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毕业于全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毕业后创办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
2009年获得CCTV年度经济人物,授予他的颁奖词是:
“一个曾经的留级生,让无数学子的人生升级;他从未留过洋,却组建了一支跨国的‘船队’。
他用26个字母拉近了此岸和彼岸的距离。胸怀世界,志在东方。”
2012年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
2021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发布,俞敏洪以44亿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655名。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过俞敏洪:
这个一手打造了新东方品牌的中国人被称为“偶像级”的,就像小熊维尼或米奇之于迪士尼。
而就是这个成为了中国“偶像级”的人物,你绝对想象不到他在三十岁之前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俞敏洪,1962年9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一户农村人家。
1976年,初中毕业的俞敏洪,直接回到了农村,不是俞敏洪不想上学了,而是不能继续读了。
因为按照当时的政策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有一个可以上高中,这个名额,给了俞敏洪的姐姐。
但是俞母不甘心自己的儿子以后过的还是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为了让俞敏洪的前途,俞母四处央求,百般之后,俞敏洪才得以进入夏港中学。
但是,命运总是爱捉弄人。
1978年,俞敏洪参加高考,名落孙山,英语成绩只有33分。
第二年,他再次走进高考的考场,虽然这次总分已过线,但是英语却只考了55分,离及格线还差五分,按照当时的政策还是不能进入大学。
两次落榜之后,万念俱灰的俞敏洪打算放弃,但母亲极力推举,在母亲的坚持下,俞敏洪这次参加了一个县政府办的高考补习班。
全职复习了一年,在第二个学期的时候,俞敏洪已经能够在班内稳居第一(这个班当时40人,38人被录取,大多数考上的都是复旦等名校)。
最后在第三次高考的时候,俞敏洪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
考上了大学的俞敏洪,以为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在向自己徐徐展开。
但让俞敏洪没想到的是,因为当时俞敏洪操着一口流利的的江阴普通话,在入学第一天自我介绍的时候,就被人问到:“同学,你能不能不要说日语!”
自己的成绩也与身边的同学有着天壤之别,在班上俞敏洪经常是班里垫底的那个,别人用一小时就能完成的事,俞敏洪得花一天。
俞敏洪与孩子有着一道天然的沟壑,这也使得俞敏洪在大学期间异常的自卑,也使得自己错过了许多的机会,恋爱也是俞敏洪耿耿于怀的一件事。
在一场高校的演讲中,俞敏洪这样对台下的年轻人说道:
“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谈一场恋爱也是不错的。回顾过去,发现我的大学生活一片空白。究其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我成绩差,而是我在大学没有谈过恋爱。”
当时俞敏洪班上有25名男生25名女生,于是俞敏洪曾经做过一配一的美梦,顶多最后别人挑剩下那个女生是他的。
但据俞敏洪一次透露:”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被25个女生拒绝过。“
在读大学时,俞敏洪在日记中写道:
“昨天晚上我又哭了两场,在宿舍,在班里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是完全插不上嘴的。我们大学最丑的女生都收到过情书,那就是我写的,可是没有人跟我约会。”
以至于,俞敏洪后来这样描述那段时光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一个变态的地步。”
1985年,俞敏洪从北大毕业,全班50同学,49名出国留学,最后只剩下一个,不用我多说,那一个就是俞敏洪。
当时的俞敏洪也想出国,但是囿于家境贫寒,只能留在北大任教,每天八节课,每个月工资200元。
但这时的俞敏洪已经成家立业,两百块对于维持家庭花销来说还是有些杯水车薪的。
甚至俞敏洪当时买鱼也只能买便宜的死鱼,活鱼要六七元一斤,他们吃不起。
当有次俞敏洪在外为培训机构代课时,一个月多了六七百块。
一天妻子回到家,吃到了活鱼做的鱼汤,俞敏洪后来回忆道:“她开始对我变得温柔了。”
为了多赚一点钱,俞敏洪一边在北大教书,一边在校外办培训班,生意非常的红火。
但是俞敏洪当时打得是“北大教师”俞敏洪的名号,这一点让北大引起了不满,最后,俞敏洪也以为这件事而被学校开除。
听说开除俞敏洪的处分当时在公告栏张贴了足足一个月,巨大的挫败感让这个站在泥潭中仰望星空的少年仿佛回到的大学刚开始的时候,他站在人群中间也是这般的手足无措。
俞敏洪离开了北大校园,继续了自己的老本行——开设培训班。
这次俞敏洪为自己的培训班名了名——“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
当时俞敏洪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师,外面放一张桌椅板凳就是新东方最初的报名咨询点了,“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也是从这里逐渐的发展成了大名鼎鼎的新东方。
当然,这时的俞敏洪每天还是得过每天左手夹着一张宣传单,右手拎着浆糊桶,在大街小巷贴着小广告的生活。
培训班刚开始,俞敏洪那其实没有几个学生来,但俞敏洪想来一个办法——免费讲座,最后三百多名学生蜂拥而至。
当俞敏洪站在讲台时,三百多个人齐齐向他看来,俞敏洪顿时想到了曾经的自己,台下那一张张充满朝气和渴望改变命运的面孔多像当年的自己啊。
当时的人太多,俞敏洪为了让后面的同学的清楚听见,看见,俞敏洪在北京的寒冬中顶着凛风,讲的自己声音沙哑,讲的自己热血沸腾,那时的俞敏洪明白了自己身为人民教师真正的意义。
“传道授业解惑”
八十年代,国家教委宣布“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进一步放宽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
那时,出国留学成为了风口,俞敏洪的英语培训班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新东方学生的数量激增到了。
俞敏洪那时,也编写出了自己的那本托福考试“红宝书”《GRE词汇精选》。
俞敏洪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拥趸甚众,俞敏洪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会成为中国最早的那一批千万富翁。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风口巨大的红利下,许多的危险也是随之而来。
在那个中国互联网还不是太发达的年代,路边的电线杆,汽油桶就是大家的互联网,大家可以在这上面张贴的小广告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一次,俞敏洪的广告员又要出去张贴广告了,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另外一竞争对手竟请来了社会人员,上来就是给了俞敏洪广告员三刀,广告员顿时倒地。
鉴于上次广告员被刺杀的事件,俞敏洪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家都是出来混的,局里没人怎么行。
为此,俞敏洪找到了当时处理广告员被刺事件的警察,硬拉着人家吃饭。
擅长演讲的俞敏洪还从来没有在警察面前演讲过,不由的有几分局促,为了掩饰尴尬,当时俞敏洪吨吨就是几瓶五粮液下去,直接把自己喝到没有知觉。
最后大家见情况不对,把俞敏洪拉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多小时才把俞敏洪抢救过来,医生也是感慨:“换一般人,喝成这样,回不来了。”
俞敏洪这次能够大难不死,这还得感谢他的父亲,俞敏洪的父亲以前总爱打几斤白酒回来,父子对饮。
在其父亲去世之后,去祭祀父亲之时,俞敏洪也经常带一瓶好酒浇在父亲的坟头上。
在俞敏洪发家致富之后,俞敏洪他的钱也不存银行,没有防范意识的俞敏洪钞票就喜欢拿麻袋装,然后享受那种人前“显圣”的快感,毫不意外的说,在一次扛麻袋回家的时候,俞敏洪被人敲闷棍了。
来人一前一后,往俞敏洪胳膊上就是一针,当俞敏洪醒来的时候,俞敏洪又听到了医生似曾相识的那一句话:“换一般人,被注射了大象用的麻醉剂,肯定必死无疑,你肯定有抗麻醉体质吧。”
俞敏洪无言,心中对自己父亲又是一番感激。
几年之后,当新东方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俞敏洪曾极力寻找合作者,当时就邀请了自己当年在北大的同学,其中
王强和徐小平便加入了俞敏洪的队伍,当时这三人也被称为“三驾马车”。
当时新东方的模式是合伙制,俞敏洪做出国英文培训,徐小平做留学咨询,王强做口语,互不干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借助当时的“留学热“,全国各地的的才子都慕名而来,新东方成为了留学之前必经一站。
现在我们熟悉的罗永浩,天使投资人李笑来等等都是从新东方出来的名人,一时之间,一群教师团队百万富翁竟能像工厂一样批量生产,在当时看来,无疑是一个神话。
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虽然形同手足,但是他们也会经常吵起来。
他们吵架的方式也是和大学时相差无多,就是拍桌子,冲俞敏洪吼:农民、土鳖!
曾经因为吵得不行,甚至请来了国际著名咨询公司来当仲裁,咨询公司听了两三月,点评:这里的人很奇怪,一说话就特别爱哭,一哭就互相指责。
现在我们熟悉的罗永浩,天使投资人李笑来等等都是从新东方出来的名人,一时之间,一群教师团队百万富翁竟能像工厂一样批量生产,在当时看来,无疑是一个神话。
但是随着新东方规模的增大,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三人的合伙制出现了问题。
在盈利小的时候,全凭一句话承诺,没有规章制度,而随着规模的逐渐增大,内部的矛盾便会显得格外的刺眼。
在三人中,王强这人以规则为准,对破坏规则的事难以忍耐,但是,当时包括俞敏洪在内的早期职管理层,竟将亲戚引入了公司,在公司中甚至出现了堪比“四大家族”般的场景。
当时的这些家族成员,无视公司规则,结构,俞敏洪只要一管,便会拉来俞母撑腰。
最让人无言的一次,俞敏洪和王强、徐小平三人在包间吃饭,只听着外面俞母又哭又闹,很多人劝不住,王强让俞敏洪出去镇镇俞母。
俞敏洪似乎心领神会,正了正衣冠,昂首挺胸地走到了俞母面前,大家正报着期待的眼神看着俞敏洪时,俞敏洪噗通一声跪下,喊了声“妈——“。
王强当时直呼心脏要爆炸,这件事也使得王强更加坚定要使新东方“去家族化”。
艰难地实现“去家族化”之后,新东方继续发展,在全国各地都有了分校之后,俞敏洪开始打算进行股份制改革。
但是当时徐小平非常反对,甚至直接带领内部教师进行抗议。
2006年,新东方正式登陆美国纽约证交所,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
但是不久之后,王强、徐小平退出董事会,离开了新东方,“三驾马车”就此解体。
书上常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其实,情谊也是这样,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来,又为不同目标而去,人散了,但是情谊还在。
《文中子·礼乐》中有一警句: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20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剧本就是徐小平写的,故事也是以他们三人为原型。
在开拍之时,俞敏洪一直不同意拍这部电影,但是在首映礼的时候,俞敏洪还是二话不说就来到了现场。
徐小平在《中国合伙人》的剧本里写下了一句话:他完全赢得了我和王强以及其他联合创始人的敬重。