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1926B - 电泳显示组件、电泳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泳显示组件、电泳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91926B CN103091926B CN201310047908.3A CN201310047908A CN103091926B CN 103091926 B CN103091926 B CN 103091926B CN 201310047908 A CN201310047908 A CN 201310047908A CN 103091926 B CN103091926 B CN 1030919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capsules
- microns
- adhesive
- electrophoresis showed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962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094 microcapsu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28 supernat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007 heat c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10803 Gelat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59 gelat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273 gelat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322 gelat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1852 gelatine desser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63 Hydroxyethyl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54 Hydroxyethyl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02 Polyethylene glyc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SnO2 Inorganic materials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3771 Soybean 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72 Starch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945 aromatic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045 blue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057 carboxymeth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OC(=O)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447 hydroxyethyl cellulos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866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88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979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UFVKGYZPFZQRLF-UHFFFAOYSA-N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Chemical compound OC1C(O)C(OC)OC(CO)C1OC1C(O)C(O)C(OC2C(C(O)C(OC3C(C(O)C(O)C(CO)O3)O)C(CO)O2)O)C(CO)O1 UFVKGYZPFZQRL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31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3 medium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09 methyl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23 methyl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981 methylcellulos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3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422 polyvinyl alcoh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3 responsive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710 soybean prote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07 star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98 starc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that i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169 water-solubl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泳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泳显示组件,包括透明的第一电极,以及附着于所述第一电极侧面的光电介质;所述光电介质具有微胶囊和胶黏剂,所述微胶囊分散于所述胶黏剂之中并被所述胶黏剂所固定;所述微胶囊内包括有悬浮液和分散在所述悬浮液中的多种类型的粒子,每种类型的粒子具有若干,其中至少有一种类型的粒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所述光电介质中的微胶囊大体为两层的排布结构。双层微胶囊的排布结构不仅避免了现有单层微胶囊存在的涂布困难,良品率低,光电性能差等缺点,而且提高了电泳显示器的有效显示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和显示器,尤其是一种电泳显示器以及用于生产这种显示器的方法和组件。
背景技术
电泳显示器是指一种利用电场的作用使其中的多个带电粒子在悬浮液中进行迁移从而改变其观察面的光学状态的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比较,这种显示器具有令人满意的亮度、高对比度、宽视角、双稳态以及低功耗的特性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多年持续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上述的“双稳态”具有其在本领域中公知的含义,是指包含显示原件的显示器具有至少一种光学特性的显示状态。
然而,通过对电泳显示器的多年的研究与应用,也发现了电泳显示器在图像质量有关的方面的缺点,并且这些缺点已经严重妨碍了它们的广泛应用。例如,粒子的团聚问题、粒子在悬浮液中的稳定问题以及粒子在悬浮液中的分散均匀度问题。
在许多已经公告或者公布的专利或者专利申请中描述了采用大量的微胶囊包裹悬浮液和粒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泳显示器的上述的一些技术缺陷。例如,中国专利CN1477608A提供了一种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组合物,改善了电泳显示装置的长期稳定性、显示应答性、对比度、显示的可重写次数。该发明的组合物是含有在壳体中内包电泳性微粒子分散在溶剂中的分散液而构成的电泳显示装置用的微胶囊和水系溶剂的、用于涂布液的调制的组合物,上述组合物不经过干燥微胶囊的工序得到的,上述组合物中的微胶囊的含有比例是30~80重量%。
此外,OED在微胶囊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并且将研究成果公开在以前已经公开或者公告的专利申请或者专利文献之中。例如,中国专利CN102809863A中公开了一种微胶囊阵列电泳显示组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在带有透明导电层的透光基板上制备挡墙阵列,该挡墙阵列与基板构成了若干微小的空腔;b)在挡墙阵列的目标空腔内注入对应的电泳显示微胶囊。另外,中国专利CN102093785A中也提供了一种电泳显示涂布液,其包含有微胶囊,微胶囊内包含有悬浮液和分散于悬浮液中的多个带电颜料粒子,微胶囊分散在胶黏剂中。该胶黏剂由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制得,其中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为5%-20%。胶黏剂与微胶囊的重量百分比为10%-70%。当胶黏剂干燥时,其中的微胶囊至少有一个发生形变。其中,所采用的胶黏剂有效减少了微胶囊之间的团聚,在干燥时可以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使得微胶囊的分散性更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泳显示涂布液的光电性能。又例如,中国专利102585676A中提供了另外一种电泳显示涂布液,其包含有微胶囊,这些微胶囊分散在胶黏剂中,微胶囊内包含有悬浮液和分散于悬浮液中的多个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在悬浮液中电泳;上述电泳显示涂布液中还包含有水性蓝色染料,该水性蓝色染料与电泳显示涂布液的重量百分比为0.01%-5%。该发明的电泳显示涂布液所制作出来的显示屏的B值明显提高,同时还使得电泳显示的黑白对比度也得到提高,从而有效改善了电泳显示涂布液的光电性能。
上述的研究工作使电泳显示器在稳定性、对比度等方面的性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改善。然而,研究人员仍然从多方面、多角度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泳显示器在图像显示方面的性能。例如,欧洲专利EP1010036B1及其日本同族专利JP4460149提供了一种电泳显示器,其包括显示面(viewed surface)和背面(rearsurface),在显示面和背面之间具有一聚合物阵列(Polymer Matrix),在该聚合物阵列之中具有若干容纳悬浮液和粒子的洞穴,其中洞穴的宽高比大于1.2。该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单层胶囊涂布的情况下,胶囊之间存在大量缝隙,使得实际有效的显示面积变小。该文献声称可以通过机械力或者利用胶黏剂的收缩使洞穴的变得扁平从而能够改善其光学显示性能。
从理论上来说,扁平化的洞穴从某些角度来看似乎是可以改善电泳显示器的显示性能。但是从该专利文献的论述来看,如图1和图2所示,似乎需要将洞穴布置成单层的结构才有可能通过机械力或者胶黏剂的收缩性能达到使“洞穴”的宽高比大于1.2的目的。虽然研究人员可以在实施室中通过精心调控涂布速度等方法将微胶囊涂布成单层,然而,对于大规模的生产应用中却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更为恶劣的是,还需要控制这些“洞穴”的具体位置,使“洞穴”在形变的时候刚好能够填充相邻“洞穴”之间的间隙,以提高电泳显示器的有效显示比例,而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如图3所示,单层的微胶囊的排布结构不可避免地在微胶囊之间存在大量间隙,反而有可能造成电泳显示器实际的有效显示面积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地是要提供一种电泳显示组件,以及相关制备方法和电泳显示器。研究人员惊喜地发现,通过控制涂布液的厚度来控制电泳显示器的微胶囊在光电介质中形成大体为两层的排布结构具有出人意料的良好的显示性能。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泳显示组件,包括透明的第一电极,以及附着于所述第一电极侧面的光电介质;所述光电介质具有微胶囊和胶黏剂,所述微胶囊分散于所述胶黏剂之中并被所述胶黏剂所固定;所述微胶囊内包括有悬浮液和分散在所述悬浮液中的多种类型的粒子,每种类型的粒子具有若干,其中至少有一种类型的粒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介质中的微胶囊大体为两层的排布结构。
此外,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泳显示器,其具有上述的电泳显示组件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于临近所述光电介质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的电泳显示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微胶囊、胶黏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涂布液;
将涂布液涂布于透明的第一电极之上,使涂布液干燥得到厚度为20-60微米之间的光电介质,从而制得电泳显示组件。
而且,本发明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泳显示器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按照重量比为1:8的比例称取胶黏剂和水,将胶黏剂溶解于水中后,加入重量比为15的微胶囊以200-300rpm的搅拌速度进行混合搅拌1小时制得涂布液;
控制上述涂布液的粘度为70-250cp,然后将涂布液涂布在透明的采用氧化铟材料制作的第一电极上,调节涂布速度以控制涂布液的涂布厚度为30-40微米;
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涂布液进行加热固化,制得电泳显示组件;
将所述电泳显示组件的涂布液所在侧通过胶黏剂与具有若干第二电极的基板粘和,制得电泳显示器。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所引述的所有文献,他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如果这些文献所表述的含义与本发明不一致时,以本发明的表述为准。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即便如此,本发明仍然希望在此对这些术语和短语作更详尽的说明和解释。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发明所表述的含义为准。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泳显示组件,包括透明的第一电极,以及附着于所述第一电极侧面的光电介质;所述光电介质具有微胶囊和胶黏剂,所述微胶囊分散于所述胶黏剂之中并被所述胶黏剂所固定;所述微胶囊内包括有悬浮液和分散在所述悬浮液中的多种类型的粒子,每种类型的粒子具有若干,其中至少有一种类型的粒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所述光电介质中的微胶囊大体为两层的排布结构。上述的“层”是指微胶囊在胶黏剂中是层叠设置的,即大量的微胶囊沿所述第一电极的侧面延展形成平行与第一电极的侧面的平面状的结构。
其中,所述微胶囊呈扁平的形状,即所述微胶囊的宽高比大于1,例如大于1.2,例如大于1.5,大于1.75。术语“高”是指微胶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侧面的平面中的投影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侧面的方向上最长的距离;术语“宽”是指微胶囊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侧面的平面中的投影中,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侧面的方向上最长的距离。术语“宽高比”是指上述定义的宽/高所得到的数值。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泳显示组件,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10-8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20-60微米之间,例如25微米、30微米、35微米、40微米以及45微米和50微米,优选为30-50微米,例如36微米、38微米和40微米。上述短语“粒径”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含义,是指其平均粒径,即对于一群由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粒子组成的实际粒子群,与一个由均一的球形粒子组成的假想粒子群相比,如果两者的粒径全长相同,则称此球形粒子的直径为实际粒子群的平均粒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泳显示组件,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20-5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25-50微米,例如30微米、36微米、38微米和40微米,优选30-40微米,例如38微米。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泳显示组件,所述微胶囊中的悬浮液为透明的悬浮液,所述微胶囊中的粒子由若干带正电的第一带电粒子和若干带负电的第二带电粒子组成,所述第一带电粒子与所述第二带电粒子的颜色互异。另外,所述微胶囊中的悬浮液也可以是透明的悬浮液,所述微胶囊中的粒子由若干带正电或者带负电的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组成,所述带电粒子与所述中性粒子的颜色互异。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电泳显示器,其包括上述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于临近所述光电介质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泳显示器,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一基板的上表面,所述显示组件通过胶黏剂或者层压操作固定于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电极所在侧的表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制备上述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微胶囊、胶黏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涂布液;
将涂布液涂布于透明的第一电极之上,使涂布液干燥得到厚度为20-50微米之间的光电介质,从而制得电泳显示组件。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制备方法,所述胶黏剂与所述微胶囊的重量比为5%-70%,优选10%-60%,例如20%-40%,例如30%。
根据本发明第三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10-8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20-60微米之间,优选30-45微米,例如36微米、38微米和40微米。或者,所述微胶囊的直径为20-5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25-50微米,优选30-45微米,例如36微米、38微米和40微米。
根据本发明第三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所述胶黏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所述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选自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阿拉伯胶、明胶、大豆蛋白、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以及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制备方法,所述涂布液是将所述微胶囊、胶黏剂和水以200-30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0.5-2小时形成的,优选0.5-1.5小时,例如1小时。优选的,所述涂布液的分散体系粘度为70-200cps,优选100-150cps。
另外,本发明第四方面还提供的一种电泳显示器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按照重量比为1:8的比例称取胶黏剂和水,将胶黏剂溶解于水中后,加入重量比为15的微胶囊以200-300rpm的搅拌速度进行混合搅拌1小时制得涂布液;
控制上述涂布液的粘度为70-200cp,然后将涂布液涂布在透明的采用氧化铟材料制作的第一电极上,调节涂布速度以控制涂布液的涂布厚度为30-40微米;
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涂布液进行加热固化,制得电泳显示组件;
将所述电泳显示组件的涂布液所在侧通过胶黏剂与具有若干第二电极的基板粘和,制得电泳显示器。
本发明还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双层微胶囊的排布结构不仅避免了现有单层微胶囊存在的涂布困难,良品率低,光电性能差等缺点,而且提高了电泳显示器的有效显示面积。此外,该双层排布结构也避免了光电介质过厚,作用在光电介质上的电场强度低的缺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电泳显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光电介质中的微胶囊为单层排布结构,并且微胶囊呈扁平形状;
图2是具有单层微胶囊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器在SEM中的图片,可以看出该电泳显示组件的单层微胶囊的排布结构;
图3是图2的电泳显示器在生物显微镜中的图片,可以看出微胶囊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间隙,降低了电泳显示器的有效显示面积;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具有双层微胶囊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微胶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具有双层微胶囊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电泳显示器的剖面在SEM中的图片,虽然局部由于微胶囊体积的原因,导致某些局部区域仅有一层微胶囊,某些局部区域具有多层微胶囊的排布结构,但是大体上是具有两层微胶囊的排布结构;
图8是本发明图6在生物显微镜中的图片,可以看出具有双层微胶囊的排布结构使微胶囊之间的间隙很小,从而提高了电泳显示器的有效显示面积。
图中:
| 10 | 第一电极 | 20 | 光电介质 |
| 21 | 微胶囊 | 211 | 带电粒子 |
| 212 | 中性粒子 | 213 | 悬浮液 |
| 22 | 胶黏剂 | 30 | 第二电极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例子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图4所示为一种电泳显示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中的电泳显示组件包括透明的第一电极10,以及附着于所述第一电极10侧面的光电介质20。所述光电介质20具有微胶囊21和胶黏剂22,通过胶黏剂22将微胶囊21固定并且粘附于第一电极10上。其中,第一电极10优选通过氧化铟(ITO)、SnO2、或者ZnO/A1的透明导电薄膜实施。
从图4可以看出,所述微胶囊21呈扁平的形状,其宽高比大于1.2。由于微胶囊21的变形程度不一,也有可能出现宽高比大于1.5,或者大于1.75的微胶囊21。尽管有些微胶囊的粒径较小或者变形成细长的结构填充在其他微胶囊之间的间隙之中,但大致可以看出大多数微胶囊21在自身重力或者其他外界的机械力或者胶黏剂22的作用下收缩形成图中的扁平形状。
另外一方面,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微胶囊21在在光电介质20中呈两层的排布结构,其中一层临近第一电极10的侧面(称为“上层”),另外一层紧靠着上层的微胶囊21(称为“下层”)。一般来说,微胶囊21可以通过胶黏剂22涂布在第一电极10上进行实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光电介质20中的微胶囊21可以通过胶黏剂22,尤其是固化后的胶黏剂22牢牢地粘和在一起。
图5所示为微胶囊2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微胶囊21内部包裹着透明的悬浮液213和粒子,其中的悬浮液213和粒子如中国专利CN101738814A中描述的组分结构:悬浮液213为低极性的分散溶剂,例如芳香烃类或者卤代类物质;粒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带正电或者带负电的带电粒子211,该带电粒子211可以带外部电场的作用下沿电场方向在悬浮液213中迁移;另外一种为不带电的中性粒子212。所述的“不带电”并非定义为完全不带电,仅仅是指中性粒子212上的电位较低,在外加电场(能够促使带电粒子211迁移的电场)的作用下不移动或者基本不移动,即相对于带电粒子211的迁移速率,该中性粒子212的迁移速率非常慢,甚至可以忽略的程度。下述的实验组1-4即采用该类型的微胶囊21进行测试。
即便如此,微胶囊21内包裹的物质也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形式,例如中国专利CN101542383B中公开的电泳液,其中溶剂和具有不同光学性质且分散在所述溶剂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可分散粒子,第一可分散粒子不带电,第二可分散粒子带正电,第三可分散粒子带负电。另外,微胶囊21内包裹的物质还可以是美国专利US3612758中描述的一种悬浮液213是有色的悬浮液213,粒子为单一带电类型的粒子组成。此外,微胶囊21内包裹的物质也还可以包括透明的悬浮液,所述微胶囊中的粒子由若干带正电的第一带电粒子和若干带负电的第二带电粒子组成,所述第一带电粒子与所述第二带电粒子的颜色互异。
由于光电介质20中包含了大量的微胶囊21,而且微胶囊21粒径一般在0.1-100微米,因此不太可能单独对每个微胶囊21进行操作以控制微胶囊21形成上述的双层排布结构。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对光电介质20的厚度和微胶囊21的粒径进行控制,从而得到大体为两层微胶囊21的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
下面对该具有双层微胶囊21排布结构的光电组件的制备方法进行描述,根据不同粒径范围的微胶囊21和光电介质20的厚度,得到相应的四组实验组的电泳显示组件。
实验组1
本实施例中,将生产出来的微胶囊21通过孔径为80微米的筛网滤除直径在80微米以上的微胶囊21(过大),然后通过孔径为10微米的筛网滤除10微米以下的微胶囊21(过小),从而可以得到直径为10-80微米的微胶囊21。
称量上述粒径在10-80微米的微胶囊21为150g,将10g明胶溶解于80g水中,将溶解好的明胶溶液过滤后加入微胶囊21中,以200-300rpm的搅拌速度进行混合搅拌1小时后制得粘度在70-250cp微胶囊21分散液即涂布液。
然后利用涂布仪将上述涂布液涂布在第一电极10上,调节涂布仪的涂布速度控制光电介质的厚度在20-60微米之间,经过加热固化,制得双层微胶囊21紧密排列的电泳显示组件。
实验组2
制备过程与实验组1的区别在于,控制光电介质的厚度为30-50微米,得到具有双层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图7所示为通过SEM观察制得的电泳显示组件对应的电泳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由于微胶囊21体积不一的原因,虽然某些局部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大粒径的微胶囊21而出现仅有一层微胶囊21的情况,也有可能在某些局部地方存在许多小粒径的微胶囊21堆积的现象,例如由三个小粒径的微胶囊21堆积在一起形成三层微胶囊21的排布结构,也有可能出现在某些局部区域出现仅由一个大粒径的微胶囊21的排布结构,但是总体来说,该厚度的光电介质20形成了大体是两层微胶囊21的排布结构(即平均是两层微胶囊21的排布结构)。
图8所示为将该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放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图片(与图3的放大倍数相同)。显而易见的,相对于图3中微胶囊21之间的间隙,图8所示的具有双层微胶囊21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之间的间隙更小,有效显示面积更大。
实验组3
制备过程与实验组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选取的微胶囊21的粒径为20-50微米,控制涂布的光电介质20的厚度为25-50微米,得到具有双层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
实验组4
制备过程与实验组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选取的微胶囊21的粒径为20-50微米,控制涂布的光电介质20的厚度为30-45微米,得到具有双层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
参照组
制备过程与实验组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选取的微胶囊21的粒径为50-100微米,控制涂布的光电介质20的厚度为15-20微米,得到具有单层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
实施例2
图5所示为利用实施例1中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制作的电泳显示器,其实施例1中论述的电泳显示组件以及第二电极30,所述第二电极30设于临近所述光电介质20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10相对。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30设置于一基板的上表面,所述显示组件通过胶黏剂22或者层压操作固定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对于第二电极30和基板,优选使用具有开关功能且能够施加电场的薄膜晶体管。
图像质量检测
研究人员将实验组1-4的电泳显示组件按照实施例2中的方法制作得到的电泳显示器加电使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30具有一驱动电压,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来测试电泳显示器的黑白反射率、对比度等表征电泳显示器图像质量的数据。同时,上述方法检测参照组的电泳显示组件对应的电泳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注:1.L*数值体现了显示膜的反射光强,L*值越高就意味着反射率越强。
2.R数值体现了显示膜的反射率数值,R=((L*+16)/116)3*100%
3.对比度=R白/R黑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具有双层微胶囊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实验组1-4)的对比度均在12以上,而参照组1的对比度仅为10.17,因此,大体具有双层微胶囊排布结构的电泳显示组件或者电泳显示器具有更为优良的显示性能(参照组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9)
1.一种电泳显示组件,包括透明的第一电极,以及附着于所述第一电极侧面的光电介质;所述光电介质具有微胶囊和胶黏剂,所述微胶囊分散于所述胶黏剂之中并被所述胶黏剂所固定;所述微胶囊内包括有悬浮液和分散在所述悬浮液中的多种类型的粒子,每种类型的粒子具有若干,其中至少有一种类型的粒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介质中的微胶囊大体为两层的排布结构,所述光电介质为单层涂布且热固化形成的光电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呈扁平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10-8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20-60微米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10-8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30-50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20-5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25-50微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20-5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30-45微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中的悬浮液为透明的悬浮液,所述微胶囊中的粒子由若干带正电的第一带电粒子和若干带负电的第二带电粒子组成,所述第一带电粒子与所述第二带电粒子的颜色互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中的悬浮液为透明的悬浮液,所述微胶囊中的粒子由若干带正电或者带负电的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组成,所述带电粒子与所述中性粒子的颜色互异。
9.一种电泳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于临近所述光电介质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泳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一基板的上表面,所述显示组件通过胶黏剂或者层压操作固定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电极所在侧的表面。
11.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微胶囊、胶黏剂混合均匀得到涂布液;
将涂布液涂布于透明的第一电极之上,使涂布液干燥得到厚度为20-60微米之间的光电介质,从而制得电泳显示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与所述微胶囊的重量比为5%-7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与所述微胶囊的重量比为10%-6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与所述微胶囊的重量比为20%-40%。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与所述微胶囊的重量比为30%。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10-8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20-60微米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20-5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25-50微米。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20-50微米,所述光电介质的厚度为30-45微米。
19.一种电泳显示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按照重量比为1:8的比例称取胶黏剂和水,将胶黏剂溶解于水中后,加入重量比为15的微胶囊以100-300rpm的搅拌速度进行混合搅拌1小时制得涂布液;
然后将涂布液涂布在透明的采用氧化铟材料制作的第一电极上,调节涂布速度以控制涂布液的涂布厚度为30-40微米;
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涂布液进行加热固化,制得电泳显示组件;
将所述电泳显示组件的涂布液所在侧通过胶黏剂与具有若干第二电极的基板粘和,制得电泳显示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310047908.3A CN103091926B (zh) | 2013-02-06 | 2013-02-06 | 电泳显示组件、电泳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310047908.3A CN103091926B (zh) | 2013-02-06 | 2013-02-06 | 电泳显示组件、电泳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3091926A CN103091926A (zh) | 2013-05-08 |
| CN103091926B true CN103091926B (zh) | 2019-01-25 |
Family
ID=48204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310047908.3A Active CN103091926B (zh) | 2013-02-06 | 2013-02-06 | 电泳显示组件、电泳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030919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8279543A (zh) * | 2018-02-26 | 2018-07-13 | 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泳显示膜片、电泳显示器和电泳显示涂布液 |
| CN108470846B (zh) | 2018-04-11 | 2019-09-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封装方法、电子装置和封装设备 |
| WO2020123741A1 (en) * | 2018-12-12 | 2020-06-18 | E Ink Corporation | Edible electrodes and uses in electro-optic displays |
| CN114296287A (zh) * | 2020-09-22 | 2022-04-08 | 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固态电泳显示薄膜材料和显示装置 |
| CN118330959A (zh) * | 2022-08-04 | 2024-07-12 | 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光学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Citations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494046A (zh) * | 2002-10-31 | 2004-05-05 | ϣ | 改良的电泳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070068882A (ko) * | 2005-12-27 | 2007-07-02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멀티 레이어 전자 잉크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2103298A (zh) * | 2009-12-17 | 2011-06-22 | 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 | 电泳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310023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 | 一种微胶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2681280A (zh) * | 2011-03-17 | 2012-09-1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彩色电泳方式的显示介质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TWI484275B (zh) * | 2010-05-21 | 2015-05-11 | E Ink Corp | 光電顯示器及其驅動方法、微型空腔電泳顯示器 |
-
2013
- 2013-02-06 CN CN201310047908.3A patent/CN1030919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494046A (zh) * | 2002-10-31 | 2004-05-05 | ϣ | 改良的电泳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070068882A (ko) * | 2005-12-27 | 2007-07-02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멀티 레이어 전자 잉크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2103298A (zh) * | 2009-12-17 | 2011-06-22 | 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 | 电泳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310023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 | 一种微胶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2681280A (zh) * | 2011-03-17 | 2012-09-1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彩色电泳方式的显示介质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3091926A (zh) | 2013-05-08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3091926B (zh) | 电泳显示组件、电泳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
| JP5919322B2 (ja) | 多色電気光学的ディスプレイ | |
| US9835925B1 (en) | Electro-optic displays,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 EP2680068B1 (en) | Electrophoresis device and display | |
| CN103834285B (zh) | 电泳涂布液与电泳显示层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 |
| JPH10149118A (ja) |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 |
| CN102093785B (zh) | 一种电泳显示涂布液及其制备方法 | |
| CN108279543A (zh) | 电泳显示膜片、电泳显示器和电泳显示涂布液 | |
| CN102422214A (zh) | 电泳显示用液、使用其的电泳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 KR20100058882A (ko) | 전기유변유체 마이크로캡슐을 포함하는 투과도가변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 KR101312043B1 (ko) | 전기영동성 마이크로캡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 CN103635855A (zh) | 电泳悬浮液组合物和包括该电泳悬浮液组合物的电泳显示装置 | |
| KR100884317B1 (ko) | 컬러 전자 잉크를 위한 마이크로캡슐의 제조방법 | |
| CN103238108A (zh) | 电泳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 US20150124312A1 (en) |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 TW202341181A (zh) | 包含具有導電水凝膠膜或珠粒之修復層的多層裝置 | |
| CN102103298A (zh) | 电泳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 CN208569268U (zh) | 一种彩色光电显示装置 | |
| WO2014208022A1 (en) |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 CN202758158U (zh) | 一种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及光电显示器 | |
| CN100412936C (zh) | 电泳介质和包含电泳介质的电泳显示器 | |
| WO2015151409A1 (en) |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 JP2006209018A (ja) | 表示素子 | |
| CN219349311U (zh) | 一种调光膜 | |
| JP7480288B2 (ja) | 逆荷電粒子を含む電気光学媒体およびそれを組み込む可変透過デバイス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C06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11450 building B, No. 3, Li Wei Road, Nansha District West Industrial Zone, Guangdong, Guangzhou, China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OED TECHNOLOG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50 building B, No. 3, Li Wei Road, Nansha District West Industrial Zone, Guangdong, Guangzhou, China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OED Technologies Co., Ltd. |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