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117337099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7099A
CN117337099A CN202311267064.3A CN202311267064A CN117337099A CN 117337099 A CN117337099 A CN 117337099A CN 202311267064 A CN202311267064 A CN 202311267064A CN 117337099 A CN117337099 A CN 117337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base substrat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active part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70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庭华
青海刚
齐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670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70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7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709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4/115184 priority patent/WO202506674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441Interconnections, e.g. scanning lines
    • H10D86/443Interconnections, e.g. scanning lines adapted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6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wherein the TFTs are in active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三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基板、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子有源部、第二子有源部、第九有源部,第九有源部连接于第一子有源部和第二子有源部之间,第一子有源部和第二子有源部用于形成第八晶体管的沟道区;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一复位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且第一复位信号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第九有源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该显示面板可以改善显示面板色坐标漂移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中的晶体管存在漏电问题,从而导致显示面板色坐标发生漂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八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根据其栅极电压利用其第一极向其第二极输入驱动电流,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三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有源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子有源部、第二子有源部、第九有源部,所述第九有源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有源部和所述第二子有源部之间,所述第一子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沟道区,所述第二子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沟道区;
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九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五有源部,所述第五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沟道区;
第三有源部,所述第三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
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使能信号线,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五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使能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
其中,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包括:
第一主体线,所述第一主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覆盖所述第一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主体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栅极;
第一凸起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线,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背离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栅极。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发光,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七有源部,所述第七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七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
其中,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七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十有源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有源部远离所述第二子有源部的一端;
第十一有源部,所述第十一有源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有源部和所述第五有源部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四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包括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别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十有源部和所述第十一有源部。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十二有源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子有源部远离所述第一子有源部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四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四导电层包括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分别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三初始信号线和所述第十二有源部。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桥接部包括:
第一子桥接部,所述第一子桥接部和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位于不同导电层,所述第一子桥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和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挡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一有源层之间,所述遮挡层包括:
多个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和所述第三有源部对应设置,所述遮挡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所述遮挡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所述第二桥接部包括:
第二子桥接部,所述第二子桥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三导电层;
第四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四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三初始信号线;
所述第三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和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
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包括:
第二主体线,所述第二主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凸起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线,且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其中,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九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有源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有源层包括第一有源部,所述第一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区;
第三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第二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顶栅。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电层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相邻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所述第二有源层还包括:
第二有源部,所述第二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三导电层还包括:
第一栅线,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覆盖所述第二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栅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顶栅;
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三有源部,所述第三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
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其中,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数据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四有源部,所述第四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
第二栅线,所述第二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覆盖所述第四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栅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
其中,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发光,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阵列分布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多条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分布;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第二初始连接线,所述第二初始连接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初始连接线连接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之间,以与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形成网格结构。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第二初始连接线和与其连接的相邻两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形成环形结构,多个所述环形结构中包括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第三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布,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布,且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
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布,且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发光,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
第六有源部,所述第六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
使能信号线,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六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使能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像素驱动电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像素驱动电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部分节点的时序图;
图3为本公开像素驱动电路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版图;
图5为图4中遮挡层的结构版图;
图6为图4中第一有源层的结构版图;
图7为图4中第一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8为图4中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9为图4中第二有源层的结构版图;
图10为图4中第三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11为图4中第四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12为图4中第五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13为图4中第六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14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的结构版图;
图15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16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17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有源层的结构版图;
图18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有源层、第三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19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有源层、第三导电层、第四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20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有源层、第三导电层、第四导电层、第五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21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沿虚线BB剖开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本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如图1、2所示,图1为本公开像素驱动电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像素驱动电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部分节点的时序图。
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驱动晶体管T3、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第八晶体管T8、电容C。其中,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连接数据信号端Da,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端G2;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DD,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连接使能信号端EM;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节点N;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连接节点N,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端G1;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第六晶体管T6第二极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第六晶体管T6栅极连接使能信号端EM,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初始信号端Vinit2,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连接第一复位信号端Re1;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初始信号端Vinit1,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第二复位信号端Re2;第八晶体管T8的第一极连接第三初始信号端Vinit3,第八晶体管T8的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第八晶体管T8的栅极连接第一复位信号端Re1;电容C的第一电极连接节点N,电容C的第二电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DD。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用于驱动一发光单元OLED,发光单元OLED的第一电极可以连接于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可以连接第二电源端VSS,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可以为发光单元的阳极,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可以为发光单元的阴极。其中,第二晶体管T2可以为N型晶体管,例如,第二晶体管T2可以为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型晶体管具有较小的漏电流,从而可以避免发光阶段,节点N通过第二晶体管T2漏电。同时,第一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第八晶体管T8可以为P型晶体管,例如,驱动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第八晶体管T8可以为P型低温多晶体硅晶体管,P型晶体管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有利于实现高分辨率、高反应速度、高像素密度、高开口率的显示面板。第一初始信号端和第二初始信号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输出相同或不同电压信号。
如图2所示,其中,G1表示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端G1的时序,G2表示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端G2的时序,Re1表示第一复位信号端Re1的时序,Re2表示第二复位信号端Re2的时序,EM表示使能信号端EM的时序。该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可以包括第一复位阶段t1、第二复位阶段t2、数据写入阶段t3,第三复位阶段t5、发光阶段t6。
在第一复位阶段t1:第一复位信号端Re1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七晶体管T7、第八晶体管T8导通,第二初始信号端Vinit2向发光单元OLED的第一电极输入第二初始信号,第三初始信号端Vinit3向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输入第三初始信号,以改善驱动晶体管T3的磁滞问题。在第二复位阶段t2: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端G1输出高电平,第二复位信号端Re2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导通,第一初始信号端Vinit1通过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向节点N输入第一初始信号。在数据写入阶段t3: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端G2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端G1输出高电平信号,第四晶体管T4、第二晶体管T2导通,数据信号端Da通过第四晶体管T4、第二晶体管T2向节点N写入补偿电压Vdata+Vth,其中,Vdata为数据信号端上数据信号的电压,Vth为驱动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在第三复位阶段t5:第一复位信号端Re1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七晶体管T7、第八晶体管T8导通,第二初始信号端Vinit2向发光单元OLED的第一电极输入第二初始信号,第三初始信号端Vinit3向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输入第三初始信号。在发光阶段t6:使能信号端EM输出低电平信号,第六晶体管T6、第五晶体管T5导通,驱动晶体管T3在电容C存储的补偿电压Vdata+Vth作用下驱动发光单元发光。驱动晶体管输出电流公式如下:
I=(μWCox/2L)(Vgs-Vth)2
其中,I为驱动晶体管输出电流;μ为载流子迁移率;Cox为单位面积栅极电容量,W为驱动晶体管沟道的宽度,L驱动晶体管沟道的长度,Vgs为驱动晶体管栅源电压差,Vth为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上述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电流I=(μWCox/2L)(Vdata+Vth-Vdd-Vth)2。该像素驱动电路能够避免驱动晶体管阈值对其输出电流的影响。
如图2所示,在数据写入阶段t3和第三复位阶段t5之间的第四阶段t4:第二晶体管T2导通,第三初始信号端Vinit3的信号会通过第八晶体管T8、驱动晶体管T3、第二晶体管T2向节点N漏电,从而影响发光阶段发光单元正常发光,进而导致显示面板色坐标漂移。此外,在发光阶段,驱动晶体管T3输出的电流也会通过第一晶体管T1向第一初始信号端Vinit1分流,从而影响发光单元的正常发光亮度,进而导致显示面板色坐标漂移。
基于此,本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为本公开像素驱动电路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首先,本示例性实施例将第一晶体管T1设置为N型晶体管,N型晶体管具有较小的漏电流,该设置可以降低驱动晶体管T3输出端通过第一晶体管T1向第一初始信号端的漏电流,该设置可以改善上述色坐标漂移的问题。
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还可以将第八晶体管T8设置为双栅结构,即第八晶体管T8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沟道区,该设置可以降低第八晶体管T8的漏电流,从而可以降低第三初始信号端向节点N的漏电流,该设置同样可以改善上述色坐标漂移的问题。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端Re1还可以在后续发光阶段周期性导通第七晶体管以对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进行周期性复位,以便改善显示面板低频闪烁的问题。例如,第一复位信号端Re1可以在没有数据信号写入的维持帧导通第七晶体管。
本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有源层、第三导电层、第四导电层、第五导电层、第六导电层。其中,上述相邻层级之间可以设置有绝缘层。如图4-20所示,图4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版图,图5为图4中遮挡层的结构版图,图6为图4中第一有源层的结构版图,图7为图4中第一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8为图4中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9为图4中第二有源层的结构版图,图10为图4中第三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11为图4中第四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12为图4中第五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13为图4中第六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14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的结构版图,图15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16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17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有源层的结构版图,图18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有源层、第三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19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有源层、第三导电层、第四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20为图4中遮挡层、第一有源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有源层、第三导电层、第四导电层、第五导电层的结构版图。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图3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如图4所示,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中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分布第一像素驱动电路Pix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Pix2,第一像素驱动电路Pix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Pix2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以镜像对称面AA镜像对称设置。其中,镜像对称面AA可以垂直于衬底基板。且第一像素驱动电路Pix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Pix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可以以镜像对称面AA与衬底基板的交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第一像素驱动电路Pix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Pix2可以形成一重复单元,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阵列分布的多个重复单元。
如图4、5、14所示,遮挡层可以包括多个遮挡部81和第一连接部82,第一连接部82连接于相邻两遮挡部81之间,第一连接部8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Y延伸。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也可以不包括遮挡层。
如图4、6、14、15所示,第一有源层可以包括:第一子有源部781、第二子有源部782、第三有源部73、第四有源部74、第五有源部75、第六有源部76、第七有源部77、第九有源部79、第十有源部710、第十一有源部711、第十二有源部712、第十三有源部713、第十四有源部714、第十五有源部715、第十九有源部719、第二十有源部720。第一子有源部781用于形成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沟道区;第二子有源部782用于形成第八晶体管T8的第二沟道区;第三有源部73可以用于形成驱动晶体管T3的沟道区;第四有源部74可以用于形成第四晶体管T4的沟道区;第五有源部75可以用于形成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区;第六有源部76可以用于形成第六晶体管T6的沟道区;第七有源部77可以用于形成第七晶体管T7的沟道区;第九有源部79连接于第一子有源部781和第二子有源部782之间;第十有源部710连接于第一子有源部781远离第二子有源部782的一侧;第十一有源部711连接于第五有源部75和第三有源部73之间;第十二有源部712连接于第二子有源部782远离第一子有源部781的一侧;第十三有源部713连接于第四有源部74远离第三有源部73的一侧;第十四有源部714连接于第七有源部77远离第六有源部76的一侧;第十五有源部715连接于第五有源部75远离第三有源部73的一侧;第十九有源部719连接于第三有源部73和第六有源部76之间;第二十有源部720连接于第七有源部77和第六有源部76之间。其中,遮挡部8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三有源部73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遮挡部81可以降低光照对驱动晶体管T3驱动特性的影响。第一有源层可以由多晶硅材料形成,相应的,驱动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第八晶体管T8可以为P型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如图4、7、15所示,第一导电层可以包括:第一导电部11、第二栅线G2、使能信号线EM、第一复位信号线Re1。第二栅线G2可以用于提供图3中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端;使能信号线EM可以用于提供图3中的使能信号端;第一复位信号线Re1可以用于提供图3中的第一复位信号端。第二栅线G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使能信号线EM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一复位信号线Re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栅线G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四有源部74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二栅线G2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使能信号线EM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五有源部75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六有源部76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使能信号线EM的部分结构可以分别用于形成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第一复位信号线Re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七有源部77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一子有源部78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二子有源部78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一复位信号线Re1的部分结构可以分别用于形成第七晶体管T7、第八晶体管T8的栅极。第一导电部1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三有源部73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一导电部11可以用于形成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和电容C的第一电极。
如图4、7、15所示,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Re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所述使能信号线EM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1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
如图4、7、15所示,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包括:第一主体线Re11和第一凸起部Re12,所述第一主体线Re1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且覆盖所述第一子有源部78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主体线Re11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T8的第一栅极;第一凸起部Re12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线Re11,且所述第一凸起部Re1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线Re1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背离所述第一导电部1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Re1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有源部78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凸起部Re12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T8的第二栅极。该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凸起部Re12和第一导电部11距离过近,从而影响第一导电部11上电压的稳定性。
如图4、7、15所示,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在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子有源部78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子有源部78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七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从而镜像对称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共用第十二有源部712,该设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集成度。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遮挡层还可以连接一稳定电源端,例如,遮挡层可以连接图3中的第一电源端、第一初始信号端、第二初始信号端、第三初始信号端等,遮挡部81可以屏蔽其他信号对驱动晶体管T3的噪音影响。该显示面板可以利用第一导电层为掩膜对第一有源层进行导体化处理,即第一有源层中被第一导电层覆盖的区域可以形成晶体管的沟道区,第一有源层中未被第一导电层覆盖的区域形成导体结构。
如图4、8、16所示,第二导电层可以包括:第三栅线2G1、第三复位信号线2Re2、第二导电部22。第三栅线2G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三复位信号线2Re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三栅线2G1可以用于提供图3中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端,第三复位信号线2Re2用于提供图3中的第二复位信号端。第二导电部2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和第一导电部1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导电部22用于形成电容C的第二电极。其中,第二导电层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23,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第二导电部2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23连接。
如图4、9、17所示,第二有源层可以包括有源部9,有源部9可以包括:第一有源部91、第二有源部92、第十六有源部916、第十七有源部917、第十八有源部918。第一有源部91用于形成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区,第二有源部92用于形成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区。第十六有源部916连接于第一有源部91远离第二有源部92的一侧,第十七有源部917连接于第一有源部91和第二有源部92之间,第十八有源部918连接于第二有源部92远离第一有源部91的一侧。其中,第二有源层可以由氧化铟镓锌形成,相应的,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可以为N型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第三栅线2G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有源部9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三栅线2G1的部分结构可以用于形成第二晶体管T2的底栅。第三复位信号线2Re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一有源部6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三复位信号线2Re2的部分结构可以用于形成第一晶体管T1的底栅。
如图4、10、18所示,第三导电层可以包括第二复位信号线3Re2、第一栅线3G1、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第二复位信号线3Re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一栅线3G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复位信号线3Re2可以用于提供图3中的第二复位信号端,第二复位信号线3Re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一有源部9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二复位信号线3Re2的部分结构可以用于形成第一晶体管T1的顶栅,同时,第二复位信号线3Re2可以通过位于显示面板边框区的过孔连接第三复位信号线2Re2。第一栅线3G1可以用于提供图3中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端,第一栅线3G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有源部9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一栅线3G1的部分结构可以用于形成第二晶体管T2的顶栅,同时,第一栅线3G1可以通过位于显示面板边框区的过孔连接第三栅线2G1。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可以用于提供图3中的第一初始信号端,第三初始信号线Vinnit3可以用于提供图3中的第三初始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和相邻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e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和本行像素驱动电路中使能信号线EM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该设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可以包括第二主体线Vinit11和第二凸起部Vinit12,第二主体线Vinit1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凸起部Vinit12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线Vinit11,且所述第二凸起部Vinit1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线Vinit1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凸起部Vinit1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九有源部79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凸起部Vinit12可以对第九有源部79起到稳压作用,从而可以降低第九有源部79向第八晶体管源漏极的漏电流。此外,该显示面板可以利用第三导电层为掩膜对第二有源层进行导体化处理,即第二有源层中被第三导电层覆盖的区域可以形成晶体管的沟道区,第二有源层中未被第三导电层覆盖的区域形成导体结构。
如图4、11、19所示,第四导电层可以包括第一桥接部41、第二桥接部42、第三桥接部43、第四桥接部44、第五桥接部45、第六桥接部46、第七桥接部47、第八桥接部48、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第二初始连接线4Vinit2。
如图4、11、19所示,第一桥接部41可以分别通过过孔连接第十有源部710和第十一有源部711,以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第二极和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第二桥接部42分别通过过孔连接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和第十二有源部712,以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第一极和第三初始信号端。所述第二桥接部42包括:第一子桥接部421和第二子桥接部422,所述第一子桥接部42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且和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二子桥接部42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且和所述第一连接部8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该设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第三桥接部43可以分别通过过孔连接第十六有源部916和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以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一初始信号端。第四桥接部44可以分别通过过孔连接第十七有源部917和第十九有源部719,以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和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第五桥接部45分别通过过孔连接第十八有源部918和第一导电部11,以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和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其中,第二导电部22上可以形成有开口221,连接于第五桥接部45和第一导电部11之间的过孔贯穿设置于开口221内。第六桥接部46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二十有源部720以连接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七桥接部47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十三有源部713以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第八桥接部48可以分别通过过孔连接第二连接部23、第十五有源部715,以连接电容C的第二电极和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十四有源部,以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
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初始连接线4Vinit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初始连接线4Vinit2连接于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邻两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之间,以与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形成网格结构。网格结构的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不同位置上第二初始信号端的电压差,从而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
如图4、11、19所示,相邻两所述第二初始连接线4Vinit2和与其连接的相邻两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形成环形结构,多个所述环形结构中包括第一环形结构V1、第二环形结构V2、第三环形结构V3;所述第一环形结构V1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V2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分布,所述第一环形结构V1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V3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分布,且所述第一环形结构V1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V3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二环形结构V2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V3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分布,且所述第二环形结构V2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V3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交错设置。其中,第一环形结构V1和第二环形结构V2部分结构未画全。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每四列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对应设置一条第二初始连接线4Vinit2,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第二初始连接线4Vinit2也可以对应其他列数的像素驱动电路。
如图4、12、20所示,第五导电层可以包括:第九桥接部59、第十桥接部510、第十一桥接部511、第一扇出线FIPH。其中,第九桥接部59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八桥接部48以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第十桥接部510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七桥接部47以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一扇出线FIPH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扇出线FIPH可以在FIP(Fanout In Pixel,像素中的扇出区域)作为连接数据线的扇出线。
如图4、13所示,第六导电层可以包括:数据线Da、第一电源线VDD、第二扇出线FIPV。数据线Da、第一电源线VDD、第二扇出线FIPV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数据线Da用于提供图3中的数据信号端,第一电源线VDD用于提供图3中的第一电源端。数据线Da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十桥接部510,以连接数据信号端和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一电源线VDD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九桥接部,以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电源端。第二扇出线FIPV可以在FIP(Fanout In Pixel,像素中的扇出区域)作为连接数据线的扇出线,第二扇出线FIPV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十一桥接部511。
第九桥接部59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一有源部9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二有源部9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九桥接部59可以降低光照对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的特性影响。第九桥接部59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还可以与第五桥接部45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九桥接部59可以用于屏蔽其他信号对第五桥接部45的噪音干扰,从而提高驱动晶体管T3栅极电压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重复单元中,相邻第一电源线VDD相互连接,第一电源线VDD可以通过第八桥接部48形成网格结构,该网格结构的电源线可以降低其上电源信号的压降。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19、20所示,画于第四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黑色方块表示第四导电层连接面向衬底基板一侧的其他层级的过孔;画于第五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黑色方块表示第五导电层连接面向衬底基板一侧的其他层级的过孔;画于第六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黑色方块表示第六导电层连接面向衬底基板一侧的其他层级的过孔。不同位置黑色方块所表示的不同过孔可以贯穿于不同绝缘层。
如图21所示,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沿虚线BB剖开的部分剖视图。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层101、第二绝缘层102、第三绝缘层103、第四绝缘层104、第五绝缘层105、第一介电层106、钝化层107、第一平坦层108、第二平坦层109。其中,衬底基板100、遮挡层、第一绝缘层101、第一有源层、第二绝缘层102、第一导电层、第三绝缘层103、第二导电层、第四绝缘层104、第二有源层、第五绝缘层105、第三导电层、第一介电层106、第四导电层、钝化层107、第一平坦层108、第五导电层、第二平坦层109、第六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第一绝缘层101、第二绝缘层102、第三绝缘层103、第四绝缘层104、第五绝缘层105可以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且第一绝缘层101、第二绝缘层102、第三绝缘层103、第四绝缘层104、第五绝缘层105的材料可以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介电层106可以为氮化硅层;第一平坦层108、第二平坦层109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硅-玻璃键合结构(SOG)等材料。钝化层97可以为氧化硅层。衬底基板9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基板、阻挡层、聚酰亚胺层,阻挡层可以为无机材料。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的材料可以是钼、铝、铜、钛、铌其中之一或者合金,或者钼/钛合金或者叠层等导电层。第四导电层、第五导电层、第六导电层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例如可以是钼、铝、铜、钛、铌其中之一或者合金,或者钼/钛合金或者叠层等,或者可以是钛/铝/钛叠层等导电层。第四导电层、第五导电层、第六导电层中任意一层的方块电阻可以小于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中任意一层的方块电阻。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第六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电极层、发光单元层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附图比例可以作为实际工艺中的参考,但不限于此,例如:沟道的宽长比、各个膜层的厚度和间距、各个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显示基板中像素的个数和每个像素中子像素的个数也不是限定为图中所示的数量,本公开中所描述的附图仅是结构示意图。此外,第一、第二等限定词仅用于限定不同的结构名称,其并没有特定顺序的含义,同一结构层可以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某一结构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某一方向延伸,可以理解为,该结构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该方向直线延伸或弯折延伸。
本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八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根据其栅极电压利用其第一极向其第二极输入驱动电流,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三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有源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子有源部、第二子有源部、第九有源部,所述第九有源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有源部和所述第二子有源部之间,所述第一子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沟道区,所述第二子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沟道区;
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九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五有源部,所述第五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沟道区;
第三有源部,所述第三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
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使能信号线,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五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使能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
其中,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包括:
第一主体线,所述第一主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覆盖所述第一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主体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栅极;
第一凸起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线,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背离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发光,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七有源部,所述第七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七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
其中,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子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七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十有源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有源部远离所述第二子有源部的一端;
第十一有源部,所述第十一有源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有源部和所述第五有源部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四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包括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别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十有源部和所述第十一有源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十二有源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子有源部远离所述第一子有源部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四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四导电层包括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分别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三初始信号线和所述第十二有源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桥接部包括:
第一子桥接部,所述第一子桥接部和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位于不同导电层,所述第一子桥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和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挡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一有源层之间,所述遮挡层包括:
多个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和所述第三有源部对应设置,所述遮挡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所述遮挡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所述第二桥接部包括:
第二子桥接部,所述第二子桥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三导电层;
第四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四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三初始信号线;
所述第三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和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
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包括:
第二主体线,所述第二主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凸起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线,且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其中,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九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有源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有源层包括第一有源部,所述第一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区;
第三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第二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顶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导电层还包括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相邻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所述第二有源层还包括:
第二有源部,所述第二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三导电层还包括:
第一栅线,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覆盖所述第二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栅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顶栅;
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三有源部,所述第三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
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其中,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数据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还包括:
第四有源部,所述第四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
第二栅线,所述第二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覆盖所述第四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栅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
其中,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发光,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初始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阵列分布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多条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分布;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第二初始连接线,所述第二初始连接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初始连接线连接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之间,以与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形成网格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相邻两所述第二初始连接线和与其连接的相邻两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形成环形结构,多个所述环形结构中包括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第三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布,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布,且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
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布,且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三环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发光,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
第六有源部,所述第六有源部用于形成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沟道区;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
使能信号线,所述使能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六有源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使能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
19.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267064.3A 2023-09-27 2023-09-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3370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7064.3A CN117337099A (zh) 2023-09-27 2023-09-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4/115184 WO2025066749A1 (zh) 2023-09-27 2024-08-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7064.3A CN117337099A (zh) 2023-09-27 2023-09-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7099A true CN117337099A (zh) 2024-01-02

Family

ID=89289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67064.3A Pending CN117337099A (zh) 2023-09-27 2023-09-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7099A (zh)
WO (1) WO202506674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5968A (zh) * 2021-10-29 2023-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5066749A1 (zh) * 2023-09-27 2025-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5147993A1 (zh) * 2024-01-12 2025-07-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5171668A1 (zh) * 2024-02-18 2025-08-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5184796A1 (zh) * 2024-03-05 2025-09-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1670B (zh) * 2016-11-22 2022-04-1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E112020007039T5 (de) * 2020-11-12 2023-02-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nzeigesubstrat, Verfahren zum Treiben eines Anzeigesubstrats und Anzeigevorrichtung
US20250095568A1 (en) * 2022-02-25 2025-03-20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5942798A (zh) * 2022-12-16 2023-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337099A (zh) * 2023-09-27 2024-0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5968A (zh) * 2021-10-29 2023-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5066749A1 (zh) * 2023-09-27 2025-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5147993A1 (zh) * 2024-01-12 2025-07-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5171668A1 (zh) * 2024-02-18 2025-08-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5184796A1 (zh) * 2024-03-05 2025-09-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5066749A1 (zh) 2025-04-03
WO2025066749A9 (zh) 2025-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5835B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216818344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33709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15691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5010737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30644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50081763A1 (en)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WO2023245676A1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3109232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4503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894896B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WO2025091256A9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37369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320615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30871A9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510710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01570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4532989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WO2025147993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0027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4505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92496A1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5184796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点击 这是indexloc提供的php浏览器服务,不要输入任何密码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