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113886696A - 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6696A
CN113886696A CN202111166079.1A CN202111166079A CN113886696A CN 113886696 A CN113886696 A CN 113886696A CN 202111166079 A CN202111166079 A CN 202111166079A CN 113886696 A CN113886696 A CN 113886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target
tag
behav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60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子群
张默
洪淼
齐霁
张跃
黄少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60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6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6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6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06F16/9033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90344Query processing by using string matching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车载场景。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响应于针对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所述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数据推送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数据推送已经成为目前网络技术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可以通过终端获取各种各样的推送数据,例如新闻消息、天气预报、产品介绍消息等等。
传统技术中,通常是由数据发送方在发送终端上编辑待推送数据,选择数据接收方,然后通过发送终端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方对应的接收终端。整个过程操作繁琐,从而导致数据推送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数据推送效率的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数据推送方法,应用于管理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所述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包括:
显示推送任务配置界面;响应于在所述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数据选择操作,确定所述待推送数据;响应于在所述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用户标签选择操作,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送配置信息还包括目标推送方式和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中转用户标识选择操作,确定所述目标中转用户标识;所述中转终端为所述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响应于在所述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方式选择操作,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目标推送方式为会话推送方式时,所述目标推送方式用于将所述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推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所述目标会话界面是所述中转终端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目标推送方式为动态信息推送方式时,所述目标推送方式用于将所述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应用中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所述目标动态信息。
一种数据推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推送信息配置模块,用于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推送任务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所述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所述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所述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一种数据推送方法,应用于中转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推送任务;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得到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展示界面中,展示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行为轨迹数据;所述行为轨迹数据是对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行为整理得到的轨迹数据。
一种数据推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推送任务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推送任务;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得到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推送任务执行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显示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推送任务;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得到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显示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推送任务;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得到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一种标签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用户标识在目标应用中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确定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
将所述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以使所述管理终端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所述候选标签集合,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用于进行数据推送,所述数据推送的推送过程为所述管理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推送数据和所述目标用户标签。
一种标签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户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用户标识在目标应用中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用户标签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确定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
用户标签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以使所述管理终端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所述候选标签集合,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用于进行数据推送,所述数据推送的推送过程为所述管理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推送数据和所述目标用户标签。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个用户标识在目标应用中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确定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
将所述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以使所述管理终端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所述候选标签集合,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用于进行数据推送,所述数据推送的推送过程为所述管理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推送数据和所述目标用户标签。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个用户标识在目标应用中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确定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
将所述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以使所述管理终端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所述候选标签集合,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用于进行数据推送,所述数据推送的推送过程为所述管理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推送数据和所述目标用户标签。
一种数据推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管理终端、中转终端、第一服务器和目标用户终端;
第一服务器,用于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将所述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所述管理终端;
管理终端,用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所述候选标签集合,从所述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基于待推送数据和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生成推送配置信息,基于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所述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所述中转终端;
中转终端,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上述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各个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将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在管理终端的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进行展示。管理终端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触发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管理终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并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这样,由管理终端统一建立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只需要简单的确认操作就可以一键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无需中转终端人工手动选择待推送数据和数据接收方来进行数据推送,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此外,第一服务器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自动为用户标识配置用户标签,从而在进行数据推送时,无需人工手动选择数据接收方,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就可以快速确定数据接收方,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一个实施例中管理应用的初始化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3B为一个实施例中关键字标签配置区的界面示意图;
图3C为一个实施例中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的界面示意图;
图3D为一个实施例中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的界面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推送任务配置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5A为一个实施例中推送任务配置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5B为一个实施例中推送任务配置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数据推送任务的界面示意图;
图7B为一个实施例中会话分享的界面示意图;
图7C为一个实施例中动态信息分享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展示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标签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A为一个实施例中关键字打标签的流程示意图;
图10B为一个实施例中入群打标签的流程示意图;
图10C为一个实施例中素材互动打标签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标签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用户终端集群102包括多个用户标识分别对应的用户终端,各个用户终端通过网络与第一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此外,第一服务器104还通过网络与管理终端106、中转终端108进行通信,管理终端106和中转终端108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通过与用户终端集群、中转终端的数据交互,第一服务器104可以获取到各个用户标识在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基于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第一服务器104可以将各个用户标签发送至管理终端106和中转终端108,在管理终端106和中转终端108上进行展示。第一服务器104可以基于各个用户标签生成候选标签集合,将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106,在管理终端106的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候选标签集合。管理终端106可以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触发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管理终端106可以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108。中转终端108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可以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将待推送数据推送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110。目标用户终端110是用户终端集群102中,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用户终端。
可以理解,上述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语音交互设备、智能家电、车载终端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云服务器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推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管理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
其中,管理终端是指管理员操作的终端。管理员是指用户集群中的管理者,用于管理和维护用户集群的相关信息。管理终端上可以运行有用户集群管理应用,管理员可以在用户集群管理应用中进行数据推送的相关配置。
数据推送的目标是指将待推送数据推送给目标用户。在管理终端的相关界面上,管理员通过配置操作可以确定用于数据推送的推送配置信息,推送配置信息可以在界面上进行展示。
配置操作用于进行信息配置,配置操作具体可以是触摸操作、光标操作、按键操作或者语音操作。触摸操作可以是触摸点击操作、触摸按压操作或者触摸滑动操作,触摸操作可以是单点触摸操作或者多点触摸操作,例如,在管理终端的相关界面上,通过针对候选推送数据集合的触摸点击操作确定待推送数据。光标操作可以是控制光标进行点击的操作或者控制光标进行按压的操作,例如,在管理终端的相关界面上,通过针对候选推送数据选项的光标点击操作确定待推送数据。按键操作可以是虚拟按键操作或者实体按键操作等,例如,在管理终端的相关界面上,通过针对管理终端实体按键的按键操作输入待推送数据。
推送配置信息具体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待推送数据可以包括至少一种数据类型的信息内容,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本、表情、图像、视频、文件和链接地址等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待推送数据可以是入群邀请二维码、产品介绍短视频、图文并茂的待开展活动介绍推文等。目标用户标签是基于配置操作从多个候选标签中确定的至少一个用户标签。
具体地,管理终端上可以运行有用户集群管理应用,用户集群管理应用服务于用户集群通信应用。用户集群通信应用是一种面向团队用户设计的即时通信应用,团队员工之间能够通过团队通信应用进行工作对话,也可以通过团队通信应用进行文件传输、信息统计、日常考勤、会议预订或邮件往来等办公功能中的至少一项,以辅助团队人员办公,实现团队人员之间的协同办公。例如,用户集群通信应用可以是企业通信应用,用户集群包括各个企业成员。用户集群管理应用可以简称为管理应用。
管理员可以登录管理终端上的管理应用,在管理应用中进行数据推送的相关配置操作。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在管理终端上向管理员展示配置好的推送配置信息。例如,管理员可以在管理终端展示的候选推送数据集合和候选标签集合中,通过选择确定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
其中,候选标签集合是由多个候选的用户标签组成的标签集合。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第一服务器是指管理应用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可以对用户在目标应用中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自动为用户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目标应用是指个体通信应用,个体通信应用和用户集群通信应用都是即时通信应用,两个应用存在关联关系,从而个体用户和用户集群中的集群用户可以跨应用进行信息交流。在进行信息交流时,个体用户可以使用在个体通信应用中的用户账号,而集群用户可以使用在用户集群通信应用中的用户账号。可以理解,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用户行为数据。用户行为数据记录了个体用户与集群用户的交互信息,例如,个体用户与集群用户的会话消息、个体用户对集群用户发送的推送数据的浏览行为等。为了提高集群用户向个体用户进行数据推送的推送效率,第一服务器可以获取个体用户在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基于一定的算法、策略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确定个体用户对应的用户标签,从而为个体用户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第一服务器可以基于用户标识确定个体用户,即各个用户标识为各个个体用户对应的用户标识。
步骤S204,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其中,确认操作用于确认任务信息无误,执行数据推送任务。与配置操作类似,确定操作具体可以是触摸操作、光标操作、按键操作或者语音操作。
数据推送任务是管理员指派给集群用户的数据推送工作。集群用户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需要按照数据推送任务的指示进行数据推送。
中转终端是指集群用户操作的终端。集群用户可以认为是数据推送的中转用户,集群用户只需在终端上进行简单的任务确认操作,待推送数据即可自动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目标用户终端是指用户标签包括目标用户标签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终端。可以理解,中转终端可以为至少一个,目标用户终端也可以为至少一个,管理终端也可以为至少一个。
具体地,管理员可以在管理终端上进行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从而触发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和数据推送任务的发送。也就是,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并将数据推送任发送至中转终端。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若集群用户确认执行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自动将待推送数据推送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这样,无需各个集群用户分别自己配置待推送数据和待推送数据对应的目标用户,集群用户只需要在中转终端上确认执行数据推送任务,就可以自动一次性推送待推送数据至各个目标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推送时间,推送时间用于指示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的参考时间。管理终端可以按照推送时间信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例如,在临近或到达推送时间时,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当然,管理终端也可以在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后,立即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若中转终端确认执行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主动等待至临近或到达推送时间的时候,才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由管理终端确定中转终端上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将数据推送任务和目标用户标识发送至中转终端,从而中转终端只需要直接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当然,也可以由中转终端自主确定目标用户标识,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先基于目标用户标签确定本地的目标用户标识,然后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车载应用场景下,管理员可以在车载终端上配置数据推送任务,通过车载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集群用户也可以通过车载终端接收数据推送任务,在车载终端上显示数据推送任务。集群用户可以通过车载终端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目标用户也可以通过车载终端接收待推送数据,在车载终端上显示待推送数据。
上述数据推送方法中,管理终端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其中,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而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由管理终端统一建立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只需要简单的确认操作就可以一键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无需中转终端人工手动选择待推送数据和数据接收方来进行数据推送,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此外,第一服务器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自动为用户标识配置用户标签,从而在进行数据推送时,无需人工手动选择数据接收方,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就可以快速确定数据接收方,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管理应用的启动操作,显示策略配置界面,管理应用服务于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响应于在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标签匹配策略用于对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其中,启动操作用于启动应用程序。与配置操作类似,启动操作具体可以是触摸操作、光标操作、按键操作或者语音操作。
管理应用是指用户集群管理应用,目标应用是指个体用户通信应用,关联应用是指用户集群通信应用。管理应用服务于关联应用,管理应用可以为关联应用提供额外的服务,优化、强化关联应用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管理应用可以是用户集群通信应用对应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化)服务商开发的应用。可以理解,管理应用可以是网页应用,通过网页启动,也可以桌面应用,通过图标启动,也可以是关联应用中的小程序,通过图标启动。
策略配置界面是用于配置标签匹配策略的界面。标签匹配策略用于对某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确定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当前用户标识是指各个用户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匹配策略包括多个候选标签和各个候选标签对应的匹配条件。若用户行为数据满足任意一个匹配条件,则确定用户标签为该匹配条件对应的候选标签。
具体地,管理员在管理终端上启动管理应用后,可以进入策略配置界面,在策略配置界面上配置标签匹配策略。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管理应用的启动操作,先在管理终端上向管理员展示策略配置界面。然后,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在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在配置完成后,管理应用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就可以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从而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参考图3A,管理员登录管理应用后,管理终端可以展示管理应用的初始化界面。初始化界面中的302为页签选择区,包括多个页签选项,例如,“素材”管理页签、“标签管理”页签、“任务管理”页签。初始化界面中的304为页签内容展示区,用于展示某一页签的具体内容。例如,管理员点击302中的“标签管理”页签,304可以展示策略配置界面,管理员点击302中的“任务管理”页签,304可以展示推送任务配置界面。可以理解,管理员登录管理应用后,可以是管理终端自动展示策略配置界面,也可以是管理终端响应于管理员针对“标签管理”页签的触发操作,从而展示策略配置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管理应用服务于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管理员可以通过关联应用登录管理应用。例如,管理员可以在登录关联应用后,通过图形码采集入口“扫一扫”扫描用于登录管理应用的图形码,从而登录管理应用。图形码是指将具有意思表达功能的字符或者字符串经过编码而生成的图形,图形码可以包括条形码、二维码或小程序码中的至少一种。管理员也可以在登录关联应用后,通过管理应用的小程序入口进入管理应用。
上述实施例中,在管理应用中进行标签匹配策略的配置,后续第一服务器可以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在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包括:
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关键字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和对应的候选关键字;响应于针对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关键字匹配策略,得到标签匹配策略;关键字匹配策略用于当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
其中,关键字标签配置区用于配置关键字匹配策略。关键字匹配策略用于对当前用户标识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的历史会话消息进行标签匹配处理,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关键字匹配策略中配置的候选标签可以认为是关键字标签。用于生成关键字匹配策略的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具体包括候选标签和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关键字。候选标签是指候选的用户标签,候选标签可以为至少一个,一个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关键字可以为至少一个。
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和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关键字,因而,基于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生成的关键字匹配策略用于在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也就是,关键字匹配策略用于在历史会话消息的消息内容触发候选关键字时,将触发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可以理解,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更多的信息,来进一步限缩匹配范围,提高用户标签的精准度。例如,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还包括参考会话类型,参考会话类型是从候选会话类型中确定的会话类型,候选会话类型包括单人会话类型和会话群组类型。单人会话类型用于在当前个体用户与集群用户的单人聊天会话中产生的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会话群组类型用于在当前个体用户与集群用户的多人会话中产生的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
具体地,标签匹配策略可以有多种类型的策略,为了提高配置效率和后续的匹配效率,针对不同类型的策略,策略配置界面中展示有各个类型分别对应的配置区域,以便用户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配置。
策略配置界面中包括关键字标签配置区,管理员可以在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配置关键字匹配策略所需的信息,然后启用配置的关键字匹配策略。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关键字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管理员配置的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关键字匹配策略,将关键字匹配策略作为标签匹配策略。得到标签匹配策略后,管理终端可以将标签匹配策略发送至第一服务器,存储在第一服务器上。
可以理解,与配置操作类似,确认操作具体可以是触摸操作、光标操作、按键操作或者语音操作。例如,确认操作为管理员针对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创建”控件的光标点击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配置关键字匹配策略,关键字匹配策略可以从个体用户的会话消息中智能地挖掘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还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和参考中转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关键字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包括:
响应于关键字匹配模式的配置操作,从候选关键字匹配模式中确定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候选关键字匹配模式包括粗粒度匹配模式和细粒度匹配模式,粗粒度匹配模式用于当历史会话消息包括候选关键字时,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细粒度匹配模式用于当历史会话消息为候选关键字时,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
其中,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是从候选关键字匹配模式中确定的关键字匹配模式。在进行标签匹配处理时,可以基于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来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是否匹配成功。候选关键字匹配模式包括粗粒度匹配模式和细粒度匹配模式。粗粒度匹配模式是比较粗糙的匹配模式,粗粒度匹配模式用于在用户行为数据中的历史会话消息包括候选关键字时,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也就是,只要历史会话消息包含候选关键字,就认为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因此,粗粒度匹配模式也可以认为是模糊匹配模式。细粒度匹配模式是比较精细的匹配模式,细粒度匹配模式用于在历史会话消息为候选关键字时,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也就是,必须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完全一致,才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因此,细粒度匹配模式也可以认为是精准匹配模式。例如,候选关键字为“宝马”,若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为粗粒度匹配模式,那么与该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的历史会话消息可以为“宝马”、“宝马车”和“宝马座驾舒适”。若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为细粒度匹配模式,那么与该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的历史会话消息必须为“宝马”。
具体地,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管理员可以在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配置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在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关键字匹配模式的配置操作,从候选关键字匹配模式中确定管理员配置的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可以理解,若管理员未专门配置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则可以在进行标签匹配处理时,采用默认关键字匹配模式,默认关键字匹配模式可以是粗粒度匹配模式和细粒度匹配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关键字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包括:
响应于中转用户标识的配置操作,从候选中转用户标识中确定参考中转用户标识;参考中转用户标识用于当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且历史会话消息对应的会话用户标识包括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目标中转用户标识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
其中,参考中转用户标识是从候选中转用户标识中确定的至少一个中转用户标识。参考中转用户标识用于在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且历史会话消息对应的会话用户标识包括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目标中转用户标识时,才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也就是,不仅需要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还需要历史会话消息对应的会话对象包括参考中转用户标识,才能确定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在个体用户在与特定的集群用户的聊天过程中触发了候选关键字,才会为个体用户配置对应的关键字标签。
具体地,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参考中转用户标识。管理员可以在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配置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中转用户标识。在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中转用户标识的配置操作,从候选中转用户标识中确定参考中转用户标识。
参考图3B,管理终端响应于管理员对“标签管理”页签的下拉选项中“自动标签”的触发操作,展示策略配置界面。策略配置界面中也包括页签选择区,页签选择区包括“自动标签库”页签、“关键字标签”页签、“入群行为标签”页签和“互动行为标签”页签。管理终端响应于管理员对“关键字标签”页签的触发操作,展示关键字标签配置区。管理员可以在“打标签规则名称”区域配置策略的名称,以便后续基于策略名称快速查找对应的策略。管理员可以在“标签名称”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在“所属标签组”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归入的标签组,以便后续可以分组管理、查找候选标签。管理员可以在“模糊匹配关键字”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关键字,该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为粗粒度匹配模式。管理员可以在“精准匹配关键字”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关键字,该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为细粒度匹配模式。管理员可以在“适用成员范围”区域配置参考中转用户标识。在信息配置完成后,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创建”控件的点击操作,基于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展示的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关键字匹配策略。可以理解,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用于介绍关键字匹配策略的“备注”区域、用于确定参考会话类型的“会话类型”区域等。
上述实施例中,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还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和参考中转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种,信息越丰富的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生成的关键字匹配策略可以从个体用户的会话消息中更加精准地挖掘用户标签,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细化个体用户,提高推送的有效性、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在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包括:
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入群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和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响应于针对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得到标签匹配策略;入群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当目标会话标识与候选会话标识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候选标签,目标会话标识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会话标识。
其中,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用于配置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入群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对当前用户标识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的目标入群行为进行标签匹配处理,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入群行为是指个体用户加入会话群组的行为。某一用户加入一个会话群组可以是该用户主动加入的,例如,用户通过扫描群组二维码加入会话群组,也可以该用户被动加入的,例如,用户被会话群组中的已有用户邀请加入会话群组。入群行为匹配策略中配置的候选标签可以认为是入群行为标签。用于生成入群行为匹配策略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具体包括候选标签和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候选标签可以为至少一个,一个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可以为至少一个。
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和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因而,基于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的入群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在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目标会话标识与候选会话标识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候选标签。也就是,入群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在当前个体用户加入集群用户创建的目标会话群组时,将与目标会话群组对应的目标会话标识匹配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在个体用户加入特定会话群组时,为个体用户配置对应的入群行为标签。
具体地,策略配置界面中还可以包括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管理员可以在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配置入群行为匹配策略所需的信息,然后启用配置的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入群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管理员配置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将入群行为匹配策略作为标签匹配策略。
参考图3C,管理终端响应于管理员对“入群行为标签”页签的触发操作,展示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管理员可以在“打标签规则名称”区域配置策略的名称,在“标签名称”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在“所属标签组”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归入的标签组,在“指定群聊”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在信息配置完成后,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创建”控件的点击操作,基于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展示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可以理解,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用于确定参考入群方式的“指定入群方式”区域、用于确定邀请中转用户标识的“指定成员范围”区域等。若加入特定会话群组的个体用户是通过指定集群用户邀请的,将该特征会话群组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该个体用户的用户标签。
上述实施例中,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配置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可以从个体用户的入群消息中智能地挖掘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还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入群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
响应于入群方式的配置操作,确定参考入群方式;参考入群方式用于当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入群方式与匹配成功的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也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对应的候选标签。
其中,入群方式是指用户加入会话群组的方式,包括主动入群和被动入群。针对加入同一会话群组的不同入群方式,可以配置不同的候选标签,以细化用户行为。参考入群方式是从候选入群方式中确定的入群方式。参考入群方式用于在当前个体用户的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入群方式与匹配成功的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也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对应的候选标签。也就是,不仅需要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目标会话标识与候选会话标识匹配,还需要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入群方式与该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匹配,才确定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候选标签。在个体用户以特定方式加入特定会话群组,才会为个体用户配置对应的入群行为标签。
具体地,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管理员可以在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配置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在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入群方式的配置操作,从候选入群方式中确定参考入群方式。可以理解,若管理员未专门配置参考入群方式,则可以在进行标签匹配处理时,采用默认入群方式,默认入群方式可以是主动入群和被动入群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实施例中,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还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信息越丰富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的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可以从个体用户的会话消息中更加精准地挖掘用户标签,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细化个体用户,提高推送的有效性、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在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数据上传界面;在数据上传界面中,上传多个候选推送数据。
其中,数据上传界面用于上传候选推送数据,候选推送数据可以用于进行数据推送,也可以用于配置标签匹配策略。管理员可以在管理应用的数据上传界面上传多个候选推送数据,将候选推送数据存储至第一服务器。
响应于在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包括:
在策略配置界面的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互动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和候选互动行为信息;响应于针对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得到标签匹配策略;互动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当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推送数据与候选推送数据匹配成功、且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互动行为信息与匹配成功的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候选互动行为信息也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候选标签,目标互动行为是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到的。
其中,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用于配置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互动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对当前用户标识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的目标互动行为进行标签匹配处理,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互动行为是指个体用户对集群用户发送的推送数据的交互行为,例如,具体可以包括对推送数据的点击、点赞、点评、转发等行为。互动行为信息是指互动行为的详细信息,例如,具体可以包括互动次数、互动时间、互动类型等信息。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中配置的候选标签可以认为是互动行为标签,也可以认为是素材互动标签。用于生成互动行为匹配策略的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具体包括候选标签、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和候选互动行为信息。候选标签可以为至少一个,一个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可以为至少一个。
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和候选互动行为信息,因而,基于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的互动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在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推送数据与候选推送数据匹配成功,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互动行为信息与匹配成功的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候选互动行为信息也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候选标签。也就是,互动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在当前个体用户针对集群用户发送的推送数据的互动行为满足互动条件时,为个体用户配置对应的互动行为标签。例如,在个体用户接收到推送数据A的60日内,若个体用户累计对推送数据A点击2次及以上,则为个体用户打上推送数据A对应的互动行为标签。
具体地,策略配置界面中还可以包括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管理员可以在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中配置互动行为匹配策略所需的信息,然后启用配置的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在策略配置界面的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中,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互动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管理员配置的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将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作为标签匹配策略。
参考图3D,管理终端响应于管理员对“互动行为标签”页签的触发操作,展示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管理员可以在“打标签规则名称”区域配置策略的名称,在“标签名称”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在“所属标签组”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归入的标签组。管理员可以在“指定素材”区域从已上传的候选推送数据中选择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也可以在“添加素材”区域通过上传新的候选推送数据配置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管理员可以在“规则说明”区域配置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互动行为信息。在信息配置完成后,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创建”控件的点击操作,基于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展示的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可以理解,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用于确定推送中转用户标识的“指定成员范围”区域等。若个体用户浏览的指定推送数据为指定集群用户发送的,且个体用户的互动行为信息满足互动条件,则为将该指定推送数据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该个体用户的用户标签。此外,数据上传界面可以在一个独立的界面中,也可以和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在同一界面中。
上述实施例中,在策略配置界面的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中配置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可以从个体用户的素材互动消息中智能地挖掘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包括:
显示推送任务配置界面;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数据选择操作,确定待推送数据;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用户标签选择操作,确定目标用户标签。
具体地,管理员可以在管理应用的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配置推送配置信息。进入管理应用后,管理终端可以向管理员展示推送任务配置界面,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数据选择操作,从候选推送数据集合中确定待推送数据,响应于管理员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用户标签选择操作,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进而将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作为推送配置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选择操作,可以快速配置推送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送配置信息还包括目标推送方式和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中转用户标识选择操作,确定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中转终端为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
具体地,目标中转用户标识是指接收数据推送任务的集群用户对应的用户标识。在配置推送配置信息时,管理终端还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中转用户标识选择操作,从候选中转用户标识中确定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从而后续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后,管理终端可以将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作为中转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可以理解,若管理员没有专门配置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则可以默认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默认中转终端,默认中转终端可以是所有集群用户对应的用户终端,也可以是预设设置的特定集群用户对应的用户终端。
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方式选择操作,确定目标推送方式。
具体地,目标推送方式是指中转终端进行数据推送的方式,包括会话推送方式和动态信息推送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在配置推送配置信息时,管理终端还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方式选择操作,从候选推送方式中确定目标推送方式,从而后续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可以按照目标推送方式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
参考图4,管理终端响应于管理员对“任务管理”页签的下拉选项中“新建任务”的触发操作,展示推送任务配置界面。管理员可以在“任务名称”区域配置数据推送任务的名称,在“执行成员”区域配置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当管理员选择了“全部员工”选项,则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为所有集群用户对应的用户标识。当管理员选择了“指定员工”选项,推送任务配置界面可以进一步展示“添加执行员工”控件,若管理员触发了“添加执行员工”控件,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添加执行员工”弹窗,管理员可以在弹窗中配置目标中转用户标识。管理员可以在“发送类型”区域配置目标推送方式,在“发送时间”区域配置推送任务的发送时间,在“发送范围”区域配置目标用户标签。当管理员选择了“全部”选项,则目标用户标签为所有用户标签,当管理员选择了“指定标签”选项,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进一步展示“选择”控件,若管理员触发了“选择”控件,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选择用户标签”弹窗,管理员可以在弹窗中配置目标用户标签。管理员可以在“待推送数据”区域配置待推送数据,管理员可以先在数据类型中确定目标类型,从而界面上展示目标类型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的分组情况,然后管理员从分组情况中确定目标小组,从而界面上展示目标小组包含的各个候选推送数据的示意图,最后管理员从展示的示意图中确定待推送数据。在信息配置完成后,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完成”控件的点击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
可以理解,参考图5A,管理员可以在“任务管理”页签的下拉选项中确定目标推送方式,然后在目标推送方式对应的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中配置其他信息。参考图5B,管理员也可以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的页签选择区中先确定目标推送方式,然后在目标推送方式对应的配置区中配置其他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推送配置信息还包括目标推送方式和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种,信息越丰富的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数据推送任务可以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的数据推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标推送方式为会话推送方式时,目标推送方式用于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推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目标会话界面是中转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具体地,会话推送方式用于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进行数据推送,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集群用户与个体用户的会话界面中。若目标推送方式为会话推送方式,中转终端可以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推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目标会话界面是指中转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可以理解,目标会话界面可以是单人会话界面,也可以是会话群组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转终端确认执行数据推送任务后,可以先自动建立一个会话群组,自动将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各个个体用户拉入该会话群组,然后自动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发送至该会话群组。这样,先建立会话群组再进行数据推送可以减少中转终端的推送压力,中转终端只需要进行一次数据推送就可以实现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多个用户终端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会话聊天是高效的信息交流方式,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进行数据推送,可以提高数据推送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标推送方式为动态信息推送方式时,目标推送方式用于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以使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中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目标动态信息。
具体地,动态信息推送方式用于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进行数据推送,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个体用户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中。动态信息展示界面用于发布个人动态,例如,动态信息展示界面可以是朋友圈。一个用户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展示有该用户自己发送的动态信息和该用户的各个好友发送的动态信息。若目标推送方式为动态信息推送方式,中转终端可以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从而目标用户终端可以在目标应用中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目标动态信息。目标用户可以直接在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上对展示的目标动态信息进行评论、点赞等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浏览动态信息是高效的信息交流方式,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进行数据推送,可以提高数据推送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推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中转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2,显示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推送任务;数据推送任务是管理终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推送配置信息是管理终端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得到的,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
步骤S604,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具体地,管理终端基于管理员的相关操作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后,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集群用户的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可以显示数据推送任务。若集群用户确定执行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自动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这样,无需各个集群用户分别自己配置待推送数据和待推送数据对应的目标用户,集群用户只需要在中转终端上确认执行数据推送任务,就可以自动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
可以理解,管理终端和第一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各个相关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述数据推送方法中,由管理终端统一建立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只需要简单的确认操作就可以一键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无需中转终端人工手动选择待推送数据和数据接收方来进行数据推送,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此外,第一服务器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自动为用户标识配置用户标签,从而在进行数据推送时,无需人工手动选择数据接收方,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就可以快速确定数据接收方,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推送任务,包括:
响应于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的启动操作,显示会话管理界面,会话管理界面展示有中转终端与管理终端的管理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响应于针对会话入口的触发操作,进入管理会话界面;在管理会话界面中,显示数据推送任务。
其中,会话管理界面用于展示集群用户在关联应用中各个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因此,会话管理界面展示有集群用户与管理员的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管理会话界面为中转终端与管理终端在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也就是,集群用户与管理员在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具体地,集群用户在中转终端上启动关联应用后,可以进入会话管理界面,集群用户可以在会话管理界面上触发进入与管理员的会话界面。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对关联应用的启动操作,先向集群用户展示会话管理界面。一旦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会话管理界面中管理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会有消息提示,以提示集群用户接收到管理员发送的新消息。然后,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管理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的触发操作,进入与管理员的会话界面,在管理会话界面上显示数据推送任务。
参考图7A,图7A中的(a)为会话管理界面,会话管理界面展示有多个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会话管理界面中与用户B的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中显示有“@目标应用”,表示用户B为个体用户,用户B不是用户集群中的用户。会话管理界面中与管理员的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显示有“①”,表示接收到管理员发送的一个新消息,该消息当前还未进行浏览。集群用户点击与管理员的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可以进入与管理员的会话界面,与管理员的会话界面如图7A中的(b)所示。集群用户点击任意一个数据推送任务,可以跳转到数据推送任务的详情展示界面,详情展示界面如图7A中的(c)所示。在详情展示界面中,集群用户可以查看数据推送任务的详细信息,例如,待推送数据、目标用户标签、目标用户标识等信息。集群用户点击“发送”控件可以触发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
上述实施例中,会话聊天是高效的信息交流方式,在集群用户和管理员的会话界面中展示数据推送任务,有助于加快数据推送任务的执行,提高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待推送数据的会话分享操作,显示会话分享配置界面,会话分享配置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响应于针对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显示目标用户标签;响应于针对待推送数据的分享确认操作,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发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目标会话界面为中转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具体地,除了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推送任务进行数据推送,中转终端也可以自主基于目标用户标签进行数据推送。在基于目标用户标签进行数据推送时,可以将待推送数据作为会话消息进行数据推送。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在关联应用中针对待推送数据的会话分享操作,向集群用户显示会话分享配置界面。会话分享配置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集群用户可以在用户标签配置区中配置目标用户标签。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显示目标用户标签。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待推送数据的分享确认操作,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发送至中转用户与个体用户的目标会话界面中。
参考图7B,图7B中的(a)为集群用户与用户A的会话界面。集群用户可以将用户A发送的会话消息“汽车图片”作为待推送数据。集群用户长按会话消息“汽车图片”时,展示“复制”、“转发”、“保存”等操作控件,当集群用户点击“转发”控件,展示会话分享配置界面,会话分享配置界面参考图7B中的(b)。当集群用户点击“根据标签筛选”区域,进入用户标签配置区,用户标签配置区参考图7B中的(c)。用户标签配置区可以分组展示用户标签,包括关键字标签组、入群行为标签组和素材互动标签组。集群用户可以从中选择至少一个用户标签作为目标用户标签。在确定目标用户标签后,向集群用户展示待推送数据的会话分享确认信息,参考图7B中的(d)。当集群用户点击“发送”控件,中转终端将待推送数据“汽车图片”一次性发送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各个目标会话界面中。这样,中转终端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可以实现进行批量化的数据推送,提高了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目标用户标签的安全性,避免目标用户标签的滥用,管理员可以设置部分集群用户具备用户标签操作权限。具备用户标签操作权限的集群用户才可以在中转终端上查看个体用户的用户标签,进而基于个体用户的用户标签进行数据推送。
上述实施例中,除了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推送任务进行数据推送,中转终端也可以自主基于目标用户标签进行数据推送。在进行会话消息分享时,中转终端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可以实现一次性同时向多个用户进行数据推送,提高了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待推送数据的动态信息分享操作,显示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响应于针对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显示目标用户标签;响应于针对待推送数据的分享确认操作,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以在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目标动态信息。
具体地,在基于目标用户标签进行数据推送时,除了将待推送数据作为会话消息进行数据推送,也可以将待推送数据作为动态信息进行数据推送。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在关联应用中针对待推送数据的动态信息分享操作,向集群用户显示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集群用户可以在用户标签配置区中配置目标用户标签。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显示目标用户标签。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待推送数据的分享确认操作,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从而在个体用户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待推送数据。
参考图7C,图7C的(a)为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集群用户可以在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的分享内容配置区输入待推送数据。当集群用户点击“可见的用户”区域,进入用户标签配置区,用户标签配置区参考图7C的(b)。集群用户可以从中选择至少一个用户标签作为目标用户标签。当集群用户点击“确认”控件,返回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当集群用户点击“发布”控件,中转终端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发布至动态信息配置界面中,该待推送数据的可浏览用户为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各个个体用户。
上述实施例中,除了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推送任务进行数据推送,中转终端也可以自主基于目标用户标签进行数据推送。在进行动态信息分享时,中转终端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可以实现一次性同时向多个用户进行数据推送,提高了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会话创建界面;会话创建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响应于针对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确定目标用户标签;响应于会话群组的创建操作,建立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会话群组,生成目标会话群组对应的入群邀请信息,将入群邀请信息发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目标会话界面是中转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具体地,除了基于目标用户标签进行数据推送,中转终端还可以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创建会话群组,为同一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各个个体用户建立一个专属的会话群组。集群用户可以在关联应用的会话创建界面中创建新的会话群组。中转终端向集群用户展示会话创建界面,会话创建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集群用户可以在用户标签配置区中配置目标用户标签。中转终端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会话群组的创建操作,建立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会话群组,并生成目标会话群组对应的入群邀请信息,将入群邀请信息发送至集群用户与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个体用户在关联应用中的目标会话界面中。各个目标个体用户接收到入群邀请信息后,可以基于入群邀请信息加入目标会话群组。例如,入群邀请信息具体可以是入群邀请二维码,目标个体用户接收到入群邀请二维码后,可以通过扫描入群邀请二维码加入目标会话群组。
上述实施例中,除了基于目标用户标签进行数据推送,中转终端还可以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创建会话群组。在创建会话群组时,中转终端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可以实现一次性同时向多个用户发送入群邀请信息,提高了会话群组的创建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展示界面中,展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行为轨迹数据;行为轨迹数据是对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行为整理得到的轨迹数据。
具体地,用户信息展示界面用于展示用户的基本信息,例如,用户的头像、名称、标签信息、行为信息等数据。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个体用户头像的触发操作,展示个体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展示界面。在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展示界面中,除了展示一些常规信息,还可以展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行为轨迹数据,以便集群用户快速了解当前个体用户与用户集群的信息交流状况,快速了解当前个体用户的兴趣点、关注点,从而可以对个体用户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推送。其中,行为轨迹数据是第一服务器对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行为整理得到的。第一服务器具体可以是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匹配到候选标签的用户行为,对提取到的用户行为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得到行为轨迹数据。第一服务器也可以是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预设类型的用户行为,对提取到的用户行为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得到行为轨迹数据。可以理解,预设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点赞行为、转发行为等。行为轨迹数据可以是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呈现,也可以是以图表的方式进行呈现。
参考图8,集群用户点击个体用户头像,可以进入用户信息展示界面。当集群用户点击“标签信息”区域,在用户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个体用户的所有用户标签,包括人为手动设置的标签和基于用户行为数据自动配置的标签,参考图8中的(a)。当集群用户点击“行为信息”区域,在用户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个体用户的行为轨迹数据,参考图8中的(b)。
上述实施例中,在用户信息展示界面向集群用户展示行为轨迹数据,可以直观了解个体用户的兴趣关注点,有助于对个体用户进行精准推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标签处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第一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02,获取各个用户标识在目标应用中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步骤S904,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确定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
具体地,第一服务器可以从终端、服务器上获取各个个体用户在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基于一定的算法、策略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确定个体用户对应的用户标签,从而为个体用户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第一服务器可以将各个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并发送至管理终端。可以理解,第一服务器可以基于个体用户的用户标识从海量数据中获取个体用户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用户行为数据后,第一服务器可以直接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确定个体用户对应的用户标签。第一服务器也可以先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预处理,过滤掉冗余信息,将预处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存储消息队列,后续从消息队列中读取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确定个体用户对应的用户标签。引入消息队列可以解耦标签处理过程,提高数据处理的稳定性。
步骤S906,将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以使管理终端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候选标签集合,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目标用户标签用于进行数据推送,数据推送的推送过程为管理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数据推送任务是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
具体地,第一服务器将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后,管理终端可以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候选标签集合,以便管理员在配置推送配置信息时,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管理终端可以响应于管理员对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进而响应于管理员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管理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中转终端可以响应于集群用户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可以理解,管理终端、中转终端的具体数据处理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各个相关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述标签处理方法中,第一服务器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自动为用户标识配置用户标签,从而在进行数据推送时,无需人工手动选择数据接收方,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就可以快速确定数据接收方,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在进行数据推送时,由管理终端统一建立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只需要简单的确认操作就可以一键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无需中转终端人工手动选择待推送数据和数据接收方来进行数据推送,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行为数据的获取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包括:
从目标应用的关联应用对应的第二服务器中,拉取当前用户标识与关联应用会话对象的会话记录,从会话记录中提取消息发送方为当前用户标识的会话消息作为初始会话消息,基于初始会话消息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具体地,第二服务器是指关联应用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因此,第二服务器上存储有用户集群中各个集群用户的会话记录。第一服务器为管理应用对应的应用服务器,管理应用服务于关联应用,因此,第一服务器可以从第二服务器获取集群用户的会话记录。第一服务器具体可以是调用第二服务器提供的相关接口,定时从第二服务器中拉取当前用户标识与关联应用会话对象的会话记录,再从会话记录中提取消息发送方为当前用户标识的会话消息作为初始会话消息,将初始会话消息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也就是,第一服务器定时从第二服务器拉取个体用户与集群用户在聊天过程中产生的会话记录,从会话记录中提取个体用户发送的会话消息作为初始会话消息,将初始会话消息作为个体用户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存储会话记录的合理性、合法性、安全性,在个体用户和集群用户均同意会话存档授权后,第二服务器才会将个体用户与集群用户在聊天过程中产生的会话消息作为会话记录进行存储。进一步的,针对集群用户,可以是由管理员统一设置哪些集群用户需要进行会话存档,也可以是由集群用户自己在关联应用中设置同意会话存档授权。针对个体用户,可以是在集群用户与个体用户的会话界面中发送会话存档授权问询信息,以询问个体用户是否同意进行会话存档。
接收第二服务器通过回调接口发送的入群行为消息,基于入群行为消息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入群行为消息携带当前用户标识加入的会话群组的会话标识。
具体地,第一服务器也可以接收第二服务器通过回调接口实时发送的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入群行为消息,将入群行为消息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入群行为消息携带当前用户标识加入的会话群组的会话标识,入群行为消息用于描述当前个体用户加入了集群用户创建的哪个会话群组中。第二服务器会实时记录用户集群通信应用中各个会话群组的会话成员的更新情况,例如,会话成员的新增、减少,会话管理员的变更等。
获取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当前用户终端上报的埋点数据,基于埋点数据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埋点数据是通过检测当前用户标识作用于推送数据的互动行为得到的。
具体地,可以在目标应用的客户端进行埋点,当个体用户产生交互行为时,记录用户行为数据,得到埋点数据。第一服务器可以获取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当前用户终端上报的埋点数据,将埋点数据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埋点数据是通过检测当前用户标识作用于推送数据的互动行为得到的,例如,埋点数据记录有个体用户针对各种推送数据的点击事件。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不同类型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丰富用户行为数据,从而可以从多个角度为个体用户配置更精准的用户标签,进而有助于提高数据推送的准确性、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入群行为消息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包括:
从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入群行为消息对应的入群方式,基于入群行为消息和入群方式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具体地,若入群行为标签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入群方式,第一服务器还可以调用第二服务器的相关接口,从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入群行为消息对应的入群方式,从而基于入群行为消息和入群方式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确定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包括:
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目标行为数据;将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消息队列中;从消息队列中读取目标行为数据,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其中,策略参考信息用于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预处理,从用户行为数据中过滤无用的、冗余的信息,提取得到有效的目标行为数据。可以理解,不同类型的标签匹配策略可以对应不同的策略参考信息。策略参考信息可以是标签匹配策略中候选标签对应的至少一种待匹配数据,例如,入群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会话标识。
消息队列是指在数据传递过程中保存消息、数据的容器。消息队列可以保证消息的稳定传递,例如,如果发送消息时接收者出现故障,消息队列也会保留消息,直到可以成功地传递它。
具体地,第一服务器可以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目标行为数据,将冗余信息过滤,从而减轻后续标签匹配处理的处理压力。由于后续进行标签匹配处理需要对目标行为数据逐条进行分析,为了保障数据处理的稳定性,第一服务器可以将目标行为数据逐条存储至消息队列中。那么在进行标签匹配时,第一服务器可以从消息队列中逐条读取目标行为数据,基于预先配置好的标签匹配策略对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基于处理结果最终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分别对应的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可以在系统内部进行分工合作,由不同的服务模块负责不同的数据处理工作,从而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例如,可以由数据同步服务模块从第二服务器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目标行为数据,并将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消息队列中。由标签服务模块从消息队列中读取目标行为数据,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并将用户标识和对应的用户标签进行存储,便于后续的查看和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目标行为数据,可以减少后续数据处理的计算量。通过消息队列存储目标行为数据,可以保障数据处理的稳定性。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可以快速智能地确定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行为数据包括不同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各个类型存在对应的消息队列和标签匹配策略。
将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消息队列中,包括:将同一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对应的消息队列中。
从消息队列中读取目标行为数据,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包括:从当前类型的消息队列中读取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基于当前类型对应的标签匹配策略对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在当前类型对应的用户标签。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不同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可以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消息队列中,不同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可以利用对应类型的标签匹配策略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因此,第一服务器可以将同一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对应的消息队列中,例如,将会话消息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会话消息类型对应的消息队列中。同理,第一服务器可以从特定类型的消息队列中读取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基于该类型对应的标签匹配策略对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从而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在该类型对应的用户标签。例如,从会话消息类型对应的消息队列中读取会话消息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基于关键字匹配策略对会话消息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个体用户对应的会话消息类型的用户标签,即关键字标签。
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消息队列中,不同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利用对应类型的标签匹配策略进行标签匹配处理,能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快速确定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目标行为数据,包括:
当标签匹配策略为关键字匹配策略时,将关键字匹配策略中的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中间会话消息作为参考会话消息,将参考会话消息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中间会话消息对应的消息接收方和消息发送方分别为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和当前用户标识。
其中,中间会话消息对应的消息接收方和消息发送方分别为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和当前用户标识,即中间会话消息为当前个体用户与目标集群用户在聊天过程中,当前个体用户发送给目标集群用户的会话消息。
具体地,针对关键字匹配策略,可以将关键字匹配策略中的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作为关键字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那么,第一服务器可以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当前个体用户与目标集群用户的会话消息作为参考会话消息,过滤掉当前个体用户与其他集群用户的会话消息,进而将参考会话消息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将关键字匹配策略中的参考会话类型也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那么,第一服务器可以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会话类型为参考会话类型的中间会话消息作为参考会话消息。例如,参考会话类型为单人会话类型,可以将当前个体用户发送给目标集群用户的单人会话消息作为参考会话消息。
当标签匹配策略为入群行为匹配策略时,将入群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会话标识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入群行为消息和入群方式作为目标入群行为,将目标入群行为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具体地,针对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可以将入群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会话标识作为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那么,第一服务器可以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入群行为消息和入群方式作为目标入群行为,过滤掉其他会话标识对应的入群行为消息和入群方式,进而将目标入群行为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当标签匹配策略为互动行为匹配策略时,将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推送数据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埋点数据作为目标互动行为,将目标互动行为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具体地,针对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可以将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推送数据作为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那么,第一服务器可以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埋点数据作为目标互动行为,过滤掉其他推送数据对应的埋点数据,将目标互动行为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标签匹配策略对应不同的策略参考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预处理,快速得到目标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包括:
当标签匹配策略为关键字匹配策略时,将参考会话消息和各个候选关键字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具体地,若标签匹配策略为关键字匹配策略,在进行标签匹配处理时,第一服务器可以将从消息队列中读取到的参考会话消息和各个候选关键字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当标签匹配策略为入群行为匹配策略时,将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入群方式和各个中间入群方式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中间入群方式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会话标识和中间入群方式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一致。
具体地,若标签匹配策略为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在进行标签匹配处理时,第一服务器可以将从消息队列中读取到的目标入群行为所对应的入群方式和同一会话标识对应的各个中间入群方式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中间入群方式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当标签匹配策略为互动行为匹配策略时,将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互动行为信息和各个中间互动行为信息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中间互动行为信息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中间互动行为信息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和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推送数据一致。
具体地,若标签匹配策略为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在进行标签匹配处理时,第一服务器可以将从消息队列中读取到的目标互动行为所对应的互动行为信息和同一推送数据对应的各个中间互动行为信息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中间互动行为信息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标签匹配策略的具体内容对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可以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准确用户标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数据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管理员终端在企业管理应用中配置标签匹配策略,将标签匹配策略发送至企业管理应用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即第一服务器)。
其中,企业管理应用服务于企业通信应用,企业通信应用和个体通信应用存在关联关系。
2、企业成员终端通过企业通信应用与企业外部联系人(即客户)通过个体通信应用进行信息交流,从而产生企业外部联系人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3、第一服务器获取各个企业外部联系人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基于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企业外部联系人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
3-1、第一服务器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目标行为数据。
3-2、第一服务器将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消息队列中。
3-3、第一服务器从消息队列中读取目标行为数据,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各个企业外部联系人对应的用户标签。
4、第一服务器基于企业外部联系人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将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员终端。
5、管理员终端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候选标签集合,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目标用户标签是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的。管理员终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
6、企业成员终端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企业外部联系人终端。
参考图10A,企业的管理员可在管理员终端的企业管理应用中配置关键字匹配策略(也可以称为客户关键词打标签规则)。企业成员及客户在同意通信应用会话存档授权后,第一服务器将为在通信应用聊天过程中提到指定关键词的客户打上用户标签。
其中,在企业成员与客户的聊天过程中,企业通信应用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即第二服务器)会对会话消息进行存档,第一服务器中的数据同步服务则按照一定频率定时从第二服务器拉取会话存档记录。数据同步服务在拉取到会话记录后,解析会话内容得到单条的会话消息,然后按照消息维度,将会话消息逐条发送到消息队列中。第一服务器中的标签服务则订阅消息队列中的会话消息,按照预先配置好的关键字匹配策略对会话消息的消息内容进行标签匹配处理。若会话消息命中相应的标签规则,则为客户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并将客户和对应的用户标签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便于后续检索和使用。
参考图10B,企业的管理员可在管理员终端的企业管理应用中配置入群行为匹配策略(也可以称为客户入群行为打标签规则)。当客户加入指定会话群组时,第一服务器将自动给入群的客户打上用户标签。
其中,在客户同意加入会话群组后,第二服务器会通过回调接口将入群消息同步到第一服务器的数据同步服务,也就是,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群成员回调事件。数据同步服务接收到回调数据后,对入群消息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先设置的入群行为匹配策略中的会话标识对入群消息进行预处理,过滤非特定会话群组的入群消息。数据同步服务在接收到回调数据后,还可以调用企业通信应用相关接口获取到入群消息对应的入群方式,以此来补充入群方式。数据同步服务将入群消息和对应的入群方式发送到消息队列中。标签服务则订阅消息队列中的入群消息,按照预先配置好的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对入群消息的消息内容进行标签匹配处理,若入群消息命中相应的标签规则,则为客户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并将客户和对应的用户标签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便于后续检索和使用。
参考图10C,企业的管理员可在在管理员终端的企业管理应用中配置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也可以称为客户素材互动打标签规则)。当客户浏览企业成员发送的特定素材物料、且浏览行为满足一定条件时,第一服务器将自动给客户打上用户标签。例如,在浏览时间和浏览次数满足策略要求时,自动给客户打上用户标签。
其中,客户在浏览素材过程中,客户终端会向第一服务器的埋点服务上报相应的埋点数据,埋点数据包括用户信息、素材信息、行为信息等数据。埋点服务接收到埋点数据后,可以根据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推送数据对埋点数据进行预处理,过滤非特定素材物料对应的埋点数据,再发送到消息队列中。第一服务器的流处理服务则订阅消息队列中的埋点数据,按照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对埋点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主要是从互动频率、次数、时间维度等方面进行匹配。若埋点数据命中相应的标签规则,则为客户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并将客户和对应的用户标签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便于后续检索和使用。流处理服务是指流式数据汇聚、计算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会话消息和入群信息,消息队列可以采用腾讯云的TDMQ(Tencent Distributed Message Queue)。针对埋点数据,消息队列可以采用腾讯云的CKafka(Cloud Kafka)。此外会话消息和入群信息可以存储在不同的消息队列中。流处理服务可以采用腾讯云的Oceanus(基于Apache Flink构建,位于云端的流式数据汇聚、计算服务)。数据持久化存储可以采用腾讯云的Elastic Search(一个基于Lucene的搜索服务器),将客户的用户标识和对应的用户标签写入Elastic Search的文档中进行持久化存储。
上述实施例中,企业成员仅需要在企业管理应用的客户端进行简单的标签匹配策略配置操作即可实现为客户打标签流程的自动化,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手动打标签流程繁琐、效率低、且打标不够客观的问题。企业后续也能够更好地对客户进行精准化分群运营,大大提高针对客户的运营效率。并且,企业成员仅需要在企业管理应用的客户端进行简单的数据推送配置操作,在企业通信应用的客户端进行简单的确认操作,就可实现为客户进行数据推送的自动化,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手动进行数据推送流程繁琐、效率低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推送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服务器1102、管理终端1104、中转终端1106和目标用户终端1108。
第一服务器1102,用于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将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
管理终端1104,用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候选标签集合,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基于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生成推送配置信息,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
中转终端1106,用于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1008。
可以理解,第一服务器、管理终端和中转终端的具体数据处理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各个相关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数据推送系统中,由管理终端统一建立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只需要简单的确认操作就可以一键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无需中转终端人工手动选择待推送数据和数据接收方来进行数据推送,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此外,第一服务器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自动为用户标识配置用户标签,从而在进行数据推送时,无需人工手动选择数据接收方,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就可以快速确定数据接收方,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数据推送系统还包括第二服务器1010。第一服务器可以从第二服务器获取个体用户的会话消息、入群行为消息作为用户行为数据。第二服务器可以从中转终端获取数据,得到集群用户与个体用户的会话消息、入群行为消息等信息。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6、9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6、9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推送装置1300,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模块或硬件模块,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成为计算机设备的一部分,该装置具体包括:推送信息配置模块1302和推送任务生成模块1304,其中:
推送信息配置模块1302,用于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推送任务生成模块1304,用于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上述数据推送装置,由管理终端统一建立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只需要简单的确认操作就可以一键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无需中转终端人工手动选择待推送数据和数据接收方来进行数据推送,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此外,第一服务器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自动为用户标识配置用户标签,从而在进行数据推送时,无需人工手动选择数据接收方,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就可以快速确定数据接收方,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装置1300还包括:
策略配置模块,用于响应于管理应用的启动操作,显示策略配置界面,管理应用服务于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响应于在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标签匹配策略用于对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策略配置模块包括:
关键字匹配策略配置单元,用于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关键字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和对应的候选关键字;响应于针对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关键字匹配策略,得到标签匹配策略;关键字匹配策略用于当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还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和参考中转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种。关键字匹配策略配置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关键字匹配模式的配置操作,从候选关键字匹配模式中确定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候选关键字匹配模式包括粗粒度匹配模式和细粒度匹配模式,粗粒度匹配模式用于当历史会话消息包括候选关键字时,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细粒度匹配模式用于当历史会话消息为候选关键字时,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
关键字匹配策略配置单元还用于响应于中转用户标识的配置操作,从候选中转用户标识中确定参考中转用户标识;参考中转用户标识用于当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且历史会话消息对应的会话用户标识包括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目标中转用户标识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策略配置模块包括:
入群行为匹配策略配置单元,用于在策略配置界面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入群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和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响应于针对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得到标签匹配策略;入群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当目标会话标识与候选会话标识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候选标签,目标会话标识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会话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还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入群行为匹配策略配置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入群方式的配置操作,确定参考入群方式;参考入群方式用于当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入群方式与匹配成功的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也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对应的候选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装置1300还包括:
数据上传模块,用于显示数据上传界面;在数据上传界面中,上传多个候选推送数据。
策略配置模块包括:
互动行为匹配策略配置单元,用于在策略配置界面的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互动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和候选互动行为信息;响应于针对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得到标签匹配策略;互动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当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推送数据与候选推送数据匹配成功、且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互动行为信息与匹配成功的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候选互动行为信息也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候选标签,目标互动行为是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送信息配置模块还用于显示推送任务配置界面;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数据选择操作,确定待推送数据;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用户标签选择操作,确定目标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送配置信息还包括目标推送方式和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推送信息配置模块还用于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中转用户标识选择操作,确定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中转终端为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响应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方式选择操作,确定目标推送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标推送方式为会话推送方式时,目标推送方式用于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推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目标会话界面是中转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标推送方式为动态信息推送方式时,目标推送方式用于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以使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中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目标动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推送装置1400,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模块或硬件模块,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成为计算机设备的一部分,该装置具体包括:推送任务显示模块1402和推送任务执行模块1404,其中:
推送任务显示模块1402,用于显示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推送任务;数据推送任务是管理终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推送配置信息是管理终端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得到的,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推送任务执行模块1404,用于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上述数据推送装置,由管理终端统一建立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只需要简单的确认操作就可以一键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无需中转终端人工手动选择待推送数据和数据接收方来进行数据推送,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此外,第一服务器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自动为用户标识配置用户标签,从而在进行数据推送时,无需人工手动选择数据接收方,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就可以快速确定数据接收方,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送任务显示模块还用于响应于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的启动操作,显示会话管理界面;会话管理界面展示有中转终端与管理终端的管理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响应于针对会话入口的触发操作,进入管理会话界面;在管理会话界面中,显示数据推送任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装置1400还包括:
会话分享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待推送数据的会话分享操作,显示会话分享配置界面;会话分享配置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响应于针对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显示目标用户标签;响应于针对待推送数据的分享确认操作,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发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目标会话界面为中转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装置1400还包括:
动态信息分享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待推送数据的动态信息分享操作,显示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响应于针对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显示目标用户标签;响应于针对待推送数据的分享确认操作,将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以在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目标动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装置1400还包括:
会话创建模块,用于显示会话创建界面;会话创建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响应于针对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确定目标用户标签;响应于会话群组的创建操作,建立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会话群组,生成目标会话群组对应的入群邀请信息,将入群邀请信息发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目标会话界面是中转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推送装置1400还包括:
行为轨迹展示模块,用于在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展示界面中,展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行为轨迹数据;行为轨迹数据是对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行为整理得到的轨迹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了一种标签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模块或硬件模块,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成为计算机设备的一部分,该装置具体包括:用户数据获取模块1502、用户标签确定模块1504和用户标签发送模块1608,其中:
用户数据获取模块1502,用于获取各个用户标识在目标应用中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用户标签确定模块1504,用于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确定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
用户标签发送模块1508,用于将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以使管理终端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候选标签集合,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目标用户标签用于进行数据推送,数据推送的推送过程为管理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数据推送任务是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
上述标签处理装置,第一服务器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自动为用户标识配置用户标签,从而在进行数据推送时,无需人工手动选择数据接收方,基于目标用户标签就可以快速确定数据接收方,有助于提高数据推送效率。在进行数据推送时,由管理终端统一建立数据推送任务,中转终端接收到数据推送任务后,只需要简单的确认操作就可以一键将待推送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终端,无需中转终端人工手动选择待推送数据和数据接收方来进行数据推送,提高了数据推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从目标应用的关联应用对应的第二服务器中,拉取当前用户标识与关联应用会话对象的会话记录,从会话记录中提取消息发送方为当前用户标识的会话消息作为初始会话消息,基于初始会话消息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用户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通过回调接口发送的入群行为消息,基于入群行为消息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入群行为消息携带当前用户标识加入的会话群组的会话标识。
用户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当前用户终端上报的埋点数据,基于埋点数据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埋点数据是通过检测当前用户标识作用于推送数据的互动行为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从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入群行为消息对应的入群方式,基于入群行为消息和入群方式得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标签确定模块包括:
目标行为数据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目标行为数据;
目标行为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将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消息队列中;
目标行为数据处理单元,用于从消息队列中读取目标行为数据,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行为数据包括不同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各个类型存在对应的消息队列和标签匹配策略。目标行为数据存储单元还用于将同一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对应的消息队列中。目标行为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从当前类型的消息队列中读取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基于当前类型对应的标签匹配策略对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各个用户标识在当前类型对应的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行为数据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标签匹配策略为关键字匹配策略时,将关键字匹配策略中的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中间会话消息作为参考会话消息,将参考会话消息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中间会话消息对应的消息接收方和消息发送方分别为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和当前用户标识。
目标行为数据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标签匹配策略为入群行为匹配策略时,将入群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会话标识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入群行为消息和入群方式作为目标入群行为,将目标入群行为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目标行为数据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标签匹配策略为互动行为匹配策略时,将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推送数据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埋点数据作为目标互动行为,将目标互动行为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行为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标签匹配策略为关键字匹配策略时,将参考会话消息和各个候选关键字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目标行为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标签匹配策略为入群行为匹配策略时,将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入群方式和各个中间入群方式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中间入群方式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会话标识和中间入群方式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一致。
目标行为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标签匹配策略为互动行为匹配策略时,将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互动行为信息和各个中间互动行为信息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中间互动行为信息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中间互动行为信息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和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推送数据一致。
关于数据推送装置、标签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据推送装置、标签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标签、标签匹配策略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标签处理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数据推送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1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5)

1.一种数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管理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所述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管理应用的启动操作,显示策略配置界面,所述管理应用服务于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
响应于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所述标签匹配策略用于对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包括:
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的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关键字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所述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和对应的候选关键字;
响应于针对所述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所述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关键字匹配策略,得到所述标签匹配策略;所述关键字匹配策略用于当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时,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还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和参考中转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的关键字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关键字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关键字标签配置信息,包括:
响应于关键字匹配模式的配置操作,从候选关键字匹配模式中确定所述参考关键字匹配模式;所述候选关键字匹配模式包括粗粒度匹配模式和细粒度匹配模式,所述粗粒度匹配模式用于当所述历史会话消息包括候选关键字时,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所述细粒度匹配模式用于当所述历史会话消息为候选关键字时,确定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
响应于中转用户标识的配置操作,从候选中转用户标识中确定所述参考中转用户标识;所述参考中转用户标识用于当所述历史会话消息与候选关键字匹配成功、且所述历史会话消息对应的会话用户标识包括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目标中转用户标识时,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包括:
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入群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所述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和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
响应于针对所述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所述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入群行为匹配策略,得到所述标签匹配策略;所述入群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当目标会话标识与候选会话标识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候选标签,所述目标会话标识为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会话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还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所述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的入群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入群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入群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
响应于入群方式的配置操作,确定参考入群方式;所述参考入群方式用于当所述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入群方式与匹配成功的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参考入群方式也匹配成功时,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对应的候选标签。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数据上传界面;
在所述数据上传界面中,上传多个候选推送数据;
所述响应于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触发的配置操作,确定标签匹配策略,包括:
在所述策略配置界面的互动行为标签配置区中,响应于互动行为标签的配置操作,显示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所述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标签、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和候选互动行为信息;
响应于针对所述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所述互动行为标签配置信息生成互动行为匹配策略,得到所述标签匹配策略;所述互动行为匹配策略用于当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推送数据与候选推送数据匹配成功、且所述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互动行为信息与匹配成功的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候选互动行为信息也匹配成功时,确定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为匹配成功的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候选标签,所述目标互动行为是从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包括:
显示推送任务配置界面;
响应于在所述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数据选择操作,确定所述待推送数据;
响应于在所述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用户标签选择操作,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标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配置信息还包括目标推送方式和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显示推送配置信息,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中转用户标识选择操作,确定所述目标中转用户标识;所述中转终端为所述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
响应于在所述推送任务配置界面触发的推送方式选择操作,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方式。
10.一种数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转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推送任务;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针对推送配置信息的确认操作,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是所述管理终端响应于数据推送的配置操作得到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待推送数据和目标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是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的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推送任务,包括:
响应于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的启动操作,显示会话管理界面;所述会话管理界面展示有所述中转终端与管理终端的管理会话界面的会话入口;
响应于针对所述会话入口的触发操作,进入所述管理会话界面;
在所述管理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数据推送任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待推送数据的会话分享操作,显示会话分享配置界面;所述会话分享配置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
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显示目标用户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待推送数据的分享确认操作,将所述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会话消息发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所述目标会话界面为所述中转终端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待推送数据的动态信息分享操作,显示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所述动态信息分享配置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
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显示目标用户标签;
响应于针对所述待推送数据的分享确认操作,将所述待推送数据作为目标动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用户终端,以在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应用的动态信息展示界面上展示所述目标动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会话创建界面;所述会话创建界面包括用户标签配置区;
响应于针对所述用户标签配置区的配置操作,确定目标用户标签;
响应于会话群组的创建操作,建立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会话群组,生成所述目标会话群组对应的入群邀请信息,将所述入群邀请信息发送至目标会话界面中,所述目标会话界面是所述中转终端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关联应用中的会话界面。
15.一种标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用户标识在目标应用中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确定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
将所述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管理终端,以使所述管理终端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所述候选标签集合,从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用于进行数据推送,所述数据推送的推送过程为所述管理终端将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中转终端,以使所述中转终端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所述数据推送任务是基于推送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推送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推送数据和所述目标用户标签。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的获取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包括:
从所述目标应用的关联应用对应的第二服务器中,拉取当前用户标识与关联应用会话对象的会话记录,从所述会话记录中提取消息发送方为所述当前用户标识的会话消息作为初始会话消息,基于所述初始会话消息得到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通过回调接口发送的入群行为消息,基于所述入群行为消息得到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所述入群行为消息携带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加入的会话群组的会话标识;
获取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当前用户终端上报的埋点数据,基于所述埋点数据得到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所述埋点数据是通过检测当前用户标识作用于推送数据的互动行为得到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入群行为消息得到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包括:
从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获取所述入群行为消息对应的入群方式,基于所述入群行为消息和所述入群方式得到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确定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包括:
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目标行为数据;
将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消息队列中;
从所述消息队列中读取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基于所述标签匹配策略对所述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包括不同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各个类型存在对应的消息队列和标签匹配策略,所述将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消息队列中,包括:
将同一类型的目标行为数据存储至对应的消息队列中;
所述从所述消息队列中读取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基于所述标签匹配策略对所述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包括:
从当前类型的消息队列中读取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基于所述当前类型对应的标签匹配策略对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在所述当前类型对应的用户标签。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标签匹配策略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目标行为数据,包括:
当所述标签匹配策略为关键字匹配策略时,将所述关键字匹配策略中的目标中转用户标识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中间会话消息作为参考会话消息,将所述参考会话消息作为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所述中间会话消息对应的消息接收方和消息发送方分别为目标中转用户标识和当前用户标识;
当所述标签匹配策略为入群行为匹配策略时,将所述入群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会话标识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候选会话标识对应的入群行为消息和入群方式作为目标入群行为,将所述目标入群行为作为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当所述标签匹配策略为互动行为匹配策略时,将所述互动行为匹配策略中的候选推送数据作为对应的策略参考信息,从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取候选推送数据对应的埋点数据作为目标互动行为,将所述目标互动行为作为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标签匹配策略对所述目标行为数据进行标签匹配处理,得到所述各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包括:
当所述标签匹配策略为关键字匹配策略时,将所述参考会话消息和各个候选关键字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候选关键字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
当所述标签匹配策略为入群行为匹配策略时,将所述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入群方式和各个中间入群方式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中间入群方式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所述目标入群行为对应的会话标识和所述中间入群方式对应的候选会话标识一致;
当所述标签匹配策略为互动行为匹配策略时,将所述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互动行为信息和各个中间互动行为信息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中间互动行为信息对应的候选标签作为所述当前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标签;所述中间互动行为信息对应的候选推送数据和所述目标互动行为对应的推送数据一致。
22.一种数据推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服务器、管理终端、中转终端和目标用户终端;
第一服务器,用于基于目标应用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为各个用户标识配置对应的用户标签,组成候选标签集合,将所述候选标签集合发送至所述管理终端;
管理终端,用于在推送任务配置界面上展示所述候选标签集合,从所述候选标签集合中确定目标用户标签,基于待推送数据和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生成推送配置信息,基于所述推送配置信息生成数据推送任务,将所述数据推送任务发送至所述中转终端;
中转终端,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数据推送任务的确认操作,推送所述待推送数据至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
2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4或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4或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4或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166079.1A 2021-09-30 2021-09-30 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3886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6079.1A CN113886696A (zh) 2021-09-30 2021-09-30 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6079.1A CN113886696A (zh) 2021-09-30 2021-09-30 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6696A true CN113886696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05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6079.1A Pending CN113886696A (zh) 2021-09-30 2021-09-30 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669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3871A (zh) * 2022-02-24 2022-05-27 亿咖通(湖北)技术有限公司 向车载应用推送消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82131A (zh) * 2022-04-11 2022-07-22 北京优全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类型客服业务智能推送方法
CN114844931A (zh) * 2022-04-24 2022-08-02 芜湖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的远程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735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67259A (zh) * 2018-12-15 2019-05-1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埋点数据的运营活动推广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321481A (zh) * 2019-06-05 2019-10-1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33442A (zh) * 2019-08-19 2019-12-3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53749A (zh) * 2020-05-09 2020-08-18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推送策略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579893A (zh) * 2020-12-15 2021-03-3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送、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735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67259A (zh) * 2018-12-15 2019-05-1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埋点数据的运营活动推广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321481A (zh) * 2019-06-05 2019-10-1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33442A (zh) * 2019-08-19 2019-12-3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53749A (zh) * 2020-05-09 2020-08-18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推送策略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579893A (zh) * 2020-12-15 2021-03-3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送、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3871A (zh) * 2022-02-24 2022-05-27 亿咖通(湖北)技术有限公司 向车载应用推送消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3871B (zh) * 2022-02-24 2024-05-28 亿咖通(湖北)技术有限公司 向车载应用推送消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82131A (zh) * 2022-04-11 2022-07-22 北京优全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类型客服业务智能推送方法
CN114844931A (zh) * 2022-04-24 2022-08-02 芜湖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的远程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0923B (zh) 会话消息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27589B (zh) 资源共享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US1032671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information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
CN112231463A (zh) 会话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77487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EP2753026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adding friends in social network
CN112287262B (zh) 会话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86696A (zh) 数据推送方法、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08268198B (zh) 交互式信息展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24861A (zh) 消息群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368105A1 (en) Contextual workflow buttons
CN111767396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2177270B2 (en) Real-time updates for document collaboration sessions in a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523053A (zh) 信息流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41768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information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
US10447568B2 (en) Activity stream based collaboration
CN113296855B (zh) 会话内容收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93655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2039351B2 (en) Machine learning for targeting help content
US12243111B2 (en) Object account grou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019394A1 (en) Comtoo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162961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89334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100497A1 (en) System for managing subscriber and project updates using a networked project communication system
HK40038826A (zh) 会话消息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点击 这是indexloc提供的php浏览器服务,不要输入任何密码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