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104752614B - 有机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2614B
CN104752614B CN201410818322.7A CN201410818322A CN104752614B CN 104752614 B CN104752614 B CN 104752614B CN 201410818322 A CN201410818322 A CN 201410818322A CN 104752614 B CN104752614 B CN 104752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
green
light emitting
layer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83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2614A (zh
Inventor
李世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52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2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2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2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4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装置。该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红色像素,其被配置成包括发射红色光的第一红色发光层和第二红色发光层;绿色像素,其被配置成包括发射绿色光的第一绿色发光层和第二绿色发光层;蓝色像素,其被配置成包括发射蓝色光的第一蓝色发光层和第二蓝色发光层;第一电极,其形成为反射电极并被配置成向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供给具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以及第二电极,其形成为透射电极或半透射电极并被配置成向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供给具有第二极性的电荷。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12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168986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就像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其中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提高并且功耗降低的具有微腔(micro cavity)发光结构的有机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至今,液晶显示(LCD)装置正被广泛地用作平板显示装置。LCD装置使用背光作为单独的光源,并且在亮度和对比度方面存在技术限制。另一方面,因为有机发光装置自发光,所以有机发光装置不需要单独的光源并且具有相对较好的亮度、对比度和视角,并且因而,对有机发光装置的关注增加。此外,因为有机发光装置不使用背光,所以有机发光装置可以被制造成轻薄,并且具有低功耗和快速响应时间。
根据光的发射方向将有机发光装置的类型分为顶部发光型、底部发光型和双面发光型。根据驱动模式将有机发光装置分为无源矩阵有机发光装置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装置。
图1为示出相关技术的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和蓝色像素结构的图。图1示出了顶部发光型有源矩阵有机发光装置的像素结构。
参照图1,相关技术有机发光装置包括阳极电极10、阴极电极70和有机发光层。相关技术有机发光装置具有其中有机发光层形成在注入电子的阴极电极70与注入空穴的阳极电极10之间的结构。在阴极电极70上形成有盖层(CPL)80。
阳极电极10形成为反射电极,并且阴极电极70形成为半透射电极,由此形成微腔结构。在阴极电极70与阳极电极10之间形成有光学腔(optical cavity)。阴极电极70使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一些(例如,60%)透射,并且没有被透射的剩余(例如,40%)光被反射以引起适合于每个波长的相长干涉,由此提高发光效率。
有机发光层包括空穴注入层(HIL)20、空穴传输层(HTL)30、多个发光层(EML)52、54和56、电子注入层(EIL,未示出)以及电子传输层(ETL)6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电子注入层(EIL)。
一个单元像素包括三种颜色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红色像素的有机发光层还包括红色HTL 42。绿色像素的有机发光层还包括绿色HTL 44。
红色像素Rp的红色发光层52形成在ETL 60与红色HTL 42之间。绿色像素Gp的绿色发光层54形成在ETL 60与红色HTL 44之间。蓝色像素Bp的蓝色发光层56形成在ETL 60与红色HTL 30之间。
当从阴极电极70生成的电子和从阳极电极10生成的空穴注入EML52、EML 54和EML56中时,所注入的电子与空穴复合以生成激子。所生成的激子从激发态转变到基态以从红色EML 52、绿色EML 54和蓝色EML 56发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
由于发光层的发光结构和材料,相关技术的有机发光装置在发光特征和使用寿命的性能方面存在限制,并且因而,已经提出了一种通过将形成发光层52、发光层54和发光层56的荧光材料改变成磷光体材料来提高发光效率的方法。然而,该方法存在其中在增加亮度的情况下消耗功率被消耗的问题,并且此外存在其中当为了确保长使用寿命而改变发光材料时发光效率被降低的问题。
因为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追求高的分辨率,所以需要增加每单位面积的像素数量,并且需要高亮度。然而,由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结构,限制了单位面积A的亮度Cd,并且由于所施加的电流的增加,装置的可靠性劣化,并且消耗功率增加。
此外,在有机发光装置的三种颜色的像素之中,与红色像素和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相比,蓝色像素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在制造具有三种颜色的像素的显示面板方面,不能确保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因此,为了解决阻碍有机发光装置的产率的质量的主要原因,需要克服在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发光效率以及降低消耗功率方面的技术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提供一种其中通过使用微腔结构而提高了发光效率的有机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提供一种其中通过使用微腔结构而提高了亮度的有机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提供一种其中通过使用微腔结构而提高了使用寿命的有机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提供一种其中降低了功耗的有机发光装置。
除本发明的前述目的之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描述,而根据下面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特征一部分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一部分将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研究下面的内容时变得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这些优点和特征。通过在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
如在本文中所实施和宽泛描述的那样,为了实现这些优点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其中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发光层。该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红色像素,其被配置成包括发射红色光的第一红色发光层和第二红色发光层;绿色像素,其被配置成包括发射绿色光的第一绿色发光层和第二绿色发光层;蓝色像素,其被配置成包括发射蓝色光的第一蓝色发光层和第二蓝色发光层;第一电极,其形成为反射电极并被配置成向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供给具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以及第二电极,其形成为透射电极或半透射电极并被配置成向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供给具有第二极性的电荷,其中选自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包括不同材料。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前述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本申请包括附图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申请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相关技术的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和蓝色像素结构的图;
图2为示出形成在图1中示出的比较例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上的有机发光层(例如,ETL、EML、HTL、红色HTL、绿色HTL、和HIL)的厚度的图;
图3为示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和比较例的性能的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和蓝色像素结构的图;
图5为示出由仅磷光体材料或仅荧光材料形成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和蓝色像素结构的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和蓝色像素结构的图;
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性能的图;
图10为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11为示出当应用于相关技术的有机发光装置的OLED面板的驱动时间消逝时关于T95的相关色温(CCT)的图;
图12为示出当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OLED面板的驱动时间消逝时关于T95的CCT的图;
图13为示出在室温(25℃)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比较例的使用寿命的图;
图14为示出在高温(80℃)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比较例的使用寿命的图;
图1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案至第十三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图;以及
图1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案至第二十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案,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贯穿附图将尽可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在为每个附图中的元件添加附图标记方面,应该注意的是,用于指代某一元件的附图标记尽可能与在其他附图中指代相似元件的附图标记相似。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如下。
除非上下文中清楚地另外指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第一”和“第二”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而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
还应该理解,在术语“包括”、“包括有”、“具有”、“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文中使用时说明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描述中,当一个结构描述为形成在另一结构的上部/下部或者在其他结构上/下方时,该描述应该被理解为包括其中结构彼此接触的情况以及此外第三结构设置在一个结构与另一结构之间的情况。
术语“至少一个”应该被理解为包括所列出的相关联的项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例如,“第一项目、第二项目和第三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意思表示从第一项目、第二项目和第三项目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中产生的所有项目的组合以及第一项目、第二项目或第三项目。
图1的相关技术的有机发光装置已经被选作为比较例用于比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亮度、色坐标、消耗功率的减少效果和使用寿命的增加效果。下文中,将参照附图首先描述比较例,并且然后,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比较例
比较例的阳极电极10为反射电极,并且以其中堆叠有铟锡氧化物(ITO)层反射层(APC,)和ITO层的结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反射层(APC)由包含90%或更多的银(Ag)的合金形成。阳极电极10形成在单元像素的单元中。一个单元像素由三种颜色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组成,并且三种颜色的像素通过堤坝分开。然而,比较例不限于此,并且阳极电极10可以形成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中。
图2为示出形成在图1中示出的比较例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上的有机发光层(例如,ETL、EML、HTL、红色HTL、绿色HTL、和HIL)的厚度的图。
为了提供共同参照图1和图2的描述,在如下条件下形成有机发光层,用于测量比较例的亮度、色坐标、消耗功率和使用寿命。
通过在阳极电极10上沉积HAT-CN至10nm的厚度形成空穴注入层(HIL)20。通过在HIL 20上沉积NPD至110nm的厚度形成空穴传输层(HTL)30。
通过沉积TPD材料而在绿色像素区Gp中形成20nm厚的绿色HIL44。通过沉积NPD而在红色像素区Rp中形成90nm厚的红色HTL 42。
在红色像素区Rp中形成有红色EML 52。通过对Be配合物衍生物(其为红色基质(RH))掺杂5%的btp2Ir(acac)(其为红色掺杂剂(RD))而形成36nm厚的红色EML 52。在这种情况下,红色EML 52的掺杂剂使用磷光体材料。
在绿色像素区Gp中形成有绿色EML 54。通过对CBP(其为绿色基质(GH))掺杂5%的ppy2Ir(acac)(其为绿色掺杂剂(GD))而形成40nm厚的绿色EML 54。在这种情况下,绿色EML54的掺杂剂使用磷光体材料。
在蓝色像素区Bp中形成有蓝色EML 56。通过对蒽衍生物(其为蓝色基质(BH))掺杂5%的芘衍生物(其为蓝色掺杂剂(BD))而形成20nm厚的蓝色EML 56。在这种情况下,蓝色EML 56的掺杂剂使用荧光材料。
通过对EML 52、EML 54和EML 56掺杂Alq3而形成35nm厚的ETL 60。通过在ETL60上形成厚的LiF层并且以1∶1的比例形成厚的Ag∶Mg层而形成为透射电极或半透射电极的第二电极(阴极电极)70。通过沉积NPD而形成65nm厚的盖层80以覆盖像素。
图3为示出比较例的性能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的图。
参照图3,在参照图1和图2的上面描述的条件下形成有机发光层,并且然后,对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的色坐标、亮度、消耗功率和使用寿命进行了测量。
[表1]
参照表1,在蓝色像素Bp中蓝色光的色坐标中测得CIE_x为0.143,并且CIE_y为0.042。在绿色像素Gp中绿色光的色坐标中测得CIE_x为0.205,并且CIE_y为0.732。在红色像素Rp中红色光的色坐标中测得CIE_x为0.674,并且CIE_y为0.323。通过将蓝色光、绿色光和红色光混合而获得的白色光的色坐标中测得CIE_x为0.299,并且CIE_y为0.315。
已经测得:蓝色光的亮度为5.3Cd/A;绿色光的亮度为108.5Cd/A;红色光的亮度为49.7Cd/A;以及白色光的亮度为43Cd/A。
关于T95(当光亮度相对于初始值变成95%时的时间),蓝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70小时或更少,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600小时或更少,以及红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800小时或更少。
当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被应用于OLED面板时,T95等于或小于550小时,并且消耗功率为757mW。在这种情况下,蓝色像素的使用寿命短于红色像素的使用寿命和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并且然后,当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被原样地应用于OLED面板时,OLED面板的使用寿命变得较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像素结构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和蓝色像素结构的图。图4示出了其应用微腔结构的具有顶部发光类型的像素结构。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和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装置具有其中有机发光层形成在注入空穴的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与注入电子的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之间的结构。在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上形成有65nm厚的盖层(CPL)18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具有微腔结构,并且一个单元像素包括三种颜色的红色像素Rp、绿色像素Gp和蓝色像素Bp。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层以两个发光单元(2单元)的结构形成。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发光单元(单元1)和第二发光单元(单元2)具有发射相同颜色的光的结构。
红色像素Rp的第一发光单元(单元1)包括发射红色光的第一红色发光层(红色EML1)132,并且红色像素Rp的第二发光单元(单元2)包括发射红色光的第二红色发光层(红色EML2)162。
绿色像素Gp的第一发光单元(单元1)包括发射绿色光的第一绿色发光层(绿色EML1)134,并且绿色像素Gp的第二发光单元(单元2)包括发射绿色光的第二绿色发光层(绿色EML2)164。
蓝色像素Bp的第一发光单元(单元1)包括发射蓝色光的第一蓝色发光层(蓝色EML1)136,并且蓝色像素Bp的第二发光单元(单元2)包括发射蓝色光的第二蓝色发光层(蓝色EML2)166。
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形成为反射电极,以及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形成为透射电极或半透射电极,由此形成微腔。
在此,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为反射电极,并且以其中堆叠有ITO层反射层(APC,)和ITO层的结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反射层(APC)由包含90%或更多的银(Ag)的合金形成。
反射层(APC)的材料除了Ag之外还可以使用钯(Pd)、铜(Cu)、铟(In)或钕(Nd)。此外,APC的材料可以使用其中向Ag中添加选自Pd、Cu、In和Nd中的至少一个的合金。
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可以形成在一个单元像素的单元中。一个单元像素由三种颜色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组成,并且三种颜色的像素通过堤坝(未示出)分开。然而,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并且阳极电极10可以形成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中。
作为半透射电极的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在红色像素Rp、绿色像素Gp和蓝色像素Bp中形成相同厚度。例如,通过在第二ETL(ETL2)170上形成厚的LiF层和以1∶1的比例形成厚的Ag∶Mg层而形成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作为透射电极或半透射电极。
在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与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之间形成有光学腔。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使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一些(例如,60%)透射,并且没有被透射的剩余(例如,40%)光被反射以引起适合于每个波长的相长干涉,由此提高发光效率。
有机发光层包括HIL115、第一HTL(HTL1)120、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第一ETL(ETL1)140、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第二HTL(HTL2)155、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和第二ETL(ETL2)170。
在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上形成有HIL 115,以及在HIL 115上形成有第一HTL(HTL1)120。在第一HTL(HTL1)120上,在红色像素区Rp中形成有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在绿色像素区Gp中形成有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以及在蓝色像素区Bp中形成有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
在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上形成有第一ETL(ETL1)140。在第一ETL(ETL1)140上形成有电荷生成层(CGL)。
电荷生成层(CGL)包括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和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形成在第一ETL(ETL1)140上,以及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形成在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上。
在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上,在红色像素区Rp中形成有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在绿色像素区Gp中形成有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以及在蓝色像素区Bp中形成有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
在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和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上形成有第二ETL(ETL2)170。在第二ETL 170上形成有阴极175,以及在阴极175上形成有盖层180。
有机发光层的第一发光单元(单元1)包括HIL115、第一HTL(HTL1)120、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和第一ETL(ETL1)140。
有机发光层的第二发光单元(单元2)包括第二HTL(HTL2)155、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和第二ETL(ETL2)170。
在第一发光单元(单元1)与第二发光单元(单元2)之间形成有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和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
红色像素Rp的有机发光层形成为具有250nm至300nm的厚度。红色像素Rp的有机发光层的厚度指的是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与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之间的间隙的厚度。
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和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形成为具有55nm至85nm的厚度。
在此,形成在红色像素Rp中的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和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同厚度,但是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例如,形成在红色像素Rp中的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和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可以形成为具有不同厚度。
绿色像素Gp的有机发光层形成为具有200nm至270nm的厚度。绿色像素Gp的有机发光层的厚度指的是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与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之间的间隙的厚度。
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形成为具有30nm至50nm的厚度。
在此,形成在绿色像素Gp中的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同厚度,但是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例如,形成在绿色像素Gp中的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可以形成为具有不同厚度。
蓝色像素Bp的有机发光层形成为具有150nm至230nm的厚度。蓝色像素Bp的有机发光层的厚度指的是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与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之间的间隙的厚度。
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和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形成为具有10nm至30nm的厚度。
在此,形成在蓝色像素Bp中的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和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同厚度,但是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例如,形成在蓝色像素Bp中的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和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可以形成为具有不同厚度。
共同地形成与红色Rp、绿色像素Gp和蓝色像素Bp对应的HIL115、第一HTL(HTL1)120、第一ETL(ETL1)140、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第二HTL(HTL2)155、第二ETL(ETL2)170、阴极175和盖层180。
在红色Rp、绿色像素Gp和蓝色像素Bp中,HIL115、第一HTL(HTL1)120、第一ETL(ETL1)140、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第二HTL(HTL2)155、第二ETL(ETL2)170、阴极175和盖层180形成为具有相同厚度。
通过调整空穴和电子的电荷平衡以及其中在EML中发射光的激子生成区域而发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
红色像素Rp、绿色像素Gp和蓝色像素Bp中的每一个具有微腔结构,并且色腔(color cavity)的控制可以应用于调整色彩感。
在此,蓝色像Bp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HTL(HTL1)120的厚度来调整蓝色光的色彩感。
红色像素Rp和绿色像素Gp可以通过控制EML的厚度来调整红色光和绿色光的色彩感。可以通过控制选自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和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来调整红色光的色彩感。可以通过控制选自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来调整绿色光的色彩感。
也就是说,在红色像素Rp中,通过利用选自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和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控制色腔的光程来满足红色光的色彩感。
在绿色像素Gp中,通过利用选自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控制色腔的光程来满足绿色光的色彩感。
形成红色EML、绿色EML和蓝色EML的荧光材料具有长使用寿命,但是发光效率低。另一方面,磷光体的发光效率高,但是使用寿命短。
有机发光层的材料
HIL115可以由下式1中描述的HAT-CN、TBAHA、F4-TCNQ或CuPc形成。
[式1]
第一ETL(ETL1)140和第二ETL(ETL2)170可以由在下式2至式9中描述的螺-PBD、BMB-3T、PF-6P、PyPySPyPy、COT、TPBI、恶二唑衍生物或蒽衍生物形成。
[式2]
[式3]
螺-PBD
[式4]
[式5]
[式6]
[式7]
[式8]
[式9]
蓝色EML的磷光体材料可以使用下式10至式17的材料。
[式10]
[式11]
[式12]
[式13]
[式14]
[式15]
[式16]
[式17]
蓝色荧光材料的基质(BH)可以使用下式18的材料。
[式18]
蓝色荧光材料的掺杂剂(BD)可以使用下式19的材料。
[式19]
然而,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蓝色EML的材料可以使用DAS、DSA-胺、1-DNA、DNA/mADN/TBADN、或螺-低聚(亚苯基),并且可以应用具有各种结构的发光材料和各种衍生物。
绿色荧光材料可以使用下式20至式25的材料。
[式20]
[式21]
[式22]
[式23]
[式24]
[式25]
喹吖啶酮
红色荧光材料可以使用下式26至式30的材料。
[式26]
[式27]
红荧烯
[式28]
[式29]
[式30]
蓝色EML的磷光体材料的基质可以使用下式31至式37的材料。
[式31]
[式32]
[式33]
[式34]
[式35]
[式36]
[式37]
红色EML和绿色EML中的每一个的磷光体材料的基质可以使用下式38至式44的材料。
[式38]
[式39]
[式40]
[式41]
[式42]
[式43]
[式44]
红色EML的磷光体材料的掺杂剂可以使用下式45的材料。
[式45]
绿色EML的磷光体材料的掺杂剂可以使用下式46的材料。
[式46]
蓝色EML的磷光体材料的掺杂剂可以使用下式47的材料。
[式47]
然而,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将磷光材料的基质改变成各自的衍生物。磷光体材料的掺杂剂可以包含Ir配合物。选自第一发光单元(单元1)的EML(ELM1)和第二发光单元(单元2)的EML(ELM2)中的至少之一可以通过混合两种或更多种基质形成。此外,选自第一发光单元(单元1)的EML(ELM1)和第二发光单元(单元2)的EML(ELM2)中的至少之一可以通过混合两种或更多种掺杂剂形成。
图5为示出由仅磷光体材料或仅荧光材料形成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图。参照图5,如在情况1-1中,红色像素的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和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可以均由荧光材料形成。
如在情况2-1中,绿色像素的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可以均由荧光材料形成。
如在情况3-1中,蓝色像素的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和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可以均由荧光材料形成。
如在情况1-2中,红色像素的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和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可以均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如在情况2-2中,绿色像素的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可以均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如在情况3-2中,蓝色像素的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和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可以均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如上所述,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的第一EML和第二EML由仅磷光体材料或仅荧光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发光效率可降低或者使用寿命可缩短。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图。
参照图6,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荧光材料形成。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实验条件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和蓝色像素结构的图。
参照图7,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为反射电极,并且由其中堆叠有ITO层反射层(APC,)和ITO层的结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反射层(APC)由包含90%或更多的银(Ag)的合金形成。
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形成在一个单元像素的单元中。一个单元像素由三种颜色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组成,并且三种颜色的像素通过堤坝(未示出)分开。
通过在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上沉积HAT-CN材料而形成10nm厚的空穴注入层(HIL)115。通过在HIL115上沉积NPD而形成37.5nm厚的空穴传输层(HTL)120。
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形成在第一HTL(HTL1)120上的红色像素区Rp中。通过对Alq3(其为红色基质(RH))掺杂5%的红荧烯(红色掺杂剂(RD))而形成70nm厚的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
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形成在第一HTL(HTL1)120上的绿色像素区Gp中。通过对蒽衍生物(其为绿色基质(GH))掺杂5%的喹吖啶酮(其为绿色掺杂剂(GD))而形成40nm厚的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
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形成在第一HTL(HTL1)120上的蓝色像素区Bp中。通过对蒽衍生物(其为蓝色基质(BH))掺杂5%的芘衍生物(其为蓝色掺杂剂(BD))而形成20nm厚的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
通过对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掺杂Alq3而形成25nm厚的第一ETL(ETL1)。
在第一ETL 140上形成有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通过对蒽衍生物掺杂2%的Li而形成10nm厚的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
通过在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上沉积HAT-CN而形成10nm厚的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
通过在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上沉积NPD而形成37.5nm厚的第二HTL(HTL2)155。
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形成在第二HTL(HTL2)155上的红色像素区Rp中。通过对Alq3(其为红色基质(RH))掺杂5%的红荧烯(其为红色掺杂剂(RD))而形成70nm厚的第二红色EML(红色EMI2)162。
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形成在第二HTL(HTL2)155上的绿色像素区Gp中。通过对蒽衍生物(其为绿色基质(GH))掺杂5%的喹吖啶酮(其为绿色掺杂剂(GD))而形成40nm厚的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
在此,形成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荧光材料形成。
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形成在第二HTL(HTL2)155上的蓝色像素区Bp中。通过对蒽衍生物(其为蓝色基质(BH))掺杂5%的芘衍生物(其为蓝色掺杂剂(BD))而形成20nm厚的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
通过对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和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以1∶1的比例掺杂Alq3和LiQ而形成35nm厚的第二ETL(ETL2)170。
通过在第二ETL(ETL2)170上形成厚的Mg∶LiF层并且以1∶1的Ag∶Mg比例形成厚的Ag∶Mg层而形成为半透射电极的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
通过在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上沉积NPD而形成65nm厚的盖层180以覆盖像素。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实验条件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和蓝色像素结构的图。
参照图8,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为反射电极,并且由其中堆叠有ITO层反射层(APC,)和ITO层的结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反射层(APC)由包含90%或更多的银(Ag)的合金形成。
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形成在一个单元像素的单元中。一个单元像素由三种颜色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组成,并且三种颜色的像素通过堤坝(未示出)分开。
通过在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0上沉积HAT-CN材料而形成10nm厚的空穴注入层(HIL)115。通过在HIL115上沉积NPD而形成37.5nm厚的空穴传输层(HTL)120。
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形成在第一HTL(HTL1)120上的红色像素区Rp中。通过对Be配合物(其为红色基质(RH))掺杂5%的Btp2Ir(acac)(其为红色掺杂剂(RD))而形成70nm厚的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
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形成在第一HTL(HTL1)120上的绿色像素区Gp中。通过对CBP(其为绿色基质(GH))掺杂5%的Ir(ppy)3(其为绿色掺杂剂(GD))而形成40nm厚的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
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形成在第一HTL(HTL1)120上的蓝色像素区Bp中。通过对mCP(其为蓝色基质(BH))掺杂5%的F2Irpic(其为蓝色掺杂剂(BD))而形成20nm厚的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
通过对第一红色EML(红色EML1)132、第一绿色EML(绿色EML1)134和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掺杂Alq3而形成25nm厚的第一ETL(ETL1)。
在第一ETL 140上形成有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通过对蒽衍生物掺杂2%的Li而形成10nm厚的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
通过在第一电荷生成层(N-CGL)145上沉积HAT-CN而形成10nm厚的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
通过在第二电荷生成层(P-CGL)150上沉积NPD而形成37.5nm厚的第二HTL(HTL2)155。
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形成在第二HTL(HTL2)155上的红色像素区Rp中。通过对Be配合物(其为红色基质(RH))掺杂5%的Btp2Ir(acac)(其为红色掺杂剂(RD))而形成70nm厚的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
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形成在第二HTL(HTL2)155上的绿色像素区Gp中。通过对CBP(其为绿色基质(GH))掺杂5%的Ir(ppy)3(其为绿色掺杂剂(GD))而形成40nm厚的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
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形成在第二HTL(HTL2)155上的蓝色像素区Bp中。通过对mCP(其为蓝色基质(BH))掺杂5%的F2Irpic(其为蓝色掺杂剂(BD))而形成20nm厚的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
在此,形成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形成在第二HTL(HTL2)155上的蓝色像素区Bp中。通过对蒽衍生物(其为蓝色基质(BH))掺杂5%的芘衍生物(其为蓝色掺杂剂(BD))而形成20nm厚的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
通过在第二红色EML(红色EML2)162、第二绿色EML(绿色EML2)164和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上以1∶1的比例掺杂Alq3和LiQ而形成35nm厚的第二ETL(ETL2)170。
通过在第二ETL(ETL2)170上形成厚的Mg∶LiF层并且以1∶1的Ag∶Mg比例形成厚的Ag∶Mg层而形成为半透射电极的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
通过在第二电极(阴极电极)175上沉积NPD而形成65nm厚的盖层180以覆盖像素。
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三实施方案的性能和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
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性能的图,图10为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的图。
将通过与图9和图10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三实施方案比较来描述图3的比较例的性能和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
与图7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相似,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荧光材料形成。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蓝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143,以及CIE_y为0.042。蓝色光的亮度为8.1Cd/A。在绿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10,以及CIE_y为0.73。绿色光的亮度为111Cd/A。在红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675,以及CIE_y为0.323。红色光的亮度为38Cd/A。在白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99,以及CIE_y为0.315。白色光的亮度为48.9Cd/A。
关于T95,蓝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600小时或更少,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100小时或更少,以及红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800小时或更少。关于T95,白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150小时或更少。
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荧光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与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使用寿命提高,但是亮度可能减低并且消耗功率可能增加。
如在图8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在蓝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143,以及CIE_y为0.055。蓝色光的亮度为11.5Cd/A。在绿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180,以及CIE_y为0.73。绿色光的亮度为161Cd/A。在红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674,以及CIE_y为0.323。红色光的亮度为80Cd/A。在白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99,以及CIE_y为0.315。白色光的亮度为69.7Cd/A。
关于T95,蓝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50小时或更少,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300小时或更少,以及红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400小时或更少。关于T95,白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825小时或更少。
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与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均由荧光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亮度提高,但是EML的使用寿命可能缩短。特别地,第一蓝色EML(蓝色EML1)136和第二蓝色EML(蓝色EML2)166中的每一个的使用寿命可能被显著缩短。
根据第三实施方案,蓝色像素和绿色像素中的每一个的第一EML和第二EML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和第二EML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第三实施方案中,在蓝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143,以及CIE_y为0.042。蓝色光的亮度为8.1Cd/A。在绿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10,以及CIE_y为0.73。绿色光的亮度为111Cd/A。在红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674,以及CIE_y为0.323。红色光的亮度为80Cd/A。在白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99,以及CIE_y为0.315。白色光的亮度为59.5Cd/A。
关于T95,蓝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600小时或更少,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100小时或更少,以及红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400小时或更少。关于T95,白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150小时或更少。
应该调整白色光的平衡用于实现OLED面板。蓝色光的效率对白色光的效率影响最显著,并且因而,尽管绿色光的效率和红色光的效率高,但是当蓝色光的效率被降低时,不能生成高效率的白色光。在两个EML均由仅磷光体材料或仅荧光材料形成的情况下,某些颜色的发光效率不必要地增加,或者发光效率迅速降低。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为了提高红色像素Rp、绿色像素Gp和蓝色像素Bp中的每一个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红色像素Rp、绿色像素Gp和蓝色像素Bp中的每一个的第一EML(EML1)和第二EML(EML2)可以由不同的材料(例如,磷光体材料和荧光材料)形成。
也就是说,第一EML(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另一方面,第一EML(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EML和第二EML。选自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EML和第二EML包括不同发光材料。
选自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EML(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另一方面,选自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EML(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性能的图,以及图10为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的图。将通过与图9和图10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比较来描述图3的比较例的性能和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
第四实施方案的性能和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
参照图9和图10,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第四实施方案中,在蓝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143,以及CIE_y为0.045。蓝色光的亮度为9.1Cd/A。在绿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15,以及CIE_y为0.73。绿色光的亮度为130Cd/A。在红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675,以及CIE_y为0.323。红色光的亮度为55Cd/A。在白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99,以及CIE_y为0.315。白色光的亮度为58.6Cd/A。
关于T95,蓝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450小时或更少,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200小时或更少,以及红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500小时或更少。关于T95,白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125小时或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消耗功率为769mW。
第五实施方案的性能和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
参照图9和图10,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第五实施方案中,在蓝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143,以及CIE_y为0.042。蓝色光的亮度为8.1Cd/A。在绿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15,以及CIE_y为0.73。绿色光的亮度为130Cd/A。在红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674,以及CIE_y为0.323。红色光的亮度为80Cd/A。在白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99,以及CIE_y为0.315。白色光的亮度为62.7Cd/A。
关于T95,蓝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600小时或更少,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200小时或更少,以及红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400小时或更少。关于T95,白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175小时或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消耗功率为819mW。
第六实施方案的性能和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
参照图9和图10,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由荧光材料形成。
在第六实施方案中,在蓝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143,以及CIE_y为0.042。蓝色光的亮度为8.1Cd/A。在绿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15,以及CIE_y为0.73。绿色光的亮度为130Cd/A。在红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675,以及CIE_y为0.323。红色光的亮度为38Cd/A。在白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99,以及CIE_y为0.315。白色光的亮度为54.2Cd/A。
关于T95,蓝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600小时或更少,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200小时或更少,以及红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800小时或更少。关于T95,白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200小时或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消耗功率为706mW。
第七实施方案的性能和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
参照图9和图10,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第七实施方案中,在蓝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143,以及CIE_y为0.042。蓝色光的亮度为8.1Cd/A。在绿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15,以及CIE_y为0.73。绿色光的亮度为130Cd/A。在红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675,以及CIE_y为0.323。红色光的亮度为55Cd/A。在白色光的色坐标中,CIE_x为0.299,以及CIE_y为0.315。白色光的亮度为57.6Cd/A。
关于T95,蓝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600小时或更少,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200小时或更少,以及红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500小时或更少。关于T95,白色像素的使用寿命为1200小时或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消耗功率为735mW。
图11为示出当应用于相关技术的有机发光装置的OLED面板的驱动时间消逝时关于T95的相关色温(CCT)的图,以及图12为示出当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OLED面板的驱动时间消逝时关于T95的CCT的图。
将参照图11和图12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性能和OLED面板的模拟结果与比较例相比较。
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比比较例的CCT稳定得多,并且关于T95OLED面板的使用寿命增加至两倍或者更多。此外,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消耗功率等于或低于比较例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消耗功率。
特别地,在第六实施方案和第七实施方案中,红色像素的亮度为38Cd/A,以及红色像素的亮度为55Cd/A。红色像素的亮度低于比较例的红色像素的亮度,但是消耗功率可以显著降低。此外,OLED面板的使用寿命提高至两倍或者更多,并且因此,OLED面板可以易于应用于显示装置。
图13为示出在室温(25℃)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比较例的使用寿命的图,以及图14为示出在高温(80℃)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比较例的使用寿命的图。
参照图13和图14,在用于生成白色光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之中,绿色光的比重高于红色光和蓝色光的比重,并且因此,在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之中,绿色光对白色像素的使用寿命的影响最大。
为了提供关于在图13中示出的在室温(25℃)下的使用寿命的描述,在磷光体材料应用于所有的两个EML的情况下,使用寿命为1300小时或更少(关于T95),以及在荧光材料应用于所有的两个EML的情况下,使用寿命为1100小时或更少(关于T95)。也就是说,在磷光体材料被应用于EML的情况下,能够增加OLED面板的使用寿命。然而,如图14所示,磷光体材料具有其中在高温(80℃)下使用寿命迅速减少的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至第七实施方案,在像素的EML被配置成两个发光单元,磷光体材料应用于两个EML之一,并且荧光材料应用于另一EML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每个像素的亮度并且能够增加使用寿命。此外,可以通过调整OLED面板中白色光的平衡来提高亮度和使用寿命,并且能够降低消耗功率。特别地,防止了当OLED面板在高温下被驱动时绿色像素的使用寿命的迅速下降,并且因而,能够提高OLED面板的使用寿命。
图1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案至第十三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图。
参照图15,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图1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案至第二十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图。
选自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EML(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另一方面,选自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EML(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EML2)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
参照图16,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装置中,蓝色像素的第一EML(蓝色EML1)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蓝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绿色像素的第一EML(绿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绿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红色像素的第一EML(红色EML1)可以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第二EML(红色EML2)可以由荧光材料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案至第二十实施方案,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的EML被配置成具有两个发光单元,并且选自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EML和第二EML由不同发光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每个像素的亮度,并且能够增加寿命。此外,可以通过调整OLED面板中白色光的平衡来提高亮度和使用寿命,并且降低消耗功率。
如上所述,选自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红色像素、有机发光绿色像素和有机发光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由不同发光材料形成,由此提高了发光效率。
此外,选自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红色像素、有机发光绿色像素和有机发光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由不同发光材料形成,由此提高了OLED以及应用该OLED的OLED面板中的每一个的使用寿命。
此外,选自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红色像素、有机发光绿色像素、有机发光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由不同发光材料形成,由此增加了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和白色光中每一个的亮度。
此外,选自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红色像素、有机发光绿色像素、有机发光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由不同发光材料形成,由此降低了消耗功率。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做出各种修改方案和变化方案。因而,本发明旨在覆盖本发明的修改方案和变化方案,只要这些修改方案和变化方案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8)

1.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其中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包括:
红色像素,其被配置成包括发射红色光的第一红色发光层和第二红色发光层;
绿色像素,其被配置成包括发射绿色光的第一绿色发光层和第二绿色发光层;
蓝色像素,其被配置成包括发射蓝色光的第一蓝色发光层和第二蓝色发光层;
第一电极,其形成为反射电极并被配置成向所述红色像素、所述绿色像素和所述蓝色像素供给具有第一极性的电荷;
第二电极,其形成为透射电极或半透射电极并被配置成向所述红色像素、所述绿色像素和所述蓝色像素供给具有第二极性的电荷,
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空穴注入层;
形成在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第一空穴传输层;
第一电子传输层,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红色发光层、所述第一绿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上;
第二空穴传输层,其形成在所述第二红色发光层、所述第二绿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蓝色发光层下;
第二电子传输层,其形成在所述第二红色发光层、所述第二绿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蓝色发光层上;以及
形成在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与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第一电荷生成层和第二电荷生成层;
其中所述第一红色发光层、所述第一绿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上,
其中选自所述红色像素、所述绿色像素和所述蓝色像素中的至少之一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包括不同材料,
其中通过利用选自所述第一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红色发光层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来满足红色光的色腔的光程,
其中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所述第二电荷生成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电极和盖层共同地形成与所述红色像素、所述绿色像素和所述蓝色像素对应,以及
其中在所述红色像素、所述绿色像素和所述蓝色像素中,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所述第二电荷生成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电极和盖层形成为具有相同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红色发光层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红色发光层由磷光体材料形成,或者
所述第一红色发光层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红色发光层由荧光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绿色发光层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绿色发光层由磷光体材料形成,或者
所述第一绿色发光层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绿色发光层由荧光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由荧光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蓝色发光层由磷光体材料形成,或者
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由磷光体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蓝色发光层由荧光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红色像素由有机发光层形成,并且所述有机发光层具有250nm至310nm的厚度,
所述绿色像素由有机发光层形成,并且所述有机发光层具有200nm至270nm的厚度,并且
所述蓝色像素由有机发光层形成,并且所述有机发光层具有150nm至230nm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红色发光层形成为具有55nm至85nm的厚度,
所述第一绿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绿色发光层形成为具有30nm至50nm的厚度,并且
所述第一蓝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蓝色发光层形成为具有10nm至30nm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通过利用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的厚度来满足蓝色光的色腔的光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通过利用选自所述第一绿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绿色发光层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来满足绿色光的色腔的光程。
CN201410818322.7A 2013-12-31 2014-12-24 有机发光装置 Active CN104752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68986A KR102089271B1 (ko) 2013-12-31 2013-12-31 유기 발광 장치
KR10-2013-0168986 2013-12-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2614A CN104752614A (zh) 2015-07-01
CN104752614B true CN104752614B (zh) 2017-09-08

Family

ID=52144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8322.7A Active CN104752614B (zh) 2013-12-31 2014-12-24 有机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52379B2 (zh)
EP (2) EP2899768A1 (zh)
KR (1) KR102089271B1 (zh)
CN (1) CN104752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12864A1 (en) * 2014-10-22 2016-04-27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570519B2 (en) * 2014-10-29 2017-02-14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multi-organic layers
US11145837B2 (en) 2014-12-17 2021-10-1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Color sta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tack
US10510973B2 (en) * 2014-12-17 2019-12-1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Color-sta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tack
TWI836636B (zh) * 2015-03-09 2024-03-2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顯示裝置,電子裝置,與照明裝置
TWI814143B (zh) * 2015-03-09 2023-09-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顯示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CN104966789A (zh) * 2015-06-30 2015-10-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荷连接层及其制造方法、叠层oled器件
KR102492730B1 (ko) * 2015-10-02 2023-0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520026B1 (ko) * 2015-12-30 2023-04-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512069B1 (ko) * 2015-12-31 2023-03-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청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5489632A (zh) * 2016-01-15 2016-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06449715A (zh) * 2016-11-09 2017-02-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2737075B1 (ko) * 2016-11-30 2024-12-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665917B (zh) * 2017-09-21 2020-06-0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0770673B2 (en) 2017-11-28 2020-09-0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ighly reliable stacke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2408906B1 (ko) * 2017-11-30 2022-06-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987594B (zh) * 2018-06-29 2020-06-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US20230091777A1 (en) * 2021-09-13 2023-03-2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Long Operational Lifetime OLED Display
KR20230095600A (ko) * 2021-12-22 2023-06-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224A (zh) * 2007-10-09 2009-06-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39648B1 (ko) * 2001-08-29 2004-07-1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US20050242712A1 (en) * 2004-04-29 2005-11-03 Chao-Chin Sung Multicolor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TWI307250B (en) * 2005-03-23 2009-03-01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20060244370A1 (en) * 2005-05-02 2006-11-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ght-emitting layer spacing in tandem OLED devices
JP4650726B2 (ja) * 2005-08-23 2011-03-16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20090091255A1 (en) * 2007-10-09 2009-04-09 Sung-Hoon Lee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325707B2 (ja) * 2008-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
JP2010114428A (ja) * 2008-10-10 2010-05-20 Canon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
US8633475B2 (en) * 2010-07-16 2014-01-21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device
JP2012049088A (ja) * 2010-08-30 2012-03-08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1799077B1 (ko) * 2011-06-30 2017-11-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3039914A1 (en) * 2011-09-12 2013-03-2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Effici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fabrication of the same
JP5975831B2 (ja) * 2011-10-31 2016-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4471733B (zh) * 2012-03-14 2017-06-0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KR101929040B1 (ko) * 2012-05-31 2018-12-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224A (zh) * 2007-10-09 2009-06-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89271B1 (ko) 2020-03-16
US9252379B2 (en) 2016-02-02
EP2899768A1 (en) 2015-07-29
EP4033557A1 (en) 2022-07-27
US20150188067A1 (en) 2015-07-02
KR20150079034A (ko) 2015-07-08
CN104752614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2614B (zh) 有机发光装置
CN104681734B (zh) 有机发光器件
CN104681735B (zh) 有机发光器件
CN104681729B (zh) 有机发光装置和使用它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3811531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5006525B (zh) 白色有机发光装置
CN105390619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15570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CN111403438B (zh) 有机发光装置
KR102291896B1 (ko) 전하생성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4953040B (zh)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WO2016015422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180082519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3022363A (zh)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CN106935711B (zh) 有机发光装置
CN105720200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611820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807710A (zh) 非掺杂与掺杂互补白光串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11200070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KR102339080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220030239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150125159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160049918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点击 这是indexloc提供的php浏览器服务,不要输入任何密码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