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106145586B -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45586B
CN106145586B CN201610628124.3A CN201610628124A CN106145586B CN 106145586 B CN106145586 B CN 106145586B CN 201610628124 A CN201610628124 A CN 201610628124A CN 106145586 B CN106145586 B CN 106145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bio
modification
reaction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81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45586A (zh
Inventor
张雪英
吴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Ai 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Ai 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Ai 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Ai 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281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45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45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5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45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5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02F11/12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using filter pr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6Sludge reduction, e.g. by 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20Sludge proc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生物改性方法,采用生物改性后板框压滤的方法,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所述的方法采用两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分段对污泥进行生物改性处理,将污水处理厂浓缩液态污泥送到含有复合菌群的生物改性反应器中10‑35℃下连续曝气反应,污泥在两段式反应器中总的停留时间为10‑25h,使污泥中的水份释放,降解污泥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同时使污泥中的重金属释放至液相;然后将生物改性后的污泥压滤脱水,不加任何絮凝剂的条件下脱水至泥饼含水率60%以下。本发明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行,成本低,生物改性时间短,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800多座,污水日处理量达到15 000m3,每天产生超过10万吨的剩余污泥(含水率80%)。这些剩余污泥是由有机物的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有机无机胶粒等组分组成的非均质体,能吸附污水中85%以上的有毒有害物质。传统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成本约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成本的20-50%,剩余污泥处置投资成本约占20-30%。剩余污泥水份含量高,且含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其不合理的处置必将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我国环保部提出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的处理原则,结合我国现有污泥处置的现状,如何有效的降低污泥中的水份含量是节约污泥处置成本、提高污泥后续处置效率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污泥深度脱水的方法主要是添加石灰、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等药剂调质后,采用板框压滤脱水至含水60%以下。该种方法因板框压滤机的机械化程度低的原因,在我国一直没有大规模推广。随着板框压滤机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化学药剂调质联合板框压滤高干脱水技术在我国开始兴起。然而化学调质联合板框压滤高干脱水后,污泥中的干物质含量不降反增,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干物质含量通常增加20-50%,严重影响了污泥后续资源化利用。
污泥生物调理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调理方法。目前报道的主要是在浓缩污泥中接种嗜酸性硫杆菌(CN 103936246 A)以及一些耐酸性的异养菌(ZL200410044843.8)组成复合菌剂,并投加特定的营养剂(专利申请号201010221264.1)在特定的反应器中(ZL200520072316.8)中生物反应1.5-2d后,在不加任何絮凝剂的情况下板框压滤脱水至60%以下。目前该技术已经工程化应用,在常温下运行状况较好。但是在低温(15℃以下)条件下,因微生物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导致处理效果明显变差,表现出的特点是处理周期长、营养剂需求量大等,同时生物反应时间仍然较长。专利申请(CN 104817252 A)公布了一种低温条件下提高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该发明采用多次低温驯化的方法得到了复合微生物,在低温10-15℃下生物反应2-5天后,污泥可直接板框压滤脱水至60%以下。专利申请(CN 104817252 A)虽然解决了低温条件下的瓶颈,但是周期较长,通常需要2-5d,运行成本较高。而且,这些方法中对污泥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没有降解作用,影响污泥后续资源化利用。目前生物调理方法多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的处理,对含有机酸较多的厌氧消化污泥应用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快速生物改性方法,以解决现有污泥生物调理方法存在的处理时间长、低温运行受限制及对污泥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无降解作用等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大大缩短生物调理时间,降低污泥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该方法可适用于厌氧消化污泥的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生物改性后板框压滤的方法,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所述的方法采用两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分段对污泥进行生物改性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扩大培养、驯化及接种物的制备
本发明采用的微生物为两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分别为复合菌群1和复合菌群2。两种菌群都为经过低温驯化后的微生物,所述的驯化温度为10-35℃,可在10-35℃条件下快速繁殖生长。
所述的复合菌群1由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及交替单胞菌组成。将上述微生物的菌株接种到各自的培养基中,然后置于10-35℃、180-200转/分的往复式摇床中振荡扩大培养,培养时间为2-3d,直至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然后将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及交替单胞菌的培养液按照体积比2~3:2~4:1~3:3~5混合,吸取该混合液接种到质量浓度为3%-8%的新鲜待处理污泥中于10-35℃、180-200转/分的往复式摇床中振荡扩大培养得到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的污泥,接着吸取该污泥至新鲜污泥中进行培养,如此循环3-5次,所得到的污泥为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
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及交替单胞菌的培养基的配方分别为(g/L):
枯草芽孢杆菌:20g葡萄糖、15g蛋白胨、5g氯化钠、5g牛肉膏;
铜绿假单胞菌:1g牛肉浸膏、5g蛋白胨,5g酵母膏,5g氯化钠,10g蔗糖;
白腐真菌:氯化铵4.4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2g、氯化钙0.01g、吐温801.0g、微量元素混合液1mL、微生物溶液0.5mL;
交替单胞菌:蛋白胨6.698g、酵母膏3.296g、NaCl2 4.38g、Fe2(PO4)3 0.01g、MgSO4.7H2O6.92g、MgCl2.6H2O 5.51g、CaCl2.H2O 1.45g、KCl 0.67g。
所述的复合菌群2由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组成。将上述菌株接种到各自的培养基中,然后置于10-35℃、180-200转/分的往复式摇床中振荡扩大培养,培养时间为3-4d,直至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然后将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的培养液按照体积比3~5:1~3混合,吸取该混合液接种到质量浓度为3%-8%的新鲜待处理污泥中于10-35℃、180-200转/分的往复式摇床中振荡扩大培养得到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的污泥,接着吸取该污泥至新鲜污泥中进行培养,如此循环3-5次,所得到的污泥为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
所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培养基的配方分别为(g/L):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培养基:(NH4)2SO4 3.0g、KCl 0.1g、K2HPO4 0.5g、Ca(NO3)2·4H2O0.01g、MgSO4·7H2O 0.5g、FeSO4·7H2O 22.1g、蒸馏水1000mL;
氧化硫硫杆菌的培养基:(NH4)2SO4 2.0g、KCl 0.1g、K2HPO4 0.25g、Ca(NO3)2·4H2O0.01g、MgSO4·7H2O 0.25g、、Na2S2O3·5H2O 22.1g、蒸馏水1000mL。
(2)污泥的生物改性
按照新鲜污泥体积比例的10%-30%向装有新鲜污泥的生物改性反应器中加入所述的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质量的3%-8%的比例添加生物改性微生物改性营养剂,在好氧的条件下反应3-5h,反应温度10-35℃;接着在生物改性反应器中按照污泥体积比例的20%-50%接入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质量的1%-5%的比例添加生物改性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在好氧的条件下反应7-20h,反应温度10-35℃。
所述的微生物改性营养剂主要由单质硫、硫酸亚铁、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氯化钙、硅藻土、酵母膏、氯化钠、蔗糖、尿素组成。优选的,复合微生物营养剂中,单质硫为60-150g/kg、七水硫酸亚铁100-300g/kg、磷酸二氢钾30-100g/kg、氯化钙10-20g/kg、硅藻土50-100g/kg、酵母膏20-50g/kg、氯化钠10-30g/kg、蔗糖20-50g/kg、尿素30-50g/kg。
所述的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主要由酵母膏、维生素、氨基酸、硫代硫酸钠、硫酸铁、微量元素组成。优选的,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中,酵母膏10-20g/kg、维生素10-30g/kg、氨基酸30-50g/kg、硫代硫酸钠20-30g/kg、硫酸铁20-50g/kg、微量元素5-10g/kg。
具体和优化地,
所述的生物改性反应器包括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和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是由2个以上反应池串联组成的两段式动态反应系统。进行生物改性处理时,向生物改性反应器中连续泵入含固量3%-8%的新鲜污泥,在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泵入微生物改性营养剂和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2-8Nm3/h,反应温度10-35℃,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的停留时间为3-5h。
污泥在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反应后连续进入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在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泵入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和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2-8Nm3/h,反应温度10-35℃,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的停留时间为7-20h。
如上文所述,所述的生物改性反应器由若干个反应池串联组成,分别构成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和2段。反应池的数量可根据停留时间和混合效果选择。考虑污泥在反应池中的流动和混合,串联的各个反应池的进泥口和出泥口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对角线上,从底部开始占反应池深度的60-75%。根据需要,可以在反应池中设置折泥板。
(3)板框压滤脱水
上述生物改性后的污泥经板框压滤脱水至含水率60%以下。
可采用隔膜厢式压滤机直接压滤,不添加任何絮凝剂,改性后污泥的进料时间为2-3h,高压水压榨保压1-2h,进料压力0.6-0.8MPa,隔膜压榨压力1.0-2.0MPa,压滤水无色澄清,脱水后的污泥泥饼呈土黄色,无臭,含水率60%以下。
本发明在生物改性处理中采用两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并以两段式对污泥进行处理,充分发挥两种复合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在第1段反应器中,微生物复合菌群1将污泥中的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充分降解,减轻其对微生物复合菌群2的毒害作用,同时在第1段反应器中产生可促进污泥脱水及微生物复合菌群2生长的表面活性物质。复合菌群2在第2段反应器中通过生物氧化和生物酸化作用进一步破坏污泥结构,促进污泥的水份释放,同时使污泥中的重金属溶解至液相中。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采用两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和两段式生物改性技术,直接将污水处理厂浓缩液态污泥送到含有复合菌群的生物改性反应器中,分段对污泥进行生物改性处理,污泥在两段式反应器中总的停留时间为10-25h,通过微生物的生物降解、生物破壁、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改性、生物氧化和生物酸化作用使污泥中的水份释放出来,降解污泥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同时使污泥中的重金属释放至液相。然后将生物改性后的污泥压滤脱水,不加任何絮凝剂的条件下脱水至泥饼含水率60%以下。本发明方法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行,成本低,生物改性时间短,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具体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生物改性时间短,只需要10-25小时。
(2)微生物耐受温度范围广,可在10-35℃下良好运行,不受地区限制。
(3)微生物营养剂和促进剂分开添加,针对性强,所用的微生物营养剂和促进剂总量低,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
(4)微生物菌剂一次性投入,长期运行,无需再次添加。
(5)生物改性反应器由两段串联组成,单池结构简单,通过进泥口和出泥口的同一水平面的对角布置,可充分保证新鲜污泥和系统中的污泥混合均匀,达成生物改性的效果。
经生物改性后,污泥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低20-50%,重金属含量降低60-90%,可获得含水60%以下的清洁污泥,后续资源化利用途径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污泥深度脱水生物改性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污泥生物改性反应器中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加富、驯化及接种物的制备
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的微生物为两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分别为复合菌群1和复合菌群2。这两种菌群都为经过低温驯化后的微生物,驯化温度为10-35℃,可在10-35℃条件下快速繁殖生长。
复合菌群1包括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及交替单胞菌,购置于德国菌种保藏中心。将上述菌株接种到各自的培养基中,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及交替单胞菌的培养基的配方分别为如下(g/L):
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为:20g葡萄糖、15g蛋白胨、5g氯化钠、5g牛肉膏;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为:1g牛肉浸膏、5g蛋白胨,5g酵母膏,5g氯化钠,10g蔗糖;
白腐真菌的培养基为:氯化铵4.4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2g、氯化钙0.01g、吐温80 1.0g、微量元素混合液1mL、微生物溶液0.5mL;
交替单胞菌的培养基为:蛋白胨6.698g、酵母膏3.296g、NaCl2 4.38g、Fe2(PO4)30.01g、MgSO4.7H2O 6.92g、MgCl2.6H2O 5.51g、CaCl2.H2O 1.45g、KCl 0.67g。
将上述菌株接种到各自的培养基中,然后置于15℃、180转/分的往复式摇床中振荡扩大培养,培养时间为3d,直至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然后将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及交替单胞菌的培养液按照体积比2:4:3:5混合,吸取该混合液接种到质量浓度为5%的新鲜待处理污泥中于15℃、180转/分的往复式摇床中振荡扩大培养得到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的污泥,接着吸取该污泥至新鲜污泥中进行培养,如此循环5次,所循环得到的污泥为复合菌群1接种物。
复合菌群2包括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两种菌均来自实验室分离。将上述菌株接种到各自的培养基中,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培养基的配方分别为(g/L):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培养基:(NH4)2SO4 3.0g、KCl 0.1g、K2HPO4 0.5g、Ca(NO3)2·4H2O0.01g、MgSO4·7H2O 0.5g、FeSO4·7H2O 22.1g、蒸馏水1000mL;
氧化硫硫杆菌的培养基:(NH4)2SO4 2.0g、KCl 0.1g、K2HPO4 0.25g、Ca(NO3)2·4H2O0.01g、MgSO4·7H2O 0.25g、、Na2S2O3·5H2O 22.1g、蒸馏水1000mL。
将上述菌株接种到各自的培养基中,然后置于15℃、180转/分的往复式摇床中振荡扩大培养,培养时间为4d,直至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然后将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的培养液按照体积比3:2混合,吸取该混合液接种到质量浓度为5%的新鲜待处理污泥中于15℃、180转/分的往复式摇床中振荡扩大培养得到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的污泥,接着吸取该污泥至新鲜污泥中进行培养,如此循环5次,所循环得到的污泥为复合菌群2接种物。
实施例2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采用生物改性联合板框压滤的方法,对污泥进行快速深度脱水处理。所述的方法采用两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复合菌群1和复合菌群2),采用两段式生物改性技术对污泥进行生物改性处理,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微生物菌群的的加富、驯化及接种物的制备
同实施例1。
(2)污泥的生物改性
按照新鲜污泥体积比例的10%-30%向装有新鲜污泥的生物改性反应器中加入所述的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质量的3%-8%的比例添加微生物改性营养剂,在好氧的条件下反应3-5h;接着在生物改性反应器中按照污泥体积比例的20%-50%接入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质量的1%-5%的比例添加微生物改性生长促进剂,在好氧的条件下反应7-20h。
所述的微生物改性营养剂主要由单质硫、硫酸亚铁、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氯化钙、硅藻土、酵母膏、氯化钠、蔗糖、尿素组成,还可以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优选的,微生物改性营养剂中,单质硫为60-150g/kg、七水硫酸亚铁100-300g/kg、磷酸二氢钾30-100g/kg、氯化钙10-20g/kg、硅藻土50-100g/kg、酵母膏20-50g/kg、氯化钠10-30g/kg、蔗糖20-50g/kg、尿素30-50g/kg。
所述的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主要是由酵母膏、维生素、氨基酸、硫代硫酸钠、硫酸铁、微量元素组成。优选的,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中,酵母膏10-20g/kg、维生素10-30g/kg、氨基酸30-50g/kg、硫代硫酸钠20-30g/kg、硫酸铁20-50g/kg、微量元素5-10g/kg。
所述的生物改性反应器包括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和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是由2个以上反应池串联组成的两段式动态反应系统。进行生物改性处理时,向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中连续泵入含固量3%-8%的新鲜污泥,在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泵入微生物改性营养剂和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2-8Nm3/h,反应温度10-35℃,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的停留时间为3-5h。
污泥在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反应后连续进入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在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泵入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和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2-8Nm3/h,反应温度10-35℃,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的停留时间为7-20h。
上述污泥生物改性过程中,污泥在推流的作用下从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反应后进行2段反应,当污泥推流到2段的最后一个反应池后污泥流出动态反应系统,完成污泥生物改性过程。
如上文所述,生物改性反应器由2个以上反应池串联组成,通常可以包括3-10个反应池,分别构成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和2段。反应池的数量可根据停留时间要求选择。考虑污泥在反应池中的流动和混合,串联的各个反应池的进泥口和出泥口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对角线上,从底部开始占反应池深度的60-75%。根据需要,可以在反应池中设置折泥板。
(3)污泥板框压滤脱水
步骤(2)生物改性后的污泥在隔膜厢式压滤机下直接压滤,不添加任何絮凝剂,改性后污泥的进料时间为2-3h,高压水压榨保压1-2h,进料压力0.6-0.8MPa,隔膜压榨压力1.0-2.0MPa,压滤水无色澄清,脱水后的污泥泥饼呈土黄色,无臭,含水率60%以下。
实施例3南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改性
根据本发明所提及的工艺方法,按照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对南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生物改性。该水厂污水处理为活性污泥法,污泥没有经过厌氧或者好氧处理。取约10吨含固3%的浓缩污泥,经测定有机质含量45%,pH值为7.6。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加富、驯化及接种物的制备同实施例1,但在本实施例中驯化温度为30℃。
生物改性阶段:
按照新鲜污泥体积比例的10%向装有新鲜污泥的生物改性反应器中加入所述的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3%的比例添加微生物改性营养剂,在好氧的条件下反应4h;接着在生物改性反应器中按照污泥体积比例的20%接入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1%的比例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在好氧的条件下反应15h。
本实施例中总的生物改性反应器的体积为3m3,是由8个反应池串联组成的两段式动态反应系统。进行生物改性处理时,向第1段动态反应系统(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中连续泵入含固3%的新鲜污泥,第1段动态反应系统包括2个反应池,向第1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泵入微生物改性营养剂和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反应温度30℃。微生物改性营养剂按照污泥干物质3%的比例添加,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为新鲜污泥体积的10%,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3Nm3/h。污泥在第1段动态反应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为4h。
第1段动态反应系统的污泥反应后进入第2段动态反应系统(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第2段动态反应系统由6个反应池组成;当第1段反应后的污泥进入第2段的第一个反应池时,泵入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和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微生物生长促进剂按照污泥干物质1%的比例添加,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为新鲜污泥体积的20%,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3Nm3/h,反应温度30℃。污泥在第2段动态反应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为15h。
污泥在推流的作用下从动态反应系统第1段反应后进入第2段反应,当污泥推流到第2段的最后一个反应池后污泥流出反应系统,完成污泥生物改性过程。
动态反应系统各段各个反应池的结构如图2所示,进泥口和出泥口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对角线上,从底部开始占反应池深度的60%。第1段反应系统的单个反应池的长:宽:高=4:3:5;第2段反应系统的单个反应池的长:宽:高=4:2:5。根据需要,可以反应池中设置折泥板。
板框压滤阶段:
生物改性后污泥通过输送泵泵入隔膜式板框压滤机,进料时间为2h,高压水压榨保压1h,进料压力0.6MPa,隔膜压榨压力1.0Mpa。
脱水后的污泥泥饼含水率58%,通过生物改性后污泥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低20%,重金属含量降低60%。
实施例4南京某石化厌氧消化污泥生物改性
根据本发明方法,按照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对南京某石化厂厌氧消化污泥进行生物改性。该厂污水处理为活性污泥法,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取约10吨含固8%的浓缩污泥,经测定有机质含量43%,pH值为7.5。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加富、驯化及接种物的制备同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驯化温度为30℃。
生物改性阶段:
按照新鲜污泥体积比例的30%向装有新鲜污泥的生物改性反应器中加入所述的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8%的比例添加微生物改性营养剂,在好氧的条件下反应4h;接着在生物改性反应器中按照污泥体积比例的50%接入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5%的比例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在好氧的条件下反应20h。
本实施例中总的生物改性反应器的体积为200m3,由8个反应池串联组成两段式动态反应系统。进行生物改性处理时,向第1段动态反应系统中连续泵入含固8%的新鲜污泥,第1段动态反应系统包括2个反应池,向第1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泵入微生物改性营养剂和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反应温度30℃。微生物改性营养剂按照污泥干物质8%的比例添加,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为新鲜污泥体积的30%,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3Nm3/h。污泥在第1段动态反应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为4h。
第1段动态反应系统的污泥反应后进入第2段动态反应系统,第2段动态反应系统由6个反应池组成;当第1段反应后的污泥进入第2段的第一个反应池时,泵入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和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微生物生长促进剂按照污泥干物质5%的比例添加,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为新鲜污泥体积的50%,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8Nm3/h,反应温度30℃。污泥在第2段动态反应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为20h。
污泥在推流的作用下从动态反应系统第1段反应后进而进入第2段反应,当污泥推流到第2段的最后一个反应池后污泥流出反应系统,完成污泥生物改性过程。
动态反应系统各段各个反应池的的结构如图2所示,进泥口和出泥口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对角线上,从底部开始占反应池深度的75%。第1段反应系统的单个反应池的长:宽:高=4:3:5;第2段反应系统的单个反应池的长:宽:高=4:2:5。根据需要,可以反应池中设置折泥板。
板框压滤阶段:
生物改性后污泥通过输送泵泵入隔膜式板框压滤机,进料时间为3h,高压水压榨保压2h,进料压力0.8MPa,隔膜压榨压力2.0Mpa。
脱水后的污泥泥饼含水率57%,通过生物改性后污泥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低50%,重金属含量降低90%。

Claims (8)

1.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生物改性后板框压滤的方法,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所述的方法采用两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分段对污泥进行生物改性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加富、驯化及接种物的制备
复合菌群1由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及交替单胞菌组成;将上述微生物的菌株接种到各自的培养基中,10-35℃培养2-3d,直至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然后将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及交替单胞菌的培养液按照体积比2~3:2~4:1~3:3~5混合,吸取该混合液接种到质量浓度为3%-8%的新鲜待处理污泥中,于10-35℃培养得到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的污泥,接着吸取该污泥至新鲜污泥中进行培养,循环3-5次,所得到的污泥为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
所述的复合菌群2由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组成;将上述菌株接种到各自的培养基中,10-35℃培养3-4d,直至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然后将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的培养液按照体积比3~5:1~3混合,吸取该混合液接种到质量浓度为3%-8%的新鲜待处理污泥中,于10-35℃培养得到菌体细胞数量达到108个/mL的污泥,接着吸取该污泥至新鲜污泥中进行培养,循环3-5次,所得到的污泥为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
(2)污泥的生物改性
按照新鲜污泥体积比例的10%-30%向装有新鲜污泥的生物改性反应器中加入所述的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质量的3%-8%的比例添加微生物改性营养剂,10-35℃、好氧的条件下反应3-5h;接着在生物改性反应器中按照污泥体积比例的20%-50%接入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按照污泥干物质质量的1%-5%的比例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10-35℃、好氧的条件下反应7-20h;
(3)板框压滤脱水
经步骤(2)生物改性后的污泥经板框压滤脱水至含水率6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复合菌群1中各自的培养基的配方分别为,1000mL蒸馏水中:
枯草芽孢杆菌:20g葡萄糖、15g蛋白胨、5g氯化钠、5g牛肉膏;
铜绿假单胞菌:1g牛肉浸膏、5g蛋白胨、5g酵母膏、5g氯化钠、10g蔗糖;
白腐真菌:氯化铵4.4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2g、氯化钙0.01g、吐温80 1.0g、微量元素混合液1mL、微生物溶液0.5mL;
交替单胞菌:蛋白胨6.698g、酵母膏3.296g、NaCl 2 4.38g、Fe2(PO4)3 0.01g、MgSO4.7H2O6.92g、MgCl2.6H2O 5.51g、CaCl2.H2O 1.45g、KCl 0.67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复合菌群2中各自的培养基的配方分别为: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培养基:(NH4)2SO4 3.0g、KCl 0.1g、K2HPO4 0.5g、Ca(NO3)2·4H2O0.01g、MgSO4·7H2O 0.5g、FeSO4·7H2O 22.1g、蒸馏水1000mL;
氧化硫硫杆菌的培养基:(NH4)2SO4 2.0g、KCl 0.1g、K2HPO4 0.25g、Ca(NO3)2·4H2O0.01g、MgSO4·7H2O 0.25g、Na2S2O3·5H2O 22.1g、蒸馏水10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生物改性反应器由2个以上反应池串联组成,分为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和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
向生物改性反应器中连续泵入含固量3%-8%的新鲜污泥进行生物改性处理,在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泵入微生物改性营养剂和复合菌群1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2-8Nm3/h,反应温度10-35℃,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的停留时间为3-5h;
污泥在生物改性反应器1段反应后连续进入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在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泵入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和复合菌群2污泥接种物,并连续曝气,每立方米的曝气量为2-8Nm3/h,反应温度10-35℃,生物改性反应器2段的停留时间为7-20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改性反应器由3-10个反应池串联组成,反应池的进泥口和出泥口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对角线上,从底部开始占反应池深度的60-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微生物改性营养剂的组成为,单质硫为60-150g/kg、七水硫酸亚铁100-300g/kg、磷酸二氢钾30-100g/kg、氯化钙10-20g/kg、硅藻土50-100g/kg、酵母膏20-50g/kg、氯化钠10-30g/kg、蔗糖20-50g/kg、尿素30-50g/k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的组成为,酵母膏10-20g/kg、维生素10-30g/kg、氨基酸30-50g/kg、硫代硫酸钠20-30g/kg、硫酸铁20-50g/kg、微量元素5-10g/k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隔膜厢式压滤机直接压滤,污泥的进料时间为2-3h,高压水压榨保压1-2h,进料压力0.6-0.8MPa,隔膜压榨压力1.0-2.0MPa,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60%以下。
CN201610628124.3A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 Active CN106145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8124.3A CN106145586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8124.3A CN106145586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5586A CN106145586A (zh) 2016-11-23
CN106145586B true CN106145586B (zh) 2019-03-01

Family

ID=57328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8124.3A Active CN106145586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45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0591A (zh) * 2017-03-01 2017-06-13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提高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沼渣脱水性能的方法
CN108060105B (zh) * 2018-02-01 2020-12-15 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 一种具有高絮凝活性的星蔬交替单胞菌
CN110316938A (zh) * 2018-03-27 2019-10-11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污泥浓缩方法
CN109020139B (zh) * 2018-07-19 2021-07-09 广州福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污泥减量方法
CN109485232A (zh) * 2018-12-12 2019-03-19 河南力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泥深度脱水的药剂、方法及装置
CN112174463A (zh) * 2020-10-19 2021-01-05 广州大学 用于城市污泥脱水处理的氧化硫硫杆菌能源物质的投配方法
CN116817546B (zh) * 2023-08-28 2023-12-01 上海凌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脱水处理方法、液体肥制备方法及有机肥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7299A (en) * 1987-09-07 1989-03-13 Daiki Nakayama Removing method for heavy metal from waste mud
CN101913743A (zh) * 2010-07-08 2010-12-15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专用药剂及其生产工艺
CN102583925A (zh) * 2012-02-03 2012-07-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强化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
CN103936246A (zh) * 2014-03-27 2014-07-23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污泥生物沥浸法快速调理深度脱水的新方法
CN104445851A (zh) * 2013-09-16 2015-03-25 北京中科国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利用污泥处理废液促进污泥无害处理的方法
CN104817252A (zh) * 2015-04-16 2015-08-05 郑州大学 一种低温条件下提高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
CN105645710A (zh) * 2014-11-19 2016-06-08 辽宁惠源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污泥减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7299A (en) * 1987-09-07 1989-03-13 Daiki Nakayama Removing method for heavy metal from waste mud
CN101913743A (zh) * 2010-07-08 2010-12-15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专用药剂及其生产工艺
CN102583925A (zh) * 2012-02-03 2012-07-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强化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
CN104445851A (zh) * 2013-09-16 2015-03-25 北京中科国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利用污泥处理废液促进污泥无害处理的方法
CN103936246A (zh) * 2014-03-27 2014-07-23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污泥生物沥浸法快速调理深度脱水的新方法
CN105645710A (zh) * 2014-11-19 2016-06-08 辽宁惠源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污泥减量的方法
CN104817252A (zh) * 2015-04-16 2015-08-05 郑州大学 一种低温条件下提高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5586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45586B (zh)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生物改性方法
Eckenfelder et al. Biological waste treatment
CN103801254B (zh) 一种基于菱铁矿的脱氮除磷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8083597B (zh) 一种处理厌氧消化污泥复合微生物菌液及生物沥浸新方法
CN101549938B (zh) 一种有机硅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方法
Wang et al. Formation of aerobic granules by Mg2+ and Al3+ augmentation in sequencing batch airlift reactor at low temperature
CN102875210A (zh) 一种蓝藻和污染底泥共堆肥的方法
CN113788549A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341572B (zh) 一种利用芬顿氧化耦合微生物铁还原实现污泥隐性生长减量的方法
Bao-jun et al.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icrobial flocculant
CN105417915B (zh) 一种生物与化学耦合污泥调理方法
CN111233304A (zh) 污泥用破壁剂、疏水骨架以及制备方法和污泥减量方法
CN104445851A (zh) 一种循环利用污泥处理废液促进污泥无害处理的方法
CN105543283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固定化制备聚合硫酸铁的方法
CN106830591A (zh) 一种提高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沼渣脱水性能的方法
CN105217911A (zh) 一种利用生物沥浸反应进行污泥脱水的工艺和方法
CN114057291A (zh) 一种总氮去除促生药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3373766B (zh) 一种同时实现污泥减量的废水生化处理方法
CN105198161A (zh) 一种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处理制剂
Hamdi et al. Bubble column fermentation of olive mill wastewaters by Aspergillus niger
CN105800889B (zh) 一种强化脱水污泥厌氧干发酵产甲烷的方法
CN105833832B (zh) 一种用于治理谷氨酸发酵污水的生化制剂
CN108128996B (zh) 一种处理柠檬酸污泥的复合微生物菌液及生物沥浸处理方法
CN106746407B (zh) 一种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工艺
CN114031189B (zh)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点击 这是indexloc提供的php浏览器服务,不要输入任何密码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