medical Incorporated Intra-aortic balloon catheter having flexible torque transmitting tube
US4753221A (en) 1986-10-22 1988-06-28 Intravascular Surgical Instruments, Inc. Blood pumping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US4964864A (en) 1988-09-27 1990-10-23 American Biomed, Inc. Heart assist pump
US4957504A (en) 1988-12-02 1990-09-18 Chardack William M Implantable blood pump
US6344053B1 (en) 1993-12-22 2002-02-05 Medtronic Ave, Inc. Endovascular support device and method
SE501215C2 (sv) 1992-09-02 1994-12-12 Oeyvind Reitan Kateterpump
US5376114A (en) 1992-10-30 1994-12-27 Jarvik; Robert Cannula pumps for temporary cardiac support and methods of their application and use
US5957672A (en) 1993-11-10 1999-09-2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Blood pump bearing system
DE19613565C1 (de) 1996-04-04 1997-07-24 Guenter Prof Dr Rau Intravasale Blutpumpe
US6015272A (en) 1996-06-26 2000-01-1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agnetically suspended miniature fluid pump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the same
US6050987A (en) * 1998-09-21 2000-04-1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Tubular coupling
US6245007B1 (en) 1999-01-28 2001-06-12 Terumo Cardiovascular Systems Corporation Blood pump
US6210318B1 (en) 1999-03-09 2001-04-03 Abiomed, Inc. Stented balloon pump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US6136025A (en) 1999-07-27 2000-10-24 Barbut; Denise R. Endoscopic arterial pumps for treatment of cardiac insufficiency and venous pumps for right-sided cardiac support
US7022100B1 (en) 1999-09-03 2006-04-04 A-Med Systems, Inc. Guidable intravascular blood pump and related methods
DE10016422B4 (de) 2000-04-01 2013-10-31 Impella Cardiosystems Ag Parakardiale Blutpumpe
US6527800B1 (en) 2000-06-26 2003-03-04 Rex Medical, L.P. Vascular device and method for valve leaflet apposition
DE10040403A1 (de) 2000-08-18 2002-02-28 Impella Cardiotech Ag Intrakardiale Blutpumpe
WO2002027225A1 (en) 2000-09-29 2002-04-04 Jms Co., Ltd. Turbo blood pump with inclined impeller vanes
DE10059714C1 (de) 2000-12-01 2002-05-08 Impella Cardiotech Ag Intravasale Pumpe
US6981942B2 (en) 2001-11-19 2006-01-03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risty Of New Jersey Temporary blood circulation assist device
GB2383540B (en) 2001-12-28 2004-12-08 Michael Henein Intravascular pump
US6669624B2 (en) 2002-03-26 2003-12-30 O. Howard Frazier Temporary heart-assist system
US7998190B2 (en) 2002-06-17 2011-08-1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travascular miniature stent pump
US7909862B2 (en) 2003-03-19 2011-03-22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ploying expandable intraluminal medical devices
DE10336902C5 (de) 2003-08-08 2019-04-25 Abiomed Europe Gmbh Intrakardiale Pumpvorrichtung
US7762977B2 (en) * 2003-10-08 2010-07-27 Hemospher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vascular access
EP2926767B2 (en) 2003-12-23 2023-03-0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epositionable heart valve
US8048140B2 (en) 2004-03-31 2011-11-01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Fenestrated intraluminal stent system
EP2151257B1 (en) 2004-08-13 2013-04-17 Delgado, Reynolds M., III Apparatus for long-term assisting a left ventricle to pump blood
US7393181B2 (en) 2004-09-17 2008-07-01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Expandable impeller pump
DE102004054714A1 (de) 2004-11-12 2006-05-24 Impella Cardiosystems Gmbh Faltbare intravasal einführbare Blutpumpe
US7918880B2 (en) 2005-02-16 2011-04-0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elf-expanding stent and delivery system
US7479102B2 (en) 2005-02-28 2009-01-20 Robert Jarvik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valvular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AU2006255059A1 (en) * 2005-06-06 2006-12-14 Foster-Miller, Inc. Blood pump
EP1893075A4 (en) 2005-06-08 2013-06-19 Micromed Technology Inc ARTIFICIAL HEART SYSTEM
EP1948296B2 (en) 2005-10-14 2017-10-11 Pacesetter, Inc. 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 and system
US7438699B2 (en) 2006-03-06 2008-10-21 Orqis Medical Corporation Quick priming connectors for blood circuit
US20070213690A1 (en) * 2006-03-08 2007-09-13 Nickolas Phillips Blood conduit connector
CN102380135A (zh) 2006-03-23 2012-03-21 宾州研究基金会 带有可膨胀叶轮泵的心脏辅助装置
DE102006018851A1 (de) 2006-04-22 2007-10-25 Biotronik Crm Patent Ag Aktives medizinisches Geräteimplantat mit mindestens zwei diagnostischen und/oder therapeutischen Funktionen
US7914436B1 (en) 2006-06-12 2011-03-29 Abiomed,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mping blood
US9039712B2 (en) 2006-06-28 2015-05-26 Medtronic Cryocath Lp Shape modification system for a cooling chamber of a medical device
DE102006036948A1 (de) 2006-08-06 2008-02-07 Akdis, Mustafa, Dipl.-Ing. Blutpumpe
WO2008027366A2 (en) 2006-08-28 2008-03-06 Vascular Precis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and closing controlled openings in tissue
US20080132748A1 (en) 2006-12-01 2008-06-05 Medical Value Partners, Llc Method for Deployment of a Medical Device
US20080154328A1 (en) 2006-12-15 2008-06-26 Proteus Biomedical, Inc. Universal connector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AU2008219653B2 (en) 2007-02-26 2014-01-16 Heartware, Inc. Intravascular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US8075472B2 (en) 2007-05-03 2011-12-13 Leviticus-Cardio Ltd. Permanen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for treating heart failure
TW200914457A (en) 2007-05-31 2009-04-01 Kyowa Hakko Kogyo Kk Pyrimidodiazepinone derivative
DE602007004842D1 (de) 2007-07-18 2010-04-01 Surgery In Motion Ltd Vorrichtung zur Unterstützung bei der Herzbehandlung
US8489190B2 (en) 2007-10-08 2013-07-16 Ais Gmbh Aachen Innovative Solutions Catheter device
ATE480274T1 (de) 2007-10-08 2010-09-15 Ais Gmbh Aachen Innovative Sol Katheter-vorrichtung
US8439859B2 (en) 2007-10-08 2013-05-14 Ais Gmbh Aachen Innovative Solutions Catheter device
CA2703345C (en) 2007-10-22 2016-04-12 Endocross Ltd. Balloons and balloon catheter systems for treating vascular occlusions
US8821366B2 (en) 2007-10-24 2014-09-02 Circulite, Inc. Transseptal cannula, tip,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WO2009091965A1 (en) 2008-01-18 2009-07-23 Med Institute, Inc. Intravascular device attachment system having tubular expandable body
JP5473085B2 (ja) 2008-06-23 2014-04-16 カーディオブリッジ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循環補助の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ポンプ
AU2009292201B2 (en) 2008-09-10 2015-04-16 Heartware, Inc. TET system for implanted medical device
EP2341956B1 (en) 2008-10-06 2015-12-23 Indiana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or passive assistance in the circulatory system
US8308798B2 (en) 2008-12-19 2012-11-13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Quick-connect prosthetic heart valve and methods
US7993259B2 (en) 2009-01-23 2011-08-09 Wei-Chang Kang Percutaneous intra-aortic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EP2246078A1 (de) 2009-04-29 2010-11-03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Wellenanordnung mit einer Welle, die innerhalb einer fluidgefüllten Hülle verläuft
US8617239B2 (en) 2009-05-18 2013-12-31 Cardiobridge Gmbh Catheter pump
CN102481398A (zh) 2009-07-01 2012-05-30 宾夕法尼亚州研究基金会 具有可扩张套管的血泵
WO2011022658A1 (en) 2009-08-20 2011-02-24 Cook Incorporated Load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xpandable intraluminal medical devices
EP3607888A1 (en) 2009-09-07 2020-02-12 Aeeg Ab Device and kit for closure of a body lumen puncture
US8690749B1 (en) 2009-11-02 2014-04-08 Anthony Nunez Wireless compressible heart pump
EP2319552B1 (de) 2009-11-06 2014-01-08 Berlin Heart GmbH Blutpumpe
US20120253387A1 (en) 2009-12-02 2012-10-04 Apica Cardiovascular Ireland Limite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ssue access site closure
EP2347778A1 (de) 2010-01-25 2011-07-27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Fluidpumpe mit einem radial komprimierbaren Rotor
EP2363157A1 (de) 2010-03-05 2011-09-07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Vorrichtung zur mechanischen Einwirkung auf ein Medium, insbesondere Fluidpumpe
EP2388029A1 (de) 2010-05-17 2011-11-23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Pumpenanordnung
EP2407187A3 (de) 2010-07-15 2012-06-20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Blutpumpe für die invasive Anwendung innerhalb eines Körpers eines Patienten
US8562509B2 (en) 2010-12-30 2013-10-22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US8485961B2 (en) 2011-01-05 2013-07-16 Thoratec Corporation Impeller housing for percutaneous heart pump
WO2012094641A2 (en) 2011-01-06 2012-07-12 Thoratec Corporation Percutaneous heart pump
WO2012094535A2 (en) 2011-01-06 2012-07-12 Thoratec Corporation Percutaneous heart pump
US8685047B2 (en) 2011-02-07 2014-04-01 Abbott Vascular, Inc. Scaffold device for preventing tissue trauma
EP2497426B1 (en) 2011-03-09 2016-12-14 Aeeg Ab Device and kit for closure of a body lumen puncture
US9642958B2 (en) 2011-08-19 2017-05-09 Leviticus Cardio Ltd. Coplanar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US8734331B2 (en) 2011-08-29 2014-05-27 Minnetronix, Inc. Expandable blood pumps and methods of their deployment and use
WO2013062859A1 (en) 2011-10-28 2013-05-02 Medtronic, Inc. Modular lead end
JP6139550B2 (ja) 2011-11-28 2017-05-31 ミ‐ヴァ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補助循環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5505515A (ja) 2012-02-07 2015-02-23 フリダヤ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Hridaya, Inc. 血行補助デバイス
DE102012202411B4 (de) 2012-02-16 2018-07-05 Abiomed Europe Gmbh Intravasale blutpumpe
US9339197B2 (en) * 2012-03-26 2016-05-17 Medtronic, Inc. Intravascula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introduction
EP2830675B1 (en) 2012-03-26 2025-06-25 Procyr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luid flows and/or pressures for circulation and perfusion enhancement
US9220906B2 (en) * 2012-03-26 2015-12-29 Medtronic, Inc. Tethered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deployment
US9446179B2 (en) 2012-05-14 2016-09-20 Thoratec Corporation Distal bearing support
US9872947B2 (en) 2012-05-14 2018-01-23 Tc1 Llc Sheath system for catheter pump
US9421311B2 (en) 2012-07-03 2016-08-23 Thoratec Corporation Motor assembly for catheter pump
US8923963B2 (en) 2012-10-31 2014-12-30 Medtronic, Inc. Leadless pacemaker system
US9808633B2 (en) 2012-10-31 2017-11-07 Medtronic, Inc. Leadless pacemaker system
EP4233702A3 (en) 2013-03-13 2023-12-20 Magenta Medical Ltd. Manufacture of an impeller
US8777832B1 (en) 2013-03-14 2014-07-15 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Research Foundation Axial-centrifugal flow catheter pump for cavopulmonary assistance
US9308302B2 (en) 2013-03-15 2016-04-12 Thoratec Corporation Catheter pump assembly including a stator
DE102013208038B4 (de) 2013-05-02 2016-09-08 Michael Siegenthaler Katheterbasierendes Herzunterstützungssystem
US9314559B2 (en) 2013-08-30 2016-04-19 Steve Smith Four chamber redundant-impeller artificial heart
EP2860849B1 (de) * 2013-10-11 2016-09-14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Komprimierbarer Motor, Implantier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Positionieren des Motors
EP2868289A1 (de) 2013-11-01 2015-05-06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Flexibler Katheter mit einer Antriebswelle
EP2868331B1 (de) 2013-11-01 2016-07-13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Pumpe, insbesondere Blutpumpe
WO2015109028A1 (en) 2014-01-14 2015-07-23 Kaiser Daniel Walt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intra cardiac filling pressures, heart rate, and cardiac output
EP3110468B1 (en) 2014-02-25 2021-11-03 Kushwaha, Sudhir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and method
WO2015148821A1 (en) 2014-03-27 2015-10-01 Nasser Rafie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losure of transvascular or transcameral access ports
EP3131601B1 (en) 2014-04-15 2018-07-25 Heartware, Inc. Improvements in transcutaneous energy transfer systems
EP3145559B1 (en) 2014-05-19 2020-08-05 Magenta Medical Ltd. Blood pump
EP3145558B1 (en) 2014-05-20 2021-12-15 CircuLite, Inc. Heart assist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70274128A1 (en) 2014-12-16 2017-09-28 Corrado TAMBURINO Pumping systems, endoluminal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creating two-way blood flow
US10279094B2 (en) 2015-01-21 2019-05-07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Endovascular variable aortic control catheter
WO2016185473A1 (en) 2015-05-18 2016-11-24 Magenta Medical Ltd. Blood pump
US10842974B2 (en) 2015-08-17 2020-11-24 Tufts Medical Cente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ly occluding the superior vena cava for treating heart conditions
EP4290081A3 (en) 2015-09-25 2024-02-21 Procyrion, Inc. Non-occluding intravascular blood pump providing reduced hemolysis
CA3014105C (en) 2016-02-10 2024-06-11 Scandinavian Real Heart Ab Blood pump housing device
JP6926195B2 (ja) 2016-04-23 2021-08-25 トランスミューラル システムズ エルエルシーTransmural Systems LLC 経血管又は経室アクセスポートを閉鎖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10881868B2 (en) * 2016-05-24 2021-01-05 Sorin Crm Sas Torque limiting mechanism between a medical device and its implantation accessory
US20170340789A1 (en) 2016-05-27 2017-11-30 Yale University Cavo-arterial pump
EP3471794B1 (en) 2016-06-16 2020-08-05 KOC Universitesi Self-propelled venous blood pump
EP3472498A4 (en) 2016-06-17 2020-02-19 Procyrion, Inc. MAGNETIC FLUID SEAL FOR IMPLANTABLE DEVICES
US20180103901A1 (en) 2016-10-17 2018-04-19 CU Wellness, Inc. Multifunction modular strap for a wearable device
RU2637605C1 (ru) 2016-11-09 2017-12-05 Алекс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оротеев Микроаксиальный насос поддержки кровообращ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US10179197B2 (en) 2016-11-21 2019-01-15 Cardiobridge Gmbh Catheter pump with a pump head for insertion into the aorta
JP7094279B2 (ja) 2016-11-23 2022-07-01 マジェンタ・メディカル・リミテッド 血液ポンプ
USD855175S1 (en) 2016-12-09 2019-07-30 Cardiobridge Gmbh Purge cassette of a catheter pump
USD826401S1 (en) 2016-12-09 2018-08-21 Cardiobridge Gmbh Console for a purge cassette of a catheter pump
USD811588S1 (en) 2016-12-09 2018-02-27 Cardiobridge Gmbh Cage for catheter pump
US20180214141A1 (en) 2016-12-22 2018-08-02 TransCaval Solutions, Inc.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Vessel Crossing and Closure
WO2018129177A1 (en) 2017-01-06 2018-07-12 Benjamin Sun Implantable intravascular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US20180193543A1 (en) 2017-01-09 2018-07-12 Benjamin Sun Implantable intravascular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DE102017102823A1 (de) 2017-02-13 2018-08-16 Cardiobridge Gmbh Katheterpumpe mit einem Pumpenkopf zum Einsetzen in das arterielle Gefäßsystem
DE102017102828A1 (de) 2017-02-13 2018-08-16 Cardiobridge Gmbh Katheterpumpe mit einem Pumpenkopf zum Einführen in das arterielle Gefäßsystem
DE102017102824A1 (de) 2017-02-13 2018-08-16 Cardiobridge Gmbh Katheterpumpe mit Antriebseinheit und Katheter
DE102017102829A1 (de) 2017-02-13 2018-08-16 Cardiobridge Gmbh Spülsystem
US11235137B2 (en) 2017-02-24 2022-02-01 Tc1 Llc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implantation
US10709886B2 (en) * 2017-02-28 2020-07-14 Boston Scientific Neuromodulati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eads and systems with elongate anchoring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WO2018158635A1 (en) 2017-02-28 2018-09-07 Besselink Petrus A Stented valve
US10912873B2 (en) 2017-03-02 2021-02-09 White Swell Medical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pressure at an outflow of a duct
WO2018213542A1 (en) 2017-05-17 2018-11-22 Apple Inc. Wearable bands with embedded circuitry
CA3066361A1 (en) 2017-06-07 2018-12-13 Shifamed Holdings, Llc Intravascular fluid movement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US10780206B2 (en) 2017-08-14 2020-09-22 Heartware, Inc. Pump to motor connection system
EP3456367A1 (en) * 2017-09-19 2019-03-20 Abiomed Europe GmbH Blood pump
DK3700604T3 (da) 2017-10-24 2021-08-30 Tufts Medical Ct Inc Systemer til selektiv okkludering af øvre hulvene til behandling af hjertelidelser
WO2019094963A1 (en) 2017-11-13 2019-05-16 Shifamed Holdings, Llc Intravascular fluid movement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2004563B (zh) 2018-02-01 2024-08-06 施菲姆德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血管内血泵以及使用和制造方法
US20210077687A1 (en) 2018-03-20 2021-03-18 Second Heart Assist, Inc. Circulatory assist pump
US20220331576A1 (en) 2018-03-20 2022-10-20 Second Heart Assist, Inc. Circulatory assist pump
US11602627B2 (en) 2018-03-20 2023-03-14 Second Heart Assist, Inc. Circulatory assist pump
WO2019191851A1 (en) 2018-04-06 2019-10-10 Georges Gabriel Fluid circulation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US11690997B2 (en) 2018-04-06 2023-07-04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Mammalian body conduit intralumenal device and lumen wall anchor assembly, component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implantation and explanation thereof
EP3836859B1 (en) 2018-08-13 2025-03-05 Cardionomic, Inc. Systems for affecting cardiac contractility and/or relaxation
JP7729779B2 (ja) 2019-03-26 2025-08-26 パズル メディカル デバイシ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モジュール方式の哺乳類身体埋込型流体流作用装置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EP3955985B1 (en) 2019-04-19 2024-08-21 Abiomed, Inc. Cooled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EP3990095A4 (en) 2019-06-28 2023-07-12 Theodosios Alexander REMOVABLE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FOR SHORT TERM USE
US20220296852A1 (en) 2019-10-04 2022-09-22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Mammalian body implantable fluid flow influencing device
US12383723B2 (en) 2019-10-05 2025-08-12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Mammalian body implantable fluid flow influencing device
IL293625A (en) 2019-12-03 2022-08-01 Procyrion Inc Blood pumps
WO2021117021A1 (en) 2019-12-12 2021-06-17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flow of a fluid in a vascular system of a mammalian body
WO2021119413A1 (en) 2019-12-13 2021-06-17 Procyrion, Inc. Support structures for intravascular blood pumps
EP4084851A4 (en) 2020-01-03 2024-01-24 Puzzle Medical Devices Inc. INTRALUMEN PROTECTION DEVICE FOR MAMMAL AND LUMINAL WALL ANCHOR ASSEMBLY, COMPONENTS THEREOF AND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EXPLANTATION THEREOF
CN112870547A (zh) 2021-02-07 2021-06-0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用于治疗Fontan术后循环衰竭的串联轴流泵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2050A1 (en) * 2007-10-24 2009-04-30 Circulite, Inc. Transseptal cannula, tip,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20100249491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Circulite, Inc. Two-piece transseptal cannula,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delivery
US20100249489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Robert Jarvik Intraventricular blood pumps anchored by expandable mounting devices
WO2013093058A1 (en) * 2011-12-22 2013-06-27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Sheath device for inserting a catheter
US20150250935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Medtronic Vascular Galway Modular Implantab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US20150306291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Yale University Percutaneous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moting Movement of a Bodily Fluid
US20170119945A1 (en) * 2014-06-12 2017-05-04 Universitaet Duisburg-Essen Pump for implantation into a vessel
CN109069716A (zh) * 2016-03-23 2018-12-21 阿比奥梅德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过滤器的血泵
US20180110909A1 (en) * 2016-10-24 2018-04-26 Heartware, Inc. Blood pump with in-situ attaching motor stator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37290A (zh) * 2023-05-23 2023-08-25 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并联式血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342460A1 (en) 2024-10-17
WO2020198765A3 (en) 2020-10-29
CN113993576B (zh) 2024-09-24
US12053623B2 (en) 2024-08-06
CN119113374A (zh) 2024-12-13
JP7729779B2 (ja) 2025-08-26
JP2022526673A (ja) 2022-05-25
US20210162196A1 (en) 2021-06-03
US20210260360A1 (en) 2021-08-26
AU2020248173A1 (en) 2021-11-25
EP3946511A2 (en) 2022-02-09
CA3135041A1 (en) 2020-10-01
EP4238606A2 (en) 2023-09-06
AU2020248173B2 (en) 2025-10-02
WO2020198765A2 (en) 2020-10-01
US11179557B2 (en) 2021-11-23
EP4238606A3 (en) 2023-11-08
EP3946511B1 (en) 2023-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53623B2 (en) Modular mammalian body implantable fluid flow influenc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183104B2 (en) Modular implantab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EP2195043B1 (en) Intraatrial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US7381179B2 (en) Pulmonary and circulatory blood flow support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eart surgery procedures
US2023013746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flow of a fluid in a vascular system of a mammalian body
US8409128B2 (en)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heart and circulatory system
US12383723B2 (en) Mammalian body implantable fluid flow influencing device
CN107106206B (zh) 自密封套管
WO2021062566A1 (en) Modular impeller system for fluid circulation
JP2010148901A (ja) 移植型心臓補助装置
WO2011117566A1 (en) Pulsatile blood pump
US20220280768A1 (en) Cannula for Endovascular Blood Circuit Support, Corresponding Assembly, Method and Cannula System
WO2022094690A1 (en) Mammalian body implantable fluid flow influencing device
Mihaylov et al.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Systems–A review
US20250018169A1 (en) Catheter blood pump with deployable intra-cardiac anti-migration brace
US20250099234A1 (en) Prosthesis for heart valve and method for arranging this prosthesis in an implantation device
Jungschleger et al.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Jungschleger et al.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WO2024216126A1 (en) Circulatory support systems for use with extracorporeal blood pum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点击 这是indexloc提供的php浏览器服务,不要输入任何密码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