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8753B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58753B CN106658753B CN201610826549.5A CN201610826549A CN106658753B CN 106658753 B CN106658753 B CN 106658753B CN 201610826549 A CN201610826549 A CN 201610826549A CN 106658753 B CN106658753 B CN 1066587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data set
- data
- recovery
- siz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9—Backup restoration techniq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提高数据迁移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对于懒癌患者和科技小白来说,换机等于一切重新开始,日常使用的APP,重要的聊天记录、文档,连过的所有WiFi密码等这些旧机里的点滴习惯都没有了,每一次换机都是高兴10分钟,烦恼10小时。为了解决该问题,出现了数据迁移,数据迁移是旧手机备份数据,然后传给新手机进行数据恢复以达到换机的目的。
目前,数据迁移是旧手机按照一定的顺序备份数据(比如先备份联系人,生成一个联系人文件,然后再备份短信生成短信文件,再进行下个数据的备份),发送数据,新手机按顺序收到数据,在顺序恢复数据(比如先恢复联系人,完成后再恢复短信,完成后再恢复其他数据),在数据恢复过程中,如果某些项数据恢复比较慢的话(比如联系人数据)其他数据就处于等待。数据恢复所需要时间的长短影响数据迁移效率,因此,如何缩短数据迁移中数据恢复所需时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以期提高数据迁移速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热点;
在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集;
在完成传送所述第一数据集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二数据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热点连接模块,用于连接至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
数据恢复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所述数据恢复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数据恢复模块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热点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热点;
数据传送模块,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集;
所述数据传送模块,还用于在完成传送所述第一数据集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二数据集。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八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中,第一终端设备在完成接第一数据集后,直接对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在第一数据集数据恢复过程中,若第一终端设备又完成接收第二数据集时,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另一线程执行对第二数据集的数据恢复,可见,本方案采用并行执行数据恢复,可缩短数据恢复所需要时间,进而缩短数据迁移所需时。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2)热点是指把终端设备的接收GPRS、3G、4G或5G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再发出去,这样终端设备就成了一个WIFI热点。能够建立热点的终端设备要求必须具有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功能。
3)数据集又称为资料集、数据集合或资料集合,是一种由数据所组成的集合。
4)线程,有时被称为轻量级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LWP),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元。
5)串行执行指定是动作A与动作B是先后执行关系,比如,先执行动作A再执行动作B,或者,先执行动作B再执行动作A。
6)并行执行是在两条线程上分别执行动作A与动作B,比如,在第一线程上执行动作A,在第二线程上执行动作B,二者可以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是在执行一个动作的过程中执行另一动作。
7)、“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其中,第二终端设备120建立热点,第一终端设备110连接至第二终端设备120建立的热点,第二终端设备120向第一终端设备110传送第一数据集,第一终端设备110在完成接收第二终端设备120传送的第一数据集后,第一终端设备110对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第二终端设备120在完成传送第一数据集后,第二终端设备120向第一终端设备110传送第二数据集,第一终端设备110接收第二终端设备120传送的第一数据集,在第一终端设备110对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第一终端设备110完成接收第二终端设备120传送的第二数据集,第一终端设备110对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可见,第一终端设备110采用并行执行数据恢复,可缩短数据恢复所需要时间,进而缩短数据迁移所需时。
请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热点。
S202、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
S203、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集。
S204、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所述第一数据集,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S205、在完成传送所述第一数据集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二数据集。
S206、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所述第二数据集,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点击相关软件的开始传输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热点,然后第一终端设备接入该热点,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集,第一终端设备在完成接第一数据集后,直接对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在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二数据集,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在第一数据集数据恢复过程中,若第一终端设备又完成接收第二数据集时,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另一线程执行对第二数据集的数据恢复,可见,本方案采用并行执行数据恢复,可缩短数据恢复所需要时间,进而缩短数据迁移所需时。
可选地,在第一终端设备当前并行数据恢复的线程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其中,第一阈值例如可以是2、4、5、6、8或是其他值。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阈值=5,通常在一台设备上同时运行的线程较多时,容易导致设备出现卡顿情况,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在缩短数据恢复时间的同时,设备仍可正常运行,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数据恢复之前,需要判断当前并行数据恢复的线程数量是否超过5条,若是,则第一终端设备需要等待某一条线程完成业务后,才可进行数据恢复,若否,则第一终端设备可直接进行数据恢复。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数据集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将数据集拆分成多个子数据集,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在一条线程上串行对多个子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在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其中,第二阈值例如可以是200mb、300mb、350mb、360mb或是其他值。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阈值为200mb,为了避免因数据集过大,而导致设备在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出现卡顿的现象,第一终端设备在进行数据恢复之前,需要确定数据集是否超过200mb,若是,则将这个数据集拆除多个子数据集,然后在一条线程上串行对这多个子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假设多个子数据集包括第一子数据集、第二子数据集合第三子数据集,在一条线程上串行对这3个子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比如,在一条线程上先对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在第一数据集恢复完成后,在对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以此类推。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将数据集拆分成多个子数据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随机将数据集拆分成多个子数据集;或者,第一终端设备按照预设规则将数据集拆成多个子数据集,其中,预设规则包括相邻子数据集之间大小相差第三阈值、多个子数据集中任两个子数据集的大小差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以及相邻子数据集之间大小差为第五阈值的倍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集之前,第二终端设备并行备份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多个应用的数据,以得到多个数据集,一个数据集对应一个应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大小;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可选地,多个应用是第二终端设备自定义的,或是,第一终端设备指定的。
其中,在数据迁移之前,第二终端设备点击相关软件进入数据界面,用户可通过第二终端勾选需要传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多个应用,即这多个应用是用户自定义的;或者,在第一终端设备连入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之后,第一终端设备检测自身系统已安装的应用有哪些,然后指定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传送关联这些已安装的应用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终端设备是并行备份多个应用的数据,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某个应用的数据先备份完成后,先传送这个应用的数据集,也可以是等所有的应用的数据都备份完成后,再进行数据传送等等,本发明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更为详细的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S301、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热点。
S302、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
S303、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并行备份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多个应用的数据,以得到多个数据集,一个数据集对应一个应用。
S304、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集。
S305、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并行数据恢复的线程数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
若否,则不作任何操作。
S306、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数据集的大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若是,则执行步骤S307。
若否,则执行步骤S308。
S307、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数据集拆分成多个子数据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一条线程上串行对所述多个子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S308、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S309、在完成传送所述第一数据集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二数据集。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并行数据恢复的线程数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即在接收到第二数据集时执行步骤S305的判断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所述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叙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400,终端设备400为第一终端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
热点连接模块401,用于连接至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
数据恢复模块402,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所述数据恢复模块402,还用于在所述数据恢复模块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并行数据恢复的线程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恢复模块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可选地,所述数据恢复模块402具体用于: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集拆分成多个子数据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一条线程上串行对所述多个子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大小;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模块(热点连接模块401和数据恢复模块402)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相关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00是以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此外,以上热点连接模块401和数据恢复模块402可通过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601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500,终端设备500为第二终端设备,如图5所示,包括:
热点建立模块501,用于建立热点;
数据传送模块502,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集;
所述数据传送模块502,还用于在完成传送所述第一数据集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二数据集。
可选地,在数据传送模块502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数据集之前,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数据备份模块503,用于并行备份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多个应用的数据,以得到多个数据集,其中,一个数据集对应一个应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大小;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可选地,所述多个应用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自定义的,或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指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模块(热点建立模块501、数据发送模块502和数据备份模块503)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相关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500是以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此外,以上热点建立模块501、数据发送模块502和数据备份模块503可通过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601来实现。
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400和终端设备500可以以图6中的结构来实现,该终端设备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至少一个存储器6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03。所述处理器601、所述存储器602和所述通信接口603通过所述通信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以上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接口6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6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602用于存储执行以上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601来控制执行。所述处理器6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6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
假设终端设备600为第一终端设备,存储器602存储的代码可执行以上提供的终端设备400执行的上述数据迁移方法,比如,连接至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假设终端设备600为第二终端设备,存储器602存储的代码可执行以上提供的终端设备500执行的上述数据迁移方法,比如,建立热点;在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集;在完成传送所述第一数据集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二数据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应用场景,如下:上述终端设备400和终端设备500为手机,下面结合图7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7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7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7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7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7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7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数据备份功能/数据恢复功能、数据集发送功能/数据集接收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备份数据得到的数据集、接收传送方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集)等。此外,存储器7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7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730可包括触控面板731、其他输入设备732。触控面板7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31上或在触控面板7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7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80,并能接收处理器7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31。除以了触控面板731,输入单元7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至少一种。
显示单元7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740可包括显示面板7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31可覆盖显示面板741,当触控面板7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731与显示面板7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31与显示面板7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7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760、扬声器761,传声器7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7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761,由扬声器7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7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7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780处理后,经RF电路7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7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7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7示出了WiFi模块7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7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7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7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前述实施例中,各步骤方法流程可以基于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3)
1.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并行数据恢复的线程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包括: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数据集拆分成多个子数据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一条线程上串行对所述多个子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包括: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数据集拆分成多个子数据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一条线程上串行对所述多个子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大小;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6.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热点;
在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集;
在完成传送所述第一数据集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二数据集,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数据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并行备份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多个应用的数据,以得到多个数据集,其中,一个数据集对应一个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大小;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大小;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应用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自定义的,或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指定的。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热点连接模块,用于连接至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
数据恢复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所述数据恢复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数据恢复模块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并行数据恢复的线程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恢复模块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恢复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集拆分成多个子数据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一条线程上串行对所述多个子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恢复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集拆分成多个子数据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一条线程上串行对所述多个子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在所述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大小;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1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热点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热点;
数据传送模块,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热点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一数据集;
所述数据传送模块,还用于在完成传送所述第一数据集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送第二数据集,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数据集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二数据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集进行数据恢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数据备份模块,用于并行备份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多个应用的数据,以得到多个数据集,其中,一个数据集对应一个应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大小;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备份完成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大小;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对应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应用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自定义的,或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指定的。
2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硬件执行时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
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
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6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610826549.5A CN106658753B (zh) | 2016-09-14 | 2016-09-14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 EP17850106.0A EP3496505B1 (en) | 2016-09-14 | 2017-07-13 | Data mig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
| PCT/CN2017/092869 WO2018049903A1 (zh) | 2016-09-14 | 2017-07-13 | 数据迁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
| US16/254,989 US10880728B2 (en) | 2016-09-14 | 2019-01-23 | Method for data migr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610826549.5A CN106658753B (zh) | 2016-09-14 | 2016-09-14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6658753A CN106658753A (zh) | 2017-05-10 |
| CN106658753B true CN106658753B (zh) | 2020-01-17 |
Family
ID=58852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610826549.5A Active CN106658753B (zh) | 2016-09-14 | 2016-09-14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 Country | Link |
|---|---|
| US (1) | US10880728B2 (zh) |
| EP (1) | EP3496505B1 (zh) |
| CN (1) | CN106658753B (zh) |
| WO (1) | WO20180499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6658753B (zh) * | 2016-09-14 | 2020-0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1316219A (zh) * | 2017-11-09 | 2020-06-19 |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终端的数据迁移方法及数据迁移系统 |
| CN108647270A (zh) * | 2018-04-28 | 2018-10-12 | 尚谷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容错时间日志的数据迁移的方法 |
| CN108762985B (zh) * | 2018-05-23 | 2020-09-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恢复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0209527B (zh) * | 2018-11-30 | 2023-05-0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4281604B (zh) * | 2022-03-02 | 2022-07-29 |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1105738A (zh) * | 2006-07-13 | 2008-01-16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并行存储池迁移和备份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 KR20090013972A (ko) * | 2007-08-03 | 2009-02-06 | 홍성호 | 실시간 데이터 파일 백업 및 복구 시스템과 방법 |
| CN105282824A (zh) * | 2014-06-03 | 2016-01-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无线通信的文件分享方法及无线通信终端 |
| CN106020959A (zh) * | 2016-05-24 | 2016-10-12 | 郑州悉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7734293B2 (en) * | 2003-10-29 | 2010-06-08 | Martin Zilliacus | Mapping wireless proximity identificator to subscriber identity for hotspot based wireless services for mobile terminals |
| US7447710B2 (en) * | 2003-12-11 | 2008-11-04 | Sybase, Inc. | Database system providing self-tuned parallel database recovery |
| US20090300283A1 (en) * | 2008-05-29 | 2009-12-03 | Yutaka Kudo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solving hot spots in storage systems |
| CN102196591A (zh) * | 2010-03-05 | 2011-09-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并行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 US9367561B1 (en) * | 2010-06-30 | 2016-06-14 | Emc Corporation | Prioritized backup segmenting |
| US20120117558A1 (en) * | 2010-11-04 | 2012-05-1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obile application migration service |
| US20120185933A1 (en) * | 2011-01-14 | 2012-07-19 | Belk Andrew T | User account for system protection or recovery |
| US20120260051A1 (en) * | 2011-03-01 | 2012-10-11 | Hitachi, Ltd. | Computer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and data management method |
| CN103092694B (zh) * | 2011-10-31 | 2015-11-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状态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8879396B2 (en) * | 2011-11-15 | 2014-11-04 |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dynamic allocation of virtual lanes to alleviate congestion in a fat-tree topology |
| JP5938965B2 (ja) * | 2012-03-19 | 2016-06-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ノード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のノード装置および処理速度管理方法 |
| US9619297B2 (en) * | 2012-06-25 | 2017-04-1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rocess migration in data center networks |
| US20140012913A1 (en) * | 2012-07-05 | 2014-01-09 | Devrim Varoglu | Peer-Peer Device Activation and Setup |
| EP2835953B1 (en) * | 2012-08-29 | 2017-10-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for live migration of virtual machine |
| US9510161B2 (en) * | 2013-07-08 | 2016-11-29 | Electronics & Telecoo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 FR3019418A1 (fr) * | 2014-03-31 | 2015-10-02 | Orange |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deport de la restitution de contenus multimedia |
| US9811375B2 (en) * | 2014-04-30 | 2017-11-07 | Vmware, Inc. | Operating system migration while preserving applications, data, and settings |
| US9436406B2 (en) * | 2014-07-07 | 2016-09-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igration decision window selection based on hotspot characteristics |
| KR20160070636A (ko) * | 2014-12-10 | 2016-06-20 |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분산 클라우드 환경에서의 마이그레이션 제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마이그레이션 제어 방법 |
| WO2016176962A1 (zh) * | 2015-05-04 | 2016-11-10 | 北京合智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6294440B (zh) * | 2015-05-27 | 2019-06-07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数据实时迁移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871423A (zh) | 2016-03-28 | 2016-08-17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5912421A (zh) * | 2016-04-06 | 2016-08-3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中存储数据的备份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终端 |
| US10877885B2 (en) * | 2016-06-30 | 2020-12-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data ope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roved electronic device storage |
| CN106658753B (zh) * | 2016-09-14 | 2020-0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
2016
- 2016-09-14 CN CN201610826549.5A patent/CN106658753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13 WO PCT/CN2017/092869 patent/WO2018049903A1/zh not_active Ceased
- 2017-07-13 EP EP17850106.0A patent/EP3496505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23 US US16/254,989 patent/US1088072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1105738A (zh) * | 2006-07-13 | 2008-01-16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并行存储池迁移和备份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 KR20090013972A (ko) * | 2007-08-03 | 2009-02-06 | 홍성호 | 실시간 데이터 파일 백업 및 복구 시스템과 방법 |
| CN105282824A (zh) * | 2014-06-03 | 2016-01-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无线通信的文件分享方法及无线通信终端 |
| CN106020959A (zh) * | 2016-05-24 | 2016-10-12 | 郑州悉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EP3496505A1 (en) | 2019-06-12 |
| US10880728B2 (en) | 2020-12-29 |
| CN106658753A (zh) | 2017-05-10 |
| EP3496505B1 (en) | 2023-08-30 |
| US20190159020A1 (en) | 2019-05-23 |
| WO2018049903A1 (zh) | 2018-03-22 |
| EP3496505A4 (en) | 2019-07-03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6658753B (zh)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CN106502834B (zh) | 数据的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 |
| CN106507269B (zh)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CN104965641B (zh) | 信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 |
| CN106488391B (zh)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CN106055209B (zh) | 一种启动应用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CN106453511A (zh) |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设备 | |
| CN106507482B (zh) | 一种网络定位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CN106484326B (zh) |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 CN106445739B (zh)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WO2018049913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 CN106528638B (zh) | 删除备份数据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 CN106658353A (zh)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US10687207B2 (en) | Method for data migration and terminal | |
| CN106951761A (zh) |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装置 | |
| CN106569916A (zh) |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移动终端 | |
| CN106648976A (zh) |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 |
| CN106502827A (zh) |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设备 | |
| CN106339862A (zh) |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 CN106658705B (zh) | 一种网络定位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CN106371896A (zh) | 虚拟机内存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 |
| CN106293407A (zh) | 一种图片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CN106790361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 CN106230709B (zh) | 一种聊天信息区别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 |
| CN106648972A (zh) |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