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安全护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注射针具安全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注射针、采血针、配药针、冲洗针等医用针类的通用安全护套。
背景技术
注射针、采血针、配药针、冲洗针等医用针类在使用完毕后,大都数人都会随手丢弃,由于传统的注射针、采血针、配药针、冲洗针等医用针类没有安全保护装置,清理废弃物和回收时,常会受到针扎的伤害,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3285458A公开了一种安全保护套,其由连接座和侧开保护套组成,连接座为内腔与针座相配的管状构件,侧开保护套设有连接座及针管容置腔,侧开保护套的下端与连接座可转动铰接,连接座可转动至连接座及针管容置腔中,针管容置腔的侧面及下端开口,连接座及针管容置腔中设有直立的倒勾板,连接座及针管容置腔两相对的侧壁与连接座之间设有相互卡扣机构。
在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安全保护套中,针管使用完毕后,旋转套设在针座上的侧开保护套,使针管部分置于侧开保护套的针管容置腔中,且侧开保护套与针管连接座上的卡扣机构相互扣合,从而将针管锁定在针管容置腔内,进而防止使用过后的针头意外伤人和污染环境。但是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安全保护套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该安全保护套中,侧开保护套的下端与连接座可转动铰接,这样当针管容置腔将针管锁定时,侧开保护套的上端、侧开保护套的下端以及连接座之间会形成三角形结构,致使使用后的针管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针管的回收放置;而且,如图1所示,针管容置腔在锁定针管的同时将针座和连接座也收纳在其内,从而增加了针管容置腔的体积,进而也增加了侧开保护套的总体面积,导致原材料使用量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安全保护套使用后形成三角形结构,针管的总体空间较大,不利于针管的回收放置;其次,针管容置腔的腔体较大,不仅占用空间,且增加了生产成本;进而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且生产成本低的可用于注射针、采血针、配药针、冲洗针等医用针类的通用安全护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通用安全护套,其包括通过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在针主体上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可在初始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转动,且所述保护套转动至所述收纳位置时可将所述针主体的针头卡扣在所述保护套上的收纳腔内,
所述保护套包括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针主体的转动臂,设有所述收纳腔且与所述转动臂平行设置的收纳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臂与所述收纳部之间的中间过渡段,所述中间过渡段下端与所述转动臂的上端连接,上端与所述收纳部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间过渡段的形状满足:所述保护套旋转到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针头正好卡扣在所述保护套上的所述收纳腔内。
所述中间过渡段为倾斜段或圆弧段。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针主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成型在所述保护套的转动臂上的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紧扣合但可转动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可套设在所述针头的针座上的套筒,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外侧壁上的连接凸柱;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的所述转动臂的端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凸柱卡紧扣合但可转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具有中间通腔的套筒,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外侧壁上的连接凸柱,其中所述套筒的一端可套设在所述针主体的针筒端部上,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适合所述针座套设;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的所述转动臂端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凸柱卡紧扣合但可转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针头的针座上的连接凸柱;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的所述转动臂的端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凸柱卡紧扣合但可转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可套设在所述针头的针座上的套筒,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外侧壁上的连接钩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的所述转动臂端部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连接钩部卡紧扣合但可转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直接成型在所述针主体的针筒上的连接钩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的所述转动臂端部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连接钩部卡紧扣合但可转动。
所述连接钩部设为带缺口的环形缺口槽,所述转动臂具有两相对侧壁,所述扣合部为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相对侧壁上的销轴,所述环形缺口槽适合所述销轴插入,且所述销轴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缺口的宽度尺寸。
所述连接凸柱包括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的且可套设所述连接孔的凸柱,以及成型在所述凸柱上的柱帽,所述柱帽的直径略大于所述连接孔的直径。
所述柱帽上成型有径向开口槽。
还包括对所述保护套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在所述保护套的所述转动臂端部的两个限位凸点,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点之间的限位凸台,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凸点可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限位凸台相抵,另一个所述限位凸点可在所述收纳位置与所述限位凸台相抵,从而将所述保护套的转动限制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
所述收纳腔内成型有能将所述针头扣合在所述收纳腔内的至少一个扣合齿。
所述保护套上还成型有便于人手拨动所述保护套的拨动凸缘。
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收纳腔靠近所述转动臂的一端端口设为喇叭状端口。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发明中,所述保护套包括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针主体的转动臂,设有所述收纳腔且与所述转动臂平行设置的收纳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臂与所述收纳部之间的中间过渡段,所述中间过渡段下端与所述转动臂的上端连接,上端与所述收纳部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间过渡段的形状满足:所述保护套旋转到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针头正好卡扣在所述保护套上的所述收纳腔内;即在本发明中,通过所述转动臂将所述收纳部连接在所述针主体上,并通过所述中间过渡段使得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收纳腔仅仅只收纳所述针头,即在所述收纳腔能够收纳所述针头的情况下,所述收纳部和所述收纳腔可尽可能小的设置,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所述保护套的大小,不仅节约占用空间,而且节约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2、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可套设在所述针头的针座上的套筒,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外侧壁上的连接凸柱;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的所述转动臂的端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凸柱卡紧扣合但可转动。即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凸柱成型在所述套筒上,而所述套筒是套设在所述针头的所述针座上的,使得所述保护套可以通过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针头的所述针座上,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套具有通用性。
3、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凸柱包括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的且可套设所述连接孔的凸柱,以及成型在所述凸柱上的柱帽,所述柱帽的直径略大于所述连接孔的直径;这样所述保护套通过所述连接孔扣合在所述连接凸柱上后不会轻易从所述连接凸柱上脱离下来。
4、在本发明中,所述柱帽上成型有径向开口槽;所述径向开口槽的设置使得所述柱帽具有一定的收缩和张开尺度,便于所述保护套套设在所述连接凸柱上。
5、在本发明中,还包括对所述保护套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在所述保护套的所述转动臂端部的两个限位凸点,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点之间的限位凸台,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凸点可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限位凸台相抵,另一个所述限位凸点可在所述收纳位置与所述限位凸台相抵,从而将所述保护套的转动限制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在本发明中,所述限位结构的设置可以将所述保护套限制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进而防止所述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任意转动或转动过度。
6、在本发明中,所述收纳腔内成型有能将所述针头扣合在所述收纳腔内的至少一个扣合齿;所述扣合齿的设置可以将所述针头扣在所述收纳腔内,防止所述针头从所述收纳腔内脱出,不仅保证所述针头的一次性利用,避免所述针头的再次利用致使疾病传播,而且避免所述针头伸出误伤医护人员等。
7、在本发明中,所述保护套上还成型有便于人手拨动所述保护套的拨动凸缘;这样在所述保护套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拨动凸缘单个拇指将所述保护套由所述初始位置拨动至收纳位置,并顺利将所述针头扣合与所述收纳腔内。
8、在本发明中,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收纳腔靠近所述转动臂的一端端口设为喇叭状端口;即在本发明中,所述收纳腔靠近所述转动臂的一端端口的两个侧壁成型为斜面,使得所述端口成型为喇叭状端口,从而便于所述收纳部将所述针头收入所述收纳腔内。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实施例1所述的通用安全护套组装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所述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所述的收纳位置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所述的保护套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所述的保护套另一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所述的通用安全护套组装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所述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所述的收纳位置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所述的通用安全护套组装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所述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所述的收纳位置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3所述的初始位置另一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3所述的收纳位置另一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4所述的通用安全护套组装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4所述的收纳位置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5所述的通用安全护套组装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5所述的收纳位置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保护套;2-针头;3-转动臂;4-收纳部;5-中间过渡段;6-套筒;7-连接凸柱;71-凸柱;72-柱帽;73-径向开口槽;8-连接孔;9-中间通腔;11-扣合部;12-限位凸点;13-限位凸台;14-扣合齿;15-拨动凸缘;16-喇叭状端口;17-针筒;18-收纳腔;19-针座;20-环形缺口槽;2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通用安全护套,其包括通过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在针主体上的保护套1,所述保护套1可在初始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转动,且所述保护套1转动至所述收纳位置时可将所述针主体的针头2卡扣在所述保护套1上的收纳腔18内;其中,所述保护套1包括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针主体的转动臂3,设有所述收纳腔18且与所述转动臂3平行设置的收纳部4,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臂3与所述收纳部4之间的中间过渡段5,所述中间过渡段5下端与所述转动臂3的上端连接,上端与所述收纳部4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间过渡段5的形状满足:所述保护套1旋转到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针头2正好卡扣在所述保护套1上的所述收纳腔18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转动臂3将所述收纳部4连接在所述针主体上,并通过所述中间过渡段5使得所述收纳部4的所述收纳腔18仅仅只收纳所述针头2,即在所述收纳腔18能够收纳所述针头2的情况下,所述收纳部4和所述收纳腔18可尽可能小的设置,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所述保护套1的大小,不仅节约占用空间,而且节约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可优选所述转动臂3可设为长条片;其中,所述中间过渡段5为倾斜段或圆弧段;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中间过渡段5为倾斜段。
具体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针主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成型在所述保护套1的转动臂3上的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紧扣合但可转动的第二连接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可套设在所述针头2的针座19上的套筒6,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6外侧壁上的连接凸柱7;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1的所述转动臂3的端部的连接孔8,所述连接孔8与所述连接凸柱7卡紧扣合但可转动。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柱7成型在所述套筒6上,而所述套筒6是套设在所述针头2的所述针座19上的,使得所述保护套1可以通过所述套筒6套设在所述针头2的所述针座19上,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套1具有通用性。
所述连接凸柱7包括与所述套筒6固定连接的且可套设所述连接孔8的凸柱71,以及成型在所述凸柱71上的柱帽72,所述柱帽72的直径略大于所述连接孔8的直径;这样所述保护套1通过所述连接孔8扣合在所述连接凸柱7上后不会轻易从所述连接凸柱7上脱离下来。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帽72上成型有径向开口槽73;所述径向开口槽73的设置使得所述柱帽72具有一定的收缩和张开尺度,便于所述保护套1套设在所述连接凸柱7上。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对所述保护套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在所述保护套1的所述转动臂3端部的两个限位凸点12,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6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点12之间的限位凸台13,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凸点12可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限位凸台13相抵,另一个所述限位凸点12可在所述收纳位置与所述限位凸台13相抵,从而将所述保护套1的转动限制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的设置可以将所述保护套1限制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进而防止所述保护套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任意转动或转动过度。
所述收纳腔18内成型有能将所述针头2扣合在所述收纳腔18内的至少一个扣合齿14;所述扣合齿14的设置可以将所述针头2扣在所述收纳腔18内,防止所述针头2从所述收纳腔18内脱出,不仅保证所述针头2的一次性利用,避免所述针头2的再次利用致使疾病传播,而且避免所述针头2伸出误伤医护人员等。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扣合齿14设为两个。
所述保护套1上还成型有便于人手拨动所述保护套1的拨动凸缘15;这样在所述保护套1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拨动凸缘15单个拇指将所述保护套1由所述初始位置拨动至收纳位置,并顺利将所述针头2扣合与所述收纳腔18内。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4的所述收纳腔18靠近所述转动臂3的一端端口设为喇叭状端口16;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腔18靠近所述转动臂3的一端端口的两个侧壁成型为斜面,使得所述端口成型为喇叭状端口16,从而便于所述收纳部4将所述针头2收入所述收纳腔18内。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可变换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6-8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具有中间通腔9的套筒6,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6外侧壁上的连接凸柱7,其中所述套筒6的一端可套设在所述针主体的针筒17端部上,所述套筒6的另一端适合所述针座19套设;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1的所述转动臂3端部的连接孔8,所述连接孔8与所述连接凸柱7卡紧扣合但可转动。即在本实施例中,不再是直接将所述套筒6套设在所述针头2的所述针座19上,而是一端套设在所述针主体的所述针筒17端部上,且另一端端部适合所述针头2的所述针座19套设,其中,所述套筒6具有中间通腔9;也就是说,所述套筒6将所述针头2和所述针筒17连接成一体,并通过所述中间通腔9实现所述针头2和所述针筒17的内部连通。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中间过渡段5为圆弧段。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1的可变换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9-1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针头2的针座19上的连接凸柱7;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1的所述转动臂3的端部的连接孔8,所述连接孔8与所述连接凸柱7卡紧扣合但可转动。即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连接凸柱7直接成型在所述针座19上,进一步简化了所述保护套1的结构,也进一步节约了原材料。
实施例4
如图14-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通用安全护套,其包括通过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在针主体上的保护套1,所述保护套1可在初始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转动,且所述保护套1转动至所述收纳位置时可将所述针主体的针头2卡扣在所述保护套1上的收纳腔18内;其中,所述保护套1包括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针主体的转动臂3,设有所述收纳腔18且与所述转动臂3平行设置的收纳部4,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臂3与所述收纳部4之间的中间过渡段5,所述中间过渡段5下端与所述转动臂3的上端连接,上端与所述收纳部4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间过渡段5的形状满足:所述保护套1旋转到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针头2正好卡扣在所述保护套1上的所述收纳腔18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转动臂3将所述收纳部4连接在所述针主体上,并通过所述中间过渡段5使得所述收纳部4的所述收纳腔18仅仅只收纳所述针头2,即在所述收纳腔18能够收纳所述针头2的情况下,所述收纳部4和所述收纳腔18可尽可能小的设置,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所述保护套1的大小,不仅节约占用空间,而且节约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可优选所述转动臂3可设为长条片;其中,所述中间过渡段5为倾斜段或圆弧段;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中间过渡段5为圆弧段。
具体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针主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成型在所述保护套1的转动臂3上的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紧扣合但可转动的第二连接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可套设在所述针头2的针座19上的套筒6,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6外侧壁上的连接钩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1的所述转动臂3端部的扣合部11,所述扣合部11与所述连接钩部卡紧扣合但可转动;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钩部成型在所述套筒6上,而所述套筒6是套设在所述针头2的针座19上的,从而所述保护套1具有通用性。
所述连接钩部设为带缺口21的环形缺口槽20,所述转动臂3具有两相对侧壁,所述扣合部11为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相对侧壁上的销轴,所述环形缺口槽20适合所述销轴插入,且所述销轴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缺口21的宽度尺寸;即保证所述销轴从所述缺口21扣入所述环形缺口槽20后,不会通过所述缺口21从所述环形缺口槽20中脱出。
本实施例还包括对所述保护套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在所述保护套1的所述转动臂3端部的两个限位凸点12,以及成型在所述套筒6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点12之间的限位凸台13,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凸点12可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限位凸台13相抵,另一个所述限位凸点12可在所述收纳位置与所述限位凸台13相抵,从而将所述保护套1的转动限制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的设置可以将所述保护套1限制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进而防止所述保护套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任意转动或转动过度。
所述收纳腔18内成型有能将所述针头2扣合在所述收纳腔18内的至少一个扣合齿14;所述扣合齿14的设置可以将所述针头2扣在所述收纳腔18内,防止所述针头2从所述收纳腔18内脱出,不仅保证所述针头2的一次性利用,避免所述针头2的再次利用致使疾病传播,而且避免所述针头2伸出误伤医护人员等。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扣合齿14设为两个。
所述保护套1上还成型有便于人手拨动所述保护套1的拨动凸缘15;这样在所述保护套1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拨动凸缘15单个拇指将所述保护套1由所述初始位置拨动至收纳位置,并顺利将所述针头2扣合与所述收纳腔18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4的所述收纳腔18靠近所述转动臂3的一端端口设为喇叭状端口16;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腔18靠近所述转动臂3的一端端口的两个侧壁成型为斜面,使得所述端口成型为喇叭状端口16,从而便于所述收纳部4将所述针头2收入所述收纳腔18内。
实施例5
作为实施例4的可变换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6-1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直接成型在所述针主体的针筒17上的连接钩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保护套1的所述转动臂3端部的扣合部11,所述扣合部11与所述连接钩部卡紧扣合但可转动;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钩部直接成型在所述针筒17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